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卡尔维诺《雨水和叶子》(附习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3-10-27 现代文阅读Ⅱ 问答

雨水和叶子

卡尔维诺

①在公司各种杂七杂八的任务中,马可瓦多要负责每天早上给玄关的盆景浇水。(开头这两句揭示了主人公琐碎繁多且一成不变的生活。)那是通常会被摆在家里的绿色植物的一种,只是一株长得就像植物的植物而已。尽管只是一株植物,它也有它的痛苦。它缺乏光线、空气和露水。马可瓦多每天早上都会发现一些不好的征兆。有一支叶梗低下头去,另一片叶子则布满了斑点。同时,植物的茎不断长高,但枝叶不再茂盛,而是光秃秃像一根棒子。(开篇点出故事的重要物象——植物,并介绍它的生存状况:空间狭小,环境阴暗,半死不活,毫无美感。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它的巨变做铺垫。)

②马可瓦多在照顾植物的简单的动作中,贯注了做其他工作所没有的关心,每次浇完水,他总是要盯着看好一会儿,然后叹一口气,不知道是为了植物还是为了他自己。因为在那株封闭于公司墙壁间日益变黄变瘦的灌木身上,他找到了一个患难之交。(作者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突出了马克瓦多对植物倾注的特别情感:倍加关爱,同病相怜,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化身。既表现了他爱好幻想、迥异常人的个性,也使下文离奇的情节更具合理性。)

>>>第一部分(①~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马尔瓦多对植物的特殊感情。

③植物(大家如此简而化之地称呼它,好像任何其他更精确的名字都无济于事,因为它在这个环境里就只代表着植物界)(植物——如此笼统含糊的名字,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它的无视、冷淡,也折射出社会环境的冷漠和缺少温情。)进入了马可瓦多的生命,主宰着他日夜的思路。当他观察乌云密布的天空时,渴盼得像一个期待旱灾结束的农民。(表明马尔瓦多在沉重压抑的环境里,一直想要寻求解脱的思想。)自工作中抬起头,从逆光中察觉窗外已经下起雨来时,他便抱起植物盆子放到外面的中庭里。(终于他尝试冲破桎梏,自己做了一回决定。)

④男人和植物就这么仁立在中庭。男人共情植物的感觉,而植物则像突然全身淋湿、陷入惊愕的人。马可瓦多品尝着雨水的滋味,那是属于树林、草皮的滋味,触发他的记忆。(马尔瓦多和植物第一次淋雨,他真正感受到在自然环境中的美好与惬意,表现了人对自然空间的渴望和自我意识的萌芽。)但是那最清晰的片段,却是每年都折磨着他的风湿病痛。(无论自然多么美好,生活的残酷总能把人拉回现实。这句话为马可瓦多反抗现实失败的结局埋下伏笔。)下班的时间到了,马可瓦多实在不愿意再将植物关起来。为了让它淋更多的雨,马可瓦多说服主任,把植物带回去一晚。

⑤在倾盆大雨中,他与植物成为一体,穿越城市,回到家中——那是个有窗台的拥挤的阁楼。马可瓦多把植物放在窗台上,从房间可以看到植物映在窗台上的影子。自从他们离开那个半地下室搬来阁楼后,生活状况已经改善了不少,然而天花板漏水仍烦扰着他们。(“半个地下室”“拥挤的阁楼”“漏水的天花板”,这一切无不表明马尔瓦多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和拮据的生活,这正作为个体的人在庞大的社会机器中不得不屈服低头的根源。)下雨的夜晚,就会听到水珠的嘀嗒声,像风湿病的预警器。而那个晚上马可瓦多每次从睡梦中醒来都伸长了耳朵,那嘀嗒声成为欢乐的音符,这告诉他雨还在下,还在温柔地、不间断地滋涧着植物,让叶子如帆一般张开。(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尔瓦多内心的喜悦和对自由诗意空间的渴望之情。)

