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主题写作

主题写作

2025届高考申论与议论文解析与训练

分享:杨老师 06-30 主题写作 下载支付:2.00点

考点:

1. 申论:“青年担当”——青年大有可为,勇担历史重任

2. 申论:“在实干中无私奉献,成就事业”——如何运用材料写好申论文章

3. 申论:“站C位”——有为才能有位

 

【考点研究】

一、申论

1.什么是申论

    “申”是申述,“论“是议论,“申论”,就是要求作者就特定的材料、事件或者问题进行陈述、说明、概括,并据以发表见解,阐述理由,推断逻辑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讲道理”。申论一般用于考查观察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1)抽象概括,讲究逻辑

申论写作的第一要义是对给定材料进行梳理,并提炼主要内容、观点或问题。无论何种概括,都需要不断沉淀各种感性材料,从具体情境(问题)、叙述中抽取出本质属性、特征及联系,将个别上升为一般,继而呈现清晰的轮廓和抽象的概念。在此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抽象思维能力,才有可能使概括达到“准确、精练、深刻”的程度。

申论写作中的概括、阐释或是观点评论、关系分析、对策方案等内容,都需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呈现。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突显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必须借助严密的逻辑思维,抓住问题的关节点,明确决策目标的时间层次、轻重缓急、约束条件等逻辑关系,而不能仅仅停留于方案的简单罗列与论据的随意堆砌上。

(2)全面分析,客观辩证

申论中的背景材料是只经过粗加工的“半成品”,往往表现出多种信息、多个侧面。要在这些看似杂乱的表象中迅速摸清脉络,厘清关系,提炼出有效信息及观点,并且选择恰当的论证角度,确立具体的切入点,条理清晰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披沙拣金,全面分析。

而且,申论材料所涉及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有的尚无定论或存在一定的争议,若能全面地分析问题、有效化解矛盾,让论证更具说服力,思维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逻辑的简单实现,而必须上升到客观辩证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始终。

(3)触类旁通,创新不俗

我们要关注社会生活,常常需要思考一些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经典理论著作时,如何用理论武装头脑,全面解读时政热点现象;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如何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思考分析这样的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理出头绪,抓住主要矛盾,提纲挈领,权衡利弊,能够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思维发展。要写好申论,不仅要具有政治、文化、思想、科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还需要常常思考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美国学者吉尔福特将创新视为流畅、变通、独特思维特点表现于外的行为特征,通俗来说,创新就是不落俗套,不同寻常,有新颖或奇特之处。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本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思维价值的最高表现,它使思维更具敏捷性、选择性与超前性。充分调动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多角度思考和逆向思考,往往能写出新意,写出深度,给人以启迪,彰显与众不同的品位。

(4)“讲道理”。申论一般用于考查观察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写作申论时,要针对给定的背景材料,归纳其观点,分析其中反映的问题,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文章。一般来说,文章应当在分析、整理、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列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要做到观点明确,客观中肯,逻辑性强。

(5)逻辑性强。学写申论,应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在现实生活中,难题和困境是对人的挑战,人们正是在思考难题,化解因境的过程中发展了智慧。所以,从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以及纷繁的社会信息中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是一个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6)思考的问题

高中生要关注社会生活,常常需要思考一些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经典理论著作时,如何用理论武装头脑,全面解读时政热点现象;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如何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思考分析这样的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理出头绪,抓住主要矛盾,提纲挈领,权衡利弊,能够提高思想认识,推动人的思维发展。要写好申论,不仅要具有政治、文化、思想、科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常常思考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近几年,高考作文在体裁上越发灵活,除了传统的议论文之外,还出现了发言稿、倡议书等应用文写作,申论这一应用文作为一种思辨性、现实性强的文体。

 

2.申论的立意

立意,也就是确立观点。申论立意通常要做到观点正确、深刻、新颖,紧密结合材料。

(1)首先要通览全篇材料,把握申论考查的主题。做到驾驭材料,了解该次申论考查的社会问题和背景。

(2)紧扣材料,了解主题思想。宏观引领(找到文章分论点)、中观切入(文章分论点要围绕服务于总论点)和微观支撑(分论点如何展开)。

 

3.申论的基本结构

申论,其实就是政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所以也要遵循议论文的写作方式,也是要有论点,论据,论证。

基本结构组成:引论→分析问题→论述解决问题→结尾。

常见典型结构----七段论:引论,引出主题(1-2段);分析问题,分析论证(3-4段);对策分析,论述对策(5-6段);结论,总结结尾(第7段)。

 

