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议论文稳拿高分的技巧点拨
高考想要稳拿高分,一定要熟练掌握议论文的“五三”模式:五句——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总结句/结论句;三层——提出观点、分析观点、得出结论。
一、五句: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总结句/结论句
微观结构是议论文中的段落中心句、材料句、阐释句、分析句和结论句内部的结构安排。突出微观结构的严谨性和表现力,是一篇考场作文要获得54分(综合得分一类卷)以上的刚性需要。写好微观结构要突出体现微观结构的基本功能,灵活选用具有表现力的句式结构,恰当运用与内容切合的修辞手法,做到一丝不苟,丝丝入扣。
(一)突出体现结构功能
1.中心句
议论文首先吸引阅卷老师关注的是全文和每个层次的中心句,它们或是全文的“灵魂”,或是段落的“眼睛”。好的中心句必须紧扣主论题,或揭示主旨,或点明中心,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示例1:飞禽翱翔天际俯瞰壮美的景色,走兽奔跑跳跃丈量辽阔的大地,伫立于黄土上的大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追寻心中的远方。我赞叹于大树心中留存的理想底色,更佩服于大树为追寻理想结下的甜美果实:它不仅具有理想主义的甜美醇香,更有着现实主义的种子得以扎根四方。踩在现实的坚实土地上,才能迈开大步追寻诗和远方。(邱泓韬《让理想之树结出实用之果》)
评析:本段是全文的开头部分。结尾的画线句承接上句、紧扣标题,用一个条件关系复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踩在现实的坚实土地上”照应标题中的“实用之果”,“追寻诗和远方”照应标题中的“理想之树”,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示例2: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能涵养精神、塑造人格。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无不在劳动过程中得到体现。“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他们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却有着同样一颗炽热的、鲜活跳动着的热爱劳动的心。他们的精神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地不懈奋斗。(201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一屋不扫,何扫天下》)
评析:本段是全文主体部分的其中一层。开头的画线句承上启下提出本层中心,递进关系的复句使中心句的表述更有层次感,同时起到文脉作用,清晰地显示了文章的论证思路。
2.阐释句
阐释句的表述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中心句的内涵作补充性阐释,一种是对原材料的內容作概括性或具体化阐述。
示例3:劳则生欢,劳动使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抽时间劳动并不意味着苦和累,而是一种泼洒汗水、收获快乐的过程。通过劳动,我们可以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获取帮助别人的满足感,体验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劳动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学习虽然忙碌,劳动虽然也有劳累,但劳动更多的是让我们享受生活,享受生活细小而平凡的乐趣,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单调,而是繁花似锦、热烈充盈。(201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劳则生欢,劳则生慧》)
评析:画线部分用并列关系复句对开头的中心句作补充性阐释,进一步界定并强调对劳动的正确认知。“泼洒汗水、收获快乐”既能照应中心句“劳动使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又能总领下文“通过劳动,我们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享受生活细小而平凡的乐趣”。
示例4:“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的家族文化中,家国情怀,从未缺席。你的二太爷爷全家投身报国事业,他们用“誓扫倭奴不顾身”的坚毅决绝换来金瓯无缺,用拼搏争先的“铁人精神”点亮万家灯火,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求变筑起高堂广厦,又手执青霜,守卫四方,守护国泰民安。在他们的家族文化中,变的是报国的形式,不变的是百年如一甘洒热血、矢志报国的赤胆忠心……(曾子欣《一脉相承,家国同辉》)
评析:画线句是对原材料内容所作的具体阐述。“投身报国事业”高度概括二太爷爷全家所代表的家国情怀,以下四句具体阐述原材料中“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等相关内容,内涵丰富,善用修辞,语言形象而富有感染力。
3.材料句
材料句的功能是论证中心句,表述的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显性或隐性地切合原材料内涵,与之形成类比或对比的印证关系;二是突出材料的内容要素,如事实类材料中的人物、事件、影响,言论类材料中的关键词等。
