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类材料作文技法指津及范文欣赏
时评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一种特殊的议论文(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召唤的是真实的判断)。通常的说法,时评即时事评论,包括国际和国内。国际的姑且不论,国内的主要是关于时风的评论。所谓时风,既可以指一个时代的风气,也可以指一个时期、一时的风气。而风气,则指国风、党风、政风、官风、民风、行风、学风等等。
新华社总编何平给“新华时评”做的定位可供参考:“顾名思义定位在‘时’上,‘时’就是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时评就是围绕‘时’字做文章。”按照这个定位,我们理解“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时势评论”“时世评论”“时政评论”“时局评论”“时弊评论”,如果简而言之,也可以叫做“时事评论”。
时评的主要持征是“评”,就是评事,就事说理,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因为写时评要就事评事,所以时评需要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所以称之为“由头”。
-技法指津-
一、写作六法
1.析材料 2.论利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
常用结构模式:
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二、基本结构
1.引
引叙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引用所给材料的部分内容,或者概括记叙这件事情。好的引叙既要简明扼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要引出评述点。
2.释
解释突出评述的重点,鲜明指出自己的态度、观点。
3.议
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
这一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这些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以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一般可以分以下三步来写作:
①抓住材料中的人和事,就事论事,分析原因。
②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注意指出问题的普遍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③主体论证段落:采用“中心句支撑句”(分论点)的格式进行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从而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4.联:即“联系现实”
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具有时代性,要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在本论结束之后联系现实社会或者作者生活实际,谈谈论点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引发读者更多思考,或者发出呼告,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以达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针对性,这样写可以加深议论的力度。
5.结:即“结论”
这个结论是紧承前面的“联”而来,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结论,更能够令读者接受,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全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模板
说理方法(即“论证角度和方法”):原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辩证分析法、比较(对比)分析法、让步分析法、批驳分析法。
原因分析法模板:
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源(本质)上看……
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
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二是……
让步分析法模板:
1.诚然,……但是……
2.或许,……但是……
3.的确,……但是……
4.固然……但是……
5.不可否认,……然而……
假设分析法模板:
1.假如……
2.如果……致使……反而会沦为世人的笑柄。
比较(对比)分析法模板:
1.与……话题略有不同的是……
2.……相反……
3.从短期效果看……从长远利益看……
辩证分析法模板:
1.唯物辩证法认为,想问题办事情不可片面,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4.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条文,法律的要义就是提升道德的境界。