4.引论的写法

申论文章讲求时效性,讲求开门见山,一般用一两个自然段引出主题,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申论文章开头的三种常见写法:                 

引用名言开头:这里强调的是申论文章中的引用部分要尽可能是“时代最强音”,因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高瞻远瞩、统领全局、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反复调查研究的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当然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申论文章有力的论据。

举例开头:举实例作为文章的开头是申论文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例子可以是给定材料中的,也可以是世人皆知的材料以外的内容,但一定强调事例本身的说服性、典型性。开头所举事例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内容精练、举例典型、直入主题。

直接分析论述开头:在一些情况下,直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办法。申论文章讲求时效性,直接深入论述也不失是一种很好的开头方式。

 

5.深入分析问题是申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主题,要准确把握重点,同时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一般来讲,凡是作为申论文章的主题,应该是比较重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既然是比较重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往往就需要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分析。将问题的关键实质准确把握住,并且将问题准确、合理地上升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奔小康的思想政策高度,或者上升到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未来等高度是申论文章分析问题的重要技巧和要求。比如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但也不能牵强地上升到科学发展观或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思想高度,而是要有理、有力,有充分的论证作为前提。

申论文章的分析部分一般可以就主题的以下5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分析:
①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②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③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④问题原因的分析;⑤问题出在哪些方面。

 

6. 对策分析

申论文章的分析部分一般可以就主题的以下五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问题原因的分析;问题出在哪些方面。

对策分析的要领如下:

(1)不仅要论述“要做到什么”,很多情况还要适当分析“怎样做到”。

申论主题都是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提出对策要就对策应该如何实施进行一定分析。

(2)有些情况,可以对具体措施的意义进行分析。有一些情况,可以对对策的具体意义进行一定的分析,这样更利于统一思想、发挥对策的作用。或者直接地说,更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对策的深入认识。对于对策意义的分析,篇幅不能过长,因为它本身不是对文章主体内容的分析,而仅是对某一具体对策的意义分析。所以既要深入、准确,又要精辟、简练。

(3)重要问题可以举例说明。有一些对策,特别是写作者重点谈论的对策,为了能将如何实施对策或者是实施对策的意义说得更加深入、准确、明了,也可以采用联系实际举例的方法进行阐述。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举例一定要针对性强,例子应该非常直接、有力地说明问题;实例可以从给定材料中找,也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具体实例;实例的论述要简明扼要,不能占太大篇幅。

(4)对于涉及到的问题可以用列举法来进行说明。对策论述中可能有很多情况要涉及人们在哪些方面去做,或者针对哪些方面采取哪些对策。遇到这样的问题最好使用列举的方法予以说明,因为使用列举的方法可以把问题涉及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全面的阐述出来。这当然是写作者认识问题比较全面的一种表现。而实际上阐述全面的文章,其价值就更高了。

(5)可以对对策的实施难度、难点、重点或者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

对策的论述当然也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针对对策的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难点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述,当然是对策论述过程中所提倡的。

 

7.申论的结尾

文章结尾要收回文章。文章在中间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分析,结尾需要收回文章,再次点明文章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要文采斐然。申论区别于一般政府的工作文件就在于文章讲究文采,中间进行了比较平实的论述之后,结尾就需要文采斐然,气势比较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章结尾要内容干练。结尾需要干练精简,最好是对分论点的一个回顾等。

结尾的基本方法:一句话收回文章+回顾分论点+重申总论点+呼吁美好将来。

结尾部分的写作,与其它文章不同:申论文章在结尾不提倡引人深思、发人思考、留有引起思考的问题。申论文章不强调其可读性,当然不需要像一些艺术性的文章在结尾留有悬念。有些小说,甚至结尾又重新制造的悬念,给人感觉结尾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申论文章也不提倡像新闻稿件、新闻综述、杂文、普通议论文那样,结尾给人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感觉。申论文章要求将该论述的问题论述清楚、透彻。所以建议考生结尾以概括、总结、点题为主。

 

8. 申论文章写作技巧

(1)标题。标题就是文章的题眼,一定要体现文章的内容。

(2)正文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①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进行。

②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分析问题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③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的精神;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

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之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滋生。

④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具体情况还是以机关工作作风来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值得提倡的。

⑤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还应考虑到政府对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做,法律对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制裁。

 

9. 写作申论的一般模式

(1)题目: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例如:

提高劳动者能力拓展就业渠道、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诚信不仅仅是私事、加强安全生产建设推进经济健康发展等这些言辞,都可以用上。

(2)第一段:开篇语。

开篇点题,要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例如: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

