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体写作专题解析与范文(演讲稿、倡议书、慰问信、贺信、观后感、征文、辩论发言稿)
实用类文体写作专题 (演讲稿、倡议书、慰问信、贺信、观后感、征文、辩论发言稿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国庆70周年的阅兵式上,车牌号为2019、1949的阅兵车吸引了无数网友的注意,网友们纷纷留言: “1949年是空的,带英雄们看这繁荣昌盛。” “百年后,中国可好?”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你所愿。” “2019乘的是勇士,1949乘的是英雄。” “瞬间哭了!英雄一直都在,这盛世,也将一直会在!70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一细节、这些留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你想对为新中国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职业,以建设者的视角,给先烈们或某位先烈写一封信,向他们(他)说说你生活在盛世中国的感受和见闻,谈谈你的奋斗与梦想。 要求:展开想象,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一个细节,70周年国庆阅兵车牌号1949和2019引起无数网友注意;第二部分主要呈现网友对此细节的观后留言。将网友的留言和车牌号联系起来看,1949代表的是新中国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2019代表的是盛世中国的建设者。这是引发感触和思考的真实情境,也是审题立意的基础,考生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本题任务指令的准确理解,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明确“这一细节、这些留言”分别指代的是情境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顿号的存在显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并列,这些便是考生审题立意的生发点;其次,规定了作文体式为书信体,不可选择其它体式进行写作,其中收信人和写信人都已经设定好,前者为“先烈们或某位先烈”,后者为“从事某一职业的建设者”;最后,要注意写作内容的选取,任务指令对考生写作内容做了明确的限定,即“说说你生活在盛世中国的感受和见闻,谈谈你的奋斗与梦想”。考生要在凸显对真实情境认识与思考的基础上,具体而又完整地体现以上几个方面 3.价值判断的限制。任务指令中有几个词需要重点关注:建设者、盛世中国、奋斗、梦想。“建设者”即为祖国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的人;“盛世中国”即要对祖国70年发展中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和赞美;“奋斗”即要有行动;“梦想”即盛世中国的建设者的中国梦等,命题者的价值判断由此可见一斑。所以,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中国梦等有所体现,要展现作为新时代建设者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要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和梦想。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总体来看,材料立意角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立意生发点的多种选择:可从“这一细节”生发,可从“这些留言”生发,或在整体把握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生发;(2)从“这些留言”进行立意生发时亦可有多种选择:可着重选其中一则或多则留言,甚至可以全选;(3)写信人和收信人的角色选取上存在多种选择;(4)就写作内容而言,谈盛世见闻、奋斗与梦想等均可,可选择的空间十分广阔。以上几个方面的多种选择及其叠加,可使立意角度的开放性达到最大化,让考生的写作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2.论证选材的开放。由于70国庆阅兵的特殊性,对于材料所提供的真实情境,考生应该在现场或媒体平台见过,完全可以感受和理解;考生可以结合真实情境,调取前期素材积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选材论证,或者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深入思考,合理运用。放眼所及,生活所触,只要与所选立意相关都可以通过合理剪裁入文,为我所用。 3. 表达方式的开放。表达方式的选取较为自由,据材料要求来看,记叙、议论均可,但后者居优;表现手法的选择方面,大到记叙、议论、描写,小到各种表现手法,如能合理运用,均能出彩。 解题 本次命题属于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此类型作文要求考生必须围绕材料内涵和具体任务指向来立意行文,进行合理类比和联想,精准完成任务指令。
读懂材料所提供真实情境中的细节内涵是审题立意的关键;“车牌号为2019、1949的阅兵车”,1949和2019这两个年份,实际上是指祖国从涅槃重生到强大富足的发展历程。70年前革命先辈用血泪为我们开辟了新的道路,70年后的阅兵式上我们用盛世景象告慰他们。车牌号为1949的空车,是给“为新中国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准备的,这一辆空车载着这些英灵,检阅着新中国70年当下的中国军队。对于考生而言,如果说第一部分对细节内涵的表现偏于隐晦的话,那么第二部分中网友的留言便是不同角度的明确提醒,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看的话,把握材料的丰富内涵便能水到渠成。 切题立意: 1.车牌小细节,盛世大梦想。 2.历经风雨历程,迎来繁荣昌盛。 3.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4.盛世中国,如你我所愿。 ……
