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主题写作

主题写作

(必修上)第二单元“劳动精神”作文素材

分享:杨老师 10-05 主题写作 下载支付:1.00点

单元导语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单元学习任务

一、劳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塑造着人的思想品格。袁隆平等杰出劳动者的模范事迹,古代人民热烈的劳动场面,彰显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普通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手工匠人的高超技艺,体现出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分组进行专题研讨。

话题1: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话题2: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话题3: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

话题4: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精神”(关联主题: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等):

立足于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文化基因,彰显“立德树人”,歌颂劳动价值、弘扬劳动精神、展现劳动美好,引导考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如通讯中的三个主人公,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涌现出来的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热爱祖国,以辛勤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大时代的时代精神。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能工巧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匠人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为国家担当、为事业守望,用一生的长度执着于一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成绩。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2001年2月19日)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妈妈,稻子熟了    袁隆平

亲爱的妈妈: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

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会拉小提琴。”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

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儿:平

[亮点赏析]

1.对比手法。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出身和原本的生活环境,与袁院士的工作地安江进行对比,突出了母亲为支持儿子的事业无条件付出的母爱情怀,更突显了院士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

2.反复、想象、排比手法迭用。文中第13~15段,迭用反复、想象、排比等手法,将无限的后悔、深刻的自责,浸透在字里行间。世上没有后悔药,子欲养而亲不待,院士该是怎样的哀伤啊!此时感情抒发达到高潮,撼人心魄。

 

2016年全国Ⅱ卷】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①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能够独辟蹊径;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②叙述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

2.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①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②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③现行奥数数学方法太功利,且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

 

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钟扬-----绽放在高山砾石的藏波罗花

颁奖词: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2019·新课标Ⅲ卷】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劳动真美丽

首先,景色美,环境美。“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冈”就是山冈,小山坡。往远处看,小山坡上开满了野花,长满了青草;往空中看,蓝蓝的天空上,小燕子飞到东来飞到西;再往近处看,“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稻田里的田塍看上去像一条笔直的线,四四方方的田里蓄满了水,阳光照耀下,水田明亮,波光粼粼。这个时候,是不是该有一只白鹭从此飞过,正所谓“漠漠水田飞白鹭”,一种恬静优美的意境由此而生。

不过,并没有白鹭,正在田里劳作的是农夫和农妇。“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农妇们穿的是白色的麻布衣裙,农夫们穿的是绿色的蓑衣。我们想象中的农夫农妇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黑色?灰色?尤其是在田间劳作,必定是黑灰。而诗中的农夫农妇们,他们的衣着,一白一绿,极清雅,极干净,几乎不像劳动人民,像什么?神仙眷侣?天外飞仙?这就为恬静优美的田园,又添了一层美感——人物美。

不仅人物美,歌声也美。“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这些穿着清雅的田间夫妇,边插秧,边唱歌,他们唱的是“郢中歌”。“郢中歌”指的是高雅的歌曲,有的版本在这里写作“田中歌”。其实我觉得,他们唱的就是“田中歌”,边插秧边唱一些民歌,这些民歌听起来就好像《竹枝词》。“嘤咛”是细声细气的意思。《竹枝词》原本是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后代诗人们多以《竹枝词》写爱情和乡土风俗。诗人刘禹锡当时是在广东连州,说听到这些农夫农妇们唱的歌就好像是川东地区的民歌一样,细声细气。

你看,有劳作,但没有辛劳,只有快乐。所以说,这首写田间劳作的诗特别清丽——景美,人美,歌声美!

