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阅读题:莫言《我们的荆轲》(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们的荆轲(节选)
莫言
荆轲:(饮酒毕)荆轲愿听殿下吩咐。
太子:(示意燕姬揭开偶像遮布)先生识得此人否?
荆轲:(注目秦王偶像,良久,低头)荆轲眼拙,不识此人。
太子:(匆匆膝行至偶像前,绕之两圈,恨恨地)就是为了他,本宫才招荆卿至此,(一跃而起,手批偶像之颊)就是因为你,才断送了田先生性命!荆卿啊,此人诞生在赵国,初名赵政。其时本宫在赵国为人质,与他是少年朋友,经常一起上树捉鸟,下河捞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荆卿知道他是谁了吧?
荆轲:(低声地)秦王。
太子:(再次以手批偶像颊)就是这个赵政,还秦之后,更名嬴政。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二岁冠冕亲政。以后数年,流放太后,逼死生父,凶狠残暴,滥杀无辜。其时本宫正在秦国为人质,他未亲政时,对我还算客气,见面时称兄道弟,送我名马,赠我美姬。没想到他亲政之后,全不念当年情谊,将我逐出华屋,弃置陋室,没收我财宝,断绝我饮食,居所周围,时时有暗探监视。丹之性命,危在旦夕。我上书请求归国,他托人传话给我:“乌头白,马生角,方可归!”乌鸦能白头吗?马头能生角吗?他是想把我困死在秦国啊!幸亏天不灭丹,让我巧计得逞,得还祖国。但我与这竖子的仇,是永世难以化解了!
荆轲:殿下金蝉脱壳,假道归燕,已经成为传奇。
(太子跪地,膝行回到荆轲面前。)
太子:荆卿,嬴政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不将天下土地纳入秦国版图,他的进攻就不会停止。不久前他俘虏了韩王,吞并了韩国。接着又分兵南下伐楚,北上攻赵。眼下,大将王翦率三十万大兵逼近漳水、邺城,上将李信已经攻占了太原、云中。赵国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赵国一旦覆灭,秦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我燕国了。燕国弱小,虽全民皆兵,也难挡秦军锋芒。(捶地痛哭数声)燕国之祸,就在眼前了,荆卿可有救燕之计教我?
荆轲:荆轲草莽之人,见识短浅,只有匹夫之勇,愿听殿下差遣。
太子:此是天不灭我大燕也!(顿首)本宫代表燕国百姓感谢荆卿了。
荆轲:(顿首)荆轲不敢承受殿下如此大礼,请殿下直言。
太子:丹日前与田先生谋划,想请荆卿伪做我的使者,持厚礼晋见秦王。荆卿借此机会,劫持秦王,逼他签订和约,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就像当年鲁国的侠士曹沫挟持齐桓公那样。这是最好的结果,如果实现,荆卿不但有大功于燕国,而且有大功于天下。如果挟持不成,就在殿上将他刺死。秦国大将带兵在外,个个骄横专断,闻朝中有变,必拥兵自立。趁此机会,我与诸侯联合,破秦必矣!如此,则燕国百姓有福,天下百姓有福。望荆卿幸勿推辞!(以额触席,不起)
荆轲:(跪在席上转了几个圈子,也以额触席)殿下,非是荆轲推辞,实在是荆轲胆气不足,剑术不精,难以担当如此大任。
太子:田先生慧眼识英,言举国上下,胆气才识,无有出荆卿之右者,我不信田先生,还能信谁呢?望以燕国百姓为念,临危受命。
荆轲:请殿下另寻高明。
太子:荆卿难道惜死吗?
荆轲:(慨然地)殿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注目燕姬,太子看在眼里)荆轲受殿下如此礼遇,虽万死不敢辞。反复推辞,是怕耽误了殿下的大事。
太子:荆卿,您答应了?
荆轲:荆轲愿意充任副使,协助正使,去完成这件惊天动地的壮举。
太子:副使可由荆卿自选,但正使非君莫属。
荆轲:殿下,檐下的麻雀,飞行不过几家瓦舍;田中的老鼠,活动不过几道垄沟。荆轲小国寡民,一向寄人篱下,眼界狭窄,没见过盛大场面,别说是进秦宫,就是在殿下这里,也让我头晕目眩。只怕我一进秦宫,就像出了地洞的鼹鼠,分不清南北西东。
太子:(对燕姬)进酒,为荆卿把盏。
(燕姬持酒器,膝行至荆轲身边,为之侍酒。)
(节选自莫言《我们的荆轲》第二节)
文本二:
评曰: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这是经验之谈,浅显,但管用。浅显而管用的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我改之为“盯着人写”,意思与沈先生差不多,但似乎更狠一点,这是我的创作个性决定的。近日首都剧场上演北京人艺排演我的戏《我们的荆轲》,记者多有问我:此戏到底是写什么?我说:写人。写人的成长与觉悟,写人对“高人”境界的追求。由人成长为“高人”,如同蚕不断地吃进桑叶,排出粪便,最终接近于无限透明。吃进桑叶是聆听批评,排出粪便是自我批判。
好的文学,无论门类,都是写“我”的,不关乎“我”不能洞察社会和人心。要学习鲁迅,写出那个“裹在皮袍里的小我”。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写他人,写外部世界,这一次是写自己,写内心,是吸纳批评,排出毒素,是一次“将自己当罪人写”的实践。
文本三: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驩。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荆轲遂见太子……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闚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原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此丹之上原,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史记刺客列传》节选)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在荆轲的面前讲述自己在秦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旨在激发荆轲心中对秦王的仇恨。
B.括号中的文字为“舞台说明”或“舞台提示”,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C.文中人物的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D.荆轲以“檐下的麻雀”“田中的老鼠”自喻,表明自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并没有自傲,也在说明,自己前往不一定能够成功。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咏荆轲》一诗“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叙述了荆轲与燕太子的交往,是对这一段戏剧内容的浓缩。
