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不同素材类型的运用方法
(一)名言式素材
名言警句犹如一粒粒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泽,具有恒久的魅力。作文中恰当运用名言式素材,可以达到三种效果:一是使文章更有意蕴,更显文采;二是使行文论据确凿充分,在论证上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三是可以体现考生的文化积淀,彰显考生炼字炼句的能力。因此,名言式素材与事例式素材成了考生的“最爱”。然而,“名人开会”“掉书袋”“替代性写作”等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么,到底如何使用好这类素材呢?
(1)最好以间接引语的方式出现:如果名言过长,不必苛求原文复现,抓住其关键信息以及核心内涵,可用自我话语言说。请看2023年上海卷优秀作文《踏寻人生的答案》片段:
明朝文学家张岱,择一大雪之日,撑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此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张岱伫立湖心亭中,忘却域外纷扰,达成了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他遗世独立,孤芳自赏,在湖心亭建构了一个旷达而纯美的世界。他把这份志趣,以素雅的笔墨,写成绝世名篇《湖心亭看雪》。陌生世界的美,需被高雅的真谛赋予终极含意,并秉持纯真去踏寻,使之达到永恒;陌生世界的美,需拨云见日才能一窥芳容。
“独往湖心亭看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些间接引用,巧妙地嵌在正文中,与正文浑然一体,既经济又有文采,这种运用方式值得称道。
(2)选用的名言,内涵艰深复杂时,尤其是哲思类素材,抑或是古代圣贤的垂训,要及时匹配阐释性语句,否则会造成文段前后意义割裂,导致文思不畅。请看2023年新高考Ⅱ卷优秀作文《心灵宽畅地,欢乐生息所》片段:
于是,我走到古典文化书架前试图休息一下,不知何故,我翻开了《道德经》,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我被震撼到了!没错,车轮、陶器、房屋,如果没有“空”,怎能滚动,装物,供人居住呢?很多时候,“空”不正是成就了“有”吗?
老子这段话尽管教材中有,但还是较为艰深的。作者用“没错,车轮、陶器、房屋,如果没有‘空’,怎能滚动,装物,供人居住呢?很多时候,‘空’不正是成就了‘有’吗?”这两句话表达了读后感受,又巧妙地阐释了内涵,更点明了题意。
(二)热点式素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十分偏重社会热点的观照,不论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还是冬奥会,不论是对创新精神的倡导还是对科技成果的思考,都透露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写好这类作文,势必要运用好热点素材。如何使用好呢?
(1)作冷处理,开掘新意
运用热点素材能使文章内容新颖而富有时代气息,易激发人们的情感。但一些考生运用热点素材时往往容易人云亦云,被舆论和当下的主流观点左右,缺少自己的思考,反而使文章缺乏新意。对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独立思考,对热点素材作冷处理——深入挖掘,力避庸常,入木三分,是谓“冷处理”。请看2019年全国Ⅰ卷优秀作文《劳之弥勤,生活弥乐》中的片段:
也许会有人反驳——现代科技如此发达,遍布各地的人工智能产品任我们差遣,对于劳动,我们没有必要亲力亲为!是的,将一些家务交与人工智能完成,人们的双手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得到了解放,我们可以肆意地享受高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是,大脑呢?正如霍金所说:“人工智能将会是人类灭绝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人工智能的崛起意味着未来机器人的“智慧”将超越人类,他们甚至有可能反抗人类的命令并拥有自己的思想。对人工智能过度依赖,真实版《终结者》或将上演,人类该何去何从?
对于“人工智能”这个热点素材,考生一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如果对这一素材进行“冷处理”,就会有独到的发现。该片段通过引用霍金的名言,提出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人类终结者的观点,引发人们思辨人工智能发展的利与弊。
另外,关于人物及事例类素材使用,参照“活动一”内容。
(2)个性化解读热点
将热点素材照搬、硬搬到文章中是素材运用的大忌。要想让热点素材为“我”所用、为文所用,可以使用个性迁移法,即在运用素材的时候,能在留心生活细节、关注社会热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人和事进行个性化迁移,作出个性化解读,使热点素材能以最细腻、最深刻、最独到的个性解读服务于中心论点的论证。
比如,对于一些负面事件,不能单纯地将眼光停留在事件的表面,而要在深入事件本质的基础上迁移相关事件,在自圆其说的过程中表达个性化观点,突出从负面事件中得出的具有建设性或积极意义的立意。对一些让人叹惋的负面事件,要准确捕捉事件中的“意外收获”,它可以是事件的细节,也可以是另类的观点,还可以是事件的背景……通过对事件相关人物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的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展示普通人的生活,并对这种生活进行深入分析,深刻体悟当事人的心理,进而提炼出一种“典型心理”,引发人性化思考。
边写边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任务。
[任务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钟扬是从未止步的“跨界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基础课程结束,17岁的钟扬选择转入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这个专业横跨“无线电”和“电子学”两大学科,需要敏锐的跨学科领悟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力,而这两点正是钟扬的特质,这种“跨界”的学科也给予他更宽广的想象和驰骋空间。
然而钟扬自己也没有想到,学了无线电电子学,后来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那时的植物学界习惯于传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数量分类学嗤之以鼻。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从而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至今,像钟扬这样突破学科界限、耕耘交叉地带的学者仍属于少数。
更为难得的是,钟扬在科学追求的路上,没有放弃一直钟爱的诗歌创作,他的一颗“文艺心”填平了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沟壑。他翻译的科普读物《大流感》,语言生动,广受欢迎。
