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2024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集锦

分享:杨老师 08-05 高考作文 下载支付:1.00点

【真题再现】

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满分作文】

作文1:

历久弥新

北京一考生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在此过程中,经典作品常读常新,杰出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许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更显活力,愈见价值,真可谓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重读经典,回望历史,品味当下历久弥新。正如孔夫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内涵与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磨灭,古老的经典总能让我们常读常新。几百年前,《三国演义》横空出世,其所弘扬的“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的理念,至今仍然适用。如今再读《三国演义》,那魏、蜀、吴的三足鼎立,又仿佛映射着当今中美俄三国“鼎立”的世界格局。尽管局势变得更加微妙而复杂,但治国、强国的根本--人民,始终未变,在当下其重要性更加突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由此可见,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

揣摩思想,勇于实践,理性客观,历久弥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杰出的思想,毫无疑问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每一代中华儿女的践行下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回顾历史,陈胜、吴广为了反抗秦朝的压迫揭竿而起,勇于实践,即便失败仍成就不凡。再看现代,邓小平爷爷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勇于实践,敢为人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与以往不同的是,“实践检验真理”这一优秀的思想,如今被赋予了理性客观的色彩,蜕变为结合了无数前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的“新实践思想”。由此可见,杰出的思想历久弥新。

精神长存,勇于奉献,燃烧自我,历久弥新。有诗人曾云:“让我们在岁月流逝的滴响中,固守着自己的孤岛。”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精神之一的奉献精神,在时间的淬炼中亘古弥新,焕发出活力与价值。踏过我泱泱中华几千年历史长河,从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奉献自己,桃李满天下;到如今特教老师刘玲琍,倾尽所有,让鲜受社会关注的听障儿童突破寂静,重获“新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反而愈加棱角分明。

一本好书,一部经典,历经千载而常读常新;一位伟人,一个思想,指导万世而不过时;一个民族,一种精神,历经漫长的时光,依旧熠熠生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为中华经典自豪,为杰出思想自豪,更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自豪!

作文2:

历久弥新

北京一考生

泱泱华夏,文明博大;巍巍中华,历史悠久。纵观历史,大河奔流而磅礴,文明厚重而隽永。从《诗经》、汉赋到明清小说,从大篆、小篆到行书、草书,从徽班进京到京剧繁荣,中华文化和精神在时光深处沉淀,在时代浪潮中闪耀,展现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历久弥新,是对古老经典价值的认可。古老的经典之所以能够常看常新,是因为它们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论语》让我们领略到儒家仁爱思想的精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仍是当代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道德经》让我们感受到天地间的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哲学智慧;《墨子》传授我们兼爱非攻的侠义精神,“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的格言直至今日仍在提醒我们要坚守道义。由此观之,这些古老的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进。

历久弥新,是对思想文化传承的坚守。在传统思想文化于新时代焕发光彩的背后,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和传承,他们的存在使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教学,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已任,使古典诗词于当代“再生”;王津满怀着对文物的热忱,从事文物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让破碎的钟表重新绽放出时间的繁花;李景洲为传承登封窑的技艺,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无数次实验,最终烧制出了釉色锃亮的白瓷,填补了我国陶瓷文化中的一处空白……“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文化传承者肩负重任,让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历久弥新,是对中华文化与精神创新的追求。泰戈尔曾言:“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文化创新是使文化永葆生命力的关键,也是使文化实现“历久弥新”的重要途径。或有《长安三万里》通过数字电影技术描绘唐诗名篇画面;或有《唐宫夜宴》以网络化的个性表达拥抱传统文化;或有故宫博物院结合时尚流行元素推出精品文创。承上而论,通过文化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才能拂去中华文化与精神的历史封尘,使之焕发活力,历久弥新。

经典的价值、思想的传承坚守和文化的创新追求共同构成了“历久弥新”的内涵。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吾辈青年自当高扬传承与创新的风帆,坚定文化自信,延续中华文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作文3:

历久弥新

北京一考生

拨开历史的云雾,古老的典籍早已泛黄;轻拭其上的尘埃,古圣先贤的文字依然有力。经典也好,思想也罢,抑或伟大精神,都如同窖藏已久的醇醪,闻来馥郁芬芳,细品更是回味无穷,予人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

