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阅读题:《商鞅变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商鞅变法
(第二幕:秦宫,秦孝公三年)
【卫鞅背书简上场,放书简。】
卫 鞅:卫鞅拜见国君!
秦孝公:免礼。列位,蒙先君圣命,寡人承继国位,已经三年有余。当年先祖穆公在位,修德行武,东平晋国之乱,西霸戎翟之地,我们的国土曾经一直扩展到西河,功绩是何等辉煌。可是如今呢,大片的国土却落入了魏国的手中。二百六十多年过去,历经十四代国君,西河之地至今尚未收复。堂堂千里秦国在周天子的心中,在六大诸侯的眼里,竟无一席之地。这是奇耻大辱啊!列位都是前朝老臣,一国之栋梁,难道就不想把秦国变一变吗?
【众无语。】
秦孝公:公孙大人。
公孙贾:臣在,臣不敢妄议朝政。
秦孝公:五大夫?
甘 龙:臣唯君命是从。
【秦孝公不悦。】
秦孝公:赵良博士?
赵 良:臣在,嗯,卫鞅客卿不远万里自魏入秦,知李悝之法,习吴起之术,定有超群之计策,卓越之谋断。还是应该请卫客卿先抒高见。
秦孝公:嗯,请卫鞅客卿论法!
景 监:请卫鞅客卿论法。
卫 鞅:遵命。诸位大人,卫鞅冒昧。国君之所以下令求贤,是为光复穆公之业,收复被三晋夺占的西河之地,以一改中原六国小视秦国之局面,自强于天下。中原六国逞强,而秦邦卑弱,是因为兵不强,国不富,天下不治。天下为何不治?是因为官不官,民不民,为官者对上曲意逢迎,对下搜刮民财;为民者懒于耕稼,怠于作战。而目前大秦所用之法,乃几百年前陋章陈规。法不更新,陈陈相因,国家何以有生气。假如国家废除旧规,倡导农战,为此制定农战之法。凡是努力开荒,多打粮食,或者奋勇作战,多杀敌人者,都可因此而建功得爵。有了爵级,奴隶可以升为庶人,庶人可以升为官吏,官吏也因此可以加官晋爵。而于国不事农战,不得战功者,虽为王侯大夫也不能得到利禄官封。废除子孙世袭荫封,统一律条法令,有不从王令、乱上制者,罪死不赦!(顿)假如举国以此戮力而为之,行一年,十年强!行十年,百年强!行一百年,千岁王者旺!
秦孝公:嗯,好,哈哈……(激动)列位,对卫鞅之法,但议无妨。列位,卫客卿制定的农战令,乃强国之本,此法很新,且颇具胆识。
卫 鞅:是。
秦孝公:望列位认真研读此法,共议强秦之计。
卫 鞅:遵命。
【卫客卿发简,众臣看简后议论纷纷。】
公孙贾:老臣腐朽,只知日从东升,月从西降,性由天成,各得其所,这才分天地,成阴阳,存万物而立世界;这才树君上,辅群臣,统治万民而主政国家;这才国治理,立法度而分上下。试看天下诸侯各国,凡是以古法而治的,没有不太平的,要想易弦更张的,没有不出乱子的。单凭一人巧舌如簧地游说一番,就轻易改变一国之法度,那天下必乱。
卫 鞅:公孙大人的意思是要我们效古法、循旧礼啦。请问,自从盘古开天以来,经三皇五帝、夏禹殷商,我们该效哪一朝的古法?该循哪一代的旧礼呢?
公孙贾:……
卫 鞅:太傅。
公子虔:卫客卿。
卫 鞅:您博学多才,读尽了天下多少文章,您一定知道,三皇五帝至今,有哪一代礼法是一成不变的?
公子虔:是啊,商汤周武正是不拘古法而兴,殷纣夏桀乃是不改旧礼而亡。
卫 鞅:公孙大人,我们该走哪条路呢?
祝 欢:那依你所说,国君若不照你的意思实行变法,那国君就是殷纣夏桀了?
秦孝公:嗯!
卫 鞅:如果国君是殷纣夏桀,怎会在此当庭论法?
公孙贾:卫客卿能担保你的变法之举一定成功?
卫 鞅:呵,如果一件事连做都不去做,那么何以能得到成功呢?
祝 欢:我只知道卫客卿曾在魏国学习李悝之法。可是李悝的变法在魏国都没有能够成功,难道他的学生,跑到秦国来变法就一定能成吗?
卫 鞅:魏国之所以变法未能成功,是因为在李悝去世之后,魏武侯未能坚持变法到底所致。请问太祝官,难道对此缘由你竟一无所知?
甘 龙:国君,古法旧礼,都是一朝朝、一代代传下来的,国君继位不久,便贸然行事,那好比行车不循车道而行,必有覆车之患啊!
卫 鞅:国君……
众 臣:国君……
祝 欢:国君……
秦孝公:太祝官,讲!
祝 欢:国君,上天早有征兆,臣不敢妄言。(跪下)
秦孝公:什么征兆?
祝 欢:君上登基那年,西天有怪星横空,起于上章,落于阏逢。……
秦孝公:此作何解?
祝 欢:天意难违。
公孙贾:天意难违。
甘 龙:天意难违。(跪下)
卫 鞅:居然连太祝官都难测?
秦孝公:太傅!
公子虔:国君乃是上天授命,国君之意就是天意!
秦孝公:赵博士!
赵 良:明智者总有先见之明,而平庸之人总是人云亦云。臣以为,国君还须采纳明智者之言。
众 臣:国君。
秦孝公:……我意已决,景监宣诏!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开篇通过秦王之口介绍了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秦王变法的决心,指出变法势在必行,为引出商鞅和群臣的交锋做了铺垫。
B.文本中公子虔的话语并不多,但仅有的几处台词真实地体现了其客观理性地对待变法、坚决拥护秦王的忠贞不二的态度。
C.商鞅曾在魏国学习李悝之法,祝欢便以李悝变法失败为由来质疑商鞅变法,结果遭到了商鞅的有力反驳。
D.文本中赵良认为明智者有先见之明,平庸者则人云亦云,国君须采纳智者之言。秦孝公听从了他的意见,才决定推行变法。
1.D【解析】“秦孝公听从了他的意见,才决定推行变法”错误。秦孝公在问群臣时说:“列位都是前朝老臣,一国之栋梁,难道就不想把秦国变一变吗?”这句话已经表明他早已决定推行变法。
2.选文是如何塑造商鞅这一形象的?试简要分析。
.①正面描写。通过对变法的陈述,可以看出商鞅具有非凡的治国本领,洞悉强国之道。通过和大臣的辩驳可以看出,商鞅不拘旧礼,不信天意,勇于坚持自我。②侧面描写。从赵良和秦王对待商鞅和变法的态度,表现了商鞅的见识超群。③对比衬托。大臣们的言论和商鞅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大臣们顽固保守,害怕变革,商鞅则力主变法,心无所畏。④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商鞅的人物形象。
3.选文设置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简析,并指出其作用。
(1)矛盾冲突:①商鞅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商鞅主张变法,而众臣保守抗拒;②秦孝公和大臣之间的矛盾:秦孝公决意推行变法,而有些大臣竭力劝阻;③顺天意和主人事之间的矛盾:群臣以“天意难违”为由,阻挠变法,而商鞅、公孙虔、赵良和秦孝公力主人事。
(2)作用:这些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推行变法面临的困难,从而突出商鞅非凡的才能和勇气。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