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
1.无独有偶,……
2.网上热议的话题……
3.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
4.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前段时间社会热议的(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的)……
批驳分析法(确立假想敌)模板:
1.或许有人会认为……
2.有网友称……
3.有人会说……
-范例分析-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阵微风吹过,粉红色花瓣离开枝桠,在空中旋转,缓缓落地,如同一场唯美的“樱花雨”。脚下,一条约700米长的道路如同铺上了一层粉色地毯……杨浦区绿化市容局14日宣布,江湾城路即日起暂时调整清扫保洁模式,打造全市首条“落花不扫”道路,用落英缤纷的晚樱景观“留住”春天,这一决定引路人纷纷驻足欣赏,更有不少人专程赶去赏樱拍照。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品析】
落樱不扫,让城市诗意栖居
当路人们纷纷在“落樱不扫”的美丽道路驻足或拍照时,我想,吸引他们的,除了眼前的美景,更有氤氲在城市中的美丽诗意。
落樱为什么不该扫除干净?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维度里,落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王维在名诗《鸟鸣涧》里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无声飘落的桂花,就足以衬托出月夜春山的静谧意境和空灵禅味。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有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理想国”。
而在审美之外,落花还能引人哲思。“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以落花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思想家龚自珍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来自喻,抒发自己造福桑梓和报答国家的志向。可见,留住这一地美丽的落花,其实就是为城市留下一片美丽的文化空间,为市民留下一处心灵的诗意角落。
在樱花文化最盛的日本,落樱也极受重视。有人说,中国人去日本赏樱,最爱枝头如火如霞的花云。但日本人却更钟爱缓缓飘落的“樱花雨”。从绚烂至极到寂然零落,这种从“生之热烈”到“死之静美”的瞬间切换,最能触动人们的“物哀”之思。它使赏樱从单纯的审美上升为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万物以及人间情态的哲学思索。每年暮春,在奈良的公园,很多日本人席地而坐,面前摆放精致、鲜艳的樱花点心,手里举一杯酒,一阵阵落花如雨如雪,随风飘落。在大阪城,粉白的落樱随着细雨缓缓坠落,在地上铺成厚厚一层。试想,如果这些落花都被悉数扫净,这日本的暮春季节,该要减去多少风情和意趣。
在“落花不扫”之前,上海早就已经“落叶不扫”。2016年秋天,上海有18条景观道路不扫落叶。到了2019年,更是增加到42条。在著名的思南路、巨鹿路、衡山路、武康路、愚园路等景观马路上,悬铃木、银杏树、鹅掌楸、枫杨,满地落叶或明黄如金,或鲜艳如火,为这座城市平添了醉人的秋意,成为市民赏秋的热门去处。可以预想,随着“落花不扫”的推进,一春一秋,人们寻访缤纷花径和落叶大道,将成为遥相呼应的城中雅事。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诗一般的语言,体现着上海对于城市品质的追求。它体现在宏大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上,更落实于细微之处的点点滴滴。一条弄堂、一座民宅,一朵落花、一片落叶,都能为城市增添一份诗情画意和人间温度。
愿城市有越来越多“落樱不扫”的诗意暖政,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城市里,收获诗意的栖居。
思考:请结合所学议论文写作知识和时评类相关知识,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
【审题立意】
1.看材料
①新闻事件
②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评论型作文
2.明任务
提取材料中的核心问题,明确写作要完成的任务。
核心问题——对于上海“落花不扫”的措施,你怎么看?
3.定观点
明确问题以后,再次阅读作文材料,思考是否有隐藏的情感倾向。
“暂时调整清扫保洁模式,打造全市首条‘落花不扫’道路,用落英缤纷的晚樱景观‘留住’春天,这一决定引路人纷纷驻足欣赏,更有不少人专程赶去赏樱拍照。”
——材料倾向于支持这种做法
【例文剖析】
(一)引(开头)——以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引出中心论点
基本要求:概括精简(不要照抄材料)、衔接自然、导入论点。
议论文开头有“以事开头”和“以理开头”两种,在时评类作文的写作中,绝大部分采用“以事开头”的形式,以中心论点为导向,提取并概括材料里与中心论点关联最紧密的部分,顺势亮明中心论点。
示例:当路人们纷纷在“落樱不扫”的美丽道路驻足或拍照时,我想,吸引他们的,除了眼前的美景,更有氤氲在城市中的美丽诗意。
(二) 析(主体段)——紧扣中心论点对核心事件(材料)进行分析
议论文中常见材料分析角度
探究原因——主体动机、外部环境、伦理道德、事物性质等角度进行探究。
