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辛弃疾《宋史·辛弃疾传》(附习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07-28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金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涂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①(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时虞允文当国/帝锐锐意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毫不迎合,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弃疾因论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C

讲和方定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游中的与《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的意思相同,都是游玩的意思。

B京益壮之与《师说》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中的意思相同,都是更加的意思。

C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中的的意思,和《登泰山记》中余始遁以入中的意思不同。

D.迁,文中指升迁或调动官职,古代代表升迁的词除了之外,还有擢、拔、进、陟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交往;游玩。句意: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苏先生同客人乘船在赤壁之下游玩。

B.正确。句意: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C.正确。介词,用;连词,而,表修饰。句意: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

D.正确。

故选A

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年轻时与党怀英同学,二人因占卜的结果不同,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B.辛弃疾在耿京军中时,因追捕并斩杀了叛徒义端,被耿京大加赞赏。

C.在恢复中原问题上,辛弃疾态度坚决,言辞激烈,但因当时宋金和谈已定,最终建议不被采纳,

D.辛弃疾在滁州任职时,能够安抚百姓,轻徭薄赋,加强地方治安,铲平了大盗赖文政,造福一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辛弃疾在滁州任职时……铲平了大盗赖文政错误,由原文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可知,辛弃疾剿平赖文政并不是在滁州任职之时,是在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之时。

故选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译文】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预料发生变故,凭什么复命呢?

【解析】,因为;,预料;何以,凭什么。

(2)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译文】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

【解析】,减轻;,提议;,于是。

5.范开在《稼轩词序》中称赞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本文中哪些事迹可以体现出来?请简要概括。

【答案】积极投身于地方抗金事业,在山东、河北等地抗击金人,并先后追捕处决了叛徒义端、张安国等人;(即劝京决策南向,弃疾斩其首归报,即众中缚之以归)

积极向朝廷献策,表明自己的抗金决心;(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在地方任职期间,恢复经济、整顿治安、训练地方抗金力量。(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义端一夕窃印以逃,……弃疾斩其首归报”“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可知,辛弃疾积极投身于地方抗金事业,在山东、河北等地抗击金人,并先后追捕处决了叛徒义端、张安国等人;(即劝京决策南向,弃疾斩其首归报,即众中缚之以归)

由原文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可知,辛弃疾积极向朝廷献策,表明自己的抗金决心;(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由原文出知涂州。……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可知,辛弃疾在地方任职期间,恢复经济、整顿治安、训练地方抗金力量。(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凭蓍草(占卜)决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我)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然而)幸运的是你不会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问军队,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适逢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预料发生变故,凭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佥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毫不迎合,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

阅读全文
辛弃疾《宋史·辛弃疾传》(附习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