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高考议论文论据分析

分享:杨老师 03-16 写作素材 下载支付:1.00点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想使议论文论证严谨有力,就必须对论据进行分析。缺乏必要的分析,会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论据之感。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论证是思维的展开,就是用论述来证明。要使材料能充分证明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 

【存在问题】材料+观点

有的一味堆砌素材,材料之间缺少联系;有的直说结果,缺少分析;有的语焉不详,不够准确。

【正确方法】材料+分析+观点。

【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故,善假于物者胜。“论据+观点”,没有自己的议论

【改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者,借也。人虽然自封为万物之灵,但有很多事欲做不能。不借助于车马,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借助于船只,不能横渡江河湖海;但正是这一“借”,使人类可以将世界控于手掌之中,这一“借”,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是故,善假于物者胜。

【练一练】下面一段话缺少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分析,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充分析内容。

原文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改文

……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贫困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分析】贫困是一笔财富,并非是无条件的;只有在树立信心奋发图强的条件下,贫困才能真正成为人生的财富。 阐发材料,需要把话题主旨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 

例后的分析(紧扣论点关键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论点与材料之间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论据之感。但分析要有的放矢,紧扣论点关键词。 

例1: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用“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的态度而使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材料)

分析①: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因为他知道,忍一时邻里和睦冰释前嫌,退一步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分析②: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若无张英的通情达理,主动出让,怎会使两家冰释前嫌,义结邻里?若无张英的宽宏大量,仗义大度,怎会有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分析】这两段文字在材料后紧紧围绕论点关键词“忍”“宽容”进行分析,与论点联系紧密。 

例2: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守使命。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的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以孤独为伴,在没水没电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三十二年的驻守,三代人的无言付出,两百多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浪拍孤岛岸,风送赤子心”。他们不求名声显赫,但求坚守无闻。无论是脸上的沟壑还是手上的蹒跚,无论是孤独的黑暗还是萧瑟的冷风,只要国旗升,只要国歌响,只要人还在,岛就必须守!这便是民族使命,这便是照亮国土安危的民族使命!

【分析】这段文字在材料后紧紧围绕论点关键词“坚守使命”进行分析,与论点联系紧密,说理有的放矢。 

【例后分析方法】

一、归纳分析法

揭示实质法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 

例1: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换来了《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李时珍为完成《本草纲目》,历时27年,三易其稿,才成就了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奋斗10年,最终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李时珍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执着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当这种付出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一定能浇开成功的花朵。 

例2: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玉泉区大队南二环路站站长巴特尔,14年来参与4500余场灭火救援,闪耀无私“火焰蓝”;海军特级飞行员王勇创新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模式,彰显热血“迷彩绿”;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29.4万人,增添亮丽“志愿红”……在青春绚丽多彩的调色盘中,每一种颜色都有属于自己的美,正像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有为青年,他们奔跑在时代前列,在奋斗中增长才干、实现价值,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二、因果分析法

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在叙述事例之后,对事例中的结果,沿着为什么的思路,由果溯因,使议论指向观点,从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

标志词:(为什么……呢?因为……;之所以……是因为……;究其原因;正因为如此……,所以……) 

例1: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直陈原因法 

例2: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自问自答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第1段叙述马谡的悲剧,第2段末尾点出马谡失败的原因,第3段从具体的个案抽象出普遍的真理。 

三、假设分析法

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叙述事例后,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证明原观点的合理性。

标志词:①如果(假如、假设、假若、要是、倘若、设若、若)……,就(那么)……。②假如……怎能……;若无……怎能……;“试问”“试想”的问句。 

例1: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反面假设法 

例2: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就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正面假设法

如果是点例(简例)连用,可以在每一个事例后单独完成,也可以放在所有的事例叙述完成后进行。 

例3:论述过程中,在关键性内容上,设问说理,论证深入,感情强烈。——连续设问

经过的事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智慧。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好一个“共适”!“享有”生命,而非“占有”光阴,如果没有那黄州一贬、生死之劫,哪有这世事洞明的通透,句句清心的旷达?“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如果没有课上同胞那麻木眼神的一击,哪有鲁迅先生的文学之路?哪有后来你我从孔乙己、从祥林嫂、从华老栓的眼中看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麻木的自己?——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从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和检查自己。”经历的事是地下涌动的泉水,经过淬炼的作者,是耀眼的、改变世界的“天上虹”。 

四、辩证分析法(让步分析法

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

标志词:固然(诚然)……然而……;“虽然……,但是……”;“不可否认,……确实……,但是……”;应当说,……,但是……”。 

例1:

令人叹息的是,有许多的网民,却反对高校的这种做法,质疑这种做法的真正意图,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应该把时间更多地放在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平上,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做“普通农民”所做的“农活”。然而,这个理由不过只是个幌子,是个借口,何况精进专业知识,也不是“不问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达成的,再说,闭门苦读就一定能够学好专业知识吗? 

例2:

《莫让深情成羁绊》

立于风雨之中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楼,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难怪这旧楼因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要被拆除时,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在我看来,若老旧教学楼的存在已经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那为何不拆掉呢?请莫让深情成羁绊!    