阐释意义 ——实用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等。
挖掘本质——事物性质、外在之“象”与内在之“意”等。
点评材料——剖析谬误、设想结果、必要性、重要性、合理性等。
在议论文中,“事物的性质”并不仅是单一的科学属性,更多的时候,是依据中心论点,由写作者从某个可行角度切入而进行的言之成理的定性。这种定义可以是多元的。
示例:
落樱为什么不该扫除干净?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维度里,落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王维在名诗《鸟鸣涧》里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无声飘落的桂花,就足以衬托出月夜春山的静谧意境和空灵禅味。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有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理想国”。(设问句领起分析,阐释审美价值)
而在审美之外,落花还能引人哲思。“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以落花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思想家龚自珍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来自喻,抒发自己造福桑梓和报答国家的志向。可见,留住这一地美丽的落花,其实就是为城市留下一片美丽的文化空间,为市民留下一处心灵的诗意角落。(阐释文化价值,同时也是公共价值)
(三)联(主体段)——联系相关论据进一步说明中心论点
示例:
在樱花文化最盛的日本,落樱也极受重视。有人说,中国人去日本赏樱,最爱枝头如火如霞的花云。但日本人却更钟爱缓缓飘落的“樱花雨”。从绚烂至极到寂然零落,这种从“生之热烈”到“死之静美”的瞬间切换,最能触动人们的“物哀”之思。它使赏樱从单纯的审美上升为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万物以及人间情态的哲学思索。每年暮春,在奈良的公园,很多日本人席地而坐,面前摆放精致、鲜艳的樱花点心,手里举一杯酒,一阵阵落花如雨如雪,随风飘落。在大阪城,粉白的落樱随着细雨缓缓坠落,在地上铺成厚厚一层。试想,如果这些落花都被悉数扫净,这日本的暮春季节,该要减去多少风情和意趣。(联系日本的落樱文化,从审美对材料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其必要性)
在“落花不扫”之前,上海早就已经“落叶不扫”。2016年秋天,上海有18条景观道路不扫落叶。到了2019年,更是增加到42条。在著名的思南路、巨鹿路、衡山路、武康路、愚园路等景观马路上,悬铃木、银杏树、鹅掌楸、枫杨,满地落叶或明黄如金,或鲜艳如火,为这座城市平添了醉人的秋意,成为市民赏秋的热门去处。可以预想,随着“落花不扫”的推进,一春一秋,人们寻访缤纷花径和落叶大道,将成为遥相呼应的城中雅事。(联系上海之前“落叶不扫”的施政措施,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对材料中的时间进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
注意:联系既可以是单一角度的,也可以是多元的, 但无论是单一还是多元,联系的内容与材料的核心事件关联要紧密,同时选用的论据要富有典型性。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结——总结上文,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呼吁等
示例: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诗一般的语言,体现着上海对于城市品质的追求。它体现在宏大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上,更落实于细微之处的点点滴滴。一条弄堂、一座民宅,一朵落花、一片落叶,都能为城市增添一份诗情画意和人间温度。(总结上文)
要注意的是,这个“结”一般不是结尾,而是承接上文的一个短议论段,或综合上文议论,起总结收束的作用,或从建议、措施等角度进行相对简要的分析。
(五)结尾——升华主题,首尾呼应,展现文采等
示例:
愿城市有越来越多“落樱不扫”的诗意暖政,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城市里,收获诗意的栖居。
-模拟练习-
模拟作文1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高校传媒联盟向全国1021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80.8%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事情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的经历,许多大学生过上了“倍速生活”。比如,49.36%的调查对象看电视剧等视频会倍速播放,81.39%则会边吃饭边做别的事,34.97%有过边洗澡边玩手机的经历……有受访者就表示,“高效率地完成一项任务,其实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也有人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及预期”。
对“倍速生活”,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一谈你的看法。
【参考范文】
