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

分享:赵赟萌 03-03 学生作品 下载支付:1.00点

一.调查背景

        寒假,参加了表姐的婚礼,看着酒店奢侈的装饰以及身穿白婚纱、黑西服的姐姐和姐夫,我不禁好奇—在西式婚礼未推广前,我们洋县的传统婚礼是怎样的?对此,我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23年1月20日—2023年1月22日。

        2.调查地点: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3. 调查人:赵赟萌

        4.调查方式:通过询问家里长辈以及查阅《洋县志》。

        5.调查内容:对洋县本土的婚俗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洋县婚俗主要分为订婚和结婚。

        1.订婚

        解放前,婚姻关系,讲门当户对,“官不与民联姻,富不与贫结亲”,订婚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解放后,农村男女婚姻一般由介绍人牵线,男女双方见面交谈,初步同意后,女方到男方家“见屋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双方与介绍人择日,女方再到男家,由男家备酒席款待并馈赠钱物和衣服,称“订婚”,婚事自此即定。

      2.结婚

      解放前,双方择订婚礼之日后,以礼物托媒人送至女方(“请期”)。婚期既定,男女两家分头筹措婚嫁事项:男方制作家,具备办酒席;女方备办嫁妆。婚前一天,男方送礼品至女方(“过终”)。婚日,双方张灯结彩,喜气洋溢。男方雇人抬花轿,在礼乐伴奏下到女家迎亲;女家款待贵客后,新娘顶红盖头,穿红绸袄、系罗裙,堂前拜辞祖先,拜别父母,由其舅父或表兄背上花轿,并由其姑、姨、弟、妹等护送嫁妆相送。到男方家门口,鼓乐高奏,鞭炮齐鸣,新郎身穿礼服,在“宾相”的向导下,对轿作揖迎新娘下轿,“执事”手提枓,抓草、豆向新娘抛撒(“挞煞”)。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沿铺地红毡,跨过“圣子”、“凳子”入中堂,拜天地后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盖头,喝交杯酒,吃添丁饭,然后转向席间,向众人敬酒。席罢,男方向送亲者馈赠礼品,女方为新娘装箱后返回。入夜,邻舍年轻人前来“闹房”,戏虐新婚夫妇,适至午夜方休。婚后第二天,新娘在新郎陪同下回娘家省亲(“回面”)。

       解放后婚俗未改,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青年结婚逐渐由双方共商日期,持介绍信到乡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并将女方加迁至男方,择日举行婚礼。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城镇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逐渐兴起。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男方携伴郎至女方家接亲时,常常需经过伴娘的“考验”。这本是一场活跃气氛的游戏,可有些问题过于刁钻,甚至涉及到对方隐私,人权等,将原本热闹喜庆的大喜之日变得尴尬又难堪。

        婚礼现场,一些主持人情商太低,乱牵红线,把本属于新郎新娘的甜蜜瞬间变为伴郎伴娘的相亲大会,甚至在对方有男(女)朋友的情况下,让整个婚礼现场气氛冷却。

四.几点建议

         1.迎亲时伴娘设置的问题应围绕新郎新娘的恋爱日常及日后规划,不要执着于一些破坏对方关系的问题;

        2.婚礼前与主持人商量好流程,最好能提前彩排一遍,在伴郎伴娘无意的情况下,主持人不要给其安排互动,徒增尴尬。

        希望在越来越西式化的婚礼背景下,青年人不要忘了本土的婚俗,要让我们洋县的婚俗能一直流传下去。


阅读全文
对家乡婚俗的调查报告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