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作业解析

作业解析

(必修上)第一单元诗歌考点3:事物形象(练习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11-16 作业解析 问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钟

袁可嘉

让我沉默于时空,如古寺锈绿的洪钟,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

把波澜掷给大海,把无限还诸苍穹,我是沉寂的洪钟,沉寂如蓝色凝冻;

生命脱蒂于苦痛,苦痛任死寂煎烘,我是锈绿的洪钟,收容八方的野风。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传达了“我”面对荒漠时空的孤独感受,起句“让我沉默于时空”,气象宏大有力。

B.“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将深厚的历史感和清醒的现实意识交织在一起。

C.“我是沉寂的洪钟/沉寂如蓝色凝冻”,洪钟沉默不语是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D.作者借“负驮三千载沉重”的沉钟,来写其在对自我与世界平衡点的探寻中的生命体验。

【答案】C

【解析】C.“洪钟沉默不语是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错误,这两句意在强调洪钟默默地坚持做自己。故选C。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将自己比作洪钟,以洪钟的身份来描写形象,记叙行为,抒发情感歌。

B.第二节和第三节使用反复的手法,在增强语势的同时,使语言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富有美感。

C.诗歌用第一人称来抒情,有利于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D.诗歌结构上首尾呼应。第一节的“窗外风雨”与最后一节的“收容”遥相呼应,构思巧妙,浑然一体。

【答案】B

【解析】B.“第二节和第三节使用反复的手法”错误,诗歌没有使用反复的手法。故选B。

3.“收容八方的野风”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钟以自己圆大的形体来收聚容纳不同方向的风;象征义是“我”以宽广的胸怀吸收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思想,人生的方向将更为豁然开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收容八方的野风”中“收容”是“接纳”的意思,“野风”是指还没有获得认可的各种各样的风。作者想借此表达的是自己有足够阔大的心胸,愿意倾听与接纳不同的思想和声音,来展示自己的豁达和豪迈情怀。

4.【对点练习】诗歌塑造了洪钟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饱经沧桑,锈迹斑斑。由诗中的“锈绿”“负驮三千载沉重”可知洪钟历经三千载,饱经风雨洗礼而锈迹斑斑,、甘愿忍受寂寞。诗中写洪钟“把波澜掷给大海/把无垠还诸苍穹”,甘愿做一个沉寂的洪钟、③乐观豁达。由诗歌最后一节可以看出洪钟看淡人生的苦痛,并张并怀抱,接纳八方的野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梳理诗歌中对洪钟的描写,从外在的形象特点和深层的形象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概括。“锈绿的洪钟”“沉寂的洪钟”等都是对洪钟形象的直接描写,最后一节则是对洪钟意象的升华,“生命脱蒂于苦痛/苦痛任死寂煎烘”表现了生命之沉重,而洪钟并没有把这些放在眼里,而是“收容八方的野风”,这体现了洪钟的乐观豁达。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莲藕花叶图

【元】吴师道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诗和卢诗的结构相同,均为前两句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后两句则抒发个人感慨。

B.吴诗和卢诗都运用了衬托,吴诗以莲心的苦反衬莲花的美,卢诗用池之美衬托荷之美。

C.吴诗和卢诗都对莲进行了吟咏赞美,但吴诗还富有哲理意味,卢诗则没有哲理意味。

D.吴诗和卢诗都以“莲”为写作对象,题材虽然相同,但吴诗是题画诗,卢诗是咏物诗。

【答案】C

【解析】C.“卢诗则没有哲理意味”错误,由“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可知,诗歌托物言志,诗人借荷花被秋风吹落凋零,抒发早年零落的感慨。故选C。

2.这两首诗都以莲为写作对象,但蕴含的意旨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吴诗蕴含人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创造和成就。“苦心”用莲心的苦涩,写人要刻苦,创造艺术作品。②卢诗含蓄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秋风早起,荷花凋零,托物言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吴诗诗中借着对莲藕花叶的吟咏,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富有哲理意味。诗的大意说:白润如玉如雪的莲藕,中间有精巧透明的窍孔,玲珑可爱。它的绿叶和红花铺散在水面上,互相映衬。莲藕的生命一代代延续不断,显示出无限意趣和欣欣向荣的生机,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部奥秘都在莲籽的“苦心”当中。这里表面说莲心苦,但可以从中体会出更广阔的含义,让人联想到:人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创造,才能有成就。

卢诗先写曲折的 池岸泛着阵阵清香,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尤其是“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托物言志,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而如此看来,可见卢照邻咏物诗之造诣。

三、阅读杜运燮的诗歌《井》,完成下面小题。

杜运燮

我是静默。几片草叶,

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

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

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首写的是井,是井的自白,这井也是诗人自己心灵的象征,是诗人的自白。