偏题立意: 1.考生的立意生发点必须是“这一细节、这些留言”,如没有在作文中体现出来,可视作偏题立意。 2.写作时要有强烈的对象意识,写信人、收信人都要按要求明确,否则会被视为偏题立意。 3.写作的内容必须要以“在盛世中国的感受和见闻”和“你的奋斗与梦想”为主,否则会被视为偏题立意。 这盛世,如你所愿 敬爱的革命先烈们: 你们好! 我是港珠澳大桥的一名建设者,每当看着港珠澳大桥的图片,我的思绪都会不由自主地翻飞;想起书上描绘的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想起影视中那战天斗地的豪情,想起今日盛世中国的美丽画卷。我想和你说:这盛世,如你所愿。 敬爱的先烈们,如果你们能够参加70周年阅兵的话,一定能够看到车牌号分别是1949和2019的两辆阅兵车,一定能够看到那辆车牌号为1949的阅兵车上无人乘坐。你们知道吗,那是为你们准备的。今昔对比,你们一定会有“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欣慰和慨叹。魂兮归来,所见亦无憾,所见必如所愿。 你们知道吗?漫步城市中,偌大的广场,有空地,有戏台,台上是水袖青衣,台下是“动次达次”;台上人沉浸在戏中,或喜或嗔,或哀或愤,台下人陶醉在曲中,或进或退,或旋或蹲。有人品一杯香茗,跟着台上人摇头晃脑、念念有词;有人放下手中物什,跟着台下人旋转跳跃,舞步蹁跹。而作为舞坛新秀,广场舞的兴起只在近几年间,但鲜明的节奏、简单的动作使它迅速在大妈中流行起来,甚至掀起了一股广场舞热,给人以愉悦的精神享受。 你们知道吗?回到农村老家,处处是美丽乡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穿过婆娑的树林,你能依稀看见阡陌交通、青山绿水的胜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景,鞭策着炎黄子孙不断前进。村镇门口修葺一新的门楼,平坦宽阔的马路,和乡亲们共同致富而洋溢的笑脸,是时代无声变迁的写照。心中有桃源,便不必去望穿秋水地寻找,这些与当今的新农村建设内涵更是完美契合。放眼望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百姓安居乐业。 “寸寸山河梦,昭昭赤子心”,70年前革命先辈用血泪为我们开辟了新的道路;70年后的阅兵式上,我们用盛世景象来告慰他们。我们现在的飞机不用飞两遍,如今山河无恙,国富兵强。70年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有你们的鲜血付出,有你们的殚精竭虑,有你们的无私奉献,有你们的愿望和期待。 我只希望有一天,用我执着的努力和付出,换来为国征战的机会;那是我多年的梦想,每每想起,我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感到肩上多了一份使命。不管多么艰辛,我都会一如既往,努力奋斗,勇往直前。请你们相信我,相信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做到!
此致 敬礼! 李华 2019年10月1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新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2年,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8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竣工投入使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 阅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想?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参加学校“科技文化节”,写一篇演讲稿。 ②给某位“当代科技英雄”写一封慰问信。 ③收看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的视频直播,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情境限制。作文试题分为三部分:背景材料、任务指令、写作要求。其中背景材料介绍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着明显的情境限制。主要包括载人航天、深海潜水、生命科学、宇宙探索等方面。三个写作任务是与其相契合的,这就提醒考生要上下勾连,代入情境,体现“当事人”这一身份要求,阐发观点,书写感受。 2.身份限制。考生在选择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切合“新时代的高中生”身份这一要求。这就明确要求考生要假定自己是上述科技成就的见证人、“当事人”,写作要“切合身份”。如选择第一个任务,自己则应是科技文化节的参与者。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命题人意在列举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这些科技成就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心血,考生读后应激发爱国豪气,应明确自身使命,肩负起推动科技发展的责任。 4.任务选择限制。材料给了三个写作任务,让考生自由选择。设题目的在于检测考生能否精准解读任务指令。考生只能选取其一,不可在多则材料间建立逻辑联系。 5.文体限制。材料后有“符合文体特征”的明确要求。考生要注意每个任务后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有演讲稿、有慰问信、有观后感,写作时一定要符合各自的文体特征。 开放性 1.任务选择是开放的。材料中给出了三个具体任务,考生可选择任何一个进行立意,只要有所触动,都可入文。考生可直面科技文化节,引导同学们感受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节,为未来科学研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也可以当代科技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积极创新的精神。 2.思考和感想是开放的。材料所给任务,写作视野开阔,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可立足当下,放眼科技发展;也可以科学家为榜样,阐述自身使命……论据素材丰富,考生只要能充分认识国家取得的科技成就,将科技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写出自己的看法、思考和真情实感即可。
