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问题与答案”导写及范文展

分享:杨老师 06-27 高考作文 下载支付:1.00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材料简短,言简义丰。

材料共两部分,一是写出了当下时代特点,“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二是指出出现的问题:“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和“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其中“是否”一词并不期待大家大书特书,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或者“问题不会越来越少”。针对这两个问题,审题立意时,我们可以问一问为什么,为什么“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因为我们可以随时向互联网、人工智能提问,轻易地得到答案;为什么“问题会越来越少”呢?因为我们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获得的答案,无需我们亲自思考,无益于我们思维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还会使我们的思维能力严重退化。当然,也可以问为什么“问题不会越来越少”?回答是我们对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处得到的答案不太满意,或者我们的问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无法回答,需要我们自己去探求。

写作任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强调考生“联想和思考”,依然是有利于议论文写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答案和问题”的思考就会有明确的方向:比如针对“答案”,可以说,答案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是否答非所问;针对“问题”,可以说问题的有无、难易等。

构思方面,考生可以联系自身实际写作,也可以就所见所闻和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分析、阐述,有较大的自由度。

试题亮点

一、时代感强,关注社会发展

本题材料中的背景提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时代感极强,这是一次沉浸式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时代,促使学生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学习必备知识,提高关键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投身于发展新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成为其中的中流砥柱、骨干力量。

二、关注现实,凸显思维品质

本题对考生思维品质要求较高,可以说,考生的思维深度就决定了作文的品质。本题立意并不难,中心是在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较为普及的背景下,对“问题和答案”的思考。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写作,也可以对所见所闻进行充分阐述,也可以对某个热点现象进行深度剖析。

三、开放性强,强化思辨能力

对本题的关键点“问题与答案”进行切片分析和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个题目有很强的开放性,“问题”的有无、难易、多少,“答案”是否符合需求,是否能够全部获得,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比如,考生可以写我们没有经过努力轻易得到了答案,会否让我们的思维能力退化等。

四、启智增慧,聚焦青年成长

本题的材料是热点生活现象,发人深省、意蕴丰富。相信青年学生在生活中一定遇到过相关的情境,对考生来说本题材料没有陌生感,对题目的深入思考也是在反思自己的生活,促使考生在反思中成长,启智增慧。

总之,本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青年成长,切合青年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能有效考查考生的思辨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考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水平。同时,又难度适中,较好地助力国家选拔人才。

 

高分佳作展示

01

辩证看待网络科技,直面问题促进发展

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互联网联通万千世界,人工智能惠及千家万户,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快,我们的问题看似越来越少,实际上并非如此。随着科技发展,浅层次问题不断减少,深层次问题层出不穷。我认为,我们应:辩证看待网络科技,直面问题促进发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善于运用网络科技,解决浅层次问题。《荀子》云:“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于里;假舟辑者,非能水者,而绝江河。”诚哉斯言!网络科技的普及与运用为生活提供便利,解决浅层次问题:人脸识别技术节省了输入密码的时间,大数据错题库利于知识的复习巩固,机器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观知,善于运用网络科技,如同顺风而呼声自彰,登高而招见者远,有利于解决浅层次问题,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拙于运用网络科技,带来深层次问题。“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浅层次问题的迅速解决助推人们向深层次问题探寻,网络科技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人们习惯于点开搜索引擎寻找快速解决问题答案时,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便渐渐丧失。如果缺少知识的积累与自发的探索,所有看似光辉的成果都只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当人们利用先进的网络科技盗取他人财产与信息时,法律的红线就被触碰,相关的不法行为就层出不穷,当人们在网络上肆意发表诋毁言论、煽动舆论时,人们的道德意识便逐渐淡薄,施暴者便更加肆无忌惮。由此观之,拙于运用网络科技,只会作茁白缚自食苦果,带来深层次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辩证看待网络科技,直面问题促进发展。

“海压竹技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新技术的产生在解决问题时必然带来新的问题。正因为解决了浅层次的问题,让浅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少,我们才能进一步探索深层次的问题,发现更多深层次的问题,问题的多与少的变化,深与浅的交织,才构成了网络科技发展的历程。在面对科技的利与弊,影响的好与坏时,我们应扬长避短,培养“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推动网络科技更上一层楼。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网络科技的发展,过程也许问题丛生,但只要我们辩证处之,直面问题,不惧怕不逃避,想方法,解史之,必能让网络科技健康发展,惠及民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02

以科技之镐,登惊异之峰

 “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的景色越壮阔。”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如是说。在这个消费主义语境下的信息时代,人们享受着互联网上短平快的感官刺激,安逸于人工智能随时随地的便捷解答,仿佛来到不再有任何问题的美丽新世界,却未料到可能正在由时代的高峰走向低谷。

今时今日,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正如人类文明的一盒火柴:不用是愚蠢的,滥用是危险的。

