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作文热点主题:“节约粮食”

分享:杨老师 05-24 写作素材 下载支付:1.00点

话题阐释

“粮食”一词综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粮食的本意: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粮食的定义包括三大类谷物,包括麦类、稻谷、粗粮(又称杂粮,即经常被用作动物饲料的粮食,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等)。中国在先秦时即有“五谷”之说,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其种子称作稻米、黍米、粟米、麦粒、菽豆。按照用途,粮食分为口粮、饲料、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许多人经常把粮食和谷物混淆为一谈。实际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文件中的“粮食”的含义更接近汉语中的“食物”。而汉语中的“粮食”更接近粮农组织文件中的“谷物”。自1994年起,中国把粮食定义为五大类:1、小麦;2、大米(实际上是按照脱粒后的原粮即稻谷统计);3、玉米;4、大豆;5、其他。

(2)粮食的引申义,精神食粮。

(3)粮食的重要性。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这充分说明了粮食的重要性,粮是民之命,是国之基。而粮食又是农民通过辛苦劳动种植得来,所以粮食也代表了来之不易的成果。既不易,必珍惜,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发扬辛勤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真正实行“光盘行动”。人类不仅需要物质的粮食,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再彻底脱贫奔小康之际,要把中国建成文明富强的国家,而文明也需要精神的粮食。由物质的粮食上升到精神的粮食,是中国由富到强,是世界由野蛮到文明的飞跃。因此,如何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养,让人们有物质的追求与满足上升到精神的满足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典籍论述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自《尚书·大禹谟》

解读:《尚书·大禹谟》记载了禹十三年艰苦的治水工作中,节衣缩食,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勤俭故事。舜在让帝位于禹时曾评价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克勤克俭”这句成语也就由此演变而来。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解读: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

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解读:靠自然的力量生长的事物是有定数的,靠人的力量创造的事物也是有限度的。取用它们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那么就常常能满足需求。取用它们没有限度,使用他们没有节制,那么就常常不能满足需求。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出自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解读: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自古以来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多数是因奢侈腐败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家庭,能成功的都源于勤奋、节俭,衰败灭亡的皆因奢侈浪费。

5.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自《宋史·范纯仁列传》

解读: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粮食产量低,几年的丰收才有一年的积蓄,所以特别要节俭。

 增分金句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称的传统美德。勤俭治国的尧,受万民敬仰,被称颂万世;出生农家的毛泽东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埋首田间的袁隆平毕生奋斗,造福人类饱满的谷粒。这是父辈们辛勤的耕耘,是父辈们劳累的汗水,是父辈们凝结的奉献。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浪费,有什么理由去挥霍呢?我们没有理由,我们只能“爱惜粮食,杜绝浪费”。

2.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你看到父母在烈日下忙碌流下的滴滴汗珠时,你是否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当你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朗朗读书声时,你是否在为自己的浪费感到羞愧?当你看到饭桌上残留下的粒粒米饭时,你是否感觉到那异样的眼光?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节约粒粒粮食做起。

 

典型论据

2018年9月,在黑龙江七星农场,习近平走进稻田,抓起一把稻穗,看谷粒、观成色。他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农产品展台,习近平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这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以表彰“它为解决饥饿问题所做的努力,它为改善环境所做的贡献,它为受冲突影响地区争取和平的努力,以及它在防止饥饿被用作战争与冲突的武器方面发挥的推动力”。这让粮食及粮食背后的人道、人文、环境、和平等意义凸显了出来。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不包括鱼和海产食品在内,食物浪费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7500亿美元。在大量浪费的同时,全球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9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挨饿。根据国际救济机构Mercy Corps的统计,每年约有900万人死于饥饿。而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约为800万吨,相当于1亿人一年的口粮。因此,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大力推行“光盘行动”,并对浪费行为进行立法制止。“粒粒皆辛苦”背后的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说:“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首次提出粮食安全指标。人大代表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明确列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标,在2025年要大于6.5亿吨,这是一项约束性指标而非预期性指标,属于“安全保障”类别。“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仅有“耕地保有量”指标,没有单独的粮食安全指标。但今年的政府报告提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三大经济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倘若粮食安全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复杂、严峻的形势和历史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写作角度

角度一: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

①引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尚。

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把节约理念贯穿公务接待、食材采购和配餐用餐等各个环节,在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做表率。各级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贯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要带头摒弃餐桌陋习,做崇尚勤俭节约、文明用餐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②培养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习惯。

城乡居民要自觉树立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理念,做到文明就餐,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养成分餐进食习惯。坚持理性消费,点餐适量,剩餐打包,做到人走桌清。购买食品适度适量,不剩余、不随意丢弃。举办聚餐活动及婚丧宴席时自觉抵制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③传播理性消费、“光盘行动”的理念。

餐饮企业要积极宣传科学适量点餐、理性文明消费的理念,在餐厅内显著位置和餐桌上设置“节俭养德”“光盘行动”“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等公益广告、宣传标语、提示牌,及时提醒消费者合理点餐、适度消费,主动提供套餐简餐、小份菜、半份菜,推广分餐制,自觉提供公筷公勺和打包服务。同时,从“刀尖”抓起,减少原材料浪费,降低餐厨垃圾产生量,推动绿色厨房建设。

