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诸葛亮《后出师表》

分享:杨老师 2024-05-25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耶。

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走,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

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文本二:

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操患之,后逄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操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操,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操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操于是益得肆意矣。

(节选自《曹瞒传》)

文本三: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昊,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注:①喎:歪。②差:通“瘥”,病愈。

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帝每称A操为能B犹有C此失D况臣E驽下F何能G必胜

【答案】BDF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尚且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

操为能”是“称”的宾语,宾语后B处断开;

此失”是“有”的宾语,宾语后D处断开;

况臣驽下”主谓短语成句,后面F处断开。

故选BDF。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洛阳北部尉”中的“除”是拜官授职,意谓解除旧职就任新职。

B.“会灵帝崩”中的“会”是适逢,恰逢的意思,与“会当凌绝顶”中的“会”不同。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文中的“表”是指董卓向皇帝上表推荐曹操。

D.“始起兵于己吾”中的“始”是“才”的意思,与“千呼万唤始出来”中的“始”意思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适逢,恰逢;一定。句意:恰逢汉灵帝驾崩。/定要登上泰山顶峰。

C.正确。

D.错误。两个“始”都是“才”的意思。句意:才在己吾县起兵。/千呼万唤才出来。

故选D。

3.下列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曹操,从小聪敏机警,任性放纵;多谋善断,有远见,拒绝参加废帝图谋。

B.材料二中“败面喁口”的故事,情节生动,让人物自我表现,突显了少年曹操虚伪圆滑的形象。

C.材料三曹操才智过人,善于用兵,但也经历了磨难,可知举大业必冒危险,不能“坐定天下”的道理。

D.三篇选文为我们还原了曹操的性格、才智、谋略,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虚伪圆滑”错,应是聪明狡黠。

故选B。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本中所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译文】天下将要大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是不能拯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啊!

【解析】济”,成功,拯救;“安”,使……安定;“其”,大概。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译文】我离京被贬到地方任职两年来,安适自得,有感于这个人的话,这天晚上才觉得有被贬黜的感觉。

【解析】出官”,离京被贬到地方任职;“恬然”,安适的样子;“斯人”,这个人。

5.三篇选文都写到曹操这一历史人物,但目的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文本一对曹操这一人物进行了评价,并阐述其经历对后世的借鉴意义;文本二展现了曹操的鲜明个性;文本三以曹操为例阐明“出师”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可知,文本一对曹操这一人物进行了评价,并阐述其经历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由原文“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操患之,后逄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操于是益得肆意矣”可知,文本二展现了曹操的鲜明个性;

由原文“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可知,文本三以曹操为例阐明“出师”的观点。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和手段,好辅助弱小,帮助他人,生性放纵,桀骜不驯,他不学习钻研操行学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是不能拯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啊!”二十岁的时候被举荐为孝廉而担任郎官,后授予洛阳北部尉的官职,接着被调到顿丘做了县令,(因为治理顿丘有成绩)被皇帝征召授予议郎之职。

汉灵帝光和末年,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联络四方豪杰,图谋废除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帝,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太祖,却遭到太祖拒绝,王芬等人最终失败了。金城郡人边章、韩遂袭杀刺史和郡守,率众叛乱,天下因此动乱不安。朝廷征召太祖任典军校尉。恰逢汉灵帝驾崩,太子即位,何太后临朝执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划诛杀宦官,但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召董卓进京,想以此胁迫太后,但董卓还未到京城,何进便被杀了。董卓到京以后,废皇帝为弘农王而拥立献帝刘协,京都顿时大乱。董卓上表举荐太祖任骁骑校尉,想与他共谋大事。太祖当即改名换姓,抄小道逃跑,路过中牟县时,被亭长怀疑,将他抓住送往县城,城里有人私下认出了他,替他求情,太祖才得以获释。董卓又杀死了太后和弘农王。但一直到冬十二月,才在己吾县起兵。

评论说:曹操筹划情况,拟定作战策略,征服天下,运用申不害、商鞅之法术,兼采韩信、白起之奇策,官位授予人才,并依能力任用人才,克制情感,施用谋算,不念旧恶,终能总揽朝政,缔造帝王大业,只因其治理胆略超群绝伦。或许称得上是一个不同寻常、超绝一世的豪杰。

文本二:

曹操小时候喜欢放鹰犬追捕野兽,不务正业,游荡无度,他的叔父屡次告诉曹嵩。曹操担忧这件事,后来他在路上遇到叔父,就假装嘴歪眼斜,叔父觉得奇怪忙问他原因。他说:“突然中风了。”叔父马上告诉曹嵩。曹嵩吃了一惊,连忙唤曹操过来,却见他面貌如故。曹嵩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已经痊愈了?”曹操说:“我本来是没有中风的,但是叔叔不疼爱我,所以(我)被他诬陷。”于是,曹嵩怀疑他的弟弟说谎。自此之后,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告发曹操,曹嵩都不再相信。曹操于是就更加得意妄为了。

文本三: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被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连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尚且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诸葛亮《后出师表》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