解题 本题和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属于同一命题方式,是一道给定背景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介绍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在新世纪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为考生写作指明了方向,写作内容应紧扣我国的科技成就,并以此为基点,思考自己该如何融入到国家科技事业当中去。 作文的情境性很强,考生需要将自己代入到所选择事件的具体背景中进行写作。这提醒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识的背景、情境,如此才能有话可说,也才可能成就佳作。如任务①:考生一定要紧扣科技文化节这一活动来写作,号召大家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节活动;任务②:要写出科技英雄的贡献及其表现出来的品质,明确其对自身的影响;任务③:则要回忆出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视频中呈现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将来的做法。 此外就是要注意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如演讲稿、慰问信等,文体特征既要体现在题目上,也要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不可忽略。 切题立意: 1.投身科技事业,肩负时代使命。 2.向科技英雄学习,为科技发展助力。 3.积累科技文化知识,参与科技研究。 4.宇宙探测无止境,青年学子勇攀登。 5.科技成就扬国威,青年接力正当时。 …… 偏题立意: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扣住写作任务) 2.科技成就彰显国家实力。(完全来源于材料,未体现写作情境) 3.科技成就美好生活。(只看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不符合写作要求) “嫦娥”探月扬国威,吾辈竭力续新篇 ——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 2018年12月7日正好是周五,回到家看新闻联播时获悉我国将于8日2时23分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我深知“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将开启我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在我国航天史上意义非凡,决定熬夜收看发射升空的现场直播,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现场主持人介绍完“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相关准备情况后,终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在总指挥师倒计报数时,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随着“点火”指令的发出,长征三号乙型火箭喷出熊熊火焰,推举着“嫦娥四号”探测器快速升空,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国人的强国梦。我想,这时不止我的心,很多国人的心都被“嫦娥四号”带到了空中。 火焰极速向天,光芒刺破黑暗的夜空,穿越大气层。这不正像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吗?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飞上太空的第一人;2007年,嫦娥号系列探测器成功奔月。而今,“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完成一系列科考任务。 “嫦娥号”系列探测器正一步一个脚印从“绕月”到月背“落月”,再到将来的“返回”。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将在不久的未来全面实现。我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更是得益于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 直播时,我看到“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后,众多科研人员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其他工作人员也在祖国不同地区观测着探测器的运行情况。众多航天专家用心守护着探测器,注视着航天器的一举一动。当然,航天科学家的付出绝不止这么一些,发射前还有无数的准备工作,有着数不尽的科研攻关项目。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见证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以自己的默默坚守、敢为人先的行动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有幸看到“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我感到无比自豪,我想所有中国人应该都与我一样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付出让我倍感振奋。是的,国家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但是我们绝不能仅仅是观看者,更应成为科技事业的参与者。那么如何成为参与者呢?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既要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状况,也应以众多航天人为榜样,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以优秀品质助力我们当下的学习生活。 见证盛举,更应明确责任。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贡献青春之我,续写航天新诗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书写雷锋故事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体现。新时代领路人给志愿者的回信中强调,志愿者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截至目前,我国已实现31个省区市志愿服务组织区域全覆盖,覆盖志愿者超过1亿人。