这些话,在写作时都可以套用,提高文章的水平,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3)第二段:原因分析。

原因这一块一定要写清楚,所以要分出条理。例如:

现阶段我国的××形势,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严峻的形势有浅层次的因素,也有深层次的矛盾;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

再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同时,社会组织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4)第三段:提出对策。例如: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抓好××的工作。

(5)结束段:总括。例如: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有效解决××问题/建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申论与议论文的区别

1. 申论与议论文的关系

申论属于议论文下属的一种应用文体,主要有政论文与策论文两大类型。

一般议论文的写作结构、论证方法同样也适用于申论。在撰写申论时我们可以像以前写议论文一样布局谋篇。

统编教材选必中册第四单元的写作任务这一单元为何不直接要求写议论文,而是明确限定必须写“申论”呢?

单元知识短文给出了答案:“高中生要关注社会生活,不断提高自己观察社会现象、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而“学写申论,就是发展上述能力的一种方法”。由此可知,这一单元写作任务的设置,根本意图并不在于对“申论”文体知识的掌握、公文语言的运用,而是借此引导学生“从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以及纷繁的社会信息中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难怪去年教材修订时,还特地在知识短文的标题“学写申论”之前,加上了“观察社会现象”的提示。

既然是申论写作,这里的“观察社会现象”,就比一般议论文写作的“关注现实”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写作时须围绕的事件或话题往往来自较长的文本材料,甚至可能是多则不同文体类型的长材料的组合;所选材料往往与时政热点结合比较紧密,出处大多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材料所含信息通常较为丰富,且大量有效信息潜藏在文字背后;材料所指向的现象及相关思考未必是写作者所熟悉的,却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有可能被接纳的解决方案等等。

因此,学写申论时强调的“观察社会现象”,大约包含以下四个要求:第一,拓宽社会视野,关心国计民生;第二,立场客观中正,基于公共视角;第三,掌握调研方法,善于间接观察;第四,积极挖掘信息,多维考察问题。尤其是第三第四条,不仅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等任务群的学习要求有所关联,还和必修教材中“家乡文化生活”“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等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相贯通。显然,这种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不是为了“文末结合现实”彰显写作针对性,也不是单为了“积累丰富素材”供写作展示,而是把“观察社会现象”作为写作的起点,期待学生能够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捕捉现实中的“真问题”,调动各类信息储备、运用逻辑分析能力,作出准确的事实判断和正确的价值选择,进而通过自身的写作实践,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的三者合一,强化了读写结合,突出了问题意识,指向育人目标,充分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2. 学习任务单示例


问题探究

我的思考

 

 

 

 

 

 

发现

提炼

问题

研读材料后,你发现当前“文化走出去”可能存在哪些或显或隐的问题?

问题提炼1:

问题提炼2:

问题提炼3:

……

材料作者分析问题时,用了哪些需要仔细辨析的概念?行文和用词是否有异乎寻常的地方? 

问题推敲1:

问题推敲2:

问题推敲3:

……

 

材料作者对这些问题及对策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为什么?请根据提示,填空并完成相关思维导图的绘制。

写作情境:

分析问题的视角:

多种问题及对策的关系梳理图:

 

 

 

围绕“文化走出去”的话题,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作者所揭示的主要问题。


 

 

 

 

分析

解决

问题

聚焦主要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关于“文化走出去”,你还曾观察到哪些相关社会现象?得到什么启示? 

 

现象概述1:

相关因果分析:

得到的启示:

现象概述2:

相关因果分析:

得到的启示:

……

聚焦主要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关于“文化走出去”,你还曾了解过其他人的见解吗?是否有所启发?

 

他人见解1:

解决问题的着眼点:

受到的启发:

他人见解2:

解决问题的着眼点:

受到的启发:

……

综合上述思考,选择一个自己积累相对丰富的角度,梳理思路,填空并完成相关思维导图的绘制。

写作情境:

分析问题的视角:

多种问题及对策的关系梳理图:

 

学习反思

 

回顾申论构思的过程,总结“观察社会现象并发现问题—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学习心得。


 

 

资源

积累

*班级资源链接:

《中国当代文学如何既“走出去”又“走进去”》

《坚守、应变与创新——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我的阅读推荐:

        推荐1:

        推荐2:

 

3. 问题设计

经验梳理

例文

思考点

我的收获

 

 

 

 

 

 

 

 

间接

经验

文学作品阅读:

感受文学作为“人学”,对“人”的选择、命运与各项社会因素、特定时代文化之间关系的关切。

《祝福》

《玩偶之家》

《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易卜生等现实主义作家是如何理解人物内心矛盾及人物之间冲突的本质,敏锐地捕捉现实问题,并对此进行深入开掘的?


