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醋栗》(附习题+答案)
醋栗【注】
[俄国]契诃夫
①我们弟兄两个,我伊万·伊万内奇和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他比我小两岁。(第一人称起笔。亲切、真实,自然引起关于弟弟尼古拉故事的叙述。)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了省税务局的办公室。一年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老在抄写那些公文,但是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用词颇有深意。“同一个”“老”“总”,强调尼古拉职位没有提升,却着迷地想回乡的事。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他的这种思念渐渐地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的脑子里经常描绘出花园小径、花丛、水果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上必定有醋栗。(虚写。在脑子里描绘庄园的画面,将尼古拉的愿望具体化。)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居然会没有醋栗。(“居然”,强调没有“醋栗”是他的遗憾,照应题目,别有深意。)
>>>故事开端:梦寐以求想庄园。交代弟弟尼古拉的愿望——在乡下拥有一个有醋栗的田庄。
②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可是这种把自己关在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却素来不同情。盼望有个庄园,那是好事。可是要知道,这种庄园也就是三俄尺土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这是自私自利,偷懒。(直接分析自己否定弟弟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私自利,偷懒”。)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兄弟两个对比。人生观、世界观不同,人生目标自然不一样,暗示小说的主题。
③几年过去,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当时已年过四十,但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连用两个“还”。强调尼古拉工作上没有长进、只知道攒钱低俗、狭隘的特点。表达“我”极度藐视态度。)后来我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于是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照样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在第二个丈夫家里连黑面包也不多见。她变得憔悴不堪,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他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人变成怪物。
>>>尼古拉结婚。带着肮脏的目的、采用最冷酷的手段、获得最想要的结果。通过这个情节,尼古拉自私的性格、庸俗的愿望、扭曲的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④妻子死后,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有一百十二俄亩的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可是我的尼古拉·伊万内奇毫不气馁,他立即订购了二十棵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低俗生活的终点。尼古拉实现了对醋栗的热切追求,过起腐朽庸俗的生活。)
>>>故事发展:如愿以偿得庄园。尼古拉通过一桩婚姻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⑤我去年去探望过他。那天天气很热。到处都是沟渠围墙、篱笆、栽成一行行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到院子里去,应该把马拴在哪儿。(庄园的环境描写。正是由于尼古拉内心的封闭和他对生活的恐惧,借以与世隔绝来躲避和逃避现实。庄园环境的描写只是当时社会下的微观缩影,其目的也在于暗示当时时代环境下整个社会的等级森严病态奴性的特点。)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苍老了,发胖了,皮肉松弛。他的脸颊、鼻子和嘴唇都向前突出,看上去,就像一只肥鹅躺在被子里。(肖像描写堪称一绝。狗、厨娘、主人,共同特征是胖和慵懒,一致手法是夸张兼比喻,形象鲜明,极富讽刺意味。这些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他们庸俗萎靡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对贵族和庄园主好吃懒做、不勤劳奋斗生活的鄙视和排斥。)
⑥“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
⑦“还不错,感谢上帝,我过得挺好。”
⑧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的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他吃得很多,在澡堂里洗澡,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都打过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做好事不是实心实意,而是装模作样。他当初在税务局里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鲜明的对比。尼古拉面对强权时胆小怕事、唯唯诺诺,面对农民却摆老爷的架子。小说前后对比,成功刻画出其丑恶嘴脸,充分表现出其庸俗的理想和扭曲的幸福观。)
⑨“我了解老百姓,善于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也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些话,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
⑩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醋栗,放在桌子上。这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家种的,自从栽下这种灌木以后,这还是头一回收摘果子。尼古拉·伊万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神态描写。将尼古拉的开心、激动、得意尽收笔下,形象生动,丑态毕露。)
⑪“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经典的语言描写。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一个小人物在渺小愿望实现后的丑态毫不留情地表现出来,令人作呕。)
>>>故事高潮:心满意足享受庄园。尼古拉在庄园里享受骄奢、平庸、低俗的生活。
⑫醋栗又硬又酸。(虚实结合。实写醋栗的硬度、味道,虚写醋栗象征尼古拉等小人物简单而低俗的愿望,具有讽刺意味。)不过正如普希金所说:“对我们来说,使我们变得高尚的谎言较之无数真理更为珍贵。”(引用名言。运用反语,讽刺当时社会风气对人们的腐蚀。引出下文“我”对尼古拉幸福观的评价。)我看到了一个幸福的人,他梦寐以求的理想无疑已经实现,他已经达到生活中的目标,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感到满意。每当我想起人的幸福,不知为什么思想里常常夹杂着伤感的成分,现在,面对着这个幸福的人,我的内心充满了近乎绝望的沉重感觉。(结尾含蓄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对个人幸福的执着追求是渺小的,人不应该沉湎于低俗的幸福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生活。)
>>>故事结局:醋栗的硬和酸。哥哥评价弟弟的幸福生活。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注】《醋栗》写于1898年,当时沙皇俄国正值民主解放运动高潮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处于探索阶段。其主人公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余人”形象。
【文章珠玑】
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苍老了,发胖了,皮肉松弛。他的脸颊、鼻子和嘴唇都向前突出,看上去,就像一只肥鹅躺在被子里。
【思考探究】
1.小说以“醋栗”为题,文中又多次提到“醋栗”,分析其在文中的好处。
2.小说的结尾,尼古拉住进了庄园吃上了“醋栗”,“我内心”为什么“充满了近乎绝望的沉重感觉”?
参考答案
1.①醋栗平凡而平庸,作者以醋栗为题,一方面象征了尼古拉平庸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象征了当时社会无数个平庸的“尼古拉”形象。
②“醋栗”作为文章的线索,见证了尼古拉的变化。尼古拉对于醋栗的“追求”贯穿了文章始终,“醋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醋栗酸涩难吃,却成为尼古拉心中幸福的味道,其实是扭曲的,沾染了欲望的味道,它代表的是尼古拉穷其一生所想拥有的平庸的个人幸福。
2.①“我”认为尼古拉的理想就像“醋栗”一样“又硬又酸”。他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简单、低下的欲望而已。
②“我”觉得为了追求这种狭隘而庸俗的幸福,许多人会失去人生中美好而善良的东西,变得吝啬自私,人性将逐渐产生异化和堕落。
③作为清醒者,“我”认为人不应该满足、安于现状,应具有更高的目标,更崇高的理想,为更多人创造幸福。但残酷的现实,让“我”倍感孤独,有着无力改变现实的悲哀。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