1亿多平民英雄在志愿领域一砖一瓦的搭建过程,就是传递爱心、奉献自我的过程;就是呵护良知美德、光大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构筑公序良俗、守护主流价值的过程;就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师生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大家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中来,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发出呼吁,提出希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1)志愿精神的内涵: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2)新时代领路人对志愿者的要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3)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31个省区市全覆盖,志愿者超1亿人。他们传递爱心、呵护良知美德、光大核心价值观、构筑公序良俗、守护主流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和中国梦的实现。 考生在写作时必须围绕“志愿精神”这一核心概念,依托材料所给真实情境进行写作,谈自己对志愿精神的认识与思考。也可在所给材料基础上进行拓展,联系现实中志愿服务的典型事例进行论述。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次写作的典型任务是,“倡导大家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参加到志愿者行列中来”,这既是写作内容的要求,也是立意行文的要求。写作时必须明确“弘扬志愿精神,参与志愿行动”的主题。倡议书写作对象是“本校师生”,要发出呼吁,提出希望。写作时要注意倡议对象和自己的身份限制。 3.价值判断的限制。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延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写作要求“倡导大家弘扬”,即应对“志愿精神”有正确的认识,倡议大家积极学习和践行这种精神。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本次作文围绕“弘扬志愿精神,勇当志愿者”这一主题进行立意,立意的角度有多种。可以写发起倡议的背景和原因、必要性、意义和价值等内容,也可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写“志愿精神”的内涵,如“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延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奉献的精神,是友爱的精神,是互助的精神,是进步的精神。写弘扬志愿精神的必要性,比如可以传递爱心、奉献自我,可以呵护良知美德、光大核心价值观,可以构筑公序良俗、守护主流价值,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国梦等。 2.素材的选用是自由的。在写作时,考生可以选取大型活动中涌现的志愿者,如2008年奥运志愿者、汶川地震救灾志愿者、上合组织峰会志愿者等;也可以选取现实生活中志愿者的例子,如当代雷锋郭明义、回大山支教的徐本禹、失独妈妈首嫣嫣、支教演员江一燕、扶贫女大学生黄文秀等等;还可以选用虽然没有志愿者身份,但其行为却能体现志愿精神某一方面的人物,诸如现实生活中那些能体现奉献、友爱、互助等精神的人物,但要注意对此类事例的引用需要把论述重点放到“志愿精神”上来。 解题 这是一道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系仿照2019年全国卷I命制。着重考查考生对新时期志愿精神的认识和思考,引领当代青年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行动,做新时代有为青年。试题关注社会热点现象,切合当今时代特点,在考查考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落实了“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倡议书的基本格式,一般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五部分。作为考场作文,标题不能只简单写成“倡议书”,可以正常写出作文题目,然后以副标题的形式写出“弘扬志愿精神倡议书”。正文可以写发起倡议的背景和原因、必要性、意义和价值等内容,可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结尾处要表达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等。 切题立意: 1.以青春之名,展志愿风采。 2.以志愿精神托举中国梦想。 3.弘扬志愿精神,彰显时代担当。 4.携志愿精神,与时代同行。 5.秉志愿精神,谱时代华章。 6.让志愿精神点亮未来。 7.志愿之路,你我同行。 8.弘扬志愿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9.志愿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
偏题立意: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立意宽泛,针对性不强,中心不突出) 2.弘扬新时代精神。(扩大概念,志愿精神不等于新时代精神) 3.美德在传递中彰显。(将概念偷换为“美德”) 4.让奉献之花灿然开放。(将概念偷换为“奉献”,“奉献”与“志愿”不对等) 5.因为奉献,所以精彩。(同上) 6.我为爱发声。(将概念偷换为“爱”) ……
存在问题: 1.题目不显豁,或仅以“倡议书”为题。 2.题目太长,不够简练。 3.不符合“倡议书”的格式要求。 4.偷换概念,个别考生将主题换成了“奉献”“爱心”“美德”“助人”等。 5.举例不当,问题突出。考生所掌握的志愿者事例相对较少,造成无例可举,或随便举例,与“志愿精神”的立意不符。
