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左丘明《敬姜论劳逸》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①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②,公侯之夫人,加之纮③、綖④。卿之内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⑤而赋事,蒸⑥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⑦。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⑧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选自《国语·敬姜⑨论劳逸》)
【注】①歜(chù):公父文伯,名歇。②玄紞(dǎ):玄,黑色。紞,冠冕两旁系瑱玉的丝绳。③紘(hóng):系冠冕的带子。④綖(yán):冠顶布。⑤社:社祭。春分前后祭祀土地神称“社”。⑥蒸:古冬祭称“蒸”。⑦辟:刑法。⑧而:你。⑨敬姜: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公父文伯之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B.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C.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D.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节俭,要思考节俭才会有善心产生;民众安逸就会放纵,放纵就会忘记善心,忘记善心就会产生邪念。
“昔圣王之处民也”中,“也”是句末语气词,前面不能断开,排除AC;
“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这是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劳”前应断开,排除D。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以歇为不能事主乎”的“事”指侍奉,与《屈原列传》中“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的“事”含义相同。
B.“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的“朝”指早晨,与《短歌行》中“譬如朝露”的“朝”含义相同。
C.“晦而休”的“晦”指晚上,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含义相同。
D.“胡不自安”的“安”指安逸,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含义不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其以歇为不能事主乎”的“事”,侍奉;句意:他会认为我公父歜不能很好地侍奉家主吧!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的“事”,侍奉;句意: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
B.正确。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的“朝”,早晨;句意:诸侯早晨执行天子颁布的事务和命令。
“譬如朝露”的“朝”,早晨;句意: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C.“含义相同”错误。
“晦而休”的“晦”,晚上;句意:天黑(晚上)休息。
“戊申晦”的“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句意:戊申这一天是月底。
两个“晦”字含义不相同。
D.正确。
“胡不自安”的“安”,安逸;句意: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安逸?
“静而后能安”的“安”,性情安和;句意: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
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居高位的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就去拜见母亲,以示敬奉,说明他是一位崇尚礼数、深明孝道的贤人。
B.公父文伯之母认为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会决定百姓的品德,只强调了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失偏颇。
C.公父文伯之母驳斥儿子的说法,不留情面,语锋尖锐,表现出公父文伯之母这位贵族妇女对治国安邦之道的见解和忧国忧民的胸襟。
D.这篇文章揭示的道理,跟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欧阳修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颇为相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只强调了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失偏颇”说法有误。原文相关语句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意思是: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节俭,要思考节俭才会有善心产生;民众安逸就会放纵,放纵就会忘记善心,忘记善心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肥沃土地上的百姓不会成才,就是因为他们安逸;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向往道义的,就是因为他们勤劳。由此可知,作者想要表述的是客观世界的限制性会激发人们突破现实、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而非忽视主观能动性。
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译文】(居住在)肥沃土地上的百姓没有才能,是他们安逸的缘故;(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向往正义的,是他们勤劳的缘故。
【解析】“材”,通“才”;“逸”,安逸;“莫”,没有谁;“逸也”“劳也”,判断句。
(2)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译文】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
【解析】“是”,代词,指说话的态度(这样的想法);“承”,承担;“惧”,恐怕;“绝嗣”,绝后。
5.作为鲁国大夫之母,公父文伯之母坚持亲手织绩,她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述。
【答案】公父文伯之母如此做,是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儿子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谨记勤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她认为贪图安逸会触发人们内心的贪欲,贪欲最终会葬送儿子的前程乃至生命。
【解析】本题学生考查归纳文中相关要点的能力。
可结合文中关于公父文伯之母的话语进行总结。
由第二段“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可知,公父文伯之母认为贪图安逸会触发人们内心的贪欲。
由第三段“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可知,公父文伯之母是想以身作则,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儿子也能做到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谨记勤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
由第三段“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可知,贪欲最终会葬送儿子的前程乃至生命,所以她希望用自己的言行来警醒他。
参考译文:
公父文伯退朝回家,拜见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织麻线。文伯说:“像我公父歜这样的家室,还要家主亲自织麻线,这恐怕触犯季孙的怒气,他会认为我公父歜不能很好地侍奉家主吧!”他的母亲叹息说:“鲁国怕是要亡国了吧!叫小孩子做官却没有让他们听听做官的道理吗?坐下,我告诉你。
过去圣明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为了使百姓勤劳而使用他们,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百姓勤劳就善于思考,思考就产生善心;反之,百姓安逸就会放纵,放纵就忘却善良,忘却善良就产生坏心(邪念)。居住在肥沃土地上的百姓没有才能,是他们安逸的缘故;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向往正义的,是他们勤劳的缘故。所以天子春分时穿着五彩花纹的礼服隆重地祭祀日神,与三公九卿一起熟习知悉地上五谷生长的情况。中午考察朝政,参与处理百官的政事。各主管部门的大夫、众士、地方长官及辅佐官吏,普遍安排百姓的事情。秋分时天子穿着三彩花纹的礼服祭祀月神,与大史、司载官员一起,恭敬地仰察上天垂示的法度(天象吉凶)。日落后天子便督促嫔妃们,让她们清洁并准备好禘祭、郊祭的各种谷物及器皿,然后天子才去休息。诸侯早晨执行天子颁布的事务和命令,白天考查自己封国的职务,傍晚检查法度政令,夜晚告诫百官,命令他们不要怠惰放纵,然后才去休息。卿和大夫早晨考察自己的职守,白天研究各项政事,傍晚清理一遍当天的事情,夜晚处理自己封邑的事务,然后才去休息。士人们早晨接受朝廷分配的事务,白天讲习政事,傍晚复习检查,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失直到没有遗憾,然后才去休息。从平民以下,天明操作,天黑(晚上)休息,没有一天可以怠惰的。
王后亲自编织冠冕上用来系瑱的黑色丝带,诸侯的夫人还要编织冠缨和缝制冠顶布;卿的正妻缝制礼服上的腰带,大夫的妻子缝制祭祀服装,列士的妻子还要缝制朝服。下士以下的妻子(普通百姓的妻子),都要亲自做衣服给自己的丈夫穿。春祭颁布农事,冬祭奉献收成,男女(都在冬祭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罪过就要用刑罚,这是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君子劳苦心力,小人劳苦体力,这是先王的遗训。从上到下,谁敢放纵偷懒,而不尽心尽力呢?如今的我,是一个寡妇,你又处在下大夫之位,从早晚处理事务,尚且担心忘记先人的功业,何况懈怠懒惰,将来怎样逃避刑罚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功业。’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安逸?’以你这样的态度(想法)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
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弟子们记住这番话,季氏的女人可算是不放纵自己的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