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写作题
2024年10月9日札记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青春期认识自我是很微妙的。或许汉字“我”的构成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汉字“我”似由两个“戈”组成,两个戈背对背,相击相连。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浅析】
目前并没有找到所谓评分细则和分层分类的标杆文。以下是一家之言,请批判阅读。
虽然此题为图文混排,但图的作用不大。我们重点看审题的重难点。
材料是重点。
青春期认识自我是很微妙的。——“微妙”会难住一些学生。“微妙”与此题相关的,有两个解释,一是精微深奥,二是深不可识、复杂纠缠、难以捉摸。则“微妙”给学生的暗示就是小、深、不定方向的。
或许汉字“我”的构成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这是一道和汉字、文化相关的题目,可以归拢到我的课题下。我,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启示,启发使领悟,考生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或间接经验。
汉字“我”似由两个“戈”组成,两个戈背对背,相击相连。——《說文解字》記載,“我”,“古殺字”,意思是說“我”曾是用來在戰場上廝殺的兵器。後來,“我”逐漸變化成“禾”與“戈”的合字,意思變為手持戰戈的勇士。
写作引导语和写作任务是难点。此题是地地道道的难题。
难点一: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中”锚定思考范围,切题的有五个点:纯相击、纯相连、相击为主相连为辅、相击为辅相连为主、相击和相连相辅相成。
难点二:概念阐释需要自行赋予两个“戈”含义,如“本我超我”“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现实的我和想象的我”“不完美的我和理想中的我”等。
难点三:逻辑关系,这也是命题人设关立卡的核心点。
“戈”1→____(诠释1) |
背对背↑↓相击相连 |
“戈”2→____(诠释2) |
背对背,要求你的诠释要把握好对立统一,即诠释1和2要在理解层面是“背对背”的,就是差异要拉开,切忌同质。否则考生无法说圆了何为“相击相连”。
请结合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写一篇文章,“学习与生活”不做严格区分,可以糅合。个人认为为了降低难度,干脆变成“请结合自身的生活理解”皆可。考生写出个人的阅历、见解即可。
体现你的思考。“思考”指的是深刻而周到的思维活动,深刻,历来作文训练都强调,但“周到”却鲜见,这是考查理科生思维的缜密、细腻与全面。严谨治学,不得不“周到”。
建议制订评分细则的时候,以60分为赋分最高标,58分为裁判最高标,1号文列为58分。
【囿于精力,以下内容摘编自《语文月刊》,供自行制订评分细则参考,可以作为相对固定的骨架。】
(一)材料部分
第一句为基础,提出了“青春期认识自我是很微妙的”的前提,也就是说,有了“微妙”的先行词,我们就可以生发、可以阐幽,考生能否线性思维地、直接地、简单地推出“我”构成的启示。第二句“背对背,相击相连”给予关系学。材料里两个“戈”,是“背对背”的,可以联在一起作对等同面地理解,也可以作为不同层次、不同里外、不同切片和世界、维度进行区分理解。
(二)作文题的“引导语”
作文引导语中的“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对“从中”应进行整体认知,不要简单割裂。作文题引导学生从给定的材料中进行“思考”,应该紧扣青春期、认识自我或与之相关的德育、人生哲学、生命教育、个人发展等背景,“思考”自己所了解的新时代青年的应然、个人现状的实然或与其他人作参照系关于自我认知相关的事实和现象,并进行“体现”,写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和“结合”是互相渗透的,“思考”包含选辑的事实、现象和“思考”的过程、判定、结论,“结合”可以涉及一些“联想”,可以既“联想”又“思考”。
(三)作文题的写作“要求”
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和引导方向,“请写一篇文章”,具体要求有: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一,选准角度。从材料的选择角度而言,考生可以:
(1)主要从“两个戈”相击的角度进行立意;
(2)主要从“两个戈”相连的角度进行立意;
(3)主要从综合性角度,可雨露均沾平均用力,也可有所侧重,即相击为主相连为辅、相击为辅相连为主、相击和相连相辅相成。
(4)从比较具体的“青春期认识自我”的角度,如“给自己画像”“我很重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榜样的力量——找准参照系”“他人唤醒与自我觉醒”等事实或现象入手表达观点。这几种选材角度均可,无优劣之分。
以上唯独不能“合二为一”,否则背离了“背对背”。
第二,确定立意。考生的文章可以多向立意、立论。(1)正面立意、立论。(2)从批判性方向进行反面立意、立论。(3)正反结合,既有所肯定,又有所批评。这几种立意均可,无高低之别。
作文不是要学生简单重复问题是“要努力认识、清醒认识”,而是要讲道理,亮观点,看其观点的论证能否以理服人,文字表达能否准确、顺畅、精彩。
第三,明确文体。议论文、记叙文、夹叙夹议的文体,或其他文体,都可以。写成逻辑严密、观点深刻的议论文,或者采风生活写情真意切、细节合理的记叙文,或者酣畅淋漓的抒情散文,或者根据学习和生活虚构不少于800字的小小说,只要符合题意,立意清晰,符合文体特征,都欢迎。议论文的写法,大家比较熟悉;小小说、记叙文等文体,同样可以写出精彩之作。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都要落实在作文的基本观点和文字表达里。应该正确领会作文命题的用意,围绕写作要求进行思考,提出观点,言之有物,取之有据,论之有理,语言准确。作文写作和作文评判的每一项具体标准互相关联,既要具体分析,又要综合性地判断。
(四)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包括两个“戈”含义的诠释,还有他们的关系学。这两个方面彼此相关,对关系学的论述应紧贴“青春期认识自我”,不宜过度泛化。
“符合题意”的方式有多种。(1)整体性;(2)局部性……
是否“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的程度如何,是作文写作和评判作文的方向性、前提性原则。只有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才有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等;才有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文体要求、语言流畅等;才有思考深刻、材料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写作内容与作文题的要求不能文不对题、南辕北辙。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