要在“倍速生活”中感受“慢下来”的力量
一则调查,让“倍速生活”进入大众的视野,当很多人沉迷于“倍速生活”带来的充实与快乐时,我却建议年轻人找准目标去努力,不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效”。(提出中心论点)
当下,多数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从早到晚,犹如一个忙不停转不休的陀螺。倍速追剧、倍速阅读、倍速加班,说是加速实现“自我浇灌”,看似也的确内容充盈、高速高效,然而,这步履匆匆过后,真正被自身转化吸收的“养分”却寥寥无几。而越来越多的被“倍速生活”长期裹挟不得“自救”的年轻人,也开始于忙碌喧嚣过后、于夜阑深静之时、于四下无人之处,喟然长叹一声“我太难了”。
毋庸置疑,年轻人对生活有向往、对未来有目标、对自我有要求确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然而“高速”不等于“高效”,“高效”更不能保障“高质”,若是一味的追求生活工作的“快”和“满”而忽视了实质内容的收获,才是真正的“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不仅本末倒置,更加得不偿失。(对“倍速生活”进行辩证分析)
作家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实际上,她的此番发声有着讳莫如深的历史背景。而聚焦眼下,这些读着张爱玲长大的“年轻一代”却只记住了“趁早”这个关键词。“成名要早”、“建功要快”这样的思想不知从何时起被深深植根于大多数年轻人价值观念中,这也是“倍速生活”模式形成的一点关键原因,而在“无底线无原则”的加倍忙碌背后,实际上是潜伏于年轻人内心深处无法依靠外力治疗,只能“自愈”的“现代焦虑症”。(剖析不良“倍速生活”盛行的根源和本质)
当下的年轻人,似乎时刻都在焦虑,在面对生活、工作、学习、家庭之时,“本领恐慌”便被无限放大,唯恐脚步稍慢,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在身后。于是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他们开始和他人竞争、和自己比赛,甚至盲目地认为,只要动起来、快起来、不停歇,就能于众人间脱颖而出,出类拔萃。殊不知,在这样焦躁的、功利的价值观的驱使下,久而久之,只崇拜单一的成功、财富、地位和名望的“病灶”也就渐渐显露出来。这就犹如开车上路,若是满心满眼都是加速超车,一心只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难免就会忽视了“刹车制动”的作用,甚至最后慌不择路、与目的地背道而驰。(比喻论证,剖析不良“倍速生活”的坏处)
然而,再快的高速公路也会有“最高限速”,就如同现下这些正过着“倍速生活”的年轻人一样,在自我实现、自我成就的路程中,要将“高质量”的深刻内涵放在首位,更要学会在“加速度”的日子里,感受“稳”和“缓”的力量。当然,“慢下来”的本意也并不等同于消极散漫,而是要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心静下来去沉淀、去厚积。若是用原来读完一本书的速度去阅读一个章节,可能就会发现作者隐藏在某一个文字背后的温柔;若是用原来追完一部剧的时间去完整观看一整集,可能就会被某一句台词戳中内心的柔软;若是将那些频繁更换工作的“三秒钟热情”积累下来,用心去学习去重塑,可能会看见不一样的广阔天地。(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体发展,论述怎样实现自我成就)
越是快节奏的生活时代,越要懂得将脚放在“刹车”上。而现在,是时候为“倍速生活”按一下“慢放键”了。(结尾再次点明中心论点,首尾呼应)
【作文点评】
是一篇结构严谨的“引——析——联——结”结构的时评类结构议论文。
作者开篇以材料中的现象引入中心论点——要在“倍速生活”中感受“慢下来”的力量。二、三两段对“倍速生活”进行阐发辩证分析,最后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指出“倍速生活”认知的误区。三四两段则联系现实生活,对“不良倍速生活”进行深入挖掘,剖析其背后的的心理根源,并论述其坏处。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要学会在‘加速度’的日子里,感受‘稳’和‘缓’的力量”这一观点,从“怎么做”的角度,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和深化。
结尾呼应标题,再次点明中心论点,简洁有力。
模拟作文2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报道,在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里,堵车大戏在高速公路上演,一些司机随意变道加塞、占用应急车道……10月4日,坐在副驾驶的强女士在2个小时内拍下约270辆车的违章照片,随后她向交警部门进行了举报。该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大众对强女士的举报行为褒贬不一,褒扬她义举的有之,说她越俎代庖的有之,说她是“告密者”“打小报告”的有之……随后,白岩松在《新闻1+1》栏目中向观众发问“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公安部官方微博“@中国警方在线”也发起了相关投票。
针对“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的问题,我市交管部门准备组织一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你作为一位应邀出席的代表,请写一篇发言稿,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导写】