示例5: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波而上到达理想彼岸。“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是辛勤的劳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为梦想奏响华章。人们纷纷为这些深悟劳动、热爱劳动的身影点赞,又将目光投向下一代青年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且看钢铁工匠在火花激荡中燃烧梦想,挑山工在陡峭天梯上攀登高峰,无数个体的刻苦劳动,汇成江河,才有国势滔滔。吾辈青年,怎甘落后?只管秉承劳动之光,奋力前行,书写我辈风流!(201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评析:本段为论证劳动之于理想的意义,先引用范成大和《诗经》的名句,强调热爱劳动是绵延至今的优秀传统;继而详叙黄大发、林鸣两个典型事例,论证劳动让劳动者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最后再概述钢铁工匠、挑山工等普通劳动者的例子,论证无数个体的劳动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材料句的表述句式整齐,要素齐全,紧扣“劳动”主题,中心突出。
4.分析句
缺少了分析句,材料句和中心句之间就缺少了联系的桥梁,文章就会出现“以叙代议”的问题,从而降低说服力。分析句的基本写法是围绕论证中心,选择分析角度和方法。分析的基本角度有原因、影响、实质等,主要方法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等。分析句可以独立于材料句之后,也可以与材料句互相融合,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呈现。
示例6:“梦里时光”的“不重样”是对新式菜品的自觉创新,是对创意创造的无上推崇。层出不穷的新鲜菜式,焕然一新的店面设计,“梦里时光”出售的是美味,秉承的是开拓与创新,经营的是创意和想象,带来的是无限可能与惊喜不断。试想一下,同一家店铺,千百种味道,每一次重逢都是初见,每一道菜肴都是唯一,每一次品尝都有无限可能。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的“梦里时光”,又有谁能不心动呢?
众所周知,米其林手册对餐厅的评价十分严格,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菜式创新,从选材搭配,到烹饪技术,到配料调味,永远在尝试,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开发更多的可能,永远在拥抱更新更好的未来。那份对“不重样”的小期待告诉我们,创新始终闪烁一种耀眼的光芒,如火炬,如星辰,打破局限,点亮未来。“梦里时光”中,有创新有惊喜,更有广袤无垠的可能。(黄子娴《看传统与创新双生共舞》)
评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论证层次。第一段的画线句先点明“梦里时光”餐厅秉承的创新理念和效应,再运用假设分析法,进一步揭示菜品创新对顾客的吸引力;第二段由“梦里时光”餐厅联想到米其林餐厅,画线句着重分析创新的重要意义。两段分析都能结合材料,紧扣标题中的关键词“创新”,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在整齐中有变化,语言富有气势和说服力。
5.结论句
结论句有两种,一种是一个段落的收束句,一种是全文的结尾段。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具有概括性、照应性;不同点是前者重在立足本段概括小结,后者重在放眼全文总结提升。结论句的主要写法有照应式、提升式、号召式和展望式等。
示例7:两种理念的共存还启示着我们,传承与创新的合理融汇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老味道”和“梦里时光”在相异中把握着共同的价值实现方式,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其终极意义都是发展,用发展推动美食进步,推动文化繁荣。“国家宝藏”因为与综艺效应结合,成功将文物唤醒,与民族的文化血脉一同重新沸腾;而国粹京剧与比基尼的结合,却因为逾越了物质属性的界线生硬嫁接,酿成了一场文化的闹剧。两种探索的不同结局启发我们,把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尺度,让两者实现恰切的融合,是当今文化发展在高速前行中的关键意旨。(周宇禧《美味——传承与创新的交汇》)
评析:本段着重论述“传承与创新的合理融汇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先结合原材料分析“老味道”和“梦里时光”餐厅共同的价值实现方式与终极意义;再夹叙夹议,运用因果分析法,在对比中呈现“国家宝藏”与国粹京剧两种探索的不同结局;结尾的画线句紧扣开头的中心句,小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恰切融合对当今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收束自然,照应圆合。
示例8:我心坚,如磐石;我心固,如金汤。愿你我少年,岁月无负天地,梦想辽阔高远。愿每一天皆是劳动节,处处尽是热爱劳动、践行劳动的景象,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201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
评析:本段是全文的结尾部分。本段之前作者阐释了“小我之劳”之于“大国之梦”的意义,批驳了因学习任务繁重而惧怕劳动、逃避劳动的不良现象,提出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具体建议。本段先以两个整齐的比喻句表达热爱劳动的决心,再面向你我少年提出希望,最后回扣标题,结束全文。全段语言铿锵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高远情怀和坚定信心。
(二)灵活选用句式结构