⑥尽管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早上打开窗户时他还是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植物塞满了半个窗户,叶子起码多了一倍,并且不再低垂,而是如剑一般挺立锋锐。(一夜的雨水滋润,叶子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如剑般锋锐”表现个体力量的锋芒,也暗示了“过刚易折”的悲剧。)

⑦他将植物贴在胸口下了楼,绑在货架上奔向公司。此后,马可瓦多便将植物留在了中庭。

>>>第二部分(③~⑦):马尔瓦多把植物搬到室外淋雨,叶子和雨水第一次“交会”,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⑧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六,工作到下午一点结束,直到星期一才上工。马可瓦多希望能把盆景再带回去,可早已经不下雨了,不知道还能找什么借口。天空其实并不晴朗,累积的乌云传达着下雨的可能。在得知主任住的那区还在下雨后,马可瓦多趁机建议:“我可以带着植物再到有雨的地方转一转。”说做就做,他马上带着植物出发了。

⑨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马可瓦多都是这么度过的:载着植物在小摩托车上颠簸着,观察着天空,寻找一朵他认为最有可能的乌云,在路上追赶直到遇见雨水为止。有时,他转过身来,看见植物又长高了一些,高得像计程车,像小卡车,像电车!而它的叶子也越来越宽阔。现在它已经是一棵树了,(这段文字以奇特的想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不可思议”的画面。在天空下,在大雨中,马尔瓦多车上的植物,像“变戏法”似的越长越高,一直长成大树。这种荒诞的、戏谑的写作手法大大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奔驰在城市里,把交通警察、汽车驾驶和行人弄得晕头转向。(“晕头转向”说明城市的空间狭仄、拥挤。这样的一株“庞然大物”,只会给生活“添堵”,暗示了它必然走向衰亡的命运。)同时,云跟着风的痕迹投射雨水,行人们把手伸出来,然后把伞收拢起来。沿着不同的路,马可瓦多追着他的云,带着植物沿着雨的轨道走。就好像跟在云层身后的水迹与叶片一起,全部被同一个力量拖着跑:风、云、雨、植物和轮子。(这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象征着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空间和自我价值的追寻。)

⑩星期一,马可瓦多空着手去见主任。他带着主任来到外面,指着一棵有两层楼高的树:“它长大了一些……”(马尔瓦多欲说还休,既有兴奋自豪,更多的是忐忑不安。)它被装在一只桶子里,再也不能被放在玄关了。生气的主任让马可瓦多将它还给苗圃,换一株大小合适的来。(“主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⑪马可瓦多重新跨上座椅。这棵树用它的绿叶填满了道路中央,在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有警察将他拦下来。(“十字路口”“警察”代表着井然有序的理性生活和城市文明。“拦截”表明城市的天空根本容不下这样的“另类”,任何的“标新立异”,等待他的只能是“抹杀”。)可是,兜来兜去,马可瓦多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在这植物上他所获得的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他实在不忍心与它分开。(正是这种“成就感”,让他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幸福。这是偌大的城市所不能给予的。)于是,他继续穿梭在城市中。这棵草木泛滥到把他的头、肩膀和手臂部遮掩起来,直到他整个人都消失在绿叶中。所有的枝梗、树叶还有茎,无时无刻不在晃动颤抖。(这段文字画面感极强,作者细致描写了草木的疯狂生长,肆意泛滥,直至人和草木完全融为一体。这是心灵的震颤,是内心深处被压抑被束缚的情感淋漓尽致的释放。)

>>>第三部分(⑧~⑪):马尔瓦多带着植物主动寻找雨水,雨水和叶子再次“相逢”,植物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直到长成大树。

⑫雨停了。接近傍晚时分,在路的尽头、家与家之间的空隙,出现彩虹朦朦的光。在雨水中竭尽全力猛然成长的植物开始筋疲力尽,四处奔驰的马可瓦多并没有发现他身后的叶子一片一片地由绿转黄,再转为金黄。

