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戴圣《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①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子之言似夫子》)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材料三: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②哉?人焉廋哉?”
(选自《论语·为政第二》)
【注】①丧,失去官位。②廋,隐藏。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死之A欲速朽B为C桓司马D言之也E南宫敬叔反F必载G宝而朝。
【答案】BEF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希望(人)死了赶快腐烂,是针对桓司马而说的。南宫敬叔(他原来失去官职,离开了鲁国)回国,必定带上宝物朝见国王。
“死之”是状语,“速朽”作“欲”的宾语,结构完整,B处断开。
“为桓司马言之也”中“为司马桓”是状语,“言”是谓语,“之”是宾语,“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E处应断开。
“反”作“南宫敬叔”的谓词,主谓句结构完整,其后F处应断开。
故BEF。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指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学生对老师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B.棺椁,套棺和棺材,泛指棺材;棺,套在椁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C.敏,聪明,机智;与《论语•学而》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意思不同。
D.所以,所做的事;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重点词的含义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棺,套在椁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错,应为“椁,套在棺 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C.正确。聪明,机智;勤勉。句意:我虽然愚笨。/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D.正确。所做的事;用来……的。句意:应看他的行为。/不是用来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的。
故选B。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认定孔子说过“丧欲速贫,死欲速朽”的话,因为他曾在孔子说话的现场,可见,曾子是一个实事求是、了解孔子的人。
B.子游由衷赞叹“有子之言似夫子”,是因为有子像孔子一样坚持己见、勇于求真。
C.儒家认为,克制自我,战胜自我,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仪,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D.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习惯兴趣,从表到里,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得了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可见,曾子是一个实事求是、了解孔子的人”由全文可知,说“丧欲速贫,死欲速朽”并不是孔子的本意,可见曾子并不了解孔子。
故选A。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译文】像这样奢靡,(人)不如死了快些腐烂掉的好啊。
【解析】“是”,这样;“靡”,奢靡浪费;“速”,加快;“愈”,更好。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解析】“质”,质朴,朴实;“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
5.综合三则材料说明有子怀疑“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是孔子本意的原因。
【答案】①由材料一可知,在制定丧葬制度时规定棺厚四寸,椁厚五寸,说明“死而速朽”不符合孔子的本意。②孔子在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后,派子夏和冉有去楚国寻找机会,说明“失官而速贫”不符合孔子的本意。③由材料三可知,对人要察其言观其行,联系孔子的一贯作为来辨别孔子的思想。有子由此认定说这话不是孔子的本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可知,孔子在给中都制定的礼法中制定丧葬制度时规定棺厚四寸,椁厚五寸,说明“死而速朽”不符合孔子的本意。
由材料一“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可知,孔子在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后,派子夏和冉有去楚国寻找机会,说明“失官而速贫”不符合孔子的本意。
由材料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可知,要了解一个人要察其言观其行。那么有子就是联系孔子的一贯作为来辨别孔子的思想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有子问曾子道:“在先生(孔子)那里听说过失去官职方面的事情吗?”(曾子)说:“听他说的是:‘希望丢官后赶快贫穷,希望死后赶快腐烂’。”有子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的确是)从先生(孔子)那听来的。”有子又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是和子游一起听见这话的。”有子说:“的确(说过)。但先生这样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曾子将这话告诉子游。子游说:“有子说话很像先生啊!那时先生住在宋国,看见桓司马给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先生说:‘像这样奢靡,(人)不如死了快些腐烂掉的好啊。’希望(人)死了赶快腐烂,是针对桓司马而说的。南宫敬叔(他原来失去官职,离开了鲁国)回国,必定带上宝物朝见国王。先生说:‘像这样对待钱财(行贿),丢掉官职(以后)不如赶紧贫穷越快越好啊。’希望丢掉官职以后迅速贫穷,是针对敬叔说的啊。”
曾子将子游的话告诉有子。有子说:“是啊。我就说了不是先生的话。”曾子说:“您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说:“先生给中都制定的礼法中有:棺材(板)四寸,椁(板)五寸。依据这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烂啊。从前先生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时,打算前往楚国,就先让子夏去(打听),又让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想法)。依据这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职后)迅速贫穷。”
材料二: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材料三: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兴趣习惯,这样,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