以上五种基本功能句需要灵活选用句式结构,如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等。长句内容丰富,准确严谨;短句节奏感强,简洁明快;整句气势贯通,音节和谐;散句句式参差,富于变化;陈述句利于叙例,疑问句利于表达感情,引起读者思考。
示例9:中国电影之巅峰便是获得戛纳大奖的《霸王别姬》,它让世人看到京剧之魅力,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便是这样的“疯魔”。那眉心一点朱砂痣,是你放不下的眷恋;那拿起刀枪剑棍的英勇,是你为国杀敌的豪情;那一张张花白的小丑脸,是讥讽贪官污吏的内心独白。一出戏,一座台,唱遍的是天下苍生,言不尽的是千年艺术传统。它不像流行音乐,缱绻轻靡;它不像西方歌剧,夸张十足;它不像古典音乐,庄重严肃。它像一个千面镜,有血有肉,有故事还有酒。这便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创新,接受时代熏陶,放射既古老又现代的光芒。(2017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
评析:文中画线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材料句,以整句呈现京剧的形象魅力;第二层是分析句,以散句揭示京剧的深厚底蕴;第三层是分析句,以整散结合句式,在对比中凸显京剧的丰富内涵。作者对京剧的深挚之情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示例10:你是否沉浸在电视网络上获取全球天气的便利中,却早已遗忘庭前静观云卷云舒的坦然乐趣?
你是否醉心于轻点鼠标即知万千生物的进化历程、纲目属种,却不曾细嗅蔷薇的暗香浮动?
你是否偏安于水泥森林的一隅,满足于隔着厚厚的玻璃远远地观望着自然,却未想过挣脱这高科技的牢笼,与天地同呼吸、共起舞?
我们的心啊,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自然。当自然仅仅化成屏幕上的数字幻影,它便抽离了我们的心,留下的是干涸,是机械,是缺少感知自然美的生命。若想真正徜徉于自然之中,唯有将一颗心放逐自然,让它流转于乡野田园、茂密森林、高山溪涧、渺远天际,心贴近了自然,自然才会款款而来。(201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心近,自然来》)
评析:本段画线句是对原材料的转述。作者打破以陈述句转述材料的常规方式,连用三个疑问句,并独立成段,概括生活中人们心灵远离自然的现象,使下文分析消极影响、提出中心观点更具针对性,也容易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
(三)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议论文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如排比手法能使语言更有气势,内容更加丰富;比喻手法能使说理通俗易懂,利于读者理解;引用名人名言能提升立意高度,突出说理的权威性。
示例11:科技之光,让我们在支付高铁和共享单车时都更轻松。只需手机即可完成的移动支付,这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每一处的便捷,也是“中国速度”下细致的关怀。掏出手机,走上高铁,轻轻扫码,骑走单车。高铁如树干,单车如枝叶,而移动支付如同其中脉络,为树带来无穷的活力。中国这棵大树,是迅速生长的,也是绿意盎然的。(2017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科技之光,照耀九州》)
评析:本段中的移动支付是全文所写的第三个关键词。作者以移动支付巧妙串起高铁和共享单车,突出移动支付的便捷与人文关怀。画线部分先用三个比喻句揭示高铁、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之间的密切联系;再以大树为喻,展现在科技之光照耀下中国迅速发展的蓬勃生机。比喻手法的运用既能增添文采,又能使论证具体深刻。
万丈高楼平地起,独具匠心的蓝图需要制作精良的砖瓦去实现;议论文写作中,深刻新颖的立意也需要完整精细的结构来突显。在立意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的基础上,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都臻于至善的作文无疑更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最终脱颖而出,获得高分。
二、 三层:“引论—本论—结论”式即提出观点、分析观点、得出结论
文章的谋篇布局主要包括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线索与脉络、层次与篇章等。高考作文以议论文为主,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含义生发联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悟。
引论即“提出问题”,是指在文章开头化用题目中的材料,引出中心论点,突出要旨,做到中心明确、有的放矢。这一部分主要让读者明白“是什么”。
本论即“分析问题”,是指在作文中间部分围绕论点展开分析。这一部分是作文主体,主要论述“为什么”。要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论述,做到有理、有据、有力;要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联系实际发散思维,凸显文章的现实意义,不能就事论事、蜻蜓点水,使文章苍白无力。
