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

分享:杨老师 2024-02-25 文言文阅读 问答

【原文】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ì):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注解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忠孝著称,曾随晋文公流亡多年)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晋文公的父亲,晋国国君)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均指晋文公之前的晋国国君,因失德而被废或被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主持晋国祭祀的人,即晋国的国君)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指当时跟随晋文公流亡并助其复国的一群人,自认为是复国功臣)以为己力(自己的功劳),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上天的安排和赐予),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赏其奸(上面的人奖赏他们的奸诈),上下相蒙(上下相互欺骗),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赏赐呢?)以死谁(怨恨,不满)**!”

对曰:“尤而效之(明知是错误却去效仿),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国君的俸禄)。”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介之推隐居的地方)之田(封给他这片土地作为田产,以示表彰和纪念)。曰:“以志吾过(以此铭记我的过失),且旌善人(并且表彰品德高尚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指责

B.盍亦求之            盍:何不

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旌:表彰

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义:正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正义”错误。“义”此处为动词,把……当做正义。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故选D。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

B.介之推和母亲一起隐居,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

C.晋侯在介之推死后,已经有悔改之意。

D.“介之推不言禄”一事表现了介之推、介之推的母亲的高洁品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错误。从“遂隐而死”及“晋侯求之,不获”来看,介之推隐居而死,并没有接受赏赐。

故选B。

3.下列对介子推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的人。

B.介之推是孝顺母亲不留遗力。

C.介之推言行一致,绝不虚伪造作。

D.介之推过于死板,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提倡推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D.“过于死板,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提倡推崇”错误。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并且孝敬母亲不遗余力。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共其乏困

C.与女偕隐   D.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无通假字。

B.“共”通“供”,提供。

C.“女”同“汝”,你。

D.“知”通“智”,明智。

故选A。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译文: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解析】“禄”,禄赏;“弗”,表否定,相当于“不”;“及”,涉及。

(2)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更何况贪求上天的功劳,把它当做自己的功劳呢?

【解析】“况”,何况;“贪”,贪求;“以为”,把……作为;“己力”,自己的功劳。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