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左丘明《王孙圉论楚宝》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1)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用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取材于《国语·楚语》)
(2)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宣子说,乃轻币。
(取材于《左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道其欲恶 欲:喜好
B.有不虞之备 虞:预料
C.夫诸侯之贿贿:贿赂
D.无亦是务乎 务:致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诸侯之贿”的“贿”是名词,指财物。故选C。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为宝 范宣子为政下
B.楚之所宝者 则子之家坏
C.以叙百物 恕思以明德
D.何宝之焉将焉用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A项,“为”,第一个是动词,作为;第二个是动词,处理。B项,“之”,第一个是助词,主谓之间,不翻译;第二个是助词,的。C项,“以”,都是目的连词,来。D项“焉”,第一个是末尾语气词,呢;第二个是疑问代词,哪里。故选C。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简子鸣玉以相
赵简子主持礼仪,他的佩玉叮当作响
B.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
因成天阿谀奉承而失信于敝国国君
C.是以远至迩安
因此远方诸侯来归附,近邻诸侯能安心
D.而谓子‘浚我以生’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B项,“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翻译错误,应是“因为早晚向国君提供成败得失的教训”,“善败”是“成败得失的教训”。故选B。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
【译文】龟甲能够用来表明善恶凶吉,就把它作为珍宝。
【解析】关键词有,宪,表明;臧否,善恶凶吉;宝,意动用法,把……作为珍宝。
②宣子说,乃轻币
【译文】范宣子听了很高兴,就减轻了诸侯进贡的财物。
【解析】说,通“悦”,高兴;乃,于是;轻,减轻;币,财物。
5.下列与子产“德,国家之基也”一句所体现的思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B.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
C.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D.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题干中“德,国家之基也”,德行是国家的基础,强调在位者“德行”的重要性。A项,“民无信不立”,人民如果对国家缺乏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是从人民的角度强调“信任”的重要性。B项,“其使民也义”,他役使百姓有法度,意思是不让百姓做不该做的事。强调了在位者的正确做法,变相强调“德”。C项,“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强调了“德”的重要性。D项,“齐之以礼”,用礼制去同化他们。强调了在位者的正确做法,变相强调“德”。故选A。
6.请分别概括王孙圉与子产的观点,并选取其中一人的观点,结合现实,谈谈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答案】王孙圉认为只有那些对国家有用的人或者物才能称之为“宝”;子产则认为一个人应该注重美好的名声和德行,在上位者尤其要修养品德,这是国家的根基。我很赞同子产的观点。为官者廉洁奉公才能赢得民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问题”干部刚开始也就是几顿饭、几张卡的事,日积月累,成了“温水青蛙”尚不自觉。因此,只有廉洁才能秉公办事,秉公办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才能赢得民心。所以,为官者唯有修养好品德,珍惜美好的名声,方能走好从政之路,才能有所作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及针对某个问题提出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析文本中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语句,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无论怎么解答,都要立足文本。据“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可见,王孙圉认为只有那些对国家有用的人或者物才能称之为“宝”。据“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可知,子产则认为一个人应该注重美好的名声和德行,在上位者尤其要修养品德,这是国家的根基。要明确围绕哪个观点阐发,论述时要联系实际,必要时可举出具体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参考译文:
(1)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定公设宴招待他,赵简子佩带着丁冬作声的玉饰担任傧相,问王孙圉说:“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在。”简子说:“它作为楚国的珍宝,有多久了?”王孙圉说:“并未曾把它当作珍宝。楚国所宝贵的,叫观射父,他擅长辞令,能到各诸侯国交往办事,使诸侯无法拿我们国君作为话柄。又有位左史倚相,能述说古代的典籍,来说明各种事物,早晚向国君提供成败得失的教训,使国君不忘记先王的功业;又能取悦于天上地下的鬼神,顺应它们的好恶,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又有个大泽叫云,接连徒洲,是金、木、竹、箭出产的地方。又有龟甲、珍珠、兽角、象牙、虎豹皮、犀牛皮、鸟羽和牦牛尾,是用来提供兵赋,预防不测之患的。还可提供币帛,用来招待献赠给诸侯。如果诸侯喜爱这些物品,而又用辞令来疏导,有预防不测的准备,又得到天神的保佑,那我们国君就可以避免得罪诸侯,而国家、百姓也得以保全了。这些才是楚国的珍宝。至于洁白的玉珩,不过是先王的玩物,有什么可宝贵的呢?我听说国家的珍宝不过六种而已。明智的人能裁断评议各种事物,用来辅佐治理国家,就把它作为珍宝;祭祀的玉器能够用来庇荫嘉美的五谷,使没有水旱灾害,就把它作为珍宝;龟甲能够用来表明善恶凶吉,就把它作为珍宝;珍珠能够用来防御火灾,就把它作为珍宝;金属能够用来抵御兵乱,就把它作为珍宝;山林湖泽能够用来提供财物器用,就把它作为珍宝。至于发出喧哗声响的美玉,楚国虽然是蛮夷之邦,也不能把它当作珍宝啊。”
(2)晋范宣子执政,诸侯去朝见晋国时的贡纳的财礼很重,郑国人对此感到头痛。二月,郑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子西带信告诉范宣子,说:“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没有听到您的美德,却听到您要很重的贡物,我对此感到迷惑。我听说君子执掌国家和家族政权的,不是担心没有财礼,而是害怕没有好名声。诸侯的财货,都聚集在晋国,那么诸侯就会叛离。如果您贪图这些财物,那么晋国的内部就会不团结。诸侯叛离,晋国就要受到损害;晋国内部不团结,您的家族就会受到损害。为什么那样糊涂呢!贪图得来的财货又有什么用呢?
好名声,是装载德行远远传播的车子。德行,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有了基础才不至于败坏,不也应该致力于这个吗?有了德行就会与人同乐,与人同乐才能在位长久。《诗经》说:‘快乐啊君子,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这就是说有美德啊!‘上天看顾你,不要三心二意。’这就是说有好名声啊!心存宽恕来发扬美德,那么好名声就可以四处传播,因此远方的人纷纷来到,近处的人得到安心。是宁可让人说您‘您确实养活了我’,还是说‘您榨取我来养活自己’呢?大象有了象牙而使自己丧生,这是因为象牙也是值钱的财货呀。”
范宣子听了很高兴,就减轻了诸侯进贡的财礼。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