让志愿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写给全校师生的一封倡议书 (拟题形象生动)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十年时间从无到有,志愿服务从当初的“星星之火”,到如今在中国各地、各领域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燎原之势”。志愿精神是民众的心声,社会的号召,时代的呼唤,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缺的砖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大力弘扬。弘扬志愿精神,加入志愿者行列,正是国家对我们的召唤。(由志愿服务引出志愿精神,得出观点。) 弘扬志愿精神,是点滴小事的涓滴汇聚。(分论点一,形象阐释弘扬志愿精神的做法。) 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中,并不一定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平凡微小的善举也值得被人尊敬。“四个一百”先进典型人物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他们的事迹都由平凡普通的小事汇聚,却“一针一线”地编织出了社会文明的美丽图景。平民英雄、凡人善举,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数不胜数:“广东好人”阿旺,“红领之家”“邻里守望队”志愿者,网上禁毒领跑人庞世龙……这些人的善举浸润着世道人心,用点滴小事温暖你我;便是做一只螺丝钉,也能为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论证分论点一,举“四个一百”人物、阿旺、红领之家、邻里守望队志愿者、庞世龙事例,内容充实。) 弘扬志愿精神,是奉献自我的无悔付出。(分论点二,揭示弘扬志愿精神的实质。与分论点一句式保持一致。) “把感恩当成一种生活态度,把感动当成一种生活追求,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徐本禹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他奉献自我的最佳注脚。徐本禹在乡村教学多年,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志愿服务之中。湖南的“失独妈妈”首嫣嫣将自己对女儿的爱化为对社会的大爱。深圳人石欣与她的朋友们自费学习救援知识,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海南风灾中舍身救人。无数大学毕业生投身于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中去。这样献身于志愿服务之中的事例不胜枚举,这种无愧于社会的舍我大爱怎能不触动我们的心灵,怎能不激励我们向他们学习?(论证分论点二,举徐本禹、首嫣嫣、石欣等事例,内容充实。) 弘扬志愿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分论点三,指出弘扬志愿精神的意义。与分论点一、二构成排比。) 在6月10日闭幕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一个个“小浪花”的身影引人瞩目。这些年轻志愿者,活跃于各大国际盛会,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青年意气风发、富于生机的风采。新时代领路人也曾经说:“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未来的中国必是一个和谐美好,人人有爱的社会,而弘扬志愿精神,正是开启这片美丽图景的钥匙,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论证分论点三,举“小浪花”的事例,引用新时代领路人话语,增强说服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服务并非单纯的付出,也是我们快乐与力量的源泉。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点滴,加入志愿者的行列,让“美丽志愿者”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强化观点,呼应标题。)
倡议人:XXX 2019年10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优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2)国庆期间,《中国机长》等三部主旋律大片实现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以本校(统称“笆津中学”)学生会名义给高一年级“耘梦”文学社成立大会写一封贺信,倡议大家“致敬优秀文艺作品,我们应有所作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要求。要求: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以有关“文艺作品”“文艺作者”的六句价值判断引发写作的情景,立意方向便暗藏在这六句判断里,比如“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要赢得人民认可”等;若抛开材料只抓关键词“文艺作品”或“文艺作者”随意写作,便会陷入话题作文的泥潭。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要以其中两三句作为写作基础,挖掘其内在关联,关联的肯綮之处为“致敬优秀文艺作品,我们应有所作为”,这是写作的主题任务,考生要围绕此任务进行联想思考。考生应以本校学生会名义给本校高一年级“耘梦”文学社写一封贺信,既要写出自己对优秀文艺作品的看法,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又要倡议我们要有所作为,对文学社的文艺创作提出希望和要求。 任务要求考生“合理引用”,一则要有对材料中两三句内容的引用,二则要有对其他文学作品或名人名言的合理引用,此题文化含量较高,考生要尽量体现自己的文学积淀。 3.价值判断的限制。这几则材料都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标准做了界定,“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使命感与责任感”等判断明确昭示着该作文立意的价值取向必须紧扣时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具有积极的价值引领,考生对此不可否定。 开放性 1.文章的侧重点是开放的。这几则材料是相互补充的,可以从材料二、三侧重探究优秀影视文艺作品的艺术特质和茅盾文学奖的魅力所在;还可以立足材料三、四从正面来论述作优秀文艺作品的诸多标准;还可以立足材料五、六从正反两面来分析创作文艺作品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组合不同,立意便不同。 2.写作和选材是自由的。