 

劳   动     

韩少功

手掌皮肤撕裂的那一刻,过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轰的一下闪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垦荒,把钯头齿和锄头口磨钝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铁匠们叮叮当当忙个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时半刻,在石阶上磨利各自的工具。

那是连钢铁都在迅速销溶的一段岁月,但皮肉比钢铁更经久耐用。钯头挖伤的,锄头扎伤的,茅草割伤的,石片划伤的,毒虫咬伤的,每个人的腿上都有各种血痂,老伤叠上新伤。但衣着褴楼的青年早已习惯。我们的心身还可一分为二:夜色中挑担回家的时候,一边是大脑已经呼呼入睡,一边是身子还在自动前行,靠着脚趾碰触路边的青草,双脚能自动找回青草之间的路面,如同一具无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去的时候,一声大叫,意识才会在水沟里猛醒。

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两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一个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帐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没有把自己咬醒。还有一天,我吃着吃着饭,突然发现面前的饭钵已经空了四个,可裤带以下的那个位置还是空空,两斤米不知填塞了哪个角落……

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从那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最大的噩梦还是听到一声尖锐的哨响,然后听到走道上的脚步声和低哑的吆喝:"一分队!钯头!笼箕!"这是我以前的队长哈佬吆喝开始劳动的声音。

三十多年过去了,哈佬应该已经年迈,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闪回,声音洪亮震耳。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种声音不再有恐惧。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当过去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消退,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唤醒我沉睡的肌肉。

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

坦白地说:我看不起不劳动的人。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连海德格尔也承认: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我在《暗示》一书里还提到过体会、体验、体察、体认等中国词语。它们都意指认知,但无一不强调"体"的重要,无一不暗示四"体"之劳在求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古往今来的流行理论,总是把劳力者权益当失败者和卑贱者的别号,一再翻版着劳心者们的一类自夸。

一位科学院院士,带着两个博士生,在投影机前曾以一只光盘为例,说光盘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录上信息以后就可能是一百元。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一般劳动和知识劳动的价值区别,就是知识经济的意义啊。

我听出了他的言下之意:他的身价应比一个劳工昂贵百倍乃至千万倍。

问题不在于知识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我差一点要冲着掌声质问。我当时没有提问,是被热烈的掌声惊呆了:我没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为能赚来99%的时代中坚。

一个科学幻想作品曾经预言:将来的人类都形如章鱼,除一个过分发达的大脑外,无用的肢体将退化成一些细弱的游须,只要能按按键盘就行。我暂不怀疑键盘能否直接生产出粮食和衣服,但章鱼的形象至少让我鄙薄,一台形似章鱼的多管吸血机器更让我厌恶。这种念头使我立即买来了锄头和钯头,买来了草帽和胶鞋,选定了一块寂静荒坡,向想象中的满地庄稼走过去。阳光如此温暖,土地如此洁净,一口潮湿清冽的空气足以洗净我体内的每一颗细胞。

从这一天起,我要劳动在从地图上看不见的这一个山谷里……我们要恢复手足的强壮和灵巧,恢复手心中的茧皮和面颊上的盐粉,恢复自己大口喘气浑身酸痛以及在阳光下目光迷离的能力。我们要亲手创造出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链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们的生活,收回自己这一辈子该出力时就出力的权利。这绝不意味着我蔑视智能,恰恰相反,这正是我充分运用智能后的开心一刻。

(选自《山川入梦》,有删改)

 

洒满阳光的晒谷场    

洪忠佩

①稻田收割谢幕,便迎来了晒场的开场。

②等母亲用笸箩把稻谷担到晒场时,晒场上已经很热闹了。通常,像担谷这些重体力的事,在村里都是男人做。可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这些活儿就只能落在母亲肩上。

③割禾抢时,晒谷抢天。此刻,村里人一个个在晒场上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在驮晒簟,有人在抬风车。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也不闲着,扛扫帚,扛谷耙。

④一床一床的晒簟铺展开来,如画了线般整齐。晒簟是篾片编织的,铺开的面积有两块露天电影幕布拼接起来大小。家家户户将笸箩里的稻谷倒在晒簟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开耙匀,整个晒场在阳光下,似是淌金一样。母亲站在晒簟边,一手攥住笸箩的箩沿,一手使劲拍着箩底,生怕还有稻谷粘在笸箩之中。