新闻通讯阅读:

学习新闻写作者对事实信息多渠道搜集、多角度观察的方法,领会作者的观点及其对当代社会生活中复杂问题、事理的多层次揭示。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三位作者如何以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审视劳动的意义,通过对报道对象相关事实信息的优化处理,回应“新时代劳模怎样炼成”的问题,起到良好社会导向作用的?     


社会评论阅读:

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是如何有的放矢,对社会事件、言论进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挖掘,多角度思考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观点并合理论述的?

*如何从文中抽象的概述和评论中读出作者隐含的丰富的现实思考?


学术著作阅读:

把握作品的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体察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乡土中国》

*费孝通如何反思社会学研究既有的认识和做法,由此确定自己研究的问题、路径以及整本书的论述逻辑?

*如何理解社会学家对文化要素和“人”的关系的思考?


 

 

 

直接

经验

开展社会调查,探究问题根源,进行专题研讨。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如何通过搜集、梳理、分析各类传媒资料、研究文献和调研记录中的信息,深入认识现实,聚焦问题提出解决知之道?


投身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参与当代文化建设。

《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

如何把握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规律,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传播优秀文化?


 

【考题对接】

一、申论:“青年担当”——青年大有可为,勇担历史重任

人是世界的一部分,社会终归是人的社会,社会规律也是有关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使人成其为人并且把人与其他事物、人与人区别开来的根本特点。人类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的核心。马克思曾在著作中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交往协作的基础上的,这是社会能称之为社会,能够庇护所有个体的前提所在。一个人真正的社会化,不是其在社会中获得的个人利益最大,而是其已经充分理解个体命运与社会命运之间深切的关联。与此同时,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每个人都是他人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依据,同时别人和社会也是这个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依据。每个人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与对自身负责是统一的,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说,承担社会责任、体现自身价值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

反观当下,生活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面对多元化的社会观念,我们的青年出现了一些困惑和迷茫。有的青年觉得家国情怀太过遥远,空有理想不足以解决现实问题,以致放弃理想只为“稻粱”谋;有的青年信奉“佛系人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青年热衷追明星、棒网红,在肤浅的流行文化中失去自我;还有的青年看上去积极,却急功近利、精于算计,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把当大官、挣大钱当成人生追求,世故圆滑、投机钻营,年纪轻轻就沾染上暮气。如此种种,皆由不健康的心态所致。在社会生活中,把个人利益当作人生的唯一驱动力,原则、信念都可以为利益让路,一味追求做事的性价比、效益,这样的人生能走多远?这样的人生会有多累,多无趣?

其实,放眼历史便可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而今已是最好的时代。100多年前刚刚剪去长辫儿的青年从丧权辱国的噩梦中醒来,80多年前的青年在国难中争上战场,40多年前的青年在物质匮乏中白手起家……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永远拧在一起,交错共生、扶持成长。如今,国家繁荣富强、和平安宁,庇护着中国青年,无须在战火中挣扎,也不再为谋生殚精竭虑。世界敞开了大门,为奋斗者提供了无数机遇。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国家发展也正处在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需要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请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实际,以“青年担当”为主题,写一篇申论。

要求:主题鲜明,论据丰富,结构合理,800~1 000字。

                                                            

                                                            

                                                            

                                                            

                                                            

                                                            

一、申论:“青年担当”【答案】

【例文】

青年大有可为,勇担历史重任

在中华五千年浩瀚璀璨的文明中,在遭受屈辱的中国近代历史中,在有识之士的奋起反抗中,青年一代发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呐喊。近千年未有的时代变局,五四运动、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都是在青年的手中孕育的。无数脱胎换骨的青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无论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抑或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思想,都在向我们证明,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青年一代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青年需用自强的品质沉淀能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出自《周易》的话曾经激励了许许多多的青年。重残女孩李玉洁,在经历了人生的巨大创伤之后,并没有放弃自己。她用自强不息的品质,独立完成了自传体小说的撰写,并开通心理疏导热线,投身公益事业,为更多迷茫的人提供免费的公益咨询。她用自强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反观当下的部分青年,“拼爹”“炫富”思想盛行,更有一部分青年心存不劳而获的想法,这完全背离了中华民族脚踏实地、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丧文化”的盛行,更是令人唏嘘。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要培养独立自强的精神品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青年需用艰苦的磨砺明确志向。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青年人像一块块璞玉,需要到基层去磨砺,从点滴小事入手,从解决百姓的疾苦干起。在现实社会当中,不乏一些经得住磨砺、成就有为人生的典范。如扎根基层,致力扶贫一线的时代楷模黄文秀;如驻扎在大山深处的“80后”白发书记李忠凯;又如三十余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兴修“大发渠”的黄大发……这些人都通过磨砺实现了自我价值,成就了有为人生。而在这成功之中,立志显得尤为关键。习总书记也曾强调:“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就告诉我们,志向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经得住磨砺,也要立得起大志。

