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作业解析

作业解析

(必修上)第一单元诗歌考点1:景物形象之意象(对点练习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10-01 作业解析 问答

一、意象意境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案】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意境的能力。

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晓雾、杨柳、杏花、钟声;然后找出景物的特点,例如,迷离、零落等,可根据修饰性的词语提取,描述性的词概括出来。读后可知,这些意象营造了清冷的氛围,故烘托出了作者的凄凉惆怅之情。

2.“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用意?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写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亦可答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国求荣的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哪里还有什么亡国的悲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修辞手法及其诗句含意的能力。

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一句,燕舞东风很明显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燕子在皇宫内飞舞的情形,由此反衬出皇室衰败、物是人非的感叹。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两句,看似描绘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身求荣的丑恶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毫无亡国的悲恸。

这两句含意隐曲,但透过言表,并不难感受到词人的义慨和愤懑。

二、人物形象

胡无人(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转战万里不在话下,“立可乘”,表现其斗志旺盛。

B.五、六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C.七、八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了降书,缴下的铠甲堆积如山。

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此二物表达“四夷宾服”“天下定一”的理想。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项,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分析错误,这两句是说行军发出的声响如雨声飒飒,鼓声雄壮有如雷鸣。

故选B

2.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答案】第一问: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将士形象。

第二问: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了将士作战勇敢。环境烘托。露宿青海月”“夜踏黄河冰写出了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了将士的不畏艰险。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关键诗句的能力。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两句,意思是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冰。

这两句描写的是将士们与敌征战时的勇敢行为,塑造出战士们不畏艰险(露宿、趁”“、踏),勇敢作战(追奔、夺城)的形象;

塑造手法是动作描写,如追奔”“夺城,渲染出将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露宿青海月”“夜踏黄河冰等则通过环境的苦寒艰难来表现战士们的不畏艰险。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事物形象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一九七○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移植给悬崖边的树,使树具有了人的情思。

B.诗中,诗人处处在写树,又处处在写人,处处在写人生战场上的坚强战士。

C.全诗描绘了一棵树,写它远离森林,孤独而又寂寞,是为了强调个人和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D.本诗是凝练而含蓄的,这种凝练而含蓄的艺术描写,深化了诗歌的象征意蕴。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C项,是为了强调个人和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错误。悬崖边的树是人的化身,是不屈从于命运的抗争者的象征。

故选C

2.这首诗塑造了“一棵立于悬崖边的树”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树”的形象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一棵立于悬崖边的树,它被奇异的风吹到悬崖边,却始终倔强地挣扎着、奋斗着,使自己不跌入深谷。但是,它的身躯却也惨遭摧残,留下了风的形状。它由于被吹到悬崖边而倍感孤独和寂寞,却倔强地在孤独中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承受着被遗弃的命运,但从来没有放弃过爱和希望。这样的形象不仅是诗人内心情感和生活信念的寄托,也是众多知识分子的缩影和写照。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应结合具体内容理解。

诗人写出了树的危险处境,如它所处的位置,临近深谷的悬崖上,由于被抛弃到悬崖的边缘而倍感孤独和寂寞;

它的状态,孤独地站在那里,却倔始终倔强地进行着挣扎和奋斗,坚持不跌入悬崖下的深渊;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寂寞而又倔强”“即将倾跌进深谷里”“要展翅飞翔;身躯惨遭摧残,承受着被遗弃的命运,但从来没有放弃过爱和希望。这样的形象不仅是诗人内心情感和生活信念的寄托,也是众多知识分子的缩影和写照。

四、炼字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注】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远烧,远方的落日好似燃烧的烈焰。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孤云”“归鸟”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

B.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滞留异地,思念家乡而长久不得归的惆怅、伤感。

C.尾联写诗人在水边徘徊,望见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给人以顾影自怜的感觉。

D.此诗采用情景分写法,即在每两联中先写景后抒情,构思颇具匠心,耐人寻味。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望见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给人以顾影自怜的感觉说法有误。根据不敢照可知,此诗是写诗人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

故选C

2.请从炼字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答案】字准确写出了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的动态,字生动表现了夕阳由余晖返照远处秋山的一片火红,到渐隐山后显得暗淡的变化过程;表现了诗人伫望之久,思念之深。营造了寂静落寞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乡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颈联是诗中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这一景象。炼字遣词形象传神,如微阳”“秋山中的,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更为精妙的是”“两字。是动作描写,诗人用来表示夕阳落山的状态,既体现了夕阳从在空中,到一点点隐没于山野树林之下的状态。虽是描写夕阳余晖,却给了它以人的动作,表示余晖一点点散去隐于丛林而一去不可回的状态。而看完这整个状态式的日落全程,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在这一过程中,营造的秋日傍晚之萧瑟清冷,字体现的意境的空阔,都让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五、象征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蒙眬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载《现代》第二卷第一号,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号)

【注】①“五四”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代知识分子,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体。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是最忠实的寻梦者,《寻梦者》就是诗人和“寻梦者”群体精神与灵魂的自白。

B.诗人将寻梦的思绪寄托在奇妙的故事里,将复杂的内心感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C.寻梦需要付出代价,寻梦者的代价就是衰老,诗歌的重点理所当然地放在衰老问题上。

D.最后一个诗节既照应开头第一个诗节,首尾圆合,又把思想情感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诗歌的重点理所当然地放在衰老问题上理解错误,诗歌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历程上。

故选C

2.本诗中使用了象征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中的象征体是珍珠,被象征的本体是寻梦者寻求的美好理想。使用象征手法,将寻梦者追求的美好理想具体化为可感的珍珠,使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使文意立意高远,寓意深刻,珍珠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质变的过程,理想的实现也是同一个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以金色的贝作为象征喻体,描摹出了寻梦者追逐理想的过程。将寻梦者追求的美好理想具体化为可感的珍珠,使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诗歌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3.“色彩”的运用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举例分析。   

【答案】青色的大海里中的青色使人想起大海的深邃汹涌。金色的贝中的金色给人以绚丽夺目的感觉,令人向往而追求。金色的贝青色的大海里涌起,极富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又升起一种无限的幸福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根据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可知,用青色形容大海,使人想起大海的深邃汹涌;用金色形容,给人以绚丽夺目的感觉,令人向往而追求。

根据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可知,金色的贝青色的大海里涌起,极富神话色彩;根据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蒙眬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可知,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又升起一种无限的幸福感。

阅读全文
(必修上)第一单元诗歌考点1:景物形象之意象(对点练习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