结论即“解决问题”,是指在作文结尾部分或得出综合性结论,或提出前瞻性希望,或者指明奋斗的方向等。这一部分主要表述“怎么办”,既可以照应开头、首尾相联系,使作文结构完整;又可以重申论点、突出主题,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例如,写作2022年全国新高考 I卷作文题(“本手、妙手、俗手”),首先要准确把握“本手、妙手、俗手”的深层含义,从三者的辩证关系入手,确定文章的立意角度;在精准立意的前提下,精心安排行文结构,对所持观点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以突出中心,启迪他人。满分作文《成功之道,在于妙对“三手”》以青年向作家林清玄请教如何写作开篇,引出话题,是为引论。接着,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重视基础,才能让人生之树越长越高;“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于布局,才能让人生之棋越下越顺;“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敢于创新,才能让人生之画越绘越好。以此详细阐释中心论点,是为本论。文章结尾写道:“我们可以得知人生的成功之道,在于妙对‘三手’:重视基础、善于布局和敢于创新。”此为结论,强化中心、发人警醒。本文以“引论—本论—结论”式结构全篇,有力地证明了“重视本手、避免俗手、力求妙手”的观点。
在“本论”的主体板块还可兼用如下的“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所谓“并列式”即是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设置若干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主旨。用好这种谋篇模式,关键在于设置分论点。在数量上,分论点以三个为宜,过少难以全方位展开,内容单薄、缺乏气势;过多则单点论述难以深入,篇幅也容易过长。在内涵上,各分论点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平行列举,各有侧重,不能重复、交叉,更不能自相矛盾。在形式上,各分论点主旨句建议采取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表达,做到整齐美观、匀称和谐。在逻辑上,建议在每个分论点起始处使用“首先、其次、最后”或“其一、其二、其三”等序数词,使文章思路明确、条理清晰,让读者一了然。
例如,2022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是《学习今说》,隐含了对作文内容(“学习”)、时间(“今”)和文体(论说)的限制。审题时可以从现代人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立意。考生既可以从材料所给关键词中选出若干个,依据它们的逻辑关系立意行文;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关键词,分点横向展开。满分作文《智慧学习》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立意,开篇提出“智慧地学习,用知识丰盈头脑,使人生圆满”的中心论点,随后紧扣学习的“方法”设置三个分论点:善学,就要细心观察,敢于质疑,升华人生品质;善学,就要持之以恒,古为今用,积累人生智慧;善学,就要注重反思,勤于总结,领悟人生真谛。三个分论点高度浓缩了三种学习方法及其作用,互为补充,整齐和谐。
“所谓层进式结构,是指作者亮明观点后,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分析问题,最后形成观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谋篇方法同样是将中心论点分解为若干个分论点,但这些分论点有主次轻重之分,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不能颠倒。运用层进式结构应特别注意观点之间的过渡,使各部分衔接自然,确保逻辑的连贯性,体现论证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以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例来说明。针对如何为匾额题名,材料中给出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三种不同主张,要求考生谈谈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启迪。写作此题,不宜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种主张,集中笔墨、定点钻探。满分作文《援古诚可贵,求新价更高》围绕中心论点设置了三个逐层深入的分论点:“寻找新路,可以使个人独辟蹊径,欣赏到别人无法看到的风景”“寻找新路,能够使团队爆发出巨大的潜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寻找新路,能够使国家日益强盛,创造更大的辉煌”。由个人到团队再到国家,逐层深入,升华主题,体现了论证的深刻性。
“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方面入手,进行对比论证,进而得出结论、证明观点。这种结构简洁明了,有较强的说服力。“对照式”结构一般先从正面论证观点,阐释“应该这样”;然后再从反面论证观点,阐述“如果不这样会怎样”。运用“对照式”结构,用来作对比的事物必须属于同一性质,具有可比性;正方两方面要具有典型性,为人们所熟知。一篇之中可不限对比次数,体现层次的丰富性。例如,202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让考生探讨新时代青年发展问题。题目所给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段提出浙江省的“人才强省”战略背景,第二段列举三位新时代浙江青年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事迹。两段之间是总说与分说的关系,凸显了“新时代青年发展”主题。满分作文《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开篇结合材料提出“时代青年要敢为人先,在创新中成就非凡人生”的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作者先从正面展开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概括论述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重要意义,并列举郑板桥、苏炳添、顾诵芬、爱因斯坦的例子丰富论点;随后,作者列举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死守教条导致失败的例子,从反面论证因循守旧的恶果。这样的正反对比,凸显了创新的价值,增加了论证的力度。
