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参考例文欣赏

分享:杨老师 06-12 高考作文 下载支付:1.00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胜天半子,莫忘勤习万子

围棋之道千变万化,奥妙无穷:一子可致败、一子可逆挽、一子可定乾坤。初学围棋者,应以本手为基,勤习万子;精研棋道者,可追求妙手,纵横黑白之间,出神入化;若学棋不精,筑基不牢,则易生俗手,得不偿失。
哪怕你成了《天局》里的那位“棋痴”,人间已无敌,只剩天对弈,而且还能跪死一角祭出妙手,最终“胜天半子”,你也要感谢平日里,万次重复研习的本手。

棋道亦人道:于棋路而言,棋手应多习本手,慎出妙手,忌行俗手。于人生而言,修行者则要沉心蛰伏,稳中求变。如此,本妙相济,棋艺可得圆熟,人生也趋于完满。

所谓本手,是基业,是大厦之砖,是埋头拉车、日拱一卒的犁牛精神。当彭士禄毅然接过中国核潜艇研造的大旗时,一场漫长的“学棋”之旅便开始了。六十年代初条件艰苦,彭士禄便领着团队日夜兼程,用手摇计算器和木尺算出十几万个基础数据;人才奇缺,彭士禄便守着他的五十多名队员蛰伏川野,强本固基。彭士禄的修行没有奇迹,靠的就是一字一顿的承诺,靠的就是堆积如山的算术稿纸。如此,彭士禄团队靠着初学者的谦卑,靠着无数“本手”的积累,也让他有朝一日使出了“妙手”,不仅成就了个人事业,更为中国棋阵赢下关键的一局。

至于妙手,是奇迹,是点睛之笔,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妙悟,它是个人乃至国家的质变。当苏炳添无数次踏上100米的起跑线时,他终于悟出短跑之道,终成“亚洲飞人”;当康德数十年如一日于陋室沉思时,他才能参悟出哲学的秘密,这才有了“三大批判”的思想成果;当中国无数次摸索治国强国之道,不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中国才能雄踞东方,向世界展示一个浩荡大国的气魄与胸怀。妙手之道,不是彩票与赌博,它不可复制、不可偶得,唯手熟者,唯“众里寻他千百度”者得之。

当然,“本手”与“妙手”是相互成就的。韩国“棋佛”李昌镐少有妙手,但他永远凭借“半目胜”的优势赢下世界众多棋王。此时,他的棋不是没有妙手,而是把每一招本手变成妙手,凭借超然的本手促成妙手之神,反过来他又更专注于本手的奠基之功。我国从艰难申奥成功到有能力再次主办奥运会,个中艰辛已不是几次妙手能概括完全,背后的走棋者,是十几年来砥砺前行、不断壮大的个人与团队。

本手虽质朴,一旦纯熟,妙手自生;妙手虽可贵,若无本手筑基,只不过是空中楼阁,一碰就塌,再多妙手也易沦为俗手。本手与妙手恰似阴阳两面,彼此相谐才能万元归一,本妙相济方可无往不利。

可曾想,你的周遭,就有一场场棋局,个人的,民族的,时代的,正在对弈,激战正酣。

夯实本手避俗手,自得妙手始道高

“水竹光中戏弈棋,棋中妙处有谁知”,这“妙处”之一怕就是能悟人生之理吧:治学恒为“本手”实,为人慎思避“俗手”,水到渠成得“妙手”,蓦然回首始道高!

