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天下无贫
作文原题:
摆脱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立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战役硕果累累:作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是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2019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一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无论是全球扫育率提升、营养不良率和贫困率下降,还是更多的人喝上干净的水、基本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的减贫努力无疑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联合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在减贫方法上的不断创新,使大约8亿人成功脱离贫困,勤劳的中国人民用“中国式减贫”给许多国家做出了榜样。
非洲某国某学校的中学生代表团将要来你所就读的学校进行游学交流。他们很好奇我们国家是怎样做到如此“大体量”脱贫的,希望了解有关的具体信息,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国家。
请你以学校学生代表的身份在与非洲某国某学校的中学生交流会上发言,跟他们谈谈“中国大体量脱贫的见闻、感受和认识”,完成一篇中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周公吐哺,天下无贫
亲爱的外国(“外国”过于笼统,建议改为“非洲”)朋友们:
你们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周公吐哺,天下无贫”。
“周公吐哺”一词出自曹操《短歌行》,原意指寻求人才的迫切心理。(由于听众是非洲同学,对典故理解困难,可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典故,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将此句改为“我国西周时一个叫周公的人,他在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人用"周公吐哺"等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今天我用(用改为“以”)“周公吐哺”为题,是向大家说明——若每个人都将脱贫事业当做迫在眉睫的大事(建议改为“我们中国的脱贫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我们党有周公一样的胸怀,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将脱贫事业当做迫在眉睫的大事),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么脱贫便不再是一个十分遥远的目标(此句删除)。这也正是中国实现大体量脱贫的根本原因。(第二段解释标题,阐释观点,有点题的功能。)
为了实现脱贫的目标,中国人付出了哪些努力呢?早在十数年前,中共中央就制定了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宏伟目标,并激励着万万千千的华夏儿女为之奋斗,“虽九死其犹未悔”(此句和语境不一致,建议删除)。为帮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张桂梅乞讨以筹集建校费用;为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夏森倾其一生积蓄募捐二百余万;为了让乡亲们过上更美好的日子。黄文秀在奔波途中被洪水吞噬……在万千扶贫干部、万亿平凡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一条条宽敞的大道傍山而建,一座座信号基战矗立深林,多少天堑变成了通途,多少贫困地区的人民收获了幸福。在无数中国人的夜以继日的奋斗下,中国在2021年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步入全面小康。(第三段以张桂梅、夏森、黄文秀的扶贫事迹为论据,论证简洁有力,非常好!)
中国人又为何对脱贫事业看得如此之重呢?这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紧密相连。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自然成了每个华夏儿女系之于心的头等大事。而中国文化中也对“人民”一词十分看重。“民贵君轻”“民胞物与,念兹在兹”的思想让中国人自发地将同胞们的冷暖挂在心头,他们热切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而这正是镌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自觉。(第四段从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层面说明了我国取得扶贫成功的深层原因,有深度,抓住的问题的本质。)
“脱贫”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我们青年人也应积极行动起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或许我们并不要为吃穿发愁,但还有许多孩子在寒冷的冬天衣不蔽体,为何不将穿不上了的旧衣打包捐赠出去?此外,我们不再需要的书籍也可以赠送给需要的孩子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周公吐口的意识(改为“周公吐哺”的胸怀)看待脱贫,并为之而发一份光,那尘雾也将汇成大海,荧光也可争辉日月,天下终将无贫。(第五段号召青年人应积极行动,捐物捐书,为脱贫尽力,思路清晰,有感召力。建议本段从非洲青年的角度谈一谈怎样解决非洲的贫困问题,应该更好。)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老师评分:48分
优点:文章立意准确,论据典型,论证思路清晰,完成了作文任务。
缺点: 1、文章中对大体量脱贫的见闻、感受和认识谈的有点少,理论多,而事例少,导致字数偏少。2、没有引用名人名言,语言文采还有待加强。3、论证结构比较单一,思路没有放开,内容显得有点少,有点单薄。
建议:1、学习议论文结构知识,多读高考满分作文,研究成功者的作品,以提升自己对作文的认知水平。2、建议平时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多积累社会热点素材,名言警句素材,多记忆多练笔。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