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附习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居数岁,著子虚之赋。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其卒章归结为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还报天子,天子大说。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已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B.《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C.《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D.《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汉族传统复姓之一,本为官名,掌管边防军务,后成为担任该职人的后代的姓。
B.赋,古代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不同朝代有不同称谓。
C.负弩矢,古代迎接贵宾之礼,指身背弩弓与箭在车驾前开路,表示对达官显宦的尊敬。
D.黎庶,起初分别是指奴隶社会中奴隶身份的劳动者和自由人,后借指普通的平民大众。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相如不羡慕官职爵位,两次托病,第一次是在孝景帝时期,托病免去了武骑常侍一职,第二次是武帝时期,托病在家闲居。
B.司马相如非常擅长写赋,因为赋写得好,武帝特意召见了他,他又专门为武帝写了天子游猎赋,也受到了武帝的极大赞赏。
C.司马相如针对邛、筰之地提出的建议得到了武帝认可,但遭到了多方的反对,在奉命出使这些地方之前,他写文章委婉加以反驳。
D.司马相如的文章得到了太史公的赞美,认为几无瑕疵,文章最终落到倡导节俭的要旨上,这与《诗经》的讽谏作用没什么不同。
【答案】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
(2)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
【答案】
(1)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更宽广,西边到达沫水和若水,南边到达牂柯,以此为边界。
(2)扬雄认为相如华丽的辞赋,鼓励奢侈的言词与倡言节俭的言词是一百比一的关系,这不是减损了相如的辞赋价值吗?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奉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过了几年,写了《子虚赋》。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事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任命相如为郎官。这时邛、筰的君长听说南夷和汉朝交往,得到的赏赐很多,他们大多愿意做汉朝的内臣,请求派遣官吏来管理,和南夷一样。汉武帝拿这件事问司马相如,相如说:“邛、筰靠近蜀地,道路也容易打通;秦朝时曾经开通为郡县,到汉朝兴起才停止;如今假如再开通,设置成郡县,会比南夷更好。”汉武帝认为他说的对,于是任命相如为中郎将,拿着符节前去出使。相如等到达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属官都到郊界上迎接相如,县令背负着弓箭在前面开路,蜀人都以此为荣。司马相如就便平定了西南夷。邛、筰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王朝的臣子。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更宽广,西边到达沫水和若水,南边到达牂柯,以此为边界。相如还京报告皇上,皇上特别高兴。相如出使西南夷时,蜀郡的年高长者多半都说开通西南夷没有用,纵然是朝廷大臣也有人以为是这样的。相如也想向上进谏,但建议业已由自己提出,因而不敢再进谏言了,于是就写文章,假借蜀郡父老的语气写成文词,而自己来诘难对方,以讽谏上,并且借此比宣扬自己出使的本意,让百姓了解天子的心意。司马相如口吃却擅长写书,他做了官后,不肯参与公卿国家的大事,常称病闲居。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相如死后,使者把书呈现给皇帝,皇帝看后感到很惊讶。
太史公说:《春秋》能推究到事物的极隐微处,《易经》原本隐微却能阐释得浅显,《大雅》说的是王公大人却德及黎民百姓,《小雅》讥刺卑微作者的得失,其流言却能影响朝廷政治。所以言辞的外在表现虽然不同,但是其和柔的教化作用却是一致的。相如的文章虽然多假托的言词和夸张的说法,但其主旨却归于节俭,这同《诗经》讽谏之旨有何不同?扬雄认为相如华丽的辞赋,鼓励奢侈的言词与倡言节俭的言词是一百比一的关系,这不是减损了相如的辞赋价值吗?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