本题的材料取材于10月份的新闻,阅读理解上的难度不大。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里,在高速公路上的一些司机随意变道、占用应急车道……住在副驾驶的强女士在2个小时内拍下约270辆车的违章照片,向交警部门举报。大众对强女士的举报行为褒贬不一。针对“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的问题,孰是孰非,如何权衡,如何抉择,这是本题写作的关键。这则材料暗藏了很多思考的维度、人生的境界,把准了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在真实情境中写作、在现实生活中悟道的方向。
1.紧扣热点问题,坚持精神引领
本题字面上涉及的是“市民随手拍随意变道、占用应急车道等违章驾驶进行举报是否应该鼓励”的认识问题,关注的是个体成长,尤其是个体成长中所需要的判断是非的品格,究其本质,是关于全民价值观的终极拷问,命题者将关注成长的理念置于社会时事热点的背景之中,引导考生从具有社会属性的“外部”事件中延伸或衍生关于人生成长的思考,这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可能遇到或面临的“两难”选择,且必须作出道义、道德、法制的选择。
2.提出任务情境,激发真实写作
本题一道“情境任务型”材料作文,材料中嵌入了任务驱动和情境等5个鲜明要素,真实模拟了一次生动活泼的市民座谈会(情境),让作者(受邀出席座谈会的市民代表即考生)面对读者(出席座谈会的听众,实际上是阅卷老师),权衡中比较、思考“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话题),表明自己的态度(目的和任务),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文题接地气,有生活,让考生有情可发,有话可写,而且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写作命题的宿构、套作问题和概念式的表达。市民座谈会写发言稿的任务,至少需注意两个要点:作为市民座谈会应邀出席的代表发言,立论和论据需贴近市民生活和当下社会实际,富有针对性;作为个人发言,应采取坦诚交流的态度,与人为善,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行之以德,或道之以德。
3.把握方法,立意稳准
审题立意,是写作的第一步。表明态度要鲜明,肯定什么,批评什么,清晰明了,不能首施两端,让读者捉摸不定;想法要正确,符合普遍的事理情理,符合人们的审美追求。这道作文材料具有明显的“观点碰撞”和“思辨类”材料作文的特点,对材料中“随手拍违章”事件,我们肯定或否定,都可以成立;对材料中涉及的不同当事人,我们既可以褒扬强女士拍照举报违规司机的义举,也可以批评随意变道、占用应急车道的司机。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对比立意法,既可以正面出击——从正面立意,又可以反弹琵琶(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立意,也可以辨证思考,综合立意,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参考立意】
角度1、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
好题示例:
《鼓励,是对正义的最高褒奖》;《举报,是法制社会的呼唤》;《随手拍让违章成过街老鼠》;《激浊扬清,义不容辞》;《人人都是法规的守门神》;《遵规者,人敬之,违规者,人恶之》;《无视法规是一种放纵》;《违规驾驶是和谐社会的定时炸弹》;《勿视规矩为儿戏》;《如果付出生命的代价,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占用应急车道是对规则的践踏和对生命的漠视》;《“随手拍”补齐“监督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角度2、随手拍违章,不应该鼓励
好题示例:
《权衡有度,过满则亏》;《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岂能“举报”了之?》;《执法还有漏洞要补》;《“随手拍”不是“随意拍”》;《“随手拍”需恪守法律底线》;《举报要确保安全》;《交通违法举报注意事项》。
角度3、辨证思考,综合立意
好题示例:
《任何规则都应有对人性退让的空间》;《举报之外一定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完全寄托于他人举报,全社会应大力提升文明素养》;《让文明行为内化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为》;《执行规则要适时、适地、适人、适度》
4.明确文体,格式规范
写作要求上,限制以发言稿的形式来表明态度、阐述看法,这种限制是“明确文体”的“再明确”。
发言稿由“标题、称呼、问候语、正文和结束语”五部分构成,基本格式规范如下:
格式一:
标题(居中写)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称呼顶格写,用冒号)
大家好!(问候语空两格写,用叹号)
(正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结束语空两格写)
格式二:
标题(居中写)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称呼和问候语合并写,顶格写,用叹号)
(正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结束语空两格写)
【参考范文】
为生命安全护航 为规则养成铺路
