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史记》(选读)专练解析丨老子韩非列传第三(2)

分享:杨老师 2024-08-18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着书二篇,号曰《申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人或传其书至奏。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着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节选自《老子韩非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韩王AB不用CD及急E乃遣FG使秦H秦王悦之

【答案】DEH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他。

韩王始不用非是主谓宾俱全的句子,应在宾语D处断开;

及急是情势状语,可单独断开;做连词,一般放在句首,E处断开;

秦王是句子主语,其前H处断开。

故选DEH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贱,低贱,卑贱,地位低下的意思,与《孟子·滕文公下》中贫贱不能移意义相同。

B.刑名,原本指形(事实)和名(名称)。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明赏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韩非子亦尚刑名

C.毁,有毁灭、亏损、败坏、诽谤等意思。文中加点的诋毁、诽谤之意,与成语积毁销骨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过秦论》委命下吏下吏属于偏正短语,解释为低级的官吏,本文中的下吏属于动宾短语,解释为下令官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原先是郑国的低级官吏。/贫困卑贱的处境无法改变其坚强的意志。

B.正确。

C.错误。动词,诋毁、诽谤;名词,诋毁的话。句意:在秦王面前诋毁他说。/不断的积累毁谤的话能使人毁灭。

D.正确。低级的官吏;下令官吏。句意:把性命交给秦朝的下级官吏。/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

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A.申不害和韩非都是法家代表人物,都主张刑名之学,其学术思想都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但申子做韩国宰相而善终,韩非在秦国却被毒死。

B.韩非作《孤愤》等书的原因是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但在司马迁看来,韩非不受韩王重用的原因是他不遵守规则,绝少施恩。

C.韩非先天缺陷是口吃而不善于说,他的才华只能通过著书来展现。他知道游说之难,而最终没有逃脱游说带来的灾祸。作者对韩非充满了同情。

D.秦王虽然赏识韩非,但是没有消除心中的疑虑,没有完全信任他。不久韩非被李斯、姚贾诋毁,导致秦王动了杀心,韩非想自陈都没有了机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不遵守规则错,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韩子引用法度作为行为规范,决断事情,明辨是非,并非选项中说的不遵守规则

故选B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译文】然而韩非明白游说的困难。他撰写的《说难》一书,讲得非常详细,但是他最终还是死在秦国,不能逃脱游说的祸难。

【解析】 第一个,游说;,撰写、写作;,详细。

2)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译文】现在大王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   

【解析】,吞并;,帮助;,常情。

20.韩非积极向韩王进言而不被采纳,心有怨愤,指出韩王用人失度以致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的依据有哪些?

【答案】(1)不能任用贤能之士,而用轻薄淫佚之徒。(2)儒家用经典文章扰乱法度,游侠借武力违反国家禁令。(3)天下太平时宠幸那些徒有虚名的人,国家危难是重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由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可知,不能任用贤能之士,而用轻薄淫佚之徒。

2)由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可知,儒家用经典文章扰乱法度,游侠借武力违反国家禁令。

3)由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可知,天下太平时宠幸那些徒有虚名的人,国家危难是重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

参考译文:

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是郑国的低级官吏。后来研究了刑名法术学问,向韩昭侯求官,昭侯任命他做了宰相。他对内修明政教,对外应对诸侯,前后执政十五年。一直到申子逝世,国家安定,政治清明,军队强大,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侵犯韩国。申不害的学说本源黄帝和老子而以循名责实为主,他的著作有两篇,叫作《申子》。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用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贤能之士,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

然而韩非深深地明了游说的困难。他撰写的《说难》一书,讲得非常详细,但是他最终还是死在秦国,不能逃脱游说的祸难。

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五蠹》这些书,说:唉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李斯说:这是韩非撰写的书。秦王因此立即攻打韩国。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他,还没被信用。李斯、姚贾嫉妒他,在秦王面前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贵族子弟。现在大王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秦王认为他说的对,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陈述是非,又不能见到。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申子、韩子都著书立说,留传到后世,学者大多有他们的书,我唯独悲叹韩非撰写了《说难》而本人却逃脱不了游说君主的灾祸。

太史公说:韩子引用法度作为行为规范,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权谋用术,《说难》极其智慧。可悲啊他周密防患,最后却在李斯手上终结。

阅读全文
  《史记》(选读)专练解析丨老子韩非列传第三(2)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