题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考生可以自由组合材料,只要逻辑清晰、严密即可,所以文章的结构思路、运思谋篇具有相当大的自由空间。再就是“文艺作品”范围较广,不一定要局限于文学领域,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涉猎。 3.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开放的。贺信,是对他人特定行为的祝贺,在祝贺的同时,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把祝贺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被祝贺者,使之信服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对本文而言,可以多使用倡议性、抒情性强的语言,或者条分缕析地理性表达,如此可能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切题立意: 1.提笔为刀,书写时代。 2.文野耕耘,筑梦中华。 3.追逐时代号角,展现时代风貌。 4.致敬优秀文艺作品,我们应有所作为。 5.用文艺吹响时代号角。 6.创优秀作品,展时代芳华。 偏题立意: 1.致敬优秀文艺作品。(只致敬,缺乏“我们应有所作为”) 2.扬人民之意,与时代同行。(与任务联系不密切) 3.引领时代风貌,今日少年有责。(与“文艺作品”、文学创作无关) 4.创新敢为天下先。(未联系文艺作品,跑题) 5.奋进新时代(话题太大、太空) 提笔为刀,书写时代 “耕梦”文学社全体社员: 你们好!在这里,我谨代表笆津中学学生会向高一文学社的成立表示祝贺。愿文学社能乘千里风破万里浪,提笔为刀,书写时代。(起:观点鲜明,论点突出。) 文学,即语言的艺术,文字的学问。百年前,鲁迅先生高呼“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弃医从文,提笔为刀,唤醒沉睡的国人。百年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我们更应致敬优秀文艺作品,致敬优秀的作者;更应拿起文学妙笔,书写时代的美好华章。(承:从鲁迅事例出发,再次评析论点。) 优秀文艺作品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学以一种深沉持久的方式影响世界,影响每一代人、每一个人。路遥的巨著《平凡的世界》成为亿万青年的人生导师,连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不止一次说过:“是路遥的作品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莫言把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故事讲给全世界人听,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诺奖文学委员会主席介绍莫言的作品时这样说:“在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他的笔尖附着了所有的人类生活。”杨绛先生年近百岁仍笔耕不辍,书写百年心路《站在人生边上》。致敬路遥,致敬莫言、杨绛,也鼓励我们文学社的每一个成员也都能拿起笔,书写时代。(事例丰富,旁征博引。) 文学,是写给人民的文字,只有扎根人民,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味地花拳绣腿,投机取巧终是“无实花”,沽名钓誉,自我炒作便是绝路。金庸先生在《侠客行》中寄言:“天地四方为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波起,赢到头来终是输。”伟大的作品心向时代,心系人民。《狂人日记》振奋人民,《资本论》点醒人民,《人世间》《北上》等服务人民。人民的需要方是时代之诉求。(正反对比,突出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特质和时代诉求。) 优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提笔为刀,我们应不负使命,责任当头。 千年前的张载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号召。叶嘉莹先生高呼“书生报国为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今天,我们青年人,更应接过时代之旗,书写时代命运。我们书写人类,以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号召;我们书写强大与繁荣,从而为祖国七十华诞祝寿;我们书写冷眼,用冷峻的目光批判看待这个世界,从而让我们能共同建构一个和谐友好,美美与共的时代!(紧扣题目中的“有所作为”,但建议不是很具体,稍显空洞。) 同学们,时代大幕已经拉开。文学社里的你们都是这一时代的见证人,让我们一同向优秀文艺作品致敬,书写时代风华,提笔为刀,展露锋芒。
最后,祝文学社节节日上,人才辈出。
笆津中学学生会 2019/1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38年来,中国女排屡创佳绩,形成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 对于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 郎平还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规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辩题为“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的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给郎平教练或者中国女排队员写一封信。 假如某报“青年调查”栏目正在就“学习女排精神,圆梦中华复兴”话题征稿,请你为此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成功卫冕世界冠军。这场体育赛事的胜利,源自“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郎平说女排精神就是“竭尽全力”,并强调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考生写作时必须基于这个真实的情境。 2.典型任务的限制。试题任务有三,要求考生以规定的身份选择其一完成写作。三个任务既有明确的情境设置、身份要求,又有具体的文体写作要求。考生必须紧扣任务写作。 任务一要求为辩论会写一篇辩论稿,围绕“女排精神靠实力还是意志”展开论述。考生要注意辩论的情境与现场感,要有对象感,有辩论意识,观点不可模棱两可。 