(标题居中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称呼顶格写,用冒号)
大家好!(问候语空两格写,用叹号)
我是一名市民代表,很荣幸此刻能与大家在全市“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座谈会上相聚、交流。(开篇设置情境,引入话题)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里,坐在副驾驶的强女士在2个小时内拍下高速公路上约270辆车司机随意变道、占用应急车道的违章照片向交警部门举报一事引发轩然大波,更引发一场广大市民自发参与“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 的大讨论。(紧扣材料,交代影响)作为市民代表,我想对强女士表达我对她义举的赞许: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鲜明,中心明确)
强女士随手拍违章不是“越俎代庖”“管闲事”(批驳论据),现实生活中很多交通事故就是在一次次无所谓,一次次交通违章累计中造成的。“交通事故猛于虎”“人民交通人民建”的道理,市民皆知。如果人人都像强女士一样,参与违章拍照,违章监督,让违章问题越来越少,才能使高速公路平安畅通,才能使无数的乘客从虎口之下脱险,无数家庭得以幸福美满,避免更大的悲剧。(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进行演绎推理,指出强女士义举的意义,批驳错误论据,很有说服力)
我知道,“百密一疏”,闯红灯、超速行驶、随意变道、占用应急车道的司机不一定都被绳之以法,但我知道交通规则的束缚,我也知道违规的危险,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言,当我们陷入群体中时,我们便失去了自我。正好像“中国式过马路”一样,不良风气影响了我们每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公民,即使高尚之人,如果意志不够坚定,丢进人堆亦会趋之若鹜,与普通人不无两样。所以,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坚守道德的底线,避免受环境影响,形成人人守法,个个循规良好的社会风气。(引用、假设、因果论证,由衷表达对人人守法个个循规良好社会风气的强烈期望)
作为市民,也是公民,我们最需要的的是什么?是规则、生命的重要。和谐社会正基于此。从“最贵豪车”终成破铜烂铁,到波音737坠毁,个中缘由让人唏嘘,每一次因为个别人冲破道德红线而产生的事故,总能触痛社会人本主义的神经(列举事例论证)。漠视道德规则的人终会害人害己,正如闯红灯、超速行驶、随意变道、占用应急车道等违规驾驶,若真的车车相撞,撞坏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心,更撞破了法律的权威,撞断了道德的红线。(分析违规驾驶的社会原因:对规则的漠视)
漠视规则与生命会带来什么?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定义的“无知之幕”,若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违反规则的那一个,那么谁还会对违规的驾驶行为惴惴不安?违规驾驶是很可怕的,是社会的定时炸弹,是饮鸩止渴,伤害的终究还是自己。(反面假设,指出漠视规则的危害性)
然而,我们不能将由强女士举报这一事件而牵连出的一系列漠视规则的行为一概以“国民劣根性”或当今“社会风气”“社会病”的结论草草了事,正如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结点。细细思来,真正能改变一切的还是在座的各位,还是每一个公民。只有真正地从每个人做起,人人遵守规则,道路才不会成为众人之冢。“强女士随手拍违章”绝不是越俎代庖、多管闲事,而是在为生命安全护航,更是为规则意识的养成而铺路。(提出解决之道,交代鼓励原因,照应标题,首尾呼应)
希望大家从我的发言中获得有用的东西,更希望大家像强女士一样,成为“道路斗士”“保护神”,以自己的力量,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水到渠成,发出号召)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结束语空两格写,用叹号)
【作文点评】
情真意切,析理透彻。本文是写给市民座谈会的发言稿。考生熟谙发言稿这一体裁的特点,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听众,于娓娓道来之中言说道理,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开篇扣料,引入话题,表明观点,赞扬强女士的举报义举的社会意义,接着分析司机违规驾驶的社会原因,并指出其危害性,令人心服口服。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就事论事,指责、批评违规司机,而是详作分析,丝丝入扣,句句动情。
语言平实,感动人心。考生并不因为是要给听众讲道理而釆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而是在平实本真,如话家常般的座谈之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模拟作文3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作文题目的最大特点为“小中见大”。“小”为中外夫妇对幼儿摔倒要不要扶的行为及理念,“大”为育儿理念背后的“文化理解”。因此,对待“理念”大致有三种态度或立场:赞同外国夫妇、赞同中国夫妇、融合中外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几种角度或立场均是材料应然的理解,都符合材料含意及范围要求。
