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柳宗元《梓人传》

分享:杨老师 2024-07-09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

【注】梓人:木匠。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砻:磨刀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B.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C.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D.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解析】D

【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

委群材”“会众工为并列结构,都是动宾结构,应在之前断开,排除AB

左持引”“右执杖为并列结构,都是主谓宾结构,应在之前断开,排除C

故选D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移之官理和乙文万国既理,都是治、治理的意思。唐人避唐高宗李治讳改

B.乙文中的绳墨指用绳染墨在木上弹印直线,是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在《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喻指准绳、准则。

C.乙文画宫于堵是墙、墙垣的意思,与《促织》中于败堵丛草处意思相同。

D.乙文中的不矜名中的与《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中的均是夸耀的意思。

【解析】D

【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

B.正确。句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

C.正确。句意:他在墙壁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在残破的墙垣或杂草丛生的地方。

D.错误。犹蒙矜育怜悯,同情的意思。句意:不夸大名声。/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

故选D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题目虽称为,却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都兼有寓言性质,它从形式上看是一篇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寓言。两文都是以奇人奇事来讽喻时政的传。

B.《种树郭橐驼传》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有郭橐驼和他植者的对比,种植的当与不当、管理的善与不善的对比。对比有叙事性也有论述性的。

C.两文的行文格局相似,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前幅叙郭橐驼、梓人,后幅议吏治、相道,前后两者是类比、对应的关系。叙事是主,议论是宾。

D.《种树郭橐驼传》最后点明中心养人术,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梓人传》特别点出的体要二字,是全篇之纲绳,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

【解析】C

【答案】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叙事是主,议论是宾错误,两文都是叙事是宾,议论是主,前宾后主。

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译文】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

【答案】小人,小民,百姓;飧饔,吃饭;,慰劳;,使……增多。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译文】我听说做脑力劳动的人役使别人,做体力劳动的人被人驱使,他大概就是做脑力劳动的人吧?

【答案】,役使,驱使;役于人,被动句,被人驱使;,他;,表揣测,大概。

5.根据乙文,请分条概括相道的具体做法。

【答案】目光长远,知人善任;纲纪严明,赏罚清楚;运用智慧,掌握全局;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信任下属,各司其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可概括出:目光长远,知人善任;

依据“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 可概括出:纲纪严明,赏罚清楚;

依据“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可概括出:运用智慧,掌握全局;

依据“不炫能,不矜名” 可概括出: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

依据“不亲小劳,不侵众官” 可概括出:信任下属,各司其职。

参考译文: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操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某个部分的作用,再看看木材的性能(长短、粗细、质地),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人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壁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大小,却可能详尽周到地绘出它的结构形制,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没有出入。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足以给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宰相效法了!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没有什么比木匠规划建筑更接近辅佐天子、治理天下这件事了)。治理国家应以人为根本。那些具体供职服役的人,是徒隶,是乡师、里胥;郡有郡守,县有县令,都有僚属助理。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整理纲纪使其有条理,并且进行调整增减,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看了都城就了解乡村,看了乡村就能了解封邑,看了封邑就能了解全天下。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就像那位木匠善于指挥众工匠一样)不卖弄才能,不夸大名声。不亲自去做各类琐碎的小事,不侵犯各级官员的职权,天天与天下才能出众的人讨论国家的根本法则,就好像木匠师傅善于调动工人们却不夸耀自己的手艺。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有士人谈论殷、周治理国家,说伊尹、傅说、周公、召公,那些从事具体事务的官员虽然终日辛劳,但史书上却没有记载,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柳宗元《梓人传》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