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苏轼《贾谊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①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选自苏轼《贾谊论》)
材料二:
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
(选自班固《汉书》)
注:①趯然:超然的样子。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对应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及A欲B改C定D制E度F以G汉H为I土J德K色L上M黄N数O用P五
【答案】FKN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至于贾谊建议改正朔,更换服色制度,认为汉是属于土德,颜色以黄色为尊,数用五为吉。
“欲”作谓语,“改定制度”是动宾结构,作“欲”的宾语,谓语宾语中间不宜断开,应在“度”后断开,因此选F;
“以汉为土德”是动宾结构,“以”是谓语,“汉为土德”是宾语,中间不宜断开,应在“德”后断开,因此选K;
“色上黄”是主谓宾结构,意思是颜色以黄色为尊,句意完整,中间不宜断开,应在“黄”后断开,因此选N。
故选FKN。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与“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两个“特”意思相同。
B.文中“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与“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中的两个“举”意思不相同。
C.文中“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与“是故无贵无贱”(《师说》)中的两个“是故”意思相同。
D.文中“其术固以疏矣”与“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两个“固”意思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 正确。特,都是“只是”的意思。句意: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
B. 正确。举,全。/被攻占。句意: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戍边的士卒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C. 正确。是故,都是“因此”的意思。句意:因此没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
D.“意思相同”错。固,本来。/使……牢固。句意:这种方法本来就不切实际。/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
故选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苏轼开门见山地表明观点,贤才应当善于等待时机,经受住逆境的磨炼,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
B.材料一第二段中“未必皆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的假设,反映苏轼对贾谊的彻底否定。
C.材料二文中班固指出贾谊过早地病逝,虽没官至公卿,还不算没有受到赏识,见解独到、切中肯綮。
D.材料二中刘向认为贾谊没得到重用主要是因为受到大臣中平庸之辈的迫害和排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反映苏轼对贾谊的彻底否定”错。“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意思是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可看出并未彻底否定,否定的同时也有同情。
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译文】如果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
【解析】“苟非”,如果不;“庶几”,希望;“行”,践行。
(2)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译文】如果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
【解析】“玄默”,沉默不语;“躬行”,亲自做;“略”,大略,大体。
5.苏轼认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①对上不能取得君主信任 ②对下不能取得大臣支持 ③不善于在逆境中生活 ④不知道默默等待时局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原文“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据此看出,对上不能取得君主信任。
②原文“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据此看出,对下不能取得大臣支持。
③原文“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①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据此看出,不善于在逆境中生活。
④原文“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据此看出,不知道默默等待时局的变化。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 “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的思想。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没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呀,谨慎的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啊!
材料二:
评论说:刘向认为:“贾谊论述夏、商、周三代和秦王朝兴衰的道理,他的论述非常好,能透彻地了解治理国家的根本方针,即使古代的伊尹、管仲也比他超过不了很多。如果贾谊当时被重用,他的功绩和影响定很大,但是他受到大臣中平庸之辈的排挤和打击,令人非常惋惜痛心! ”回头看看汉文帝,沉静俭约,身体力行,移风易俗,贾谊提出的政治措施大体上施行了。至于贾谊建议改正朔,更换服色制度,认为汉是属于土德,颜色以黄色为尊,数用五为吉,又请求试用为典属国之官,运用“五饵三表”的策略笼络单于,这种方法本来就不切实际。贾谊只活了三十二岁就过早地病逝,虽没有官至公卿,还不算是没有受到赏识。他的著述共有五十八篇,选取其中对于治理国家事务切中要害的那些著作,述在他的传记中。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