沈从文《初八那日》(附习题+答案)
初八那日
初八,按照历书上的推算,是个好日子,又值星期日,各处全放假,电影场换过新片子,公园各样花都开得正热闹,天气又很好,许多人都乘到这日来接亲。沟沿的路警,两点钟一换班,每一个值班警察就都可以见到一队音乐队过身。就是坐在家里的老太们,也能时时听到远远的悠悠的喇叭鼓乐声。
>>>简述初八从历书到现实的各种好,尤其适合接亲,为下文对“初八”的争议做铺垫。
“四老,今天是初八——?”
在馍馍巷东口的坪坝内的锯木人,名叫七老的,他仰起头来同那象是站在他头上的锯木人说话,又得意的微微笑。
“不,是初七。”
“是初八。”七老原是有别的事情在心的。
“初七初八,争这一天干吗?回头看历书就知道了。”
“是初八,我算到!”其实历书早已翻过了。
>>>转换视角,由场面描写迅速聚焦个体对话,引出小说主要人物,点出争议焦点,埋下伏笔。
今天的确是初八,七老没有错,四老是错了。但日子这东西,如同七老一类人,七也是锯木,八也是锯木,即或就九就十也仍然是拖锯子,管日子干吗?(话外音显现,补叙交代人物的主要情况,显示作者的观点;暗藏玄机,话里有话。)
七老笑,又来故意问四老日子,这是有用意。今天阴历是四月初八,阳历是五月八,全是八,一点不会错。八,且是成双的,今天就是七老家中为七老同一个娘儿们订亲的日子,想着怎么不令人发笑?
“四老,我说是初八,你不信么?”他又说,又笑。因为河沿那队办喜事的队伍进了巷口,从那大坪坝边过到巷子西头去。
四老是真够得上说一个“蠢”字的。他也明知今天是初八,却偏说初七。可是这时又听到七老在说是初八,也就不再费精神同他分辩了,两人都规规矩矩停了工作,来看那队伍的尾巴。(七老的三“笑”和四老的沉默形成对比,也间接交代了七老的定亲,暗示了四老婚姻上的的窘境。)
接亲的队伍,已经全过去,所剩下的只有一些喇叭和鼓的声音了。四老若有所感的重重放了一口气。
七老从这上头看得出四老心思。
“四老,你还莫有老婆吧?”
“嗐,老婆——”
“那你应当早找一个!”
“你看那娘儿们多有福!”四老把话头扭到刚才花车中人去,避开自己了。(通过对话和神态描写交代了四老的婚事,和七老形成对比。)
七老年纪是整二十岁,四老则已有两个七老年纪大,要命好,可以做七老一样人的爸爸了。但拖了许多年锯子的四老,为乡下老子嫂嫂侄儿们拖得快老了,老婆却还不能拖得个,所以七老谈到这问题,四老就有点忸怩。
>>>追叙四老年老未婚的具体情况。
“七老,我说,你今天神气特别个样儿,莫非也是约定今天要娶媳妇罢?”
这在说话的四老,只是一句开心的俏话,谁知一拳打在七老心窝子,七老要忍也再不能去忍了。索性不拉锯。两个人,一个俯着首,无意的在笑,一个便仰着有意红的脸。
四老还以为笑话说伤了七老,脚一移。扫下一些木粉子,七老退后半步木粉就全落到地面了。
“七老,你是定了老婆吗?”
“唔。”
“唔,娶不娶?”
“不。”
“什么时候定的?”
“我问你今天是不是初八,你又说不是。”
“哈,我的天,是真吗?”
