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热点主题:“精准扶贫”
内涵解读
扶贫,无疑是这几年最重要的时政热词之一。习总书记曾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中国人们在2020年,对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期待。
而所谓“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为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中央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热词。
素材关键词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扶志扶智、不忘初心、民心民生、深化改革、创新思维、真抓实干、标本兼治、杜绝形式主义。
重大意义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五个一
一个奇迹
【论断】
“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解读】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对此,不少外国学者认为,“从全球背景来看,中国减贫努力对寻求摆脱贫困的新兴经济体具有巨大价值”“中国政府是将减贫事业作为其使命和责任来对待和解决的,中国的减贫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借鉴”。
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历史责任、中国政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人民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担当开拓。
一段历史
【论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
【解读】
“摆脱贫困,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中国梦着眼、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入手,摆脱贫困的历史展开了中国人民逐梦、筑梦、圆梦的历史。
一条摆脱贫困的历史线,描摹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回应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这样一条摆脱贫困的时间线,串联起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矢志改变的奋斗,回应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一个理论
【论断】
“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解读】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减贫理论也是研究前沿。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减贫理论,如“不平等、收入和贫困”“贸易与贫困”“收入分配对于经济增长减贫能力的影响”“现金转移支付、减贫与妇女赋权”,等等。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与一系列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息息相关。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取得脱贫攻坚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所在,也是为全球减贫贡献的中国智慧所系。
一种精神
【论断】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解读】
源于历史、植根时代的伟大精神,始终蕴含着现实意义。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个起点
【论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解读】
摆脱贫困,难;巩固脱贫成果,更是不易。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个起点,擦亮着奋斗的底色,凝聚着迈向更好生活的力量。
应该说,脱贫攻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逗号”,我们用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写下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叹号”。展望未来,为圆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我们要继续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开创新的伟大奇迹。
名言金句
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民众也劳累了,要好好休息;爱护城中的民众,来安抚四方。)
4.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5.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
6.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管子)
7.河北的山山岭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
8.常言道:创业难,守业更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只有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9.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从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为先”、康有为的大同之道,历代先贤对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无论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企望,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还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理想,无数先民对殷实生活的呼唤响彻历史的天空。
10.扶贫“扶”是手段“富”是目的,重在“扶”不是突出“救”。
11.再滂沱的风雨,在浩瀚的天空下终将放晴;再泥泞的征途,在奋力的前行中必能抵达。
12.风云交汇,成就万千气象;江河交汇,常睹惊人奇观;历史交汇,最是波澜壮阔。
13.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14.鼓足“黄土变金”的坚定信心,聚起“百川成海”的群众力量。
15.政治站位有高度,工作推进有力度,扶贫成效有温度。
模拟金题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读了现代阅读(三)《远山上的崖柏》(点击标题可进入阅读)后,你一定有很多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下面的材料,以“程永林一家怎样才能走出贫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主张或看法。
①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近平)
②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人民日报》2017年1月23日)
③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扶贫志愿者宣传口号)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标题精选
先扶志,再扶智
扶志扶智,拔去穷根
扶贫更需扶志
扶贫,我们一定先扶志
扶智又扶志,“输血”亦“造血”
扶志扶智,激发脱贫“心”动力
上下齐心,致富脱贫
智慧铺就扶贫路
脱贫路上,智慧是源动力
扶志扶智,一起行动
扶贫路上,温暖同行
精准扶贫“拔穷根”
把好扶贫的“精准”脉象
用智慧,按下扶贫“快速键”
里应外合,战胜贫穷
咬定目标加把劲
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
扶贫这事,人人有责
汇聚各方扶贫力量
【石家庄市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性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摆脱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在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硕果累累。联合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在减贫方法上的不断创新,使大约8亿人成功脱离贫困,勤劳的中国人民用“中国式减贫”给许多国家做出了榜样。当然,也有个别地区的扶贫工作有“撒胡椒面式”的泛泛之嫌,科学合理的扶贫管理体系需要继续完整。
非洲某国的中学生来贵校游学,他们很好奇我国是怎样做到如此“大体量”脱贫的,希望借鉴到自己的国家,你作为接待的负责人之一,需要写一个发言稿,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感受和认识。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立意
摆脱贫困,精准扶贫是关键。
共同努力助扶贫。
脱贫攻坚,每一份力量都重要。
8亿人成功脱贫,政府创新是关键。
勤劳是“中国式减贫”的法宝。
用中国智慧摆脱贫困。
家国情怀,铸就脱贫力量。
贫困须得连根拔
典型事例
01毛相林:绝壁开天路的当代“愚公”
1997年,担任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05年,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毛相林说:那一刻我喊话问老百姓还修不修了,可以说男男女女举双手,喊出来修!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我立誓,为了我们子孙后代,就算我们这一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02黄大发:脱贫战场上的“新愚公”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03黄文秀:脱贫战场上的醒目黄花
2016年,黄文秀从北师大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支援建设,担任驻村书记。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村里绝大多数贫困户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04张渠伟:“半盲”扶贫局长
据数据统计,渠县四年共减贫136610人,贫困发生率从12.1%降到0.6%,这一条扶贫之路,张渠伟走得辛苦,却依旧坚定。
“获此殊荣,我仅是扶贫战线的代表之一。”节目播出后,张渠伟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殊荣对他而言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唯有扎根扶贫一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顽强地拼搏,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张渠伟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