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郑超】已通过实名认证!

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写作专区 >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2019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热点素材)

作者:网络 2020-03-03 15:24:22 写作素材 加群
2020年高考备考热点作文素材!

 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2019929日)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仪式,将国家最高荣誉授予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和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今天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英雄模范、获得友谊勋章的国际友人,表示热烈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受表彰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忠诚,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一生的努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执着,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对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

——朴实,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其中很多同志都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典型,展现了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用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响更多的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 “共和国勋章”

于敏    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于敏,一个曾经绝密28年的名字

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他是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国产专家一号”。

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切从头开始,装备实在简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几把算尺和一块黑板。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需要解决各方涌来的问题,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

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于敏的报告,与彭桓武、邓稼先等人的报告相互穿插,听讲的人常常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

“百日会战”令人难忘。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6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新华社对外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8个月。 

有人尊称他为“氢弹之父”,于敏婉拒。他说,这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进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连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率领团队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中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他与邓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学家多次商议起草报告,分析我国相关实验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争取时机,加快步伐的战略建议。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不及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这是于敏和他的同事们用热血书写的一座座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

19999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

如一滴水,融入大海。名字解密后,于敏收获了应得的荣誉。

20年前,在国庆50周年群众游行的观礼台上,刚刚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于敏,看着空前壮大的科技方队通过广场感慨万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科学家义不容辞的使命。”201519日,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谦逊与纯粹溢于言表。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地低调。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20191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

愿将一生献宏谋!——他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以精诚书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申纪兰    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60多年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老区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申纪兰:一辈子的承诺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是太行山南麓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小村庄,申纪兰在这里用自己的一生,陪伴着共和国的每一次进步。

  曾经的西沟村,山高土薄,高寒多旱。申纪兰回忆说:“西沟农民辈辈苦,打一担粮交八斗租,十冬腊月换不上衣,糠菜一年糊不住,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当时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这个说法,申纪兰都很生气:“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那时社里劳动力短缺,社长李顺达就鼓励申纪兰发动妇女下地劳动。“走出‘三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要男人看得起妇女真难呀!”申纪兰感慨地说。

  所谓“三台”即碾台、锅台、炕台。除了思想上的桎梏外,还有一大困难摆在申纪兰面前:那时候10分算一个劳动力,两个妇女只能算一个男劳力,所以妇女只能记5分。这种按性别划分的不公道计分方式,直接打消了妇女们干活的积极性。

  为了争取妇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决定组织妇女和男人比赛撒肥,看谁先撒完,并且撒得又快又好。在申纪兰的带领下,姐妹们先把地划成行,然后一行一行地撒肥,撒进去的肥料又匀又实,不到晌午就率先干完了。那天,她们终于第一次挣到了10个工分,和男人们一样多。

  就这样,申纪兰动员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实践,为新中国的农村集体劳动管理探索出一个最初的分配模式,为我国制定按劳分配政策和法律作出了实验性的贡献。

  1954年,申纪兰也因此当上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而男女同工同酬也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从此,申纪兰开始了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风雨同行的65年。

  申纪兰回忆说:“第一次开的人代会,在中南海的礼堂里。投票是把纸发到手里头,那时我真正的感觉是人民当家作主了!”

  65年的代表生涯,申纪兰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各领域,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不断得到采纳、得以实现。申纪兰,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位出席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申纪兰开始了人生又一次重大转折。

  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沟村也提出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三个产业。近年来,西沟村不断走科技创新道路,建起了60多个光伏香菇大棚,实现了棚上发电,棚下种菇。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依次建立。

  与申纪兰一同工作30年的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骄傲地说:“我们还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线路,西沟村已经从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了农林牧工商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

如今忙碌了一辈子的申纪兰,依然为村里忙活着:到施工现场询问进展,入村民家中了解需求,学习中央有关精神,为社会各界讲党课……申纪兰总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还能做一些事情,党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干下去,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

 

孙家栋   “两弹一星”元勋,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绕月探测工程技术总负责人,从事航天工作60多年,为我国空间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孙家栋:星斗璀璨写传奇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19584月,孙家栋从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成归国。当时,中国正在谋划发展导弹事业,新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急需技术人才。孙家栋二话不说,服从组织分配,来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

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孙家栋跟着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搞了九年导弹,自己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导弹专家。

19677月,一道调令,让孙家栋又一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中央决定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这一次,孙家栋一干就是40多年,再也没有离开过。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探月热潮的兴起,我国于2004年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作为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孙家栋与栾恩杰、欧阳自远等专家一起提出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还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确定了工程目标和总体方案,对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

据老伴魏素萍回忆,搞“嫦娥一号”时,孙家栋经常半夜走到凉台上,仰头仔细看着月亮在天上慢慢移动,心里默默琢磨工程技术方案,“有时在窗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2007117日,“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这一刻,北京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里,大家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孙家栋却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

“‘嫦娥一号’成功了,我当时突然就想到旧社会洋车、洋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科学技术发展来讲,在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国家能把‘嫦娥一号’送到月球上去,尽管是第一次,却这么精准,作为一个航天人,我当时心情比较激动,确实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大的成就感到自豪。”回忆此情此景,孙家栋不禁感慨道。

2009415日,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器。在这100个航天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个,占到1/3

在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代到二代,孙家栋也都参与其中。“中国航天发展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向外界学习,但一定得有自主的思想,尤其是核心的技术、核心的器件,一定要自主解决。我国气象卫星及气象应用整个体系完全是依靠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做到自主可控、不受制于人。”

201865日,风云二号最后一颗星——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作为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89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出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每一回坐在发射场,他总像第一次那样,能清晰地听见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

“孙家栋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孙家栋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93月,在孙家栋80岁生日时,恩师钱学森专门致信祝贺。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改革先锋”、“国家勋章”……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70年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回顾近60年的航天生涯,孙家栋认为自己仅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是中国的航天事业成就了自己:“国家给了这样一份重任,能够受到国家如此信任,我感到非常荣幸,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记者 张蕾)

 

李延年   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历经战火洗礼,舍生忘死、英勇杀敌,为建立、保卫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60多年来永葆英雄本色,激励官兵矢志奋斗。

李延年:从小猪倌到战斗英雄

从解放战争到湘西剿匪,从抗美援朝到边境防卫作战,他历经大小战斗20多次,荣立特等功1次,三等功、小功若干次。

离休后,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被广西军区先后评为“先进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

2019917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就是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李延年。

192811月,李延年出生在河北省昌黎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9岁时,他成了小猪倌。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李延年的父亲到东北做工,后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母亲为了供李延年读书,靠帮人做针线活挣学费。1942年,因生活困难,李延年到长春一个粮油加工厂当学徒工。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延年欢欣鼓舞地参加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东北,李延年作战勇敢,先后任警卫员、排长、区队长,参加了黑山阻击战等著名战斗。19472月,李延年以思想上坚定的信仰,战斗中出色的表现,顺利通过党组织对他的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辽沈战役结束后,李延年参加了平津战役,每战争先的他连连立功受奖。19508月,在湘西剿匪的李延年,被提拔为连队指导员。在一次战斗中,李延年所在连队以伤亡两人的代价消灭土匪200余人,抓获几十名俘虏,受到上级表彰。

19513月,李延年所在部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这段经历也是他最难忘的。

108日,在反秋季攻势作战中,李延年所在的营奉命实施反击,收复346.6高地。担任7

“本文未完,隐藏内容”需要登录阅读
阅读权限 [] 所需点数: 2 点
您还未登陆,阅读请点【登陆】,注册请点【注册】,如需帮助请点【联系站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