任务二要求以高中生身份,给郎平教练或者中国女排队员写一封信,要求用书信体格式,尤其需注意称呼与结尾,要体现高中生身份,谈女排精神对“我”和“我们”的影响。 任务三要求给“青年调查”栏目写一篇征稿文,主题为“学习女排精神,圆梦中华复兴”,应注意三个要素“青年”“中华复兴”“女排精神”不可偏废,要将其融为一体。 3.价值判断的限制。女排精神是一种正能量,这种精神的形成源于对国家的责任与热爱,更源于拼搏和坚持,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实力。这种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本次作文的写作重点在于,要围绕女排精神彰显的“国家责任、担当、拼搏、坚持、实力”等内容展开,明确女排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不仅对青年一代有激励、引导作用,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有着现实意义。
开放性 1.任务选择开放。题目有三个任务要求,考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任务进行写作,而写作过程中,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思路、语言特色则可自行把握,发挥空间较大。 2.内容的开放性。只要是突出材料中界定的女排精神的内涵和女排的过硬技术,古今事例、名言警句都可以合理引用。 3.思维的开放性。既可正面说理,也可反面论证,也可对比说理,对于女排精神,既可以综合论述,也可以有所侧重。
本次作文材料选自新闻事实,三则材料围绕“女排精神”这一中心话题展开,但又各有侧重。一方面引导考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提炼出观点,阐明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女排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考生有鼓舞、激励之效,让考生体会到女排永不言弃、奋斗拼搏的精神,又能激励考生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复兴建设相联系,强化考生的爱国情感与责任意识。命题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本次命题是材料+任务指令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要在深入挖掘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出本次写作的立意范围,即“责任、担当、奋斗、传承、国家”。这里要注意四个“意识”:一是任务意识,二是身份意识,三是文体意识,四是情境意识。因为任务、身份、文体、情境不同,所以在写作重点、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上都会有明显的不同。 切题立意: 1.吾辈学女排,青年兴中华。 2.女排精神一帆远,祖国有我五湖春。 3.学习女排怀敬仰,风雨兼程兴中华。 4.女排精神耀山河,复兴中国有你我。 ……
偏题立意: 1.选择书信体,与郎平谈青年的重要性。(忽略材料核心内容“女排精神”) 2.不为赢,不认输。(写辩论稿未针对任务,也没有辩论意识) 3.旅途荆棘,拒绝“佛系”。(选择写征稿,侧重写人生困境,以及如何突破逆境,而未涉及青年责任及中华复兴) 4.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中华助力。(谈论团结以及顽强拼搏的重要意义,未论及青年和国家)
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的辩题是“女排精神靠实力”。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夺冠,这是38年来中国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现,这一切都源于强劲的实力。 何为实力?我想借用中国人大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的话做说明:“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GDP、硬件设施等,而文明、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在这里,实力的含义同样适用于女排精神,它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而凝聚成的一种精神。 女排胜利源自强大的硬实力。 这种实力自然指的是过硬的技术。中国女排的阵营里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主攻手,同时也拥有最好的一传、二传、接应和自由人。她们都拥有过硬的团体战术和个人技术,这是她们可以连克强敌的根本。倘若女排的姑娘们技术素质差,纵使再强大的意志也无法在强敌如林的系列赛中连续取胜。试问,中国男足不想为国争光吗?中国男篮不想在赛场夺冠吗?他们止步于想,没有过硬技术的实力加持,只能在赛场上一次次铩羽而归,屡战屡败。正如郎平所言:“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硬实力给了女排在赛场上克敌夺冠的强大保障,软实力则给了她们不竭的精神力量。 这种软实力就是女排38年里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直面强敌的果敢,是失败时永不止步的拼搏,是胜利时善于自省的砥砺。那一次次扣球后的低吼,发球时坚毅的眼神,无不展现了女排的自信。这种软实力成就了她们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也陪伴她们走过黯淡无光的艰难岁月。无论是鲜花掌声萦绕,亦或是质疑批评不断,因为有自信的精神,女排常青不败,女排精神赓续不息。 没有了硬实力,在赛场上一打就垮,而没有了软实力,则会不打自垮。软硬相济,共铸精神。女排过硬的赛场实力来自于不懈的坚持与顽强拼搏的精神。若中国女排没有每天长达十个小时的坚持训练,就不会拥有过硬的技术。若没有过硬的赛场技术,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就不会有夺冠的机会。软硬相济,铸就女排辉煌。 综上所述,女排的成功源于实力,技术的强实力和心理的软实力铸就了中国女排。所以我的观点是——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总是通过给儿子建立激励机制实施家庭教育。 儿子小杰上小学、初中时想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