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序》

分享:杨老师 2024-05-18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虞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宫: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二)

游侠列传序(节选)

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之厄困,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选自《史记》)

[注]①学士:指儒家学者。②春秋,泛指史书。③季次、原宪:皆孔子弟子。季次生平未曾出仕。原宪曾居于乱草穷巷而不以贫为耻。④正义,此指国家法令。⑤间者:杰出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              除:台阶

B.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    间:偷偷地

C.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轨:遵循,依从

D.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少:缺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少”,指责。句意:游侠的义气又怎么可以指责呢!

故选D。

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强应之而心实否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B.群丐请从之任所               惟觉时之枕席

C.汝曹其就座                   何为其然也

D.效功于当世                   不拘于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而,连词,表转折。句意:勉强表面答应但是内心不愿意。

而,连词,表转折。句意:借助了别人的力量但又去损害他。

B. 之,动词,到。句意:群丐想跟着他到上任之地。

之,助词,的。句意: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

C.其,语气词,还是。句意:大家赶紧来就座。

其,代词,代箫声。句意: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

D.于,介词,对。句意:看他们当时对社会的贡献。

于,介词,被。句意:不被世俗所拘束。

故选A。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B.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C.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D.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当地乡里有一种习俗,按照旧例凡是有人临时缺少盘缠资金的,可以召集七八个亲友,每个人各给发起人一份,由发起人为每人立约签字,大家付给资金。事情办完了再一个个还给大家,叫做“打会”。

例”:按照旧例,是下一句的状语,所以应放在后一句中,且“乡人俗习”偏正短语做后面句子的主语,后面是对“乡人俗习”的解说,所以“乡人俗习”可以独立成句,排除AB。

七八人”是“亲友”的后置定语,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D 。

4.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项是(   

A.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A.第一句是群丐对来懋斋先生感谢的话,并非侠义的表现。

B.第二句表现的是来懋斋先生的才华出众,非品性。

D.第二句阐述的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

故选C。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不吝啬,不计小节。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向亲友借钱,都被当场拒绝。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决定帮助他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都被当场拒绝”错误,由原文“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译为: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不吝啬,不计小节,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向亲友借钱,刚开始是获得七人认可的。没有都被拒绝。

故选A。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解析】题得分点有:“区区”,小;“侪”,同辈,同类的人;“所得”,得到的钱物。

(2)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译文】刚到达乡里,慰问寒暖、表示庆贺的亲戚朋友,肩挨肩,脚跟脚。

【解析】题得分点有:“甫”,刚刚;“里閈”,乡里;“踵”,脚后跟;“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定语后置句,应为“问寒温表庆贺之亲故”。

7.请结合文本(二)中作者对游侠的评价,分析文本(一)中的群丐的哪些言行符合“侠客之义”。

【答案】仗义,扶危济困。(一)听闻先生的困境后,群丐毅然决定帮助先生。(二)不爱其驱,赴士之厄困。

知恩图报。(一)先生只是给了群丐一餐饭食,群丐就资助先生进京赶考,先生做官时群丐帮助先生屡破案件。(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

淡泊名利,不求回报。(一)破案后朝廷颁布奖赏,群丐都不去认领;先生辞官后想给群丐谋取职业,群丐都不接受。(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信守承诺。(一)群丐答应先生在他上任的地方绝不时先生受到玷污,到了上任的地方,群丐不打扰先生也没做任何让先生为难的事情。(二)言必信,其行必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可知当来懋斋让乞丐吃完酒席,乞丐吃完酒席不是直接走了,而是停留下来解决路费。表明很仗义。

由原文“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可知,群丐表示,京城只要是能够效犬马之劳的地方,都愿意用尽余生的力量帮助。表明知恩图报。

由原文“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解组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可知,当来懋斋先生当官之后屡屡查破案件,领赏金,都没有人去领取;来懋斋辞官后想要帮群丐谋职业,但群丐不接受。表明淡泊名利,不求回报。

由原文“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可知这是乞丐吃完酒宴答应来懋斋先生的,并在考上进士之后履行了诺言。表明信守承诺。

参考译文:

译文一:

来懋斋先生,家庭极为贫穷,但是为人性情慷慨有过人的节操。参加乡试后,考中举人。打算赴京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然而没有资金路费。当地乡里有一种习俗,按照旧例凡是有人临时缺少盘缠资金的,可以召集七八个亲友,每个人各给发起人一份,由发起人为每人立约签字,大家付给资金。事情办完了再一个个还给大家,叫做“打会”。不久来懋斋先生说:“不如成个会来筹集资金。”于是奔走于亲戚朋友家门好几天,才得到七个人的同意。然而都是因为情面不能推辞的,勉强表面答应而心里其实不愿意。到了那一天,来懋斋先生黎明就起身,洒扫庭院台阶,准备好美酒佳肴,来恭候大家。谁知天已到了傍晚,也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到他家里立约。