B.《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历来为诗人所感,其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更为后人称颂荆轲的绝唱。
C.陆游的《剑客行》“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一身独报万国仇,归告昌陵泪如雨。”赞赏荆轲“一身独报万国仇”,与文中的史实相符。
D.莫言的“将自己当罪人写”,与鲁迅先生善于解剖自己是相同的,两者都隐含了对于自己“三省吾身”的自我安慰。
3.作者自评“盯着人写”。请结合文本一和二,分析作者这一写作特点。
4.尊重史实,是历史剧的重要原则,试从人物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谈谈《我们的荆轲》(节选)与《史记》记录的荆轲的相通之处。
【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旨在激发荆轲心中对秦王的仇恨”错。太子的话,旨在分析秦国的强大,燕国无力对付,其次,秦国的强大在于嬴政,只要对付嬴政一人即可。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自我安慰”错。意图是解剖自己,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自我安慰。
3.(1)“盯着人写”的意思是写出人的成长和觉悟,细致刻画人物,并通过人物洞察社会和人心;(2)写人的成长与觉悟,文本一旨在刻画太子丹与荆轲,透过二人的对话,展现二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点,非常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3)写人对“高人”境界的追求,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进行刻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写作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结合文本二“我说:写人。写人的成长与觉悟,写人对‘高人’境界的追求”“好的文学,无论门类,都是写‘我’的,不关乎‘我’不能洞察社会和人心”可知,“盯着人写”的意思是写出人的成长和觉悟,细致刻画人物,并通过人物洞察社会和人心;
文本一刻画的人物是太子丹和荆轲,通过太子丹和荆轲的对话,展现人物精神世界和性格特点,如“就是这个赵政,还秦之后,更名嬴政。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二岁冠冕亲政。以后数年,流放太后,逼死生父,凶狠残暴,滥杀无辜”,写出太子丹对秦王的深刻认识和痛恨,“赵国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而赵国一旦覆灭,秦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我燕国了。燕国弱小,虽全民皆兵,也难挡秦军锋芒。(捶地痛哭数声)燕国之祸,就在眼前了,荆卿可有救燕之计教我?”,写出太子丹对国家的热爱和不畏强秦的性格;而“荆轲草莽之人,见识短浅,只有匹夫之勇,愿听殿下差遣”则写出荆轲的义气。二人的对话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文本一也写出了人物的成长,写人对“高人”境界的追求,如“(慨然地)殿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注目燕姬,太子看在眼里)荆轲受殿下如此礼遇,虽万死不敢辞”,荆轲“士为知己者死”是对人生境界更高的追求。另外文本一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进行刻画,在秦国即将灭亡赵国、威胁到燕国的特定场景下,太子丹与荆轲的这场对话极具张力。
4.(1)从人物方面来看,《史记》与《我们的荆轲》中太子丹面对强秦的绝望和抗争,决不投降的性格展露无疑,荆轲愿意为太子丹慷慨赴死的性格也得到充分展现;(2)从故事情节来看,《史记》太子丹与荆轲的对话很少,只写了太子丹问计与荆轲的允诺,《我们的荆轲》,扩展了这一对话情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审美意蕴和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从人物方面来看,《史记》对太子丹的描写有“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闚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原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太子丹招募荆轲刺杀秦王,是对危在旦夕的燕国的解救,也是想要替诸侯讨回被秦国抢占的土地;《我们的荆轲》这样描写太子丹,“就是这个赵政,还秦之后,更名嬴政。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二岁冠冕亲政。以后数年,流放太后,逼死生父,凶狠残暴,滥杀无辜”“嬴政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不将天下土地纳入秦国版图,他的进攻就不会停止……秦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我燕国了。燕国弱小,虽全民皆兵,也难挡秦军锋芒”“……荆卿借此机会,劫持秦王,逼他签订和约,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如果挟持不成,就在殿上将他刺死”,太子丹面对强秦虽然绝望却并不放弃抗争;同样,《史记》中描写荆轲“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我们的荆轲》中“荆轲愿意充任副使,协助正使,去完成这件惊天动地的壮举”,都刻画了荆轲的慷慨重义的性格。可见《史记》与《我们的荆轲》中太子丹面对强秦的绝望和抗争,决不投降的性格展露无疑,荆轲愿意为太子丹慷慨赴死的性格也得到充分展现;
从故事情节来看,《史记》描写“荆轲遂见太子……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太子丹与荆轲的对话很少,只写了太子丹问计与荆轲允诺;《我们的荆轲》,扩展了这一对话情景,比如增加了他与秦王之间的恩怨的细节,“他托人传话给我:‘乌头白,马生角,方可归!’乌鸦能白头吗?马头能生角吗?他是想把我困死在秦国啊!”,还有对秦王蚕食六国的形式的分析,“不久前他俘虏了韩王,吞并了韩国。接着又分兵南下伐楚,北上攻赵。眼下,大将王翦率三十万大兵逼近漳水、邺城,上将李信已经攻占了太原、云中。赵国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