青年需用进取的精神开拓未来。不论是在校学生,抑或是社会青年,都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创新精神。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接受的是新思维、新技术,接触的是新环境。而这些成长过程中的优越条件,也使得青年人拥有更先进的观念和更广阔的视野。所以青年人要充分利用好外部的优势条件,勇于开拓进取,勇于追求真理。目前,我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阶段,各项事业都需要有知进取、敢创新的青年人来提供智慧支撑和技术保障。所以青年人也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发进取,勇于创新,以更加强大的姿态迎接一系列新的挑战,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变革的时代。年轻人生逢其时,且责任重大。时代赋予年轻人重大的使命,时代也需要年轻人有强力的担当。所以年轻人更应志存高远,勤劳拼搏,开拓进取,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点评]

赏析亮点一:注重紧扣材料,生发观点。

文章开篇先回忆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青年人承担的责任,然后点明中心论点。

亮点二:总分形式,结构紧凑。

文章先总写,然后用三个分论点(青年需用自强的品质沉淀能力、青年需用艰苦的磨砺明确志向、青年需用进取的精神开拓未来)证明青年一代要大有可为,就要具有这三种品质。最后点明在伟大的时代中,青年一代应该如何承担重大使命的问题。这样就使得文章结构紧凑。

亮点三:列举材料丰富,逻辑性强。

文章列举了“五四”运动以来有为青年的做法,然后列举了重残女孩李玉洁自强不息的事迹,并与时下一些“无志”青年作对比,强调青年人要大有可为就要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后又列举了黄文秀、李忠凯、黄大发等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丰富。

 

二、申论:“在实干中无私奉献,成就事业”——如何运用材料写好申论文章

材料:

2019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分别走访慰问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做出突岀贡献的8位同志,给他们送上了珍贵的礼物一由屮共屮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这8位同志有促进教育改革进步的功勋教师徐承楠,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多次援外任务的老战士曲福仁,扎根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近三十年的城市美容师缪文根,经历长征、参加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老红军贾少山,为浙江平安建设奉献毕生心血的老公安蔡杨蒙,成功研制出甲肝减毒活疫苗的中科院院士毛江森,决策开放第一代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改革先锋谢高华,推动杭州经济体制改革的亲历者湛青。

车俊书记动情地说【观点型材料——领导人讲话非常关键】,事业是一代代人干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观点1】。浙江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凝结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大家)/大家身上那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丰富了浙江精神的内涵,为浙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提供文章升华角度)【并列关系——分论点】

正是这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生命的人【无私奉献】,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

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1000字左右。

                                                        

                                                            

二、申论:“在实干中无私奉献,成就事业”【答案】

【审题】

我们可以看到材料中有大量的案例型材料,那么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要学会改写材料,将其作为分论点案例作为论据。

以“在实干中无私奉献,成就事业”为例,感受案例的不同用法:

材料原文表达:

这8位同志有促进教育改革进步的功勋教师徐承楠,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多次援外任务的老战士曲福仁,扎根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近三十年的城市美容师缪文根,经历长征、参加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老红军贾少山,为浙江平安建设奉献毕生心血的老公安蔡杨蒙,成功研制出甲肝减毒活疫苗的中科院院士毛江森,决策开放第一代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改革先锋谢高华,推动杭州经济体制改革的亲历者湛青。

案例呈现1:

在实干中无私奉献,成就事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一位实干家都将个人利益置身事外,把无私、把大爱奉献给了人民。无论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功勋教师徐承楠,还是为平安浙江奉献毕生心血的老公安蔡杨蒙,亦或是扎根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近三十年的城市城市美容师缪文根......于公无私是他们的“标签”,为民奉献是他们的底色。因此,在实干中成就事业要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发有为,坚定为民的信仰,特别是将无私奉献内化于心;牢记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在生活中做点滴诠释,在工作中实干笃行。

案例呈现2:

