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

(必修上)第二单元:人物通讯的写法

分享:杨老师 11-19 写作技巧 下载支付:1.00点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3.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一)做好准备:选择对象,搜集素材

做好人物的选择,选择的人物要:

①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例如,责任担当的品质。

②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也就是在搜集人物事迹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全面的阵地战准备。

③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④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⑤可以反映一些道理或揭示一种事实。例如文章的最后,引用了钟扬的一段话“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这里道出了生命的传承与梦想的价值。

(二)定结构线索:时间顺序、独立的场景画面、阶段性身份经历

【人物通讯特点】 “两条线”

1.“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

2.“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

(三)写作技法:以事写人+细节描写

①通过人物的行为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即要通过人物身上的事例来表现精神核心。

②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细节的描写往往会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文章中在写钟扬衣着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其中“磨白了的”道出了钟扬在西藏工作之久以及条件之艰苦。

③在矛盾冲突中写人。例如文中的主要矛盾就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钟扬执着科学的工作热情之间的矛盾。

④借他人之口刻画人。借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能够让写人叙事变得更加客观真实可信。例如,文中多次引用钟扬同事和学生的话来补全事情的经过。

例文欣赏:

【人物简介】

王文兴:著名环境化学家。在大气光化学、降水化学、大气PM2.5和区域霾化学方面,领导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他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创建者之一、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主编、国际ASAAQ组织委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文兴院士:植根大地守护蓝天

王静

每天去实验室工作,他都要穿过校园的林荫道。高大的法桐树下,这位衣着普通的长者步履稳健,目光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和踏实——就像校园里那些高大魁伟的树木,历尽风雨沧桑,依然枝繁叶茂、默然挺立。当同龄人大多在保健养生、含饴弄孙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王文兴却一如青壮年时期,每天做实验、查资料、写文章……

王文兴生于战乱频仍的年代,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求学生涯。走出校门后长期在科研院所工作,虽然硕果累累,但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未圆的“教师梦”。回归母校后。王文兴的梦想得以尽情绽放,他把培养学生视为自己报国理想的延续,为之付出了满腔热情和巨大心血。

虽然王文兴年逾八旬,仍然坚持给研究生授课,介绍我国环境学科的发展历程、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相关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等,使环境研究院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初始阶段就有较高的学术起点。为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培养环境与科研平台。王文兴总是努力把学生“赶出去”,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到国外、境外名校交流、深造。

在环境研究院,提起王文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无不钦敬不已,正是因为他有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一套几十年前结婚时的西服,直到现在王文兴还坦然地穿着它接待各国学者、出席重要场合。学校设有院士专车,但他认为专车接送要跑两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排放出更多的大气污染物。所以无论去机场还是火车站,他经常一个人在车水马龙的路边等车,上了火车才告诉院里自己的行踪。王文兴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极为严格,每月列袁审查,从不乱花一分钱。有些制度内许可的事情,他也执意拒绝,还撂下“狠话”:“我清清白白一辈子,你可不能让我犯错误!”

论年龄、资历、贡献,王文兴理应受到师生们的敬爱。但他对身边的同事一律尊称“老师”,不论是三四十岁的年轻教师还是刚毕业留校的学生。讨论事情从来都是商量的口气,“应该”怎么样?“可以”怎么样?学生们视他为和蔼可亲的长辈,同事们在他身边工作也感觉心情舒畅。

2007年在他80周岁诞辰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山大环境研究院决定举行纪念活动,他知道后竭力反对。学校和研究院希望以他树立榜样,弘扬精神、激励师生。多年前就组织采访报道,但被他一次次拒绝,他对自己的成就缄口不语,所有的事迹、材料都是通过身边助手和学生们得到的。

科研经费的管理极为严格,每月列袁审查,从不乱花一分钱。有些制度内许可的事情,他也执意拒绝,还撂下“狠话”:“我清清白白一辈子,你可不能让我犯错误!”

论年龄、资历、贡献,王文兴理应受到师生们的敬爱。但他对身边的同事一律尊称“老师”,不论是三四十岁的年轻教师还是刚毕业留校的学生。讨论事情从来都是商量的口气,“应该”怎么样?“可以”怎么样?学生们视他为和蔼可亲的长辈,同事们在他身边工作也感觉心情舒畅。

2007年在他80周岁诞辰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山大环境研究院决定举行纪念活动,他知道后竭力反对。学校和研究院希望以他树立榜样,弘扬精神、激励师生。多年前就组织采访报道,但被他一次次拒绝,他对自己的成就缄口不语,所有的事迹、材料都是通过身边助手和学生们得到的。

上没鞋,肚里没食;白天躲避敌人凶焰,夜间强度封锁线、过敌占区,一天要走七八十里;探照灯巡回,枪炮大作,惊心动魄,死里逃生;上课的教室,或是破庙,或是山坡,或是树下;写字的桌子或是泥坯垒砌,或是一小块木板……他所经历的苦难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

几十年来,王文兴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常说:“国家和人民培养了我,我只是在回报,用我的智慧和汗水,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为什么王文兴几十年本色不变?因为他深深记得祖国的昨天!王文兴的精神财富犹如百年老树,植根大地、浓荫覆盖,涵养着根下的水土,庇护着拔节的小苗,净化着周围的空气。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阅读全文
(必修上)第二单元:人物通讯的写法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