三、典例导航: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2深圳一模)
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一) 审材料
本次作文材料围绕“冲浪”这样运动项目,提及两个对象|:海浪和冲浪者,并对冲浪者完成冲浪提出了具备的要求(条件)。
“冲浪”明显带有比喻特征,暗含“由此及彼”的启示要求,是“启示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分层理解材料
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一层:冲浪的定义和定位。
第二层:冲浪者冲浪需要具备的条件。一是客观条件:海浪大,可驾驭;冲浪板合适,可操控;二是主观条件:冲浪者良的意志(勇气)和身体素质。
2.概括材料内容
冲浪者想要完成精彩的冲浪需要具备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尤其是强大的勇气和过硬的身体素质。而客观条件海浪大和工具冲浪板,也需要通过冲浪者的主观因素才能发挥作用:即冲浪者熟练的驾驭能力和灵活的操控能力。
(二)审导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1. 理解比喻对象:
(1)海浪(大) ---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国际局势: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全球经济复苏脆弱乏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
国内形势:一方面,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机遇。
(2)冲浪者---我们(新时代青年)
(3)具体条件---如何做
注意:阐释清楚主客观条件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海”:是施展才华的平台,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是获得成功的机遇;
“板”:是冲浪必不可少的凭借,是“君子善假于物”的“物”,是更应作为有效的工具、科学的方法、外部的辅助;
“人”两方面:“勇气”指向意志层面,“身体”指向技能层面(冲浪时身体素质就是一切技能的基础)。
(4)明确关系:
海、板、人三者互相影响,相互联动,形成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的内在联系——三者既有先后,以修己身为前提,以借外物为过程,以抓机遇为目的;又有互动,内在修练有益于外部之用,外部之用亦可增进内在修炼。
2. 审清写作任务:导语部分提出了“主题”写作任务“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写作重心是“如何做”。因此写作中要紧扣时代背景,结合新时代青年的身份,谈如何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得出启示意义:
材料:冲浪者想要完成精彩的冲浪需要具备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尤其是强大的勇气和过硬的身体素质。而客观条件(海浪大和冲浪板合适)也需要通过冲浪者的主观因素才能发挥作用:即冲浪者熟练的驾驭能力和灵活的操控能力,这是专业素养的要求。
启示:我们新时代青年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附上高分作文《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其中分论点段:乘风而起,驾驭海浪;脚踏实地,合理应用。(观点句)要想翱翔于天,需要海浪足够高且大,这样才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必备尺寸合适的冲浪板,真正适合自己的才能被灵活操控,最终实现翱翔的目标。(结合材料中,冲浪必备的“风浪”“冲浪板”两个条件,提出“乘风”和“合理”“踏地”,阐述第一个分论点。解读材料准确、立意表述精当。)君可见《逍遥游》里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大鹏懂得借用水浪的环境优势,为自己展翅飞翔提供部分动力,从而达到飞行九万里的目标;君可见诸葛亮草船借箭,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倘若三者缺其一,那么这一妙计便无法实现。(事例+分析句)由此观之,要成为一名冲浪者,需要紧紧把握时代给予的机会,懂得乘势而起,灵活变通,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用知识的力量武装实践。(段尾总结句紧扣材料,提出“冲浪者”的必备外部条件,重申第一个分论点“把握时代机会”“乘势而起”。)
四、【新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深圳二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
“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这个不存在理解障碍,因为数理化定理天天用。
“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这个存在理解障碍,因为学生大多会自由替换成“法则”“法规”“教条”“常规”等。