待到七老结结巴巴证明就是今天定亲时,四老咦一声,就跳下木头了。
>>>玩笑变成现实,七老的心思被猜中;层层铺垫之后的关于日子争论的谜底揭晓,谈话的主动方和被动方进行了转换;回应上文的同时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他问七老,怎么不去做喜事?他就说,这只是定亲,家中告他不转去也行。他又问他见过老婆没有?说是见过的。
“乘早接了吧。”
这建议,含有一点儿鼓动,一点儿煽惑,七老仍然只有笑。(七老定亲而不回,四老的含“笑”建议,隐隐透漏出彼此心底的辛酸和悲凉。)
动风了,四老七老两人都把围到腰间的衣服穿好。(四老七老两人心底在波动,外在的风动,来得恰到好处。)
天气是真好。可是这几日,算是北京城一个顶调皮的好天气,要人耐。天越晴朗风就也越大。一到将近正午时,风就偷偷悄悄走来了。河沿上,成群排对的杨柳树,风一来时就象每株树下都有一个有力气的人,在那里抱到树身摇电杆上电线,为了风互相扭做一处又分开。屋角上,只听到风打哨子的声音。人家的狗全都躲到门后去避难。河沿的灰土,因为风的搬运早已无踪无影了。此时一阵贴地旋风过去时,卷起的就全是些打人脸庞发痛的小石子。(详细描写风起时北京城的样子,借景抒情,也暗示情节的变化也将随风而起。)
七老头上的木粉,同到地面的木粉,风一起,就全部吹去,新的木粉还不曾落地,也全为风带跑了。(侧面衬托风势的增大,暗示后文将有更大风的到来。)
“哟……”在七老头上,有一阵声音。风大了,撼动七老头上的木头,这是无妨于事的。
风太大了,四老要休息。七老一个人,用手膀子挂在锯把上,想将身体用力下垂把那锯拉下一点,风,又是一阵。
“四老,你下来坐吧。”
若是四老跳下来,七老就可以同他再谈一下关于老婆一 类事,这于七老是有利益的。但失望。(风变大了,七老下地四老停下来休息,但他又不愿走到地上来,侧面展现其内心的复杂。)
四老不做声,背风来取火,当风来吸烟,眼睛吹得闭成一条线。
“七老,你那一天办喜事,请我吃一杯酒是要紧!”(四老在木头上背风点烟,边吸烟边和七老谈结婚喝酒来掩饰内心的波动。)
“吱吱,喇……”
木头是当真象有一点不稳当,又在叫了一声了。(风大到吹动了木头。)
四老一跳就到地,两个人,一齐钩着腰去检察木下的撑柱。
“你移一下撑柱吧。”
七老如命移那小撑柱,用个小锤子嘡嘡嘡敲打着。锤子打木的声音超出一片风的合奏曲以上,如同刚才娶亲音乐队的大鼓超出别的大小喇叭声音一个样。
“嘡嘡嘡,哗喇……”
四老七老两人一块趴在地上了,大的四四方方的一段黄松木报仇似的按住了这两人。(风终于吹掉了木头砸死了人。)
打死人了。风,做了主谋,嗾使木头打死两个锯木工人了。
>>>对风的评论,表明风是主谋,实则人生无常。
这一天将近天黑时,风还不止息,馍馍巷东口坪坝内,一个人不见,只有一匹大公狗,在那木柱旁边低着头,舔嗅那从七老口中挤出的血和豆腐汁,初八这日就算完了事。
>>>以环境描写作结,回应了风,点到了狗,暗示人已死,照应题目。
总评:小说就这样围绕着“今天是初七还是初八”的争论一步步地展开,人物的纯洁、善良、朴实和无奈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整个篇幅仅有三千六百多字,作者却不吝以将近三分之二的长度来叙述争论,借此凸显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知识建构】
小说中渲染手法浅析:
在小说写作中,围绕题目,或者说中心意思展开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渲染”。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渲,就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就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分出阴阳向背,烘托画面形象以强化和丰富艺术形象,增强审美效果的手法。后来被借鉴到文学艺术表现上,主要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渲染的笔墨细致,描写详尽,叙述铺陈,全面具体,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和认识 ,与白描写作手法恰恰相反,具体来讲就是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刻画事件发生的环境、当时的场面、整体的氛围,凸显作者本人、或文中人物独特的情绪、心理、感受、情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一种技法。
而渲染手法在《初八那日》中的表现就是把时间变慢,对某个事件或者某个细节不厌其烦地反复进行叙述,用较长的文字来叙述很短时间里发生的故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厌其烦地对两人当天是不是初八日的争论进行描写,二是不厌其烦地对风进行描写。小说围绕着今天是初七还是初八的争论一步步地展开,人物的纯洁、善良、朴实和无奈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每一句对白的背后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挣扎。而对于风的描写,小说一共描写八次,人死之前描写风,人死之后还是描写风,风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风也象征着两人的死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一切都是天意的问题。这样的结构安排恰好把人物思想性格和命运完美地展现出来了。
【思考探究】
1.小说中多次写到“风”,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请探究小说以“初八那日”为题的用意(6分)
【参考答案】
1.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的人物因“风”休息,因“风”移撑柱,因“风”而被压死。②渲染环境气氛。 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风”的反复出现,渲染了一种不安的气氛,结尾处“风”的出现,渲染了悲凉气氛。③表现作品的主题。“风”是小说中导致人物死亡结局的“主谋”,这种由偶然性引发的不幸,更令人感慨命运无常。
2.①“初八那日”是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初八上午到晚上。②“初八那日”是小说人物反复争论的对象、以此为焦点进行大幅描写,更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③“初八”这个原本与喜庆相关的日子,却以悲剧结尾,这种强烈的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性,引发读者对生命偶然的惊惧与思索。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