【参考范文】
包容审慎 携手共赢
孩子摔倒哭泣,外国父母弃之不顾,期待孩子独立爬起;中国父母悉心安慰,希冀给予慰籍温暖,育儿理念的冲突联系着文化观念的矛盾。事情的理性解决方式深入地进入公众舆论空间。(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这一事件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入题简洁。)
此时不妨浅析产生差别的背后原因,(衔接自然,析原因)一是历史传统所带来的不同观念的根植蒂固。西方自达尔文提出进化学说,即信奉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逐利观的影响下,弱肉强食成了提升社会竞争力的不二法则。而中国的儒学思想影响深久,“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使得中国父母处理问题更显中庸,仁爱而平和。(深刻剖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思想的不同。)
二是现实社会的影响。西方受启蒙思想影响,认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需要有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义务。而在高压和竞争下,父母自然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独当一面的理性个体。而中国自古为人情社会,比之是否独立,父母更加关心孩子以和谐、快乐的态度融入社会,心向光明。而受家庭结构的影响,上一辈人对于子孙的溺爱也影响了父母的教育理念。(交代了根本的思想差异导致的不同个体期望值)
教育理念的不同,潜移默化、持久深远地塑造着价值观。不难发现,西方的孩子在家庭社会的义务承担上有更好的表现,从小承担部分家务,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平衡发展,多元发展,走出象牙塔也能迅速适应社会竞争。而中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则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现象,进入社会的心理断奶期被延长,神童被退学的新闻层出不穷。(本段对家庭层面的原因进行了精彩分析——个体期望值不同、教育理念的差异也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并举例说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三段分别从文化、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由大到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西方的抑郁症患者和心理变态者也远高于中国。对竞争一味渴求和小时候遭遇的冷漠极易导致心绪一点点地低沉,自我一点点地封闭,痛苦一点点地加深。目标设在高高塔尖上,千军万马逐宝塔固然好,但精神肌体免疫力的欠缺却使其不敢接受社会援助,遇到困难是失望,是无望,是绝望,唯独没有希望。(阐释西方教育结果的不良后遗症。)
无论怎样的教育方式,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使其成为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避免空运转负运转,同时提高孩子感知幸福,触碰阳光的能力,使其相信社会,有着健壮体魄,健全心境。(此段拔高:点出了感情的倾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个体,从而自然过渡到后文的“怎么办”。)
那么,何不互相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教育理念的长处结合,在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帮助成长?如让孩子自己爬起,但明确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并希望你成长得更好。即使孩子独立,也不损伤安全感和信任度。(回归材料,解决矛盾,辩证统一,顺理成章。)
在文化多元并包的时代,人类对不同文化乃至亚文化的接受已然增强,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乃是最佳解决方式,满足不同个体的成长需求,需将这些理念借鉴至教育领域。(点明观点,紧扣题目。)
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不在夏天忧虑冬天将至,亦不在冬天忧虑夏天姗姗来迟。
永远选择包容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建立人类共赢的时代,也实现中国教育的弯道超车。(抒情升华。)
【作文点评】
本文是逻辑性极强的一篇文章,作者在紧紧围绕材料中事件的同时,展开对教育理念的差异挖掘,论证了“小事件”背后的“大原因”,以小见大。又分别论证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的不良结果,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应当“中西合璧”——包容审慎,携手共赢。作者的论述语言简洁,文章条理清晰,视野开阔。
“包容审慎,携手共赢”是辩证统一的结果,也是借鉴合作共同进步的社会大趋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