古老的经典,虽历经千年,却仍是我们前行的“指南针”。农业上,贾思勰于《齐民要术》中强调因时、因地制宜;医学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了许多药物的药性和疗效;甚至在个人修身方面,也有《论语》教导我们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即使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这些经典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等,在当今时代仍然绽放着光彩,似指南针一般给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在自身“新陈代谢”的进程中为推动人类社会向上发展和时代巨轮滚滚向前添砖加瓦。

杰出的思想,虽沉默无言,却给予我们“向上走”的动力。君主专制时代,既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慨,也有“心即理,心外无理”的思考;民主共和时期,既有“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的训诫,也有“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的呼吁。发声者,有的是儒雅的士人,有的是孤高的墨客,有的则是敢为人先的革命家。他们为黎元、为国家、为民族殚精竭虑夙夜不懈,塑造了极具影响力的杰出思想。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们的思想始终是强有力的“助推剂”,始终是引领民族复兴航向的思想之旗。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虽饱受考验,却依然焕发着源源不绝的生机与活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横空出世;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精神应运而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弹一星”精神破土而出。它们大部分生于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动荡年代,却没有因为战争而失去光泽。它们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闪耀着永恒的价值光芒。如今,我们迈入风云变幻的新时代,在“嫦娥”奔月、“祝融”探火、“蛟龙”人海的背后,正是有这些伟大精神在充当前行的“燃料”。这些伟大精神让我们的民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跨越一座又一座高峰;这些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熔铸于我们的血脉之中,为我们再创佳绩提供不竭动力。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纵然如此,那些古老的经典、杰出的思想,抑或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仍闪闪发光,彰显着时代价值,为这精彩纷呈的世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指引中华儿女不断奋进,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的壮美篇章!

作文4:

历久弥新

人大附中2024届学生 童潇乐

(注:本文为作者的考场复写稿)

在学习中,“历久弥新”似乎是政治课本上一个常见的词汇,它经常用来描述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状态,而如今,让事物历久弥新也成为了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历久弥新,顾名思义,即事物经历长时间的淬炼后,在当今时代发挥了新的作用,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然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达到“历久弥新”的条件,若事物本身没有意义可言,一潭死水,如何弥新?若事物没有悠久的历史,未曾历久,如何弥新?在中华文化中,倘若没有几千年前深刻的道家思想,习主席如何能将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思想改造后用于今日?倘若没有几千年前祖先不断探索产生的研究成果,屠呦呦如何能从《肘后备急方》中寻到灵感,从而提取出青蒿素治疗疟疾?中国文化的璀璨与悠久,成为了“历久弥新”的坚实基础。

于是大家或许就产生了疑问,中华文化已经如此辉煌了,为何不能直接照搬与沿用,却要继续让它们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产生新的面貌?这是因为当下时代的人永远是最终目的,因此文化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人,对人产生精神上的熏陶。时代在不断发展,时代的整体需求、意识形态都在发生变化,所以让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才能更好地与符合当今人民的需求。敦煌文化便是如此,如樊锦诗所言,岁月正在带走敦煌,哪怕轻轻关门,壁画都会像酥皮一样脱落。如果岁月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模糊掉敦煌的面容,那就以当今时代特有的方式,让敦煌焕然一新地重现在大家面前,进入大家的生活,这便是敦煌研究院研发电子壁画,敦煌文创的原因。

同时,历久弥新并非是事物自然而然的转化,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能动改造的结果。它需要人们在拥有创造力的同时心怀包容,乐意尝试崭新的事物,而不是固步自封,自高自大。18世纪,咖啡进入了上海,在上海人与上海文化的不断改造下,它由饮品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上海的咖啡馆既拥有西式餐厅的装饰,又拥有中式酒馆的热闹与烟火气。正是上海对外来事物的接纳,包容与孕化,才让上海文化在发展中不断迸发着新的火花,历久弥新。

无论是大火的“只此青绿”,各个文化景点开发的文创,还是许多博物馆推出的“线上展览”。从这些历久弥新的例子中不难看出,在当今时代,科技都是让文化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历久弥新从来并非是为变化而变化,为新而新,而是对社会,对民情充分体察后进行的有温度的改造,只有这样,所谓的新才有其意义所在。科技无论如何都是冰冷的,真正让它有温度的是人心。

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向前,让我们随着浪潮不断向前奔跑吧。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大河泱泱,大潮滂滂。 


阅读全文
2024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集锦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