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

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主题写作一范文

分享:杨老师 12-15 单元主题 下载支付:1.00点

【原题呈现】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永玉和沈从文也曾与小小山城相互依存。家乡是生命的摇篮,是心灵的依靠,更是文化的烙印。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道题关联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家乡文化生活”。

试题首先引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俗语,并借助黄永玉和沈从文两人的例子,说明家乡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家乡,不仅仅是我们生长生活的地方,是“生命的摇篮”,更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比如,家乡中慈爱的长辈、亲切的乡邻、熟悉的山水,能于失意时给予我们抚慰,也能于畏缩时给我们鼓励,让我们感觉有了家乡,就有了依靠。所以,材料才说家乡也是我们“心灵的依靠”。而家乡的自然风物、生活体验、人文景观、乡土风俗等等,都有可能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比如沈从文作品下鲜明的湘西特色,所以,家乡是“文化的烙印”。

由此可见,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情感。而家乡的体现,不仅仅只是一座屋、几个人,还可以是家乡风俗文化的所见所闻,可以是家乡的自然风物等等。

行文时,可写成记叙文,通过对家乡风物人文的介绍,让读者能明白自己家乡的独特之处,然后,可通过“我”离开家乡后仍保存某些乡土习惯等展现家乡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可以写议论文,从生命、精神、文化等多角度说明家乡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可以着眼于当下,结合不少人才外流的现象,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留住乡愁,建设好家乡文化等。

 

【参考立意】

1.探寻家乡之美,追溯文化之根。

2.风物有信,乡土有味。

3.家乡,生命之根。

4.一方乡土,一方心灵的家园。

 

【名句素材】

1.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白居易: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4.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5.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平妖传》: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8.《管子》: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9.吴承恩: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10.华罗庚: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11.彭德怀: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12.史铁生: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你就已经回到了故乡。

 

【精选语段】

1.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气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老舍《想北平》

(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3.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席慕蓉《乡愁》

(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诗人从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愁。)

     

【优秀作文】

扣家乡之琴弦,奏时代之乐章

沐浴着乡野清新的春风,浸润着农耕文明的细雨,我们的民族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家乡,是人们精神的寄托,是人们心中永恒的归属。

如果说人的一生都在与外界进行精神上乃至灵魂上的交流,那么家乡就是最初的精神纽带。沈从文先生从家乡湘西凤凰这片净土中找到精神文化力量,以最质朴的文化之根,找寻遗落在都市文明中最古老最神秘的原始动力。那片桃花源的净地,滋养了沈从文先生,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延续着生命的价值。故土情怀,成了沈从文作品中最动人的精粹。所以,家乡,是我们的思想源泉,家乡的一人一物,总牵动着我们的内心与灵魂;家乡,也是给我们带来精神慰藉的地方。

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就有“衣锦还乡”的说法,或许正是因为人们普遍都认为家乡是自己的最终栖息地,人们年轻时可以外出闯荡,待功成名就后,便如倦鸟归林,回归本源。毕竟,家乡一直都是人们的精神归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的“远游人”越来越多,乡愁越来越淡。所幸,当今我国已开始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政策,让我们把白云捏回苍狗的模样,述古而思今,让我们记住乡愁。一个个家乡就是我们民族的根,树高千丈根难忘,绿叶对根有着深深的情意。留住根,我们才能时时回望来路,汲取精神力量,再迈向新的远方。习主席说:“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

君且看,“河狸公主”初雯雯回归家乡,明确心之所向,赴时代洪流,谱就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美绝唱;君且看,“大眼睛”苏明娟大学期间回乡义务支教,心系希望工程,回馈社会;君且看,黄文秀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走上一条致富路,把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家乡,让身与魂找到了精神归属。她们眼里有光,心中有志,为家乡铸魂,为时代写就最美传记。吾辈青年须悟其本源,不泥于精神内耗,在与家乡的共鸣中找到属于自我的生活节奏。

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家乡能给我们精神指引,也能带领我们走出精神迷局,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一桩桩,一件件,昭示着人们与家乡相互的依存关系.....

滴不尽爱国血泪抛红豆,开不完赤子心花满画楼,睡不稳笃志报国饮冰后,忘不了初心使命在肩头。愿你我以家乡之琴弦,奏时代华丽乐章!

阅读全文
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主题写作一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