在王夫之的名言中,“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哲学态度。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很多不变的原理和规律,但并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和策略。
进而联想,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应对变化的挑战。如果我们只追求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策略,就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失去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思考,寻找灵活的方法和策略。
写作任务:
1.准确阐释“定理”、“定法”两个核心概念的含义;
2.阐明“有定理”、“无定法”之间的逻辑关系;
3.站在“今天”,思考“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的内涵,明晰其时代价值;
4.结合所给材料写作;
5.体现写作者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参考立意
(1)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
(2)遵循“定理”,灵活用“法”
(3)循守(定)理而破定法,开辟特殊发展路
(4)法定理为基,多灵活变法
概念理解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哲学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可发说是一个普遍的真理。作文时可以联想到社会现实生活,参照这句话进“生活化”理解,从而使文章论据充分、内容丰富、写得深刻。
【例1】
有定理:人际沟通,以情感为纽带,以真诚为根本。
无定法:古人的书信,纸短情长;现在的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信视频,直接高效。在不同的交际中,处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如在工作中,我们可能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技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与家人和亲朋交往,我们则更加注重情感和真诚。时代在变,人们的交际与联系方式在变,但真情永恒,情感依然。
【例2】
有定理: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对外素以和睦友善著称,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
无定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我国的外交策略也在灵活变化,坚持命运共同体,与一切友好国家发展关系;对西方敌对势力,我们坚持“四个自信”,坚决反对霸权行径,遇难刚则刚。
【例3】
有定理:主权问题,不用谈判。
无定法: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思维,收回香港和澳门;面对未来,祖国统一大业中台湾的回归,我们一样有多种方式方法可用。
【例4】
有定理:教育中的基础性知识是第一位的,基础性学科在科技攻关中占有重要地位。
无定法:从教学方法上来讲,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套用固定的模板,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兴趣和需求,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这就是“因材施教”。从知识点落实与考查来讲,高考命题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知识为基”还得“能力为重”,这个“能力为重”则体现出试题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要求。知识点掌握了,但不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活学活用,还是枉然。人才的培养,重在培养创新能力、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思考模式。所谓:学有定理,考无定法。
【例5】
有定理:马克思主义。
无定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马列主义经典中没有现成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成功之“法”,毛泽东同志开辟了这一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理存而法变,中国革命为之焕然一新。只有定理,没有不变的法。邓小平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中国解放了生产力,日益富裕;而中国的道路方向之“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色初心,从来没有变过,变的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不变的是目标、道路方向。
【例6】
