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欧阳修《朋党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取材于欧阳修《朋党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或利尽而交疏 疏:疏通
C.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责备
D.兴亡治乱之迹 治:安定太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句意: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疏:淡漠,疏远。
故选B。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其兄弟亲戚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①尽解党人而释之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渐起朋党之论 ②感吾生之行休
D.①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②为国以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虽:即使。句意:即使是兄弟亲戚。/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B. 而:联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句意:解除了对党人的禁锢,把他们都放了。/我曾经整日地思考。
C.之: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D.以:连词,因为/介词用。句意:因为他能区分君子和小人。/治国要用礼。
故选A。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
B.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这些是清澈的河流,应当与污浊的河流合并起来
C.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
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
D.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为君主的可以作为借鉴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句意为: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注意“此辈”是这些人;“投”指投入,投到。
故选B。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不讳言朋党,指出朋党有原则的区别,正面指出朋党的客观存在,这就争取了立论的主动性,使作者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也由此具有强大的批判力量。
B.文章举例详实,写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据,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C.文章末尾,作者请求君主纳谏,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以使国家兴盛起来。
D.文章语言骈散互用,长短结合,融叙事、描写、议论为一体,洋溢着理性的光芒和思辨的智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融叙事、描写、议论为一体”错误,文中没有运用描写的手法。
故选D。
5.本文作者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请列举其中两种,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对比论证。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异,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
举例论证。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从各方面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的能力。
对比论证:
作者在分析君子、小人的区别时剖析道:小人、邪者以利相结,同利则暂时为朋,见利则相互争竞,力尽则自然疏远或互相残害,从实质上看,小人无朋;与此相反,君子之朋以道相结,以道义、忠信、名节为重,同道、同德,自然同心,从这一意义上看,君子之朋才是真朋。二者对比鲜明,水到渠成的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论证:
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从各方面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与上文开头的“朋党之说,自古有之”遥相呼应,对上文结尾的“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是有力的补充和论证。文中以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引用反面例证,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参考译文: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区分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大体上,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与小人则因利益一致结为朋党,这是自然的规律。
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小人所爱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财物。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抢夺,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我认为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相互帮助,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人,应该斥退小人虚伪的朋党,任用君子真正的朋党,那么天下就能太平了。
尧在位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朋党,君子八元、八等十六人结为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赞美,互相推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朋党,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非常太平。《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子,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子,却是一条心。”商纣王在位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周朝进用他们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抓捕天下名士并且囚禁他们,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兴起,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对党人的禁锢,把他们都放了,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被投入黄河,说:“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于是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没有人比得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没有人比得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的朋党的,没有比得上唐昭宗之时的;但是都由此而使国家混乱以至灭亡。互相赞美推让而不疑忌的,没有人比得上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舜也毫不猜疑而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蒙骗,却赞美舜是聪慧明审的圣主,因为他能区分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子三千人结成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没有比得上周朝的;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的人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唉!前代治乱兴亡的事情,为君主的可以作为借鉴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