④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

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开设专题专栏,重点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开设专题网页,刊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典型报道、评论言论和公益广告,讲好“舌尖上的文明”故事。各类新媒体平台应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内容的审查,杜绝以博取眼球为目的的所谓“大胃王”等网络吃播内容,坚决抵制浪费粮食行为。

一起参与、一起倡议。“餐桌革命”新起点,文明美食新倡议。“一德二智三美味”文明美德,文明美智,文明美味。勤俭节约是美德,科学健康是美智,营养好吃是美味。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要积极践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新观念。”

⑤加强立法,以刚性制度约束制止餐饮浪费。

角度二: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公勺公筷,增加亲情。

围桌合食,交箸换盏,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但合餐制容易产生细菌病毒交叉感染,增加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聚餐时如果使用公筷夹菜、公勺舀汤,既为打包践行“光盘行动”提供了卫生基础,也可切断“口口相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引导考生提倡:围桌合食之际,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分餐而食。

用公筷、分餐食——做“公筷分餐”的先行者。使用公筷分餐,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身体力行、个个以身示范,养成使用公筷分餐的生活习惯。

用公筷、分餐食——做“公筷分餐”的引导者。“文明分餐新风尚,公筷公勺我提倡”。全体党员、广大市民朋友要积极宣传引导,影响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使用公筷分餐的卫生用餐习惯。

用公筷、分餐食——做“公筷分餐”的践行者。家庭聚餐、酒店聚餐等集体合食的场所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设置“公筷架”,实行“分餐制”,使公筷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使分餐成为文明用餐的习惯。

用公筷、分餐食——做“公筷分餐”的推动者。酒店、餐馆要主动提供公筷公勺,提醒、劝导客人使用公筷,分餐而食。家庭聚餐时主人要主动提供公筷公勺,让公筷分餐成为生活的常态。

文明健康生活,从细节做起,使用公筷公勺,从你我做起,倡导分餐而食,从习惯开始。用公筷公勺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提倡分餐制,体现良好生活习惯,更彰显社会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用餐新风尚、形成健康好习惯!

角度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保住粮食能源安全,就是守住国家生命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两会代表委员普遍认为,中国人有能力保障好粮食安全,也有信心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连年丰收,供应充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这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说,“十三五”期间,中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做到了100%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体现出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说。

保护耕地,守住红线。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徐州市市委书记周铁根对这句话感触颇深:“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韩秋香建议,在四荒地、风沙地等土地上大力发展板栗、红枣、柿子等树粮产业,丰富粮食种类,改善国民膳食营养结构,“这将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另辟蹊径,增强中国人端稳‘中国碗’的底气。”

科技支撑,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句话讲到了要害。

加强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是种源研发的重要途径。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参与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广小麦、玉米、花生等优良新品种,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勇当先锋,建设现代种业强市,为确保国家种业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科学管理,减少储粮损耗,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应当进一步完善现代粮食储备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动仓储智能化建设。

 

写作示范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朴素的古训,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珍惜粮食,就是体恤人力、尊重劳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然而有人认为:“我用自己的钱消费,就算倒掉一些饭菜,也不会影响到他人。”有人则说:“多点一些菜,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舌尖上的浪费”现象。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天地“粮”心,杜绝“剩”宴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实现了“富起来”。可是就在全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奢侈浪费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各种酒楼食肆、餐厅厨房,每天都有大量的剩饭剩菜被随意丢弃,白白糟蹋。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这个数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交待背景,相当于材料作文中的引述材料。)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发出了“节约粮食”的号召。但是有人对此心存疑问:既然我们已经“富起来”了,还有节约粮食的必要吗?笔者认为:不仅有必要,而且非常必要。(亮出总论点:节约粮食非常必要。)

首先,节约粮食是国情的需要。事实上,虽然现在多数国人不再为吃饭而发愁,但我们的富裕还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还有近一亿的人口是扶贫对象。有句话说得好,“在当前需要我们正视的有‘两个中国’:一个是跨越发展、越来越富足的中国,一个是依然有大量困难群众的中国。”如果能同时看到这“两个中国”,你就明白了大力倡导节俭之风的时代意义。(分论点1:节约粮食是国情需要。)

其次,即使哪天我们实现了“绝对”的全民富裕,粮食也不可随意浪费,因为节约粮食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珍视,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我们从小就会背,但你未必还记得它的名字——《悯农》,如果你对风吹日晒之下辛勤劳作的农民有所悲悯,就不应该把好端端的饭菜遗弃到垃圾桶。(分论点2:节约粮食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最后,从我们自身来说,珍惜粮食,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品德修养。白居易有诗云“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生活奢靡的人,为了满足贪欲,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习惯了节俭的人,方方面面有节制,自然能规避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风险。此外,习惯了节俭生活的人,一旦遭遇逆境,更容易适应和面对。苏东坡是有名的美食家,但他从不奢侈浪费,他说“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正是因为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当他遭遇贬谪,生活陷于困顿的时候,依然能够开荒于东坡,保持乐观,从容应对。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气,可你是否知道,这种豪气是以勤俭节约、习劳习苦为底气的。(分论点3:节约粮食是一种重要的品德修养。)

总之,无论从国家、他人还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珍惜粮食都是我们的不二选择。(总结观点)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粥一饭省起,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坚决不让盛宴变成“剩”宴,因为粮食来之不易,源自天地“粮”心。(发出呼吁)


阅读全文
作文热点主题:“节约粮食”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