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钟扬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的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而且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出于”应改为“基于”;二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从而”应改为“而且”;三是语序不当,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应把“迅速找到了”移至“自己的发展方向”前面,并删掉“也”。
2.结合文段,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使用比喻修辞,把科学与文学之间的差距比喻成“沟壑”,②生动形象地突出钟扬的文艺气质把两个领域的差距抹平,③为下文其翻译作品《大流感》大受欢迎做铺垫。
解析 从句子构成来看,“他的一颗‘文艺心’填平了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沟壑”一句使用比喻修辞,“科学与文学之间的差距”为本体,“沟壑”为喻体。从表达效果来看,此比喻句生动形象地突出钟扬“没有放弃一直钟爱的诗歌创作”,他的文艺气质把两个领域的差距抹平。从文段内容来看,下文写道“他翻译的科普读物《大流感》,语言生动,广受欢迎”,本比喻句为其翻译作品《大流感》大受欢迎埋下伏笔,自然过渡到下文内容。
[任务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任务一“语言文字运用”题目为我们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列出合乎题意的热点素材(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的材料),然后运用它们(可择其一二)写一个议论段落。
审题立意 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结合任务一“语言文字运用”中“跨界者”钟扬的故事引出“跨界者”这一话题。对于这一层材料,我们主要通过阅读语用的材料来进行理解,主要就是理解钟扬故事的核心内容,就是“跨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无线电电子学系——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科学追求——诗歌创作。这里既有学科的跨界,又有研究对象的跨界,还有个人爱好的跨界。通过钟扬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跨界者”的内涵、特点与精神。
第二层指出“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这一层给“跨界者”一个修饰语,就是“勇敢”,当然“跨界者”并不只“勇敢”这个特点,但是“勇敢”是“跨界者”跨出第一步必须要具备的心理特质,这一层引出另外一个话题“守界者”,让其与“跨界者”形成一对关系。“守界者”如何呢?材料没有具体的人物,没有具体的事迹,只给了“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这样的描述。考生要理解好“守界者”,需要结合“跨界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推断,进行补充,如“守界者”甘于寂寞,凝神聚力,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写作要求部分: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作,要体现自己的“权衡与取舍”,这就是说要权衡“跨界者”与“守界者”的意义和价值;得失利弊,要进行“取舍”,就是明确自己的选择,取什么,舍什么要清楚,为什么这么取舍要清晰。
3.确定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立意:①潮流涌动,拓界以新;②跨界者智,守界者坚;③守界者不忘初心,跨界者谋求进步;④在追逐“跨界”的时代,坚信“守界”价更高;⑤行者无疆,身有“界限”而心无界。(答出一点即可)
4.写出热点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华为
一般情况下,公司都有边界,一个公司很难跨出自己的领域成功。华为则是少数例外,在老本行电信设备行业取得第一名之后,在手机行业又获得巨大成功。2020年一季度,华为手机取得了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业绩,很快遭到美国封杀。2021年6月2日,华为正式发布了支持手机的鸿蒙操作系统。
②甘坐“冷板凳”的科学家
近期,随着电视剧《功勋》的热播,一批甘坐“冷板凳”的科学家再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是老一辈科学家的集中写照,也是新时代科学家需要大力弘扬的精神。于敏隐姓埋名20余载,默默为中国铸造核武盾牌维护和平;南仁东埋首深山,力求技术攻关,24年甘坐“冷板凳”,为的是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助力仰望星空;黄旭华隐姓埋名专注科研30年,只为设计出中国的核潜艇……“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在科研攻坚克难的征程上,他们始终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与使命,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我在故宫修文物》
曾经看过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虽然观之时日已久,但其中的经典画面却时时萦绕于怀,并深有触动。文物从破烂不堪到精彩夺目的修复过程令人叹为观止,一群能够守着旧日时光、耐得住内心寂寞的工匠所表现出的那种自信从容和精湛技艺,以及发自内心的波澜不惊,令人由衷敬佩。由此可见,当前颇为浮躁的社会表象下还隐藏着如许沉静如水、执着追求事业的一种情怀和担当;无数的匠人以历久弥新的匠心为时代打造精品,同时也在为时代打造着一种执着和信念。
5.片段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并非人人都能有“跨界”的机会,我们更应肯定“守界者”的意义,呼唤专注于一件事、拓展生命深度的“守界精神”。守界绝非闭目塞听、眼界狭隘,而是坚持专注于本职工作的自觉、求深求精的决心。跨界固然可喜,但大多数人都是兢兢业业的“界中人”。而从“界中人”到“守界者”,需要的便是沉潜的毅力、扎根的决心。《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群能够守着旧日时光、耐得住内心寂寞的工匠一生专注于把文物从破烂不堪修复到精彩夺目;胡晓春作为黄山第十九任“守松人”,日复一日地守护松责任之界;张桂梅一生致力于让大山中的女孩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实行守教育之界……正是无数“守界人”在日升日落间的执着,在寒来暑往中的坚守,成就了今日中国!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