在实干中无私奉献,成就事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一位实干家都将个人利益置身事外,把无私、把大爱奉献给了人民。功勋教师徐承楠,促进教育改革不断进步;老公安蔡杨蒙,为平安浙江奉献毕生心血;城市美容师缪文根扎根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近三十年.....各行各业的敬业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因此,在实干中成就事业要有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发有为,坚定为民的信仰,特别是将无私奉献内化于心;牢记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在生活中做点滴诠释,在工作中实干笃行。

案例呈现3:

在实干中无私奉献,成就事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一位实干家都将个人利益置身事外,把无私、把大爱奉献给了人民。聚焦浙江,老公安蔡杨蒙,为平安浙江奉献毕生心血;放眼全国,公益教师张桂梅,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成立了第一所免费女高........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国各地“落点生花”,他们成为时代的精神标杆因此,在实干中成就事业要有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发有为,坚定为民的信仰,特别是将无私奉献内化于心;牢记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在生活中做点滴诠释,在工作中实干笃行。

当材料提供大量案例型材料时,大家可以根据强调的不同方向,对案例进行组合、改写。例如,示例1,以简单排比句式的方式,将案例进行组合,重点放在分析部分突出分论点品质;示例2中,案例分析目的在于突出“伟大出自平凡”,所以在案例搭配时选择了不同行业的杰出代表,且突出了其职业;示例3中,案例分析目的在于突出无私奉献这一优良品质印在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所以案例书写时强调了优秀人物的地域。

【例文1】

家在青山绿水间 美丽中国路在前

一腔豪情愚公志,百战风沙绿河山。无论是“六老汉”三代人矢志治沙让荒漠变绿洲,还是人民楷模王有德,播绿四十载,冲破漫天沙;无论是右玉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发展趋势,还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深入推进……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也逐渐明朗,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美丽中国的道路也在探索前进。

保护环境理念先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才能探索出环境保护的新路子。过去的安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开矿采石,攫取资源发展经济,生态环境随之恶化;如今的安吉“荒山变茶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因绿兴县、以绿惠民,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优势,通过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走出了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道路。安吉的今昔生动对比体现出的正是环保理念先行的典范,唯有继续秉持正确的生态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才能让我们的家乡真正回归绿水青山间。

资源利用效率为本。垃圾分类一小步,生态文明一大步。“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现象屡见不鲜,其实细细想来,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较大,但粗放式的发展带来资源过度开发甚至造成浪费,面对资源消耗的“亮红灯”,亟需刚性约束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自19年起上海就正式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多个地区都在大力推行“垃圾革命”,而这一制度的实施将垃圾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还提高了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是资源的消耗者,每个人也都应该成为节约资源的践行者,用点滴行动照亮前方美丽中国的道路。

 

保护修复双管齐下。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才能使生态系统得到永续利用,将透支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东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同时,不忘做好“生态伤疤”的修复,树立系统思维,创新推出“三同治”,努力维护生态的自然平衡。由此看来,保护和修复就像硬币的两面,不能边保护边破坏,边修复边伤害,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让家乡回归绿色,让中国更加美丽。

 

守护美好家园,助力绿色梦想。我们生长的中华大地应该是蓝天常在、青山永秀、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只有贯彻正确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抓好保护修复定能构筑起锦绣山河的“绿色高地”,建成“诗意栖居”的美丽中国。

【例文2】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根基

踏上新征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色调”,而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内核”也是民生。在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同民生幸福不可分割,只有民众不断提升的幸福感才是诠释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最佳“答案”。然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面对荆棘和险滩时,要牢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唯有如此,方能行稳致远,踏浪前行。

兜底线,高质量发展要保障民生“基本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是诠释我国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但相对贫困仍然是阻碍发展向更高层次递进的“沟坎”。不论是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转变,还是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的转变,虽仅有一字之差,但一老一小的幸福感却完全不同。助企纾困政策的落地、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绿色通道的建立……一桩桩一件件,诠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殷殷关怀,道出“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为民情怀,更指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基底是全力保障民生底线。

强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提升民生“幸福感”。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在民生,保障民生是根本,拓展服务是飞跃。”强服务不仅包含拓展服务范围,还包括提升服务意识、能力,拓展服务方式、手段等。这需要树立民本思想,用正确的政绩观去用心、用情体民情;需要俯下身子,用实干的方法论让百姓暖心、安心;需要创新方式手段,用智能化手段让服务提质增效、精准对接民生诉求。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其内核是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断努力,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不断奋斗。正如地摊儿经济、夜经济的繁荣,城市书房、24小时便利店的普及……关注点从“物质”到“精神”,政策导向从“温饱”到“优质”。要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民生服务需求。