壁立千仞,累于微末——扎实基础练“本手”,为水为风助前行。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这是治学和为人的“基础”。庄子《逍遥游》中有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而这“本手”就是这“水”,唯有积得够多,累得够厚,才能有百舸争流之盛景!为着这“本手”,宋濂穷冬烈风不为惧,足肤皲裂不自知,这才有了“预君子之列”“缀公卿之后”;为着这“本手”,苏炳添满身伤病未在意,年龄虽限求超越,这才有了冲出亚洲速度,创造体界历史。“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鹏飞九天须风厚,人行万里在“本手”,故曰:扎实基础练“本手”,为水为风助前行。

桃羞李让,自是清流——慎思明辨避“俗手”,有志有力助攀登。

“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这不仅是围棋中我们要规避的,更是治学与为人时我们要防范的。治学时,要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志与力,如此才能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惊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奇绝;为人时,要有“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的志与力,如此才能见“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无“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的遗憾。棋中“俗手”害全局,行时“俗手”碍攀登,我们应抱必赢之志,携本手之力,许人间清流,故曰:慎思明辨避“俗手”,有志有力助攀登。

思属风云,造炬成阳——回首萧瑟得“妙手”,至善至美助飞跃。

“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创造,是“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绝招,这是每一位弈棋者的期盼,也是我们为学者的追求。庖丁解牛,何以不似“族庖月更刀”?何以超越“良庖岁更刀”?因其“妙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妙手”何以得?庖丁“见其难为”,也是“怵然为戒”,戒什么?戒“俗手”;而后“视为止,行为迟”,凭着解牛十九年,所解数千牛练就的“本手”,“动刀甚微”,终得“謋然已解”!吾辈当学庖丁,吾辈当求妙手,待来日,回首萧瑟得“妙手”,至善至美助飞跃。

“本手”须实,“俗手”须避,“妙手”须求,吾辈青年应悟得这“棋中妙处”:扎实基础练本手,慎思明辨避“俗手”,回首萧瑟得“妙手”,如此自能云程发轫、干霄凌云,一起向未来!

本手与妙手齐飞

高明棋手,必然抛弃俗手,重视本手与妙手。青年成长民族复兴犹如棋局,当重视本手与妙手。本手是基础,没有牢固的基础,就没有青年成长,就没有国家快速发展;妙手是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青年创新,就没有民族创新。所以吾辈青年当本手与妙手齐飞。

青年当执本手,需要我们努力奋斗,打好人生基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青年要长成参天大树,报效国家,需固其根本,重视基础。当执本手,袁隆平院士,努力学习外语,学习杂水稻知识,坚持不懈,最后成为伟大农学家,造福苍生;当执本手,青年苏翊鸣,刻苦训练,持之以恒,最后成为冬奥会上耀眼明星,为国争光;当执本手,导演郭凡,研究剧本,学习电影制作,最后才有《流浪地球》的火爆。俗语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青年沉迷于俗手,怎么能行?青年选择躺平,怎能成功。无奋斗,不青春;执本手,才成长。

青年当执妙手,需要我们持续创新,奋发有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争做创新青年,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基本功;争做创新青年,需要我们有不怕困难的挑战精神。不走寻常路,美国在探火技术方面对中国封锁,中国青年坚持创新,执妙手,绕火落火一步完成;不走寻常路,马伟明院士坚持创新,执妙手,不惧挑战,最终实现航母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跨越;不走寻常路,华为公司坚持创新,执妙手,无惧制裁,最终实现中国移动通讯5G技术跨越。没有本手,就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扎实基础;没有妙手,就没有另辟蹊径,实现质的突破。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青年要勇锐进取,创新进取,奋发有为。

青年当为国,无私奉献,实现本手与妙手齐飞。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创新。国家强大,需青年奉献;国家发展,需要青年创新。青年当执本手,默默无闻,长年累月,打好基础,不做躺平青年,不做内卷青年,当作奋斗青年,为创妙手打好基础;青年当执妙手,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创造,为国家强大奉献青春力量。彭士禄院士执本手,成为杰出科学家,执奇妙手,为军事强国贡献青春力量;中国执本手,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中国执妙手,推广世界命运共同体,中国青年为人类发展做贡献。反观一些国家执俗手,一国优先,反而损害本国利益。俗手输掉未来,所以中国青年要携本手与妙手,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生逢其时,责任在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处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需要我们执本手,固本培元;需要我们执妙手,实现民族复兴。

