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分享:杨老师 2024-08-17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取材于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或谓迂夫曰:“子之言太迂,于世无益也。”迂夫曰:“子知迂之无益,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子知迂之有益,而不知其为损亦大也。子不见夫树木者乎?树之一年而伐之,则足以给薪苏而已,二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桷,五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楹,十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栋,岂非收功愈远,而为利愈大夫?古之人惟其道闳大而不能挟也,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其言崇高而不能庳也,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贫贱困苦以终其身,然其遗风馀烈,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鄙以趋功,虽当时贵为卿相,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恶得馀泽以及后世哉!如余者,患不能迂而已矣,迂何病哉!”

(取材于司马光《迂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辱以顾余                辱:谦词,使对方受屈辱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固:必然、一定

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

患为笑于里之人         患:忧虑,担忧

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     迩:近、浅近

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   法:取法、效法

利止于其躬迂何病哉     躬:身,自身

迂何病哉               病:缺点、毛病

A.①⑤            B.②⑥                         C.③⑦                         D.④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或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可能是错误的。

辱以顾余”,译为:屈驾前来看我 。可见, 辱,谦辞,使对方受屈辱。正确。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译为: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可见,固:必然、一定,错误,应该为“确实”“原本”。

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译为:我和安生学习古文中的“典章制度”。可见,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正确。

患为笑于里之人”,译为: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可见,患:忧虑、担忧,正确。

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 ”,译为:他的志向深远因而不可接近。可见,  迩:近、浅近。错误,形容词用在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接近、靠近。

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译为:历经数百甚至千年,人们依然还可以作为典范法则。可见,法:取法、效法。错误,应该是名词,法则、标准、规范。

利止于其躬”,译为:好处也止于他弯腰屈身的那一时。可见,躬:身、自身。错误。应该为动词性,“弯腰屈身”。

迂何病哉 ”,译为:做个迂腐的人又有什么担心忧虑的呢!可见,病:缺点、毛病。错误。活用为意动用法,以……为病,担心、忧虑。

故选B。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予言以为赠          贫贱困苦以终其身

B.余之知生              余之言太迂

C.则于是焉              足以给薪苏而已

D.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虚词的学习重在从词性、在句中充当的功能等角度进行积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

A项,不同。请予言以为赠,意思是“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可见“以” ,把,介词;贫贱困苦以终其身。意思是“贫贱困苦中结束一生”,可见“以”,而,表修饰的连词。

B项,不同。余之知生,意思是“我了解你”,可见“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不译;余之言太迂,意思是“您的言论过于迂阔”,可见“之”,助词,的。

C项,相同。均为连词,那么。

D项,不同。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意思是“二生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人的糊涂认识吧”,可见“其”,语气助词,还是;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意思是“却不知道它是大有益处的”,可见“其”,代词,它。

故选C。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

B.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现在求您的赠言,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

C.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附和时俗

D.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

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一生贫穷做普通百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把握能力。准确翻译是做好这类题的前提。解题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D项,“有的人一生贫穷”,理解错误。“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不得志一直是普通百姓”。可见“穷”,属于古今异义词语,在这里是“不得志”的意思。

故选D。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译文】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

【解析】且,将要;重,更多;得罪,责怪;庸讵,难道、何以、怎么;止于,停留在。

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言以趋功

【译文】假如为人狭隘自私,心里只装着自己,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一味地迎合顺从,降低身份阿谀奉承来追求功利。 

【解析】向使,假如;狭道,为人狭隘自私;以,来;迩志,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取合, 迎合顺从;卑言,降低身价阿谀奉承、言语卑微低俗;趋功,求取功名利禄。

5.两段文字的作者对“迂”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答案】文一作者赞同迂,但依违两端。叹自己人生因迂而困顿,不愿二生陷入此境,也不愿二生近俗而违古离道,没有给二生赠言,让他们自己选择;文二作者赞扬迂,坚持迂。借迂夫之言,阐释古人道闳、志远、言崇高,泽及后世,表示只担心自己不能迂。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首先是深入解读文本,细致思考,深入探寻有效信息,提炼出题干所要求的点来,“两段文字的作者对‘迂’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迂”是答案指向的中心焦点,“分别”“具体说明”暗示了答案的构成要素,即直接运用文本信息,逐一作答,无需概括。

两段文字对于“迂”的态度基本是一样的,都表示肯定、赞扬,但又略有不同,前者矛盾彷徨,后者矢志不渝地坚持。

第一段文字:

(1)“迂”样生活,带来一些阻碍:“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意思是:“迂”,给我的人生带来困顿不便;

(2)被乡里糊涂的人笑话事儿小,我的话可能招来更大的嘲讽和讥笑:“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现在你们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问题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腐不知变通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

(3)两难选择你们自己定夺:“迂”会带来麻烦,但若遵循圣贤之道,可以在古文、道等方面精进提升,对人生是大有裨益的:“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说我的执拗不知变通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些方面作出选择)。

第二段文字:

(1)司马光自称为“迂”可见深爱: “或谓迂夫曰” 。

(2)明确观点立场,认为“迂”的益处良多: “子知迂之无益,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子知迂之有益,而不知其为损亦大也”。

(3)举出榜样示范,认为古圣先贤都信守“迂”,可以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古之人惟其道闳大而不能挟也,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其言崇高而不能庳也,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贫贱困苦以终其身,然其遗风馀烈,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

(4)从反面对比说明,不“迂”者,无长远和恒久:“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鄙以趋功,虽当时贵为卿相,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恶得馀泽以及后世哉!如余者,患不能迂而已矣,迂何病哉!”

【点睛】文言文阅读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文一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士子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拜访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博大豪迈、气势壮阔、风格雄健,善于纵横捭阖,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二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杰出不俗的突出人才,而苏君也的确称得上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时,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了解你,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礼乐教化,同乡人都讥笑我们,认为我们迂阔。现在求您的赠言,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附和时俗。这就是我困顿到现在的原因而不自知的。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二生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是小迂罢了,还担心被同乡人讥笑。像我的迂就大了,如果二生带着我的赠言回去,将多得罪名,岂只被讥笑呢?可是如此我要怎么对他们说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患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迎合于世定会违背古训,附和流俗定会背离圣贤之道了。二生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人的糊涂认识吧,那么这样就一定能够有所取舍作出选择。(取材于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文二

有人对迂夫说:“您的言论过于迂阔,对当今社会没有益处。”迂夫答道:“您知道迂无益,却不知道它是大有益处的。您知道近便有益,却不知它是大有损害的。您没见过种树的吗?种一年就砍了,那只够当作柴草,种二年砍下来就可当椽子,种五年砍下来就可当楹柱了,种十年砍下来就可用作栋梁。难道不是见功效愈晚而所得利益更大吗?古代贤人,他们的理论宏大而不能狭小,志向深远而不能浅近,言论崇高而不能低俗。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不得志一直是普通百姓,贫贱困苦一生。可是他们留下的风范与功业,千百年后人们仍把它们作为法则。假如古人使自己的理论变得狭隘来求得社会容纳,使自己的志向变得浅近来取得世人接纳,使自己的言论变得低俗来追求眼前功名,即使当时能贵为卿相,好处止于自身,荣华尽于此生,哪里有多余恩泽来给后世呢!像我这样的人,只担心不能真正作到迂罢了,迂有什么毛病呢! (取材于司马光《迂书》)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