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苏轼《放鹤亭记》

分享:杨老师 2024-08-17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莍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B项,,应和,跟着唱。本句中,后面是代词宾语 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句子翻译为:鹤在幽深的地方鸣叫,子鹤跟它相应和。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项,明年,文中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B项,适当,文中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恰当的意思。

C项,可以,表示可能或能够。古今同义。 

D项,南面,文中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之意。

故选C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错。原文说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这里省略主语苏轼,可见《放鹤、招鹤之歌》的作者为苏轼。

故选D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饮酒,并以之为乐。

【解析】翻译时应注意:饮酒于斯亭,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斯亭饮酒;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用这来保全他们的本性并在后世著名。

【解析】翻译时应注意:全,保全;名后世,省略句,名(于)后世。

文言文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涨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大水淹没到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水退了,他便搬到旧居的东面,东山的脚下。他登上高处而望,得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就在那上面筑了个亭子。彭城的山,山冈、山岭四面围合,隐隐约约地像个大圆圈;只有它的西面缺一块,而山人的亭子,正好对着空缺处。春夏之交,草木茂盛,与天相接;秋冬季节,皎洁的月光、皑皑白雪,又使千里大地呈现出一样的颜色。刮风下雨,或明或暗的时候,只要一举首一低头,各种景色就有百样变化。

云龙山人有两只白鹤,非常驯服,而且善于飞翔。早晨云龙山人便望着西山的空缺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有时候在池塘或稻田里站立,有时候在白云之外飞翔;傍晚便朝东山飞回来。因此,给亭子取名叫作放鹤亭

太守苏轼,时常带着宾客和部下,去会见云龙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他斟了酒给云龙山人,并且告诉他说:你知道隐居的乐趣吗?即使是统一国家的君主,也不可能换到这种乐趣呢!《易经》上说:鹤在幽深的地方鸣叫,子鹤跟它相应和。《诗经》上说:鹤在沼泽的深处鸣叫,它的声音能够传到天上。鹤这种动物,清远闲放,远离尘世,所以《易经》、《诗经》的作者都把它比作人世间的贤人君子。道德高尚的隐士,亲近它玩赏它,应当是有益无害的了,然而卫懿公因喜爱鹤却亡了国。周公作《酒诰》来训诫康叔治理百姓,卫武公作《抑》来警戒自己,他们认为使人迷乱衰败的东西,没有比酒更厉害的了;而刘伶、阮籍这帮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做君主的,即使像鹤一样清远闲放的东西尚且不能喜爱,如果喜爱这类东西就会亡国;而那些隐居山林、逃避世俗的人,即使喜爱像酒一样使人迷乱衰败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何况喜爱鹤呢?由此看来,做君主的乐趣和做隐士的乐趣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云龙山人高兴地笑着说:真有这样的事么?苏轼于是作了放鹤和招鹤歌:

鹤飞出去了啊,从西山的缺口,高高地飞着向下观望啊,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一下子收敛了羽翼,好像要停下来啊,忽然间看到了什么,又高高地飞上天空。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鹤飞回来了啊,在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个人啊,头戴黄色的帽子,脚穿草鞋,穿着葛布缝制的衣服,拨动着琴弦。自己耕种自己吃啊,剩下的让你吃个够。回来啊回来啊,西山不可以长久地停留。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苏轼《放鹤亭记》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