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苏轼《上梅直讲书》

分享:杨老师 2024-08-17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梅直讲书①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节选自《苏轼散文集》)

【注】①梅直讲: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时任国子监直讲。文中“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兕:犀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

B.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

C.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

D.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现在才知周公的富贵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凭借召公的贤明,还不能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与谁共享那富贵的欢乐呢?而与孔子共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都是天下的贤能之士。

夫子之贫贱”作“不如”的宾语,不能断开,且“周公之富贵”是句子的主语,可在其后稍作停顿,因此,在“有不如”前断开,排除BD;

皆天下之贤才”是判断句,应单独成句,排除C。

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即《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

B.“其为人如古孟轲”与“大弦嘈嘈如急雨”(《琵琶行》)中的“如”字含义相同,都可译为“像……一样”。

C.“人不可以苟富贵”与“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中的“苟”字含义相同,都可译为“如果”。

D.闾巷,中国古时一般称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居民的区域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如,像……一样,句意:他为人像古时的孟轲、韩愈那类人;如,像……一样,句意: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

C.苟,苟且,句意:认为人不能苟且于富贵之中;苟,如果,句意: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

D.正确。

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用周公和过着贫贱生活的孔子对比,表明周公虽然能享受富贵,但不能享受到孔子师徒间相知的快乐。

B.孔子将自己比喻为奔逃于荒野的犀牛和老虎,对自己推行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诸位弟子中唯有颜渊的回答令孔子满意。

C.苏轼认为在礼部科考中能够高中,全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受到欧阳修和梅公的喜爱,他们认为苏轼所写文章不流于世俗,具有孟轲的文风。

D.能成为梅公这样的大贤的门生,作者认为人生就找到了依靠,足以引以为豪,胜过做大官而被侍从跟随和百姓围观称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比喻为奔逃于荒野的犀牛和老虎”错误,文中“匪兕匪虎,率彼旷野”的意思是并非犀牛,并非老虎,却奔逃于荒野之上;“诸位弟子中唯有颜渊的回答令孔子满意”错误,于文无据。由“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不能看出唯有颜渊的回答令孔子满意。

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

【译文】等到我读了《史记》,看到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遭遇困厄,然而弹琴唱歌的声音却没有断绝。

【解析】“及”,等到;“厄于陈蔡之间”,状语后置句,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遭遇困厄;“厄”,受困;“弦”,动词,弹琴;“绝”,断绝。

(2)其容色温然而不怒,文章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译文】您的面容神色温和而没有怒意,文章淳朴而没有怨言,这一定有乐于此道的原因。   

【解析】“容色”,面容神色;“然”,……的样子;“斯”,此,这。

5.苏轼在文中回顾了对梅尧臣从耳闻到相识的过程,请简要概括。

【答案】七八岁时,就听说了欧阳修、梅尧臣两人交游往来。长大一些,阅读先生的文章,想见其为人,充满钦佩。如今,参加科考,梅公是主考官,自己考中,得以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概括“苏轼在文中回顾了对梅尧臣从耳闻到相识的过程”,可以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概括分析。

由“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可知,七八岁时,就听说了欧阳修、梅尧臣两人交游往来。

由“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可知,长大一些,阅读先生的文章,想见其为人,充满钦佩。

由“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可知,如今,参加科考,梅公是主考官,自己考中,得以交往。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篇,读到《尚书》的《君奭》篇,经常暗自感叹周公不被世人理解。等到我读了《史记》,看到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遭遇困厄,然而弹琴唱歌的声音却没有断绝。颜渊、仲由等弟子和孔子相互问答。孔子说:“‘并非犀牛,并非老虎,却奔选于荒野之上’,难道我推行的道义不正确吗?为何我会落到这般田地?”颜渊说:“老师您推行的道义太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可以接受。即使这样,道义不被接受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不被接受,才更能显出您是君子。”孔子笑道:“颜回,假如你有很多财富,我就会做你的管家。”天下人虽然不能接受孔子的道义,但他和弟子们居然能够感到满足,彼此相处快乐。我现在才知周公的富贵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凭借召公的贤明,还不能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与谁共享那富贵的欢乐呢?而与孔子共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都是天下的贤能之士。这就足够快乐了!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当今天下有位欧阳公,他为人像古时的孟轲、韩愈那类人。又有一位梅公,和欧阳公交游往来,与他相互讨论文章,或发挥或商榷。后来我长大几岁,才能够阅读先生们的文章,想像先生们的为人,觉得他们应当能够摆脱世俗的乐趣而自得其乐。当时我正在学习讲究对偶声律的诗文,想谋得一些微薄的俸禄,自认为没有什么资格拜见诸位先生前辈。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拜访过。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汇集于礼部,您与欧阳公亲自主持考试。不料,我居然高中第二名。不久我又听说,您喜爱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文风,而欧阳公也认为我不作流于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所以,我得以位于及第之列,既不是先生的手下举荐我,也不是亲朋好友为我请托,之前十几年只听过名声而不得相见的人,朝夕之间居然成为了我的知己。回来后我思量这件事,认为人不能苟且于富贵之中,但也不应徒劳于贫贱的生活。有大贤人在此而能成为他的门生,也足够使人找到依靠了。倘若一时侥幸做了大官,让数十个乘着车马的侍从跟随着,让乡里闾巷的百姓围观称赞,也不能代替这种与大贤人相知相遇的快乐啊!《论语》说:“不抱怨老天,不埋怨他人。”因为“悠然自得,可以尽享天年”。您名满天下,而官衔不过五品。您的面容神色温和而没有怒意,文章淳朴而没有怨言,这一定有乐于此道的原因。我希望能够听到您的高见。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苏轼《上梅直讲书》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