“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迎难而上的担当、常抓不懈的执着,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例文3】

一步一脚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跨越关口。然而,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因为当前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上还面临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要多措并举,对症下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绿色转型,加强生态环保。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防治,走绿色低碳转型之路。T县发展“绿色经济”,坚持围绕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此外,T县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生态共建共享的突破口,推出具有地域特色旅游路线,打造长白山旅游重要节点,以绿色引领,带动地区走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推动煤电、钢铁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能耗强度继续下降,走绿色转型之路,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支持,确保预期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宏观调控”。当下面对复杂多变经济发展局势,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要顺应时代要求,做到:出台金融方面的信贷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提升汽车芯片供给能力,解决发展的约束问题;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做好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因为,只有政策跟上发展的脚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会行稳致远,走得更好。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因此,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积极进行绿色转型,落实国家政策,以有为之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例文4】

医者仁心 用平凡演绎着不凡

杏林春暖,大爱无疆。一次疫情打破原有社会的稳定,让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物展现在大众视野中,他们一袭白衣,护佑生命之光;一双纤手,抚慰世间疾苦;一颗仁心,驱散千般病痛。他们用生命赴使命,用责任担当保祖国平安,他们就是中国的医护工作者们,以小小身躯护佑祖国昌盛。因此,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们要以其为标兵,在平凡中成就非凡。

忠贞爱国、有召必回,以无畏展现大我情怀。20_年的疫情突如其来,给全国经济按下了暂停键,湖北武汉率先封城,全国上下人心惶惶。而此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站了出来,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深夜的动车、无座的车票,他挤在了餐车的一角不断研究疫情的起源、应对措施,累了就闭上眼睛休息一会,他就是人民的英雄——钟南山。国家有难,立刻整装待发,人民的需要就是他最大的动力。因此,新时代的青年们,应该学习钟南山爷爷的忠贞爱国精神,他无畏病毒、无畏生死冲在抗疫的第一线。

责任担当、使命必达,以无私书写青春本色。担当有很多层含义,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的英勇、有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的能力、也有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态度......疫情期间,有无数个95后、00后小护士,她们用瘦小身躯展现了中国担当。95后小护士甘如意得知疫情暴发的那一刻,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畏惧,骑上了单车从湖北荆州到武汉,300多公里的路程,仅用三天两夜到达武汉医院,她不顾疲惫的身躯冲在了重症病房。在她看来,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她的使命就是保护人民安全。这样无私忘我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

爱岗敬业、本领过硬,以英勇报效伟大祖国。此次疫情,我国涌现无数人民英雄——提出“中医漫灌”理念的张伯礼、研制疫苗的陈薇院士......他们之所以为人民敬重、为人民敬仰,就是在于他们高超的医疗技术,他们的技术多次化险为夷,让90多岁的老人能够化解此次危机,成功抗击疫情。因此,未来的我们在基层工作中更应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对岗位的认知,着力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等七大能力,说百姓能听懂的话、办百姓满意的民生实事,真正提高群众满意度。

新冠疫情,对医护人员素质和能力来说都是一场考验。在危险中见担当、在危机中见本领,他们就是这样一群有为青年,他们用远大理想信念、过硬本领、品德修为,筑就起抗击疫情铜墙铁壁。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秉持一颗爱国之心,为我国新时代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例文5】

逐时代潮流 踏奋斗浪花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人生中有一首诗,初读时晦涩难懂,再回味时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青春犹如朝阳,永远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因为正值青春我们拥有尝试万物的底气和勇气。基层有空间有舞台,基层干部应该具有政治敏锐性,深入领会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在基层大展拳脚,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基层干部应讲政治,敢担当,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朝代兴衰,历史更迭,每个王朝或的强盛都离不开青年人的身影,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破釜沉舟的项羽,投笔从戎的班超,从他们的身上无不是青春奋斗的模样,着眼当下,也不乏勇于担当的榜样,大学生村官程广京,名校毕业扎根基层,用行动践行初心、为国家基层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基层干部应踏准发展的潮流,不断奋斗,勇于担当,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基层干部应讲政治,勇创新,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开拓者。“不日新必日退”唯有开拓创新,才是国家立足之根本,百姓生活之保障。现代社会,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那么必定会受制于人,无法做到真正的强大,只有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成果,我们才有在众多国家中挺直腰杆的底气。时代飞速发展,科技飞速更新,基层干部就好似发展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不竭动力。要在基层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融入群众,融入百姓,穿一穿土鞋,住一住土炕,在实际工作中,创新适合百姓的工作方法,倾听民众的声音,为祖国的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