⑤晒场在土墩上,地势高于平地。我站起身,就能够看到村庄的全貌,田段和一丘一丘的梯田。我知道,过不了几天,一丘丘稻田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种上一畦畦的芭芦、黄豆。远远地,我还看到田埂上的禾戽在游走,一禾戽半斜着,几乎看不到驮禾戽的人,好似只是禾戽在缓慢地移动。晒场上没有遮挡,即便有草帽遮住头顶上的阳光,也挡不住无处不在的燥热。倚在风车边,我忙不迭地把笸箩倒过来,底朝天,再叠上两只,这样就有了短暂的阴凉处。

⑥比晒场上的人们还要忙碌的,是窥视已久的八哥、斑鸠、麻雀、鹟莺。它们一群群地围着晒场飞进飞出,屋顶、树梢、篱笆、晒场,一一落下。趁着晒谷的村人不注意,它们偷偷摸摸地迅速啄几口。在鸟儿中,觊觎晒簟上稻谷最多的,当数麻雀。它们总是噗噗地落下一群。鹟莺与麻雀一般大小,棕脸,绿毛,却只是从竹林边偶尔光顾晒场。

⑦在晒场上晒谷的人,怎会不知道鸟儿的存在?他们看见了鸟儿,就挥手吆喝一声,驱赶一下,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敌意。鸟儿也不胆怯,人一转身,便照样啄吃不误。人们谈起鸟儿,脸上总会带着笑意,虽然语调中有着几分无奈。在父老乡亲的心目中,鸟儿都是自然的宠儿。

⑧午后阳光明晃晃地刺眼。偏偏母亲在这个时候要我和她一起去晒场耙谷翻晒。我晒蔫了,想悄悄溜走,结果被母亲拦住。她抚着我的头说:“眼下农忙,你去看看村里哪个小孩不帮父母搭把手?”

⑨看到母亲满头大汗,我没有作声。

⑩尽管民谚说,“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但母亲还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晒,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至于稻谷是否晒得干燥,全凭母亲的经验。接近傍晚时,母亲会从晒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着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咔嚓”一声把谷粒咬碎,只见她满意地笑道:“晒干了,饱满着呢。”

⑪呼呼呼,风车迎风转动。母亲身材瘦小,需要踮起脚尖,才能把笸箩里的稻谷倒进风车的漏斗里。风车过滤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与杂质。母亲捶着腰说:“今年接春接得好,冷浆田里收成好。忙点累点算什么,有收有晒就是好日子。”

⑫暮色里,炊烟在鳞瓦的屋顶上升起,母亲还要忙着把晒干的稻谷归仓。

⑬这一夜,母亲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锅谷花。随着灶里的柴火燃起,铁锅的温度升了上来,母亲用木铲铲些稻谷倒在锅里爆炒,像变戏法似的,就有了一锅爆谷花。然后,用竹筛筛去谷壳,加上一勺红薯糖,抑或蜂蜜,那种香甜足以让一家老少暖心。

⑭翌日清晨,雾霭在山间缭绕,村里鸡犬相闻,又是一天村庄生活的开始。母亲比啁啾的鸟儿还早。她在菜园里已经摘了一篮豆角,说是趁天气晴好赶着去焯水晒。

⑮一个晒场,盛放着一个村庄。在山里村庄,晒场宽阔、平整。一年四季,轮番晒出的,不仅是稻谷,还有油茶籽、豆角、辣椒、黄豆……夜晚,偶尔也有露天电影和戏班登场。乡亲在晒场上一边看戏一边聊天……

⑯一晃,过去好些年了。那些年,田野与晒场不仅磨砺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⑰梯田中的有机稻谷,金灿灿的,又将迎来一年的丰收季。我仿佛闻到了田野收割的气息,以及稻谷与阳光的味道。刹那间,家乡田野与晒场上经年的往事奔涌而来。母亲笑着说:“九成开镰,十成进仓。有梦想,就有奔头。”农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满满的阳光。