⑬已经好一段时间,由摩托车、汽车、脚踏车和小孩子组成的队伍跟在这棵穿梭于城市中的树木后面,而马可瓦多毫不知情。他们喊着:“猴面包树!猴面包树!”然后惊异地看着树叶变黄。(“猴面包树”写出了树的生命特征不断凸显,名字被确定,价值也体现出来,象征着个体的自我价值被认同、被肯定,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每有一片叶子剥落飞去,便有许多只手举起捕抓它。(行人“捕抓”一方面写出了行人对猴面包树的喜爱和挽留,同时也暗示树为他人提供生命之水的价值特征,从而深化小说主题。)

⑭刮起一阵风,一串金黄色的叶子随风扬起,四处飞舞。马可瓦多仍以为自己肩后有一棵翠绿茂盛的树,直到突然间回过头去。树不见了,只剩下一根插满了光秃秃叶梗的树干,还有枝头最后一片黄叶。在彩虹的光中仿佛其它东西都是黑的—人行道上的行人和两侧边房的立面。在这黑幕前方,半空中飘的是数以百计的金黄色的叶子,闪闪发亮,而数以百计的红色、粉红色的手在幽暗中举起争夺着叶子。风把金叶子刮向尽头的彩虹那儿,还有那些手,那些呼喊。连最后一片叶子也掉落了,由黄变为橘、红、紫、蓝、绿,重新变黄,然后消失不见。

>>>第四部分(⑫~⑭):马尔瓦多带着大树继续淋雨,雨水和叶子第三次交融。树叶却在繁盛之极走向衰亡,消失不见。

(这是一场集体的狂欢。每个人包括马可瓦多,就像那颗肆意生长的猴面包树,无拘无束,尽情挥洒,释放生命的无穷张力。在那一刻,他们是幸福的。这段文字是全文的高潮,也是小说结局。作者以大胆神奇的想象,轻快灵动的笔触,明亮温暖的色彩,营造了一幅色彩斑斓、绚丽夺目的画面。然而,这幅画面的背景却是“幽暗的黑幕”“逐渐变暗的叶子”和“光秃秃的枝梗”。这一切无不象征着人的诗意生活和自然空间在城市生活中“独木难支”,个体意识、自我追求最终只能归于黯然。)

(有删改)

[注]猴面包树:猴面包树生长在炎热地区,它有粗壮的树干贮藏水分,不仅维持自己的生长,还能为其他生物和行路人提供水分解渴救急,被称为“生命之树”。

 

【知识建构】

//象征艺术手法及其特点//

1.象征艺术手法组成因素

象征是一种用特定的具体物象,寓示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意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它一般由三个因素组成:

象征体(具象)——寓示——象征意(或象征意象)

象征体:必须是客观的,可感的实体具象。抽象的东西,绝不可能充当。

象征意:一般为带有普遍意义的概念或带有概括性的意象,它可以是某种抽象的思想,也可以是某种具体的意象。

寓示:从象征体引渡到象征意,必须通过“寓示”这座桥梁。他一般不能一语道破,直接说出,只能让人从物象的寄寓中去意会、领悟。

2.象征体与象征意的渗透融合

作为象征物体的自然物,有其形态、色彩,性质、功用等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通过艺术家的发现与艺术转化,再与作者所要表现的社会意识相契合,逐渐趋向人格化,便把自然属性很自然的转化为社会属性,成为该象征物所要暗示的象征意义了。

因此象征物体具有两重性:

第一,它具有自然属性的性质。

第二,经过作家艺术概括的艺术形象,饱和着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识,因而又具有社会属性的性质。

如果失去后者,象征物体,就失去其作为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而变成一个非艺术的自然物或标本。所以这两者尽管具有各自的独立意义,但它们必须和谐地统一,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在这篇小说中,象征体是“植物”,植物由盆景到大树,由压抑束缚到自由成长,由“默默无闻”到“人所共知”,象征着作为主体性的人,自我意识、自我追求由混沌到清晰,再到觉醒、爆发的心路历程;最后大树在辉煌的极致走向衰亡,象征着在工业化的城市潮流面前,个人的反抗和挣扎徒劳无功,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思考探究】

