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分享:杨老师 2024-05-25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②,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③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④去留。环堵萧然⑤,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⑥,箪瓢⑦屡空,晏如⑧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⑨。

赞⑩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何许:何处。会意:心得体会。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此同义。造:来到。吝情:感情上计较。环堵:四周墙壁。萧然:空空无物。褐:粗麻布。穿结:衣服穿孔补绽。(dān):竹制食器。瓢:饮器。晏如:安然。自终:自己过完一辈子。赞:史传体例,是史官评论传主的结语。黔娄之妻:黔娄:春秋时鲁国的高士,不求仕进,独善其身。下引两句,各本都作黔娄的话,无之妻二字。按此二句见《列女传》,是黔娄妻所说,应作黔娄之妻戚戚:忧愁。汲汲:竭力求取。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无怀氏、葛天氏:传说是上古帝王,当为原始氏族部落首领。这里指上古原始纯朴社会阶段,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寄托。

乙文: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莩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欣然忘食   食:

(2)以乐其志   志:

(3)驼业种树   业:

(4)早实以蕃   实:

【答案】(1)吃饭(2)志向(3)以……为职业(4)结果实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1)欣然忘食,译为“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可见“食”,吃饭;

(2)以乐其志,译为“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可见“志”,志向:

(3)驼业种树,译为“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可见,“业”,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4)早实以蕃,译为“结果实早而且多”,可见“实”,名词活用为动词,结果实。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解析】省略句,省略主语“五柳先生”;好,喜欢;甚,过分;解,解释。(2),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不求甚解”,古今异义,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褒义词),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2)非有能硕茂之也。

【译文】(我)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

【解析】判断句,省略(主语)句;非,不是;硕茂,均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高大,使……繁茂;之,代词,它,指代树。

3.甲文中的“赞曰”明确归结出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一是不愁贫贱也不求富贵;二是怡然自乐,返朴归真,希望过先民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属于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但本题已经明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可以使用二三结合的方法。首先提取信息“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然后按照“归结出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特点”这个要求筛选出信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最后要求换成自己的话,也就是结合后边注释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加以综合概括即可,注意“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里边的典故和问句,象征借代了对纯朴自然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4.乙文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是①                 ;文中“他植者则不然”而“莫能如”的根本原因是②               

【答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要做好此题,应该充分解读文本,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概括。

乙文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相关的信息有“橐驼非能使木寿且莩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从中找到诀窍为“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文中提到“他植者则不然”的相关的是“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从中提炼出“莫不如”的根本原因为“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即“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5.就“传”而言,甲、乙两文有什么不同?

【答案】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传记中的五柳先生是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磊落旷达、性格爽快的人物,就是渊明的自我形象。《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一篇寓言体的政论文,由谈种树而涉及治民。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除了提取筛选能力,还要求具备分析理解的灵活能力,要有个性化的认知创新性的思考。文本题干要求“就‘传’而言,甲、乙两文有什么不同?”题目中显而易见的信息是相同点,都是“传”,即形式相同;不同点应该是内容主旨,思想情感。除了分析文本还要知人论世。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虽然以第三人称写作,但只要学过高中课本熟悉作者,很容易就会发现“五柳先生其实就是作者自况,也就是借写五柳先生委婉含蓄地写自己的理想追求。从这个角度而言是可以当成一篇自传来解读。塑造了一位喜欢读书、甘于清贫、淡泊名利、豁达乐观、洒脱率真的自我形象。

《种树郭橐驼传》则塑造了一个有点传奇色彩的形象,外在的不堪和能力形成巨大反差,对比中突出了主人公尊重自然规律技艺高超的特点,具有超脱现实的浪漫主义色彩,类似寓言故事。但浅显的故事里又蕴含了复杂的生活哲理,这一点应该结合柳宗元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就会发现本文具有言近旨远的政论色彩,名曰“传”实为讽喻,表面写树,寄寓社会人生。

甲文: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乙文:

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相雇佣他。观察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