诚然,校友们的不舍,我完全能够理解,毕竟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岁月,老楼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点滴的青春记忆,拆掉老楼无异于拆掉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反对拆楼,恰恰体现了他们对母校那份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然而,过于迷恋往昔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汪国真说:“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例3:

或许有人会认为,小聂本就经济困难,支付赡养费还需借钱,这一判处太不近人情。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小聂的警醒,更是对全社会的告诫。人情不应体现在对恶劣行为的从轻判决,而应体现在对孝顺的最好履行。而且,讨论是否应赡养父母,本就是一种错误行为。社会何时已形成了为不孝找借口的风气?孝顺是我们本应坚守的理念,如今却成为人们讨价还价的谈资,这是否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不良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的。

批驳分析法:引入一个假想敌。从思路上来说,这种从读者疑问角度出发切入的办法,能有效地拓展行文空间,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在论述上,则可以加深文意。

关键词:或许有人会认为(有人会说)…… 

五、层进分析法

例:

如今的人们,过多地被物质迷惑了双眼,越发不安份起来了,追功,逐名,谋禄,哪一个不是充满诱惑力?(第一层:摆出现象)世人只有擦亮双眼,看清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安于现状,方可获得想要的一切。(第二层:亮出观点)如何做到安于现状?子路和孔子有这样的对话,子路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安份,富而好礼也。”孔子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如何安于现状,不论贫富,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没有过份的追求,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安”。(第三层:指出办法)换句话说,便是人格上无休止的追求,在物质上适时满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安”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生活方式。(第四层:揭示本质) 

六、正反分析法

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事例进行分析,以强化论点。语言标志有“没有……,而是……”“不仅没有……,反而……”等。 

示例1

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福气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变故,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顽强美丽的易安居士。 

示例2

《老人与海》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的确如此。老人在面对一条条鲨鱼侵袭大马林鱼时,他不仅没有退缩,没有垂头丧气,反而一次次迎难而上:鱼叉丢了用刀子,刀子折了用短棍,短棍丢了用舵把,无论如何,就是不输志气,不输灵魂的尊严! 

七、引申类比法

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以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语言标志有“都如那样”“……尚且如此,……又何尝不是这样……”“依此类推”,等等。

示例1:

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了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围着花盆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毛毛虫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其实,只要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偏离这个圆圈,就会发现花盆周围的松针,而避免死亡的命运。毛毛虫在七天七夜后饿死,是因为它们循规蹈矩,没有一只走出与众不同的第一步。可见,只会机械化做事,缺乏创新精神是不行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许多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很高,却卖不出去,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没有新意;我国的许多学生在校成绩一流,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佳绩,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缺少“创新”二字,许多服装质地很棒,却不受他人欢迎,也是因为缺乏创新精神,款式不新颖。因此,谁会创新,谁就抢占了制高点,并立于不败之地。 

示例2:

每个人其实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前行。只是行到半路,有人会嫌十字架太沉重了,就会把十字架砍掉一截再走,走一段路又砍掉一截,如此不断跟自己减负。当前路出现一个大大的沟壑时,别人就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了过去;而砍掉十字架的人,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疫情期间的网课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舒适而又缺少监管的环境下,有的学生就将自己划进“网课学困生”的行列,削掉“认真”“坚持”“奋进”的负担,扛起“怠惰”“放松”“欢愉”的轻松,逐渐地,村支部蹭网的郭翠珠们、崖壁边上找信号的杨秀花们、方舱医院苦学的黄玉婷们就靠近了他们人生的理想,而这些“网课学困生”们却跌入了平庸的日常。强大的自律是人生的十字架,也是人生的金字塔。

八、求异分析法 

“求异法”简言之就是打破常规思维,“反其道而行之”。考生在运用素材时,要自觉地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从全新的角度,甚至与大众相反的方向解读素材,赋予其全新的意义。只要言之有理,看惯了对素材常规解读的阅卷者,大多会赞赏考生的新解读。如此,素材既能论证文章的观点,又能成为额外的加分项。但考生切忌为“求异”而对素材进行偏激、片面或错误解读。有违人生观、价值观的素材解读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求异”的前提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原题】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请根据材料作文。

【示例】

融合是一种理念,更是万物共存的智慧。昔日于丹、易中天融合自身见解解读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大受追捧,在社会掀起了读《论语》、品《三国演义》的热潮。人们感叹《于丹〈论语〉心得》比《论语》读着有趣,《品三国》比《三国演义》更好读。这一切固然可喜,却也不禁让人担忧经典原著是否会逐渐被这类作品逼退历史舞台。但最终,融合式的解读无法真正取代原著。各人因人生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体验也各异。就好比《论语》是一座山,于丹只不过是把自己登山的感悟予以抒发,怎么能代替他人登山的感受呢?

【点评】选段用求异法使用素材,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对人们熟知的素材进行了新颖解读,言之有理。 

九、综合分析法

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好减法。(观点句)适当的减去一些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我们才能有所建树。(阐释句)东坡居士屡遭贬谪,曾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消沉郁闷。但当他来到赤壁之上,望着滔滔江水,他释然了,他减去了对功名的欲望,吟出了《赤壁赋》等千古名篇。(材料句)正是因为他减去了心灵的负担,才使他成为一代文豪、诗词大家。(因果分析句)试想,假如他不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徘徊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之间,他不减去奢侈的欲望与心灵的负担,他又怎会潜心于诗文创作,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假设分析句)减去心灵上的种种负担,廓清人生的道路,释然面对一切,就能让我们走得从容淡定,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回扣观点,总结句) 

【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写一段话体现你的思考。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①吐痰固然不对,不听劝阻还恶言相向确实让人气愤,可是打人难道就对吗?法律允许吗?“以暴制暴”会带来哪些结果?对于这样的事件,除了以暴制暴,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②对在公共场所吐痰的行为固然要予以谴责,对“黑衣男”忍不住出手教训予以理解。但是,出手教训的行为从其根本上来说是以暴制暴,而以暴制暴不可能代表真正的人类文明和城市文明。

③有人说,不就随地吐一口痰吗?至于如此大做文章吗?固然一口痰是小事,很快就随风蒸发。然而,如果这个人的痰里携带病毒呢?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呢?那公共场所的环境文明有谁来维护?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社会中?


阅读全文
高考议论文论据分析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