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原创备课 > 选必修中册

选必修中册

(统编选择性必修中)《苏武传》教学设计+配套课件

分享:杨老师 12-21选必修中册 问答

【课标要求】学习历史著作,窥见史家历史观念、开创精神,学习屈原爱国精神和高洁品德。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知识。

2.分析文章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体会这些艺术手法对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作用。

3.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分析:本课出自高中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为自读课文。根据单元任务,学习本课,要“回到历史现场”,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领会其中体现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已经经历了一年多的高中语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和学习方法。根据注释,可以基本掌握主要内容和文言知识。但对文章的叙事艺术分析稍有欠缺。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难点:分析文章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体会这些艺术手法对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作用。

【教法学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讲授答疑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汉书·苏武传》载: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19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的事情)。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出示目标,自主学习

活动设计:出示课时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略)

三、预学检测,以学定教

活动设计:学生完成《课堂学案》预学任务,教师点拨纠错。

1、考查学生对班固和《汉书》的了解情况。

2、了解史书体例。

四、精讲课文,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拨答疑,传道授业。

探究问题:

活动一:学生听《苏武传》范读,正音正字。

活动二: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解释加绿字词,检测预习效果,强化字词积累。

研读第1段:

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出使的任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

背景:“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任务:“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这样的背景暗示了什么?

明确:

这些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敢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研读第2-3段:

1.  请简述“事如此,此必及我”中“事”发的经过。

明确:勾结卫律的部属——私候张胜,得到张胜的支持——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被人告发,起事失败

2. 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

    由此可看出苏武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

①手下人勾结匈奴叛乱

②作为汉使,任务未完成,有愧于国家。

③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

性格特征:

忠贞不渝、刚烈难犯、

义不受辱、国家利益至上

研读第4-5段:

1.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从原文中找出其自杀的原因和其他人看到苏武自杀时的反应?(用原文的话)

自杀情节

自杀原因

自杀反响

欲自杀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

 

引佩刀自刺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2.卫律是怎样一步步招降的?苏武是怎样应对的?

明确:

卫律逼降:①恐吓:杀虞常,降张胜,吓苏武。

②威逼:副有罪,当相坐;复举剑拟之。

          ③利诱

苏武反应:“武不动” “武不应” “骂律”

卫律:气焰嚣张、傲慢自大、阴险狡诈,卖国求荣 

苏武: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

3.分析对比映衬效果在人物刻画上的运用,试分析其效果。

明确:

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在卫律剑下丧失骨气、奴颜婢膝的,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研读第6段:

1.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

明确:

(1)肉体折磨:“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毡毛”、“掘去草实而食之”等。

(2)精神折磨:“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

   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苏武在被流放北海牧羊之前曾两度要自杀,而在牧羊过程中又想方设法的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

    第一次自杀是因为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耻辱(“见犯乃死,重负国”),要自杀避免受辱;

    第二次自杀是在审讯时苏武认为自己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屈节使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自杀是为了维护汉朝的尊严。

    但是单于得知苏武不受威逼之后,更想要逼迫苏武投降(“单于愈益欲降之”)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之前的求死转为求生,因为他要证明汉使的气节不可折辱(“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见,他的求生求死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只不过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研读第7-8段:

1、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苏武是怎样反驳李陵的?(7—8段)

明确:

  ①  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②  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③  母亲已死,妻子改嫁,儿女生死未卜 

李陵:晓之以理:终不得归......信义安所见

断思亲之念:

自己投降的经历作比:

断忠君之想:

苏武:蒙受国家大恩,愿报恩;从君臣关系看,也应如此

2、匈奴派卫律和李陵招降苏武,招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从中可见他们是怎样的人?

明确:

卫律: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气焰嚣张、傲慢自大、阴险狡诈,卖国求荣 )

李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研读第9-10段:

思考: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靠的是什么?“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感叹、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坚守信念,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

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荣归故里。

课堂总结:

本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而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五、拓展延伸

思考: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试结合课文和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讨论题,可以着重谈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赞颂他将个人恩怨与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也可以谈封建时代君主对臣下的刻薄寡恩。能有一定创见,反映出自己的心得即可,不必求同。

(示例一)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这一点在这段材料中得到了印证,即以“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同时,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明知汉武帝刻薄寡恩,还是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做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的尊严。这样,两人的境界高下便很分明了,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

(示例二)《苏武传》中塑造的苏武这个形象是成功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爱国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伟大的民族气节。但我们对他生活中别的侧面不是很了解。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是他自己归国后不忘故友,因为在李陵劝降苏武时,苏武看到李陵尚存爱国之心,而李陵自己也曾说“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所以苏武归国后希望能帮他“改邪归正”,让他回归到节义的道路上来。这是苏武由己及人、不忘旧情的表现。

六、作业布置

相比于《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大段的议论性文字,《苏武传》中好像只有对事件的叙写,如果班固也借鉴“太史公曰”这种议论形式,他会如何写出对苏武的看法和评价呢?请尝试从班固的视角,写一则人物短评。


在浏览器中输入下载链接和提取码,即可下载完整资源包。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f9gcpESOUGw6PGwsUHarA 

提取码:mi3x 

说明:如果下载地址失效或不会下载,请加微信:ypc8808,索取下载地址,感谢您的支持!

阅读全文
 (统编选择性必修中)《苏武传》教学设计+配套课件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