基层干部应讲政治,能奉献,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奉献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一词看似简单,实则异常艰难。谭嗣同为了国人醒悟,不惧生死,在戊戌变法中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世人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篇,奉献一词,看似遥远实则就在你我身边,疫情的突然席卷,打开窗户,你看许许多多的稚嫩脸庞,穿越群山,那一名名刚毕业就去基层的年轻干部,也都是青春的奉献。因为热爱,所以甘愿奉献终生,因为热爱,所以奉献青春无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青年干部要有政治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让我们“秉持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岂因福祸避趋之”的斗志,不断拼搏,勇于奋进,创新开拓,勇于奉献,让基层干部奋斗的音律,飘扬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上。

 

三、申论:“站C位”——有为才能有位

1.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围绕“站C位”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申论,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是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三、申论:“站C位”【答案】

【审题】

    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话是小品《占位子》里的台词,体现了小品的主题;第二句话概述小品《占位子》的主要内容及社会反响;第三、四两句话揭示“C位”的内涵,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解释。由此可知,本题的审题立意应从前两句话入手。第一句话“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意思是说,学生在教室里所坐的位置决定学习成绩,进而决定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地位,这也正是“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思想原因。问题是,座位跟学习成绩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座位是不是学习和成长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因素?现在成绩优秀了,是不是将来进入社会就一定会有好“位置”?对于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除了联系第一句话进行思考外,还可以思考这些问题:孩子学习和成长最需要的是什么?家长给予孩子最好的帮助是什么?怎样走出爱的误区?等等。

【参考立意】

精神财富远比位置重要;成人永远比成绩更重要;要充分了解、尊重、相信孩子;要充分投入精力,专注陪伴孩子;当心变爱为害;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未必有为……

【参考例文】

有为才能有位

小品《占位子》以孩子“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开场,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这些家长的爱子之心固然可敬,但是他们不明白,位置跟优秀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地位。

诚然,座位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是影响学生成绩和成长的核心因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如思考、交流、合作、自律、自信、自觉等才是重点。坐在所谓“C位”的学生最终成绩并不优秀,而坐在非“C位”的学生却成为学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相信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自己所在学校里找到实例。为什么有些坐在“C位”的同学会不如坐在非“C位”的同学成绩好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存在差异。

家长的责任应当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成长,而不是使出浑身解数帮孩子抢占教室“C位”。换句话说,家长与其在教室里为孩子抢“位置”,不如培养孩子自己争“位置”的意识和抢“位置”的能力。孩子迟早要独立,他们的未来有怎样的“位置”,更多取决于他们有没有志气、毅力和恒心。须知,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未必有为。不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不在内因上下功夫,仅在“C位”上用力气,只会弱化孩子的意志。

其实,影响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不单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父母自身所处的“位置”对孩子的影响也十分重要。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作为父母,自身发展得如何、具有怎样的素质,都会对孩子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比起去抢教室座位,为人父母更应该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为孩子的成长做铺垫。

古人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通过累积真才干、真本事,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那么不论身处何种位置,都能发光发热、立于不败之地。

古人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通过累积真才干、真本事,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那么不论身处何种位置,都能发光发热、立于不败之地。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须有为。谢觉哉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时,已年逾七旬。医生和身边的人说:“您年岁大了,法院的工作挂个名就行了,干吗还费那么大力气啊?”谢老严肃回答:“挂名怎么行啊?”谢老依然满腔热情、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今天,新时代为奋斗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把握好“有为”与“有位”的辩证法,想为、敢为、善为,我们何愁不能施展才干、赢得人生的主动权。

“无位者可成其为,有为者终得其位。”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眼睛盯着的不应该是孩子的“位”而是孩子的“为”。如果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对孩子的“爱”就可能成为实际的“害”。

点评:

文章从简述材料起笔,在肯定家长爱子之心的同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即不懂“位置跟优秀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决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以此作为中心论点,统领全文。主体论述部分,首先指出影响学生成绩和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而不是教室里的“位置”;接着指出家长的责任应当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成长,而不是使出浑身解数帮孩子抢占教室“C位”,并从反面论述抢“C位”的消极后果;然后深化论证,指出“不论身处何种位置,都能发光发热”,且列举谢觉哉的事例进一步点明在位者更须有为。结尾引用名言,再次点明论点,照应标题。文章紧扣“位置”展开论述,说理辩证,很有说服力。

阅读全文
 2025届高考申论与议论文解析与训练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