 

江苏高考语文散文             

麦   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和着端午节的临近,路上走亲戚的人也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了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又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女去看娘,男人守在家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荫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是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上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们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此刻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妻子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子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然,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 

“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女看娘的交通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了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了比拟的方法,语言表达富有意味。

3.“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4.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

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荷锄归去,花香满径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荷锄归去,花香满径”。

相信我们都在陶渊明的诗中读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动景象。没错,自古以来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先人们,无一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汗水和双手编织着朴实美好的生活。作为中华文明传承人的我们,也应将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谨记心间,落实于行动,养成美德,成就自我!

也许你们中间会有反对的声音。的确,与往日落后的农业国不同,如今的中国早已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强大工业国,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作为国家复兴大业充满活力的“预备队”,吾辈青年为何还要继承劳动传统,而不一心向学,投身科技与文化建设呢?

劳动意味着收获与幸福。耕耘幸福必能得到自然的馈赠。放至日常生活中,清理教室垃圾,整理家中卫生等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带给我们的是生活、学习质量的提升与亲人朋友的舒心。放至工作生活中,用心完成每一份任务,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带给我们的是奋斗的美好与付出的喜悦。习近平总书记有言:“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播种劳动的一颗种子,你将收获丰硕的鲜花和果实。

劳动使青年人坚定意志。“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嚼得辛勤劳动的“菜根”才能做得大事,从而实现青年人心中宏伟的梦想。时代的海晏河清,使得一些青年人耽于享乐,失其本心。须知,传说中通往梦想与未来的“天梯”并不存在,只有勤于劳动,不忘初心,才能使习惯安逸的我们,勇于担当,勇于奋斗,敢于向前,成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青竹,不惧风雨的“千磨万击”,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忠诚而又坚韧不拔的青年力量。

“万物得其本者生”,身为当代中国青年的我们,如果将劳动美德抛掷脑后,不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国家与民族的损失。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能时刻牢记使命,坚守初心,用切实劳动与辛勤的汗水向全世界宣告:当代中国青年,铭记勤劳传统,敢于奉献担当!

行动起来吧!相信你我荷锄归来之际,迎接我们的定是花香满径。我的演讲完毕,感谢聆听!

点评:文章开篇切中题意,引用陶渊明的诗句,从历史沿革开始分析,紧扣材料内容,提出“将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谨记心间,落实于行动,养成美德,成就自我”的观点。然后针对当下不和谐的声音进行阐发,从两个角度分析“吾辈青年为何还要继承劳动传传统”,最后联系自身,并发出热情洋溢的号召,呼应文章的开头和题目。

 

于勤中汲力,扬劳之灯火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不知何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已成为青年人的通病。无论是用学习忙碌逃避劳动,还是因苦累厌弃劳动,都可能是出于对劳动价值的浅薄理解。而我认为,身为青年学子,我们应抛去疏于劳动的惰习,明了劳动的意义,以劳动践行所知所学,以勤劳实现青春价值。

不以苦累为笼,不以忙碌推托,理解劳动的价值是热爱劳动的基础。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所谓奋斗,便是劳动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但一些同学却以劳动可交给人工智能为由来逃避责任,或如新闻中所报道的,不尊重清洁工的劳动成果,忽视劳动价值。要知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正是科研人员勤勉劳动的结果,而个人一时的“不劳而获”,也是千万人劳动铸就的保障。换言之,一切生命所需皆由劳动获得。因此,审视自身怠惰的陋习,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是热爱劳动的基础。

以融知于行为旗,以克难攻坚为剑,劳动是传承与创造的共同呼唤。

学习忙碌,而劳动可助所学化为实践,“行之力则知愈进”;劳动辛苦,而于磨难中锤炼意志,可为日后的攀山越岭夯实基础。望向历史纵深,“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传统美德将劳动的接力棒递向我辈青年,而如今的时代,更需劳动者将瞬息变化的想法与机遇化为实干与成绩。于实验室中无数次操作实验的曹原知道,劳动促成了石墨烯的研发突破;奔波在西藏的钟扬知道,植物种子的收集与保存只可由劳动来实现;而对于当代青年,劳动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复兴之任,也是我们创造未来的利刃。