B.第一节,首句“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凄苦悲凉的感情基调。

C.第二节,“你们”指来井边取水的人们,他们因“饥渴”“前来淘汲”。作者以“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

D.第四节作者用“表面”和“深处”这对相反的词,展示“井”的“冷寂”,一任“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答案】B

【解析】B项,“凄苦悲凉的感情基调”错。开头,人格化的井说自己是静默的,没有水浪的汹涌,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就是井里反映的一个完整和谐的世界,这就是说,诗人的灵魂是安静的,没有什么大的激动,他的世界是完整和谐的。诗中借人格化的“井”塑造了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生命形象,并以井喻人,赞扬勇于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并不是“凄苦悲凉”的形象。故选B。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几片”“几朵”“小小”等词,既映衬了井的安静,也与后面的“简单”形成呼应。

B.第2-6节,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巧妙地利用水面的映现作用,写“井”的“瞥见”,其实是一种相互观看。

C.本诗是一首形式自由的现代诗歌并没有刻意押韵,语调平静,节奏舒缓,语速均匀。

D.此诗中关于“井”的描述,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总体性的勾画,中间的五节构成了一个整体,是具体的呈现。

【答案】C

【解析】C项,“并没有刻意押韵”错。作者采用了抱韵、换韵和交叉押韵的方式。如第一节中的“叶”与“界”押韵,第二节中的“候”与“忧”押韵,第三节中“暖”与“满”押韵,第四节中“面”与“烂”押韵,第五节中“面”与“联”押韵,均属于抱韵;第一至四节韵脚不同,第六节“弃”涤”“己”押韵,第七节“诚”“奋”“声”押韵,而第三节“独”与第四节“处”押韵,与各节内的韵构成了交叉押韵的关系。故选C。

3.赏析画线句子。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的写出了井遭遇损害与折磨时“不躲避”“不兴奋”从容面对、不卑不亢的品质。

【解析】“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首先,“苦笑几声”是拟人手法,那么为何“井”要“苦笑”?联系上面的内容“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绝不逃避,也不兴奋”可知,人们也许会用垃圾去塞满井口,或者说,以一切污秽的语言来侮蔑诗人的心灵,心灵里高洁的诗;可他会默默忍受一切,洗涤一切污秽,他永远会是他自己,决不会屈服,决不会改变自己;也就是是诗人的心灵是“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决不会逃避污秽、丑恶的现实,也不为一时的喜悦而兴奋。

因此,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的写出了井遭遇损害与折磨时“不躲避”“不兴奋”从容面对、不卑不亢的品质。

4.诗歌中“井”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沉静、沉默(平淡、自我满足、不事喧哗、甘于寂寞)文中第一节“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几朵浮云”这是它“完美和谐”的世界,可见其沉静与沉默的品质。(2)高洁、自持(坚韧、不同流合污、大度包容、默默承受、不卑不亢)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之间,“我”的“冷寂”与“你们”的“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井”的高洁、自持的品性。(3)自信。取水人“只汲取我的表面”,“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因为井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表达了井的自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这首诗写于抗战年代,诗中借人格化的“井”塑造了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生命形象,并以井喻人,赞扬勇于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

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写“井”的沉静品质。开头,人格化的井说自己是静默的,没有水浪的汹涌,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就是井里反映的一个完整和谐的世界,这就是说,诗人的灵魂是安静的,没有什么大的激动,他完整和谐的世界,只是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偶而飘过的一些云彩、几片草叶,也可以说是一些爱的幻想、友情的安慰吧!

第二部分写井的高洁、自持。诗人以井的口吻说:在你们人类因为饥渴前来吸水时,我才见到人们“满面的烦忧”,而“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自己的荒凉中的寂寞,因为只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这是说:人们在失去温暖,遭到苦难,来寻找诗人要啜吸灵思时,我才理解人类的苦难与忧思。诗人的心灵如果不惯于孤寂,就不能保持自己的澄沏情思中的那种诗的丰满。可人们能汲取的也就只是表层的水,我们冷寂的心灵深处,只能叫四方飘荡的花叶腐烂,这也许是指有四方寄来的诗篇在他的心灵深处沉淀。是的,诗人的灵魂深处是无人理解的。

第三部分节写井的自信。人们只能扰乱井的表层,可井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井就在深处才跟无边的宇宙相联系,而诗人的真淳的诗也来自心灵深处的黑沉沉的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与表面的热闹无关,诗的生命就在那儿与整个宇宙相联结。人们也许会用垃圾去塞满井口,或者说,以一切污秽的语言来侮蔑诗人的心灵,心灵里高洁的诗;可他会默默忍受一切,洗涤一切污秽,他永远会是他自己,决不会屈服,决不会改变自己;井也就是是诗人说他的心灵是“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决不会逃避污秽、丑恶的现实,也不为一时的喜悦而兴奋。

阅读全文
 (必修上)第一单元诗歌考点3:事物形象(练习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