答案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减少,更不是思考的减少。所谓答案,也可能只是形式上的尝试。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当人工智能用数学推理来给出问题的解答,我们何妨用创造性的思想、新的角度,从旧的问题出发,提出新的问题。事实上,当人们在创造人工智能时,也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而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也因此不断提升。正是这些不断提出的问题,推动了科学真正进步。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疴瘵,问题也永远不会结束。当古斯塔夫·勒庞发现人的同质化,刘擎见到现代人心灵的无家可归,桑斯坦提出信息茧房,我们就会发现,科技从来无法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浮士德》一书中提及:“人力所能及的最高事物乃是惊异。”理论是灰色的,而思考之树常青,正因问题常有,人才常在思考。翻开历史的卷帙,二战后遭受鄙夷的大和民族,在川端康成“敏锐而细密的感性思维与惯有的细腻文字”下才重新向世界展现独特的物哀、侘寂与幽玄之美。解决问题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类。

高速发展的科技并不一定带来精神文明衰退的灰暗前景,因此我们仍能持科技之镐,登文明之峰,以此来改造。正像严复墓志铭上刻着“惟适之安”,我们需要不断适应并掌握时代的科技,来创造改良前景,提出新的问题,推动文明进步。高新科技是物质文明的提纯,而我们能做出精神文明的选择。

“太阳自然是终究要沉落,醒着的只是我新的追求,我赶去啜饮永恒的光辉,身后黑夜,身前白昼,头上青天,脚底洪流。”歌德如此挥挥扬扬地写下。作为“烨烨如扶桑”的华彩青年,我们不能为井喷式的互联网信息所恫吓,不为便捷的人工智能所困踬,要勇于提出新的疑问,不断追求新的问题,于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如尼采一般为自身的不可穷竭兴欢起舞。

 

03

永续之问

当今时代,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应用,万千资讯被整合为一个整体,使人们可以在瞬时内一键搜索到问题的答案,问题仿佛将会在这大数据的时代逐步减少直至消失——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依己之见,世间存在那永续之问等待着我们去思索,去寻觅,去回答。

诚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许多人类历史上遗留问题——万户登月的梦想已不再是一个笑话,海底两万里的奇思妙想也不再仅存于科幻;于普通民众而言,网络更是因其便捷与信息海量而成为日常解决疑问的重要方式。但是,当我们满足于AI生成的一段段机械的文字时,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文字之间的联系?是否真正理解了答案背后的意义?村上春树认为,只有思考是人类可以作为支撑的东西——倘若失去思想的船舵,船便迷失了方向,我们将永远得不到问题的答案。

另一方面,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新的问题纷至沓来。核污染,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在眉睫。更有诸多人受着“问题”的煎熬:美洲大陆上,和乐的印第安人因欧洲人的船坚炮利而流离失所;《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里,原本天真的查理为着自己突增的智力愁苦不已;《奥本海默》里,伟大的物理学家望着绽放的蘑菇云一言不发……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当真是美好的曙光?亦或者在发展人工智能之外,我们有更多的问题要去寻觅?答案不言而喻。历史确是一个滚滚向前的车轮,前进道路上必须辗碎一切问题,但历史又如何能有一个看的见的尽头——“出发时我们带着期望,结果发现问题变成了更多的问题”,《萌芽》上的一位作者如是写道。但诚如安徒生所言:“人文事业就像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历史正是在永续之问中螺旋式地前进、上升着。

而之于我们个体而言,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生命中固有许多问题乃是人工智能所不能解决的。加缪曾论证过人的伟大,我们都携带着“自己的宇宙”,“照亮一个排他性的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做到无懈可击、无问所求——我们当共情于赤壁之下“哀吾生之须臾”的悲怆的问、兰亭之中“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的怅然的问、滕王阁上“宁移白首之心”的慨然的问……海德格尔说,人生存的有限性与限定性比人本身更为重要——问题的存在恰印证着人的存在,即便百年之后,我们亦因那永续之问而长存世间。

蓦然回首,我们还依稀窥见某个兰草香服的身影立于青山之巅不断发出那声嘶力竭的叩天之问。揆诸当下,立于纷纷扰扰的信息时代的潮头,深谙问题永不会减少,我们亦有十足的信念去回答我们的永续之问。

 

04

问题的永恒与智慧的进阶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无尽知识的窗户。曾经困扰我们的许多问题,现在只需轻点鼠标或语音指令,便能迅速得到答案。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呢?

当我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回首过往,不难发现,问题的数量并未因科技的进步而减少,反而愈加丰富和多元。科技发展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蒸汽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再到人工智能的崛起,每一步的跨越都伴随着对新问题的探索和解答。

再者,当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中,每一个答案都可能成为新的问题的起点。知识的边界在不断拓展,我们的好奇心也在不断膨胀。一个问题解决了,往往又会引发更多的思考,激发我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推动知识的进步。

然而,问题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陷入迷茫和无助之中。相反,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是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拓展视野。每一次的思考和尝试,都是对智慧的锤炼和升华。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问题并非总是需要找到确切的答案。有些问题,如生命的意义、宇宙的起源等,可能永远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没有价值。相反,它们能够引发我们对世界和生命的深入思考,提升我们的精神层面。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没有音乐,生命是一个错误。”同样,没有问题的生活,也会失去其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减少对问题的思考。相反,我们应该更加珍视每一个问题,将其作为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问题的海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没。我们要有勇气去提出新的问题,有智慧去解答问题,有毅力去追求真理。

在这个时代,我们或许无法预测未来会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解答。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我们就能在问题的海洋中航行得更远、更稳。因为问题的永恒正是智慧的进阶之路。

阅读全文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问题与答案”导写及范文展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