积小行成大事,劳动于微处显力量,青年以己身扬劳动之光。

真正做到“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还需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气魄与认真。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员,我倡议,同学们,从行小善的劳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坚持独立的劳动中培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与毅力。无论是在寒冬中清扫积雪,还是炎夏中的志愿活动;无论是家中分担家务的忙碌,还是校内拾起落叶的细心,我们会以劳动联结个人与社会,绽放青春光彩!

于勤中汲力,扬劳之灯火。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本文紧密结合所给材料,针对“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立意,非常精准。文中具体地论说了自己对劳动的认识与思考,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和建议,这使得本文的论述严密,中心突出,论证有力。文章围绕劳动的价值意义方面展开论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为演讲稿,作者表现出强烈的身份意识,对受众的定位明确具体。语言简洁流畅,极有文采,富有感染力。

 

衣沾不足惜,但因劳无悔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衣沾不足惜,但因劳无悔”。卢梭有言:“只有在劳动者的粗布衣服下,我们才能发现强有力的身躯。”此言诚然,作为复兴中学的学生,我们更应该从我做起,热爱劳动。

劳动是渺小的个体与天地交流的渠道。《飘》中有言:“只有脚下的红土地,才是值得你为之奋斗、流血,甚至死亡的!”在劳动中,人们与自然相遇,在淋漓的汗水中,他们懂得敬畏自然;在袅袅炊烟中,他们领悟质朴归真。高洁如嵇康、向秀,亦好煅铁以自娱,幽清如陶潜,亦带月荷锄归。此时,劳动绝不仅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叹惋,而是向自然探寻生命意义的求索。亘古的,是群山,是清泊,是田垦;转瞬的,是蝇苟,是构陷,是贬谪。俯仰一世间,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劳之所得,恰是生之所向。当我们"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时,劳动便是生命本真的寄托。

劳动是有序社会构建的基石。放眼当下,东方雄狮震撼世界,是什么使我们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步步抵达中国梦?难道不是劳动吗?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真正谱写史诗,引领我们走向远方的仍是劳动的步伐。荀子曾道:“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夫是之谓至平。”士农工商皆崇尚劳动,各司其职,太平盛世又怎能不降临?究其根本,正是个人劳动的涓涓细流方汇集为社会前进的步伐。无论是扎根乡间的秦玥飞、坚守海岛的王建民,还是几代传承的"华灯班"成员,他们都是用劳动拧紧了自己代表的螺丝钉,方让中国腾飞九天!

劳动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证明,是人类本应有的生存状态。从社会学上说,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便是劳动。当原始人首次睁开打量世界的眼眸,他们便要以劳动与自然搏斗,当群居的人们有了等级划分,劳动仍是他们生活的主题。当我们纵览世界的发展,我们更会发现在沧海桑田中始终不变的,是人类劳动的传统,延续至今。

有人埋怨自己生活忙碌,无时无刻在劳动。然而,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有人哂笑劳动的苦累,殊不知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方能谱写出绝唱;有人说劳动让别人来,假如人人都抱有这种想法,又有谁会躯身实干呢?

同学们,我们作为未来的开创者,应将眼光投向大好河山、蓬勃社会,而不仅仅苟苟于书本。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本应是我辈青年职责!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点评:文章紧扣作文材料及要求行文,论点鲜明,层次清晰。整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方式,主体部分又层层递进,驳立结合,收放自如,逻辑非常严密。作者积累丰富,文章旁征博引,论据典型充分,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语言整散结合,长短错落,读来铿锵有力。文章思想有高度,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深刻,不失为一篇上等佳作。

阅读全文
 (必修上)第二单元“劳动精神”作文素材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