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文题“仪式感”写作指导与例文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有不少的仪式,如成人礼仪式、结婚庆典、校庆典礼等。有人说仪式是需要的,仪式感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庄严神圣的体验。也有人认为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利益,沦为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内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观点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仪式,是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成人礼仪式、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等。有感性的体验,容易激发思考,人人有话可说,入题不难。同时材料本身内蕴是丰富的,有较为广阔的思考空间,要想写得好,写得有深度,需要展开多维度思考,这又符合高考作文所要求的区分度。
命题时设置了不同的思考角度:正面肯定的是生活需要仪式,仪式感能使人获得庄严神圣的体验;反面的是当前不少人和单位借助各类仪式谋取额外的利益,比如政绩、利润、名声,使得仪式原本具有的文化内涵被削弱、疏离,以致消失。
能围绕仪式、仪式感谈论,或者就某个具体的涉及仪式和仪式感的事例展开思考,有所分析阐述,就是符合题意的。当然,最切合题意的是分析仪式与形式的关系,注意区别仪式与形式主义,有辩证的深入的思考,这样的立意才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例文]
在仪式感的背后
仪式如同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嘀嗒而行,不徐不疾,不紧不慢,似乎从甲骨文的巫祝卜辞开始就是这样,铭刻这段岁月,装裱那种足迹。
一个人,从满月宴始,到成人礼毕,再到步入婚姻殿堂,最后一抔黄土掩风流。我们的一生与大大小小的仪式纠缠在一起,晨会、校庆、年夜饭……憧憬也好,厌倦也罢,你都必须直面它,因为它是人生的一个个节点。实际上,如果你不敷衍塞责而是认真求索,在仪式背后有很多内涵待你思考,有不少箴言嘀嗒作响如黄钟大吕般振聋发聩。
仪式感的背后是敬畏。福楼拜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震撼了。
日出蕴含着力量,孕育着新生,这灵魂的升旗仪式被多少蒙头大睡的鼾声淹没了?有人说:“除了敬畏,我们什么都不缺。”而日出不正是教人敬畏的最好的方式吗?没有见过大自然的瑰丽神奇,又怎会感悟其深邃?无独有偶,俄罗斯画家在森林明月前深情一跪——不以这样的仪式如何表示对其的敬畏?
仪式感的背后是认真。杨澜在采访华人首富李嘉诚时,曾细致地描绘了一个细节:他走进来,步子轻快,与每个人握手问好,并微微弯腰,递上一张名片,近乎多余地用潮州话自我介绍。发到摄影师时,名片不够了,采访进行到一半他又从助手那儿要了一张补给摄影师,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个细节让我对李嘉诚油然生敬。谁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仪式感的背后是使命。昔者,诸侯间歃血为盟以表诚意,天子泰山封禅只求国家风调雨顺。今天,各种各样的大小场合,我们都离不开仪式。这些仪式凝聚了你我,传承着使命,鼓舞着民族前进前进再前进。
诚然,有些仪式走向了形式走向了空洞,但那不是仪式的错。我想,是因为执行仪式的人不懂得仪式背后的深刻内涵。
我们需要仪式感,唯此,岁月才会与我们一道,把点点滴滴化成钟鼓齐鸣!
[点评]
本文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从“仪式感的背后是敬畏”“仪式感的背后是认真”“仪式感的背后是使命”三个方面,论述“仪式感”的意义与价值。选择的事例确切、真实。同时,论证与事例,古今中外,多维度地、丰富地体现了事例与论点的“匹配度”,能有效地证明论点。
全文结构比较合理有序,以“仪式如同钟表”起笔,表达仪式感和我们的生活同行共伴,更以一生的经历与各种仪式的“纠缠”,体现仪式感与生活互动的紧密性;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述,层次清晰;最后以“我们需要仪式感”简洁有力地收束全文。文章内容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深度。语言以简洁清晰的思辨性表达为主,又辅以简约灵动的文学性语言,体现出作者个性化的追求。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