1.小说中植物的称呼经历哪三次变化?概括并简析其背后的意蕴。

                                                           

                                                           

                                                           

                                                           

2.在小说创作上,卡尔维诺一贯秉持“轻逸”的美学追求,推崇“以轻写重”。结合本文结尾谈谈你对“轻”与“重”的思考。

                                                           

                                                           

                                                           

                                                           

3.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称呼变化:植物(盆景)一树一猴面包树

(2)意蕴:

①身份越来越明确,从一株“长得就像植物的植物”到一棵有名字的树;

②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从“光禿的一根棒子”到一棵“翠绿茂盛”的树;

③象征主人公自我意识渐渐苏醒,寄寓马克瓦多对自我价值的寻找与追求。

【解析】①叶子第一次淋雨,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象征人的自我意识突然萌发。

②雨水和叶子再次相逢,植物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竟然长成大树。象征着人对自我价值的寻找与追求。

③雨水和叶子第三次交融,树叶却在繁盛之极走向衰亡,消失不见。象征着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和价值感的无力。植物成长和变化的过程,是人的自我意识从萌发、到追求再到丧失的过程,这正是工业社会、城市生活逐渐吞噬人的精神空间和个体差异的体现。

2.“轻”:

①意象轻盈—飞扬的树叶、彩虹和凤。

②色彩(描写)明亮/温暖—金黄、红色、粉红色、橘色。(或:意境轻盈、温暖、明亮)

③动词轻快—扬起、飞舞、飘、举起等(1分)

④视角轻盈——马可瓦多个体视角(1分)

“重”:

①“黑幕、光秃秃、争夺”等暗重词传递出沉重,比如“黑幕”象征城市生活的冷漠沉重。

②意味深重:借狂欢传达对井然有序的城市、坚硬的现代理性、主体性失格的现代生活的反叛(答出借狂欢传达对生活的反叛即可)。借个体视角呈现每个普通个体对生命(自我)力量的体验与感知(答出普通个体的普适性意义即可)。

③主题沉重:结局富含悲剧意味。植物在进发了最后的生命力之后迅速衰朽,象征着诗意空间和自然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独木难支、轰然倒塌,也预示了马可瓦多的抗争与呼唤徒劳且渺小的。这些个体生命、自然生命的色彩最终只能归于黯然。(答出“植物衰朽象征个体意识、自我追求难以实现”即可)

“以轻写重”:呈现越“轻”,意蕴越“重”,“轻”与“重”反差对比,以轻写重,使得文本更具力量。

【解析】小说的“轻”体现在:

①意境角度,用轻快温暖的色彩组成一幅绚丽斑斓的画面”;

②情节上: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叙述了一个幽默戏谑的故事;

③手法上:童话式写作,寓言式的表达。

“重”可以从主题和人物感情上回答:小说流露出的主人公生存环境的压抑,内心的苦闷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悲剧感。

总之,作者把“轻逸之美”和“沉重之思”结合起来,以飘逸轻灵之美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沉重与人类生存的重负。

3.荒诞:①情节荒诞。如这株植物在雨中不停生长,由盆景变成大树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②笔法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马尔瓦多带着植物在城市里追云寻雨的情节,在现实里不可能出现,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

真实:①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的生活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马尔瓦多第一次和植物在雨水里共情,触发他关于树林、草皮的记忆,然而“最清晰的记忆却是每年都折磨着他的风湿病痛”,这一情节暗示着人不可能脱离现实而存在,为小说的悲情结局埋下伏笔。③反映的社会生活真实。底层人们生活压力大,缺少关爱和温情,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阅读全文
卡尔维诺《雨水和叶子》(附习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