有定理与无定法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但也需要创新科学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经济领域,我们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但也需要灵活运用经济政策和管理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总之,无论在哪个领域,我们都需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例7】有定理与无定法 :十八般武艺,演起来皆令人眼花缭乱,但背后的实质大体如一,那便是精准发力、制敌要害。千里马,毛色、肥瘠和脾性各异,然而共同点则是耐力惊人,可以持续跋涉和追击。异中求同,变中求定,人们可以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而后,可以总结规律,找到能够依循的公式、原理、定理和法则等等。
范文荐读
恒守不变之底,争鸣可变之音(56分)
(标题以对仗,追求整饬之效;“不变”“可变”转译了原题中的“有定理”“无定法”之“定”;“底”“音”用了比喻,但是,所喻之本体,似乎不太明确。这种“转译”题目核心概念的做法,要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这个标题的“转译”还是问题的。)
王夫之有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疑之欲驳,而现流水千变万化,却总不免由高向低;繁花争奇斗艳,也难免一岁一枯荣,便有些许醍醐灌顶。思前想后,更觉诚斯言哉。将此理移之当代青年,当能勉励其恒守不变之底,争鸣时代可变之音。
(开头段之可贵者,在于写出自己“欲驳”而转向理解的过程。“将此理移之当代青年”,明确写作的价值指向,也甚为可取。观点与标题表达有致性,却也比标题有了更为明确的可理解意思:恒守(定理)不变的根底,争鸣时代可变(无定理)的声音——大致也能让人明白其意。)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唯不变的是青年奋发有为的意气和坚守远方星海的志气。
(分论点一,不变,或定理,指向“定理”的青年追求,也算是写作直入所拟正题,但是,此处看不出题目核心概念,而在下文再出,总觉得这里大于“定理”,其实这里应属于二级单位。)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定理,定的是青年成才成梁的成长规律,定的是家国繁荣昌盛的发展路径,定的是时代滚滚向前的恢宏大势。遵循原理,乘势而上,本身就是一种不变的定理,于不变的大时代之势下,坚守不变的坚强心气,青年方能于广阔天地施展一身本领才能。(这一大节分析阐释是本文能够得高分的初步展示,围绕青年发展之定理而透彻分析,见出思维深刻。)试看大学生村官杨宁,在苗寨为村民奋发探寻致富之路。由于不适应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她种下的葛根倒,辣椒枯。种植的规律在她面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杨宁不甘于碰壁退缩,反而硬起心气,敢卖婚房,敢为人先,循着各类指导,终紫了漫山糯米,撑了村民荷包。屡屡跌倒,不变的是青年有为本色;时过境迁,不变的是青年向上气势!(举例论证,新颖特别,分析到位)
循规蹈矩,一矢一的,而可变的是青年各取所长的姿态和绽放各自精彩的独特。
(分论点二,讲可变者——也是分论点一的必然延伸与拓展)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玉,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绽放光华虽有其道,却永远不会定于一式,泥于一格。(与上一段相比,这里就缺少了对分论点二所应集中阐释的“无定法”而“求变法”的内容,因而,给人感觉是举例太过着急)“无臂飞鱼”郑涛,虽因失去双臂异于常人,亦能凭勤奋刻苦这一不褪色的品质勇夺残奥会金牌;生于大山的安旭,虽无优厚的外部条件,亦能经过思考探寻这一古来称赞的方式发扬传统木匠工艺,赢得无数褒奖。铸盾六十年,青丝到白头,钱七虎于默默实现价值;下田十余载,肤白至黝黑,李建武于实践中孕育稻浪。定理意味着成就总需守住某些品质,而无定法便剑指单一死板的活法之谬论,拥抱百舸争流,千帆相竞之繁景。(既然全文的写作指向是青年,那么,这里所举之例,是不是皆为青年之可变典型,还是值得细究一下的。)
揆诸当下,时代潮浪不可改变,个性青年大有可为。(这里又见“揆诸当下”!“揆”意思是“揣测”之意,“揆诸当下”即“揆之于当下”,就是“用当下的事情来度量考查这个道理”,显然是从理论到事实,从理论到现实的论证走向。但好像前面都在时时刻刻都在“揆诸当下”呢,因为前面所举例应该都是当下事。另外,这里“揆诸当下”的目的,应该是强调前面所论之正确,并不是关联现实的一个托辞,现在常见“揆诸当下”,明白其意再用,更不可滥用)我愿以一颗初心恒守青年不变的底色,我愿以一声嘹亮争鸣时代发展的华章!(给人匆匆收尾的感觉)
【点评】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点明“疑之欲驳”,随后又言“些许醍醐灌顶”,还原了作者“思前想后”的周到的思维活动。开篇交际意识浓厚,“将此理移之当代青年”完好地落实了“当下”“今天”的时代情境要求,“勉励”是作者与广大青年“我们”的对话。文章观点清晰,立场鲜明,谓语动词“恒守”和“争鸣”彰显其对题意分析鞭辟入里。
第二段紧承开头,“意气”和“志气”是面对“定理而无定法”一言应有的精气神,为下文论述“定”与“不变”张本,可以说,“气定”方可“神闲”。
第三段阐释“定”的要义“遵循原理,乘势而上”。本段完成了对关键词“定理”的考量、斟酌,举了一个较为新颖的例子——大学生村官杨宁。着重看其结果“紫了漫山糯米,撑了村民荷包”,在观点的基础上,辅之以充足的理据,使本段结尾“青年向上气势”不显突兀。
第四段再进一层,论“可变”,不否定“定”的作用,而以“各取所长的姿态和绽放各自精彩的独特”巧妙地形容了“变”“无定法”。
第五段引经据典,文采飞扬。综合运用郑涛、安旭、钱七虎、李建武四个新颖的素材,理据阐释有序工整,注重在归纳中得出结论“‘无定法’剑指单一死板的活法之谬论”,例证毫无堆砌之感,体现了作者对于素材高超的选辑能力。
结尾“我愿以”振聋发聩。文章一气呵成,逐层分析了“不变”“可变”,展现了“恒守”“争鸣”的前例或情境,情感带动力较强。
全文高屋建瓴,骨架整饬,思想丰赡,视野开阔,笔力遒劲。略有不足之处在于:文章论据类型略显单一,但仍不失为一篇非常优秀的考场作文。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