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韩愈《祭十二郎文》

分享:杨老师 2024-07-04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日:“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节选)

(乙)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畸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化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爹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官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娶娩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袁枚《祭妹文》节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B.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C.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D.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的翻译是: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遇人仳离是描述对方的状况,意思是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遇人仳离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是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开,排除D

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父,即叔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如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与此相同。

B,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不同等级的人的死用专用名词来表示,如天子死称,诸侯死称,大夫死称,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

C乾隆,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如建元。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有一个年号。

D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表示成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有一个年号错误,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

故选C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

B.《祭妹文》中袁枚记录了兄妹俩相处的生活琐事,通过一件件小事来寄托自己的哀思痛悼。如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等,表现出兄妹间亲密的关系。

C.《祭十二郎文》是长为少祭,韩愈把议论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来抒写他的无限哀痛。

D.与妹妹的诸多往事堆积在袁枚的心中,如影随形,却又抓而不得。他很是后悔没有把儿时的诸多情状详细地记录下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C项,把议论与叙事结合在一起错误,应该是抒情和叙事。

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文】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自己的妻子儿女。

【解析】佐,辅助;省,探望;止,停留;孥,妻子儿女。

(2)当时虽畸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当初即使是做离奇的梦,作虚幻的想象,又哪里能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解析】虽,即使;宁,难道,哪里。

参考译文:

(甲)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让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贬所 。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对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家乡,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乙)

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七百里远呀;当初,即使做离奇的梦,作虚幻的想象,又怎么能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像这样苦守贞节。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挥动双臂出现在那里;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是七月望日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还家,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睁眼看着欢笑,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长安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想起它们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踪。我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韩愈《祭十二郎文》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