这时有一群乞丐路过他家,看见先生家里摆列着杯盘,认为一定有喜事。于是都聚集在门外,争着想得到吃剩的饭菜。这时候,先生饥饿和愤恨交织,于是出门对这群乞丐说:“我在这里设席摆下酒宴,实在是因为礼部考试的时间近了,到京城去没有资金路费,想借助亲朋好友的集会大家来筹集资金,解决燃眉之急。怎知亲朋好友都辜负我,今天都食言了,以致使我的酒菜都成了摆设。即使如此,与其让鱼肉腐烂坏掉,不如大家一块吃个痛快。大家赶紧来就座,我作为东道主,请大家开怀畅饮。”一群乞丐进屋喝酒吃肉,酒足饭饱,对先生说:“我们是地位低微的人,承蒙先生赏赐给酒和食物,这本来已经是非分之想了,我们今天想问一下,从这里到京师需要多少银两?”先生说:“只要使路上不挨饿,能顺顺当当抵达京师就行了。”群丐应声回答说:“这是区区小?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一路上旅馆的主人赞叹他们的侠义行为,对他们的事感到惊异,常常多送给他们食物。到了京师以后,群丐分头乞讨,用乞讨所得的钱财供给先生应试的费用。考试结束后,来懋斋先生果然考中了礼部考试的进士。出京做某地的县令,按照惯例回乡省亲。群丐也催促他回去。

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先生也是很平淡的看他们。然而过了几天将要去上任,群丐想跟着他到上任之地。先生担心有所不合适,又恐怕背弃前日的情分。正在踌躇的时候,有精明的人似乎早就窥察了先生的想法,就说:“先生做官,只管自己做自己的官,我们乞讨,自己乞讨。只要是能够效犬马之劳的地方,我们愿意用尽余生的力量帮助你。至于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绝对不敢玷辱先生,况且那也是我们自己玷辱自己啊。请不要再三考虑了,先生以为怎么样?”

群丐随先生到达任所之后,各自到各地去乞讨,只有在黄昏时分偷偷进入官署问一下安罢了。先生也随时资助他们,然而他们往往不接受。当时县里有很多盗贼,群丐暗中侦查打探,因此能屡屡破获重要案件,等到颁发赏银时,牌榜挂出几个月,最后也没有来认领的。而先生也因为政绩卓著,由上级举荐升为郡守。先生本来是读书人,不能习惯于迎来送往的繁琐之事,又淡薄于功名利禄,于是用双亲年迈需要奉养的理由请求还乡。辞官后,打算为各个乞丐谋取一些养活自己的职业,他们竟然都避开他走了。先生每每向他人说起,就感叹落泪,感到非常遗憾。然而,这样的乞丐,可以称得上是侠丐了。

译文二:

韩非子说: “儒者利用文献来扰乱国家的法度,而游侠使用暴力来违犯国家的禁令。"这两种人都曾受到讥评,然而儒者还是多受到世人的称道。至于那些用权术取得宰相、卿、大夫等高官的人,辅佐当世的君主,其功名都记载在史书上了,本来就不必多说什么。至于像季次、原宪二人,均为民间百姓,他们一心读书,具有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的君子节操,坚持正义,不与世俗苟合,而当时的人们也讥笑他们。所以季次、原宪终生都住在家徒四壁的蓬室之中,就连布衣粗食也得不到满足。他们逝世已有四百余年了,但他们的弟子却依然不断地纪念他们。现在的游侠,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合乎当时的国家法令,但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办事求结果,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兑现,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做到了使危难的人获生,施暴的人丧命,却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本领。以称道自己对他人的恩德为耻。为此,他们也有值得称颂的地方。

如今拘泥于教条的那些学者,死抱着那一点点仁义,长久地在世上孤立,还不如降低论调,接近世俗,与世俗共浮沉去猎取功名呢!那些平民出身的游侠,很重视获取和给予的原则,并且恪守诺言,义气传颂千里,为义而死,不顾世人的议论。这正是他们的长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所以有些士人,到了穷困窘迫时,就把自己的命运委托给游侠,这些游侠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贤人、豪杰、特殊人物吗?如果把乡间的游侠与季次、原宪等比较地位、衡量能力,看他们对当时社会的贡献,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总之,从办事到见功效,说话守信用来看,游侠的义气又怎么可以指责呢!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序》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