本手游刃处,妙手自秀出

围棋中,弈者往往求胜心切,不知“以正合”的兵家正道,莫不想着“以奇胜”的诡道,希冀一招致胜,毕其功于一役。殊不知,妙手不可偶得,本手游刃有余,妙手才可练就。  

   无论学问、事业,莫不经历这两重境界。如果说练就本手,需要“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痴狂执着的话,那么妙手偶得,则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不期而遇的惊喜。  

其实不惟围棋,技艺、学问、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游泳的“水性”,阅读的“语感”,工匠的“手感”,乐人的“乐感”……这些妙手,无不来自单调刻苦的训练,和“人间万事出艰辛”的本手。  

庄子笔下的庖丁,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绝技背后,是十九年、“所解数千牛”的扎实基本功;达芬奇惊世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其神韵或许从画蛋练功中绘就;苏轼的意到笔随,常有神来之笔,其才情在“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苦读中酝酿;钱钟书的博学洽闻,妙语解颐,其器识早已在“横扫清华读书馆”中涵养。而冬奥会上,天才少女谷爱凌凌空飞跃的惊鸿一瞥,敢于挑战世界的转体1420度的高难度妙手,其实从洛杉矶凌晨五点半的反复训练中练就。……  

守拙以守正,苦练基本功,练就本手;创新兼创意,熟能生巧,才能妙手偶得。  

本手和妙手,如辩证法中守正和创新,如书法中的临帖和破帖,如舞台上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如为文的“勤于读书,易于作文”,如学问的“厚积才能薄发”。本手和妙手,亦如静水和瀑布的关系:静水深流,默默蕴蓄水位,然后纵身一跃,方成为凌空飞泻的壮观瀑布。  

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登堂入室……大道至简,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不易之道。  

严歌苓说“我们都想着拯救世界,却忘了帮妈妈洗碗”。我们不屑于久久为功的基本功,我们往往浮躁功利,不惜“背绳墨以工巧”,志大心高而又疏于深厚的基本功,又怎能行稳致远? 这让我想起了威斯敏斯特教堂无人墓碑上那段震惊世人的忏悔文字: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只到暮年,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这段真诚的醒悟,或许道尽了大多数人的人生体验的“通感”,如一柄利剑,刺痛了我们每一个人;如一颗巨大的苦胆,需要我们时时去苦尝明志。我们往往不屑于平淡无奇的本手,觉得凡拙平庸;人人都想做万里挑一的妙手,结果最后只能沦为俗手,用败笔涂鸦不堪卒读的人生。  

倘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选择做踏踏实实做本手,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其进愈深,而其见愈奇”,功夫到处,灵犀一点,或许会不期而遇的成为妙手,人生或许又是一番光景。就像那些功勋、英雄,他们永远立足本职工作,绝不见异思迁,甘做“隐姓埋名人”,却干成了“惊天动地事”。  

一粒棋子喻人生,方寸棋局有乾坤。  但愿我们执好人生的棋子,以守正守拙为正道,练就出本手;以创新出巧为蹊径,幻化出妙手,经营好出彩人生。

本手纯熟,妙手自生

俗语说“慢工出细活”,这“细活”就好比下围棋的“妙手”,而这“慢工”就是下围棋的“本手”,“本手”纯熟,“妙手”自生

但遗憾的是, 社会浮躁,人心不古,急功近利,只想抄近道走捷径大有人在,把古人的教训“欲速则不达”抛诸脑后,结果在与社会的博弈中,下了一次次的“俗手”,碰得头破血流。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个真正的“善弈者”不会急功近利,要成为顶级高手必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才会有神来之笔成为“妙手。在武侠世界里,真正的顶级高手都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才登峰造极。看似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其实那只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现实世界其实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如此,做文章也是如此,看似“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却不知道这背后其实是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艰辛。

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那是因为有无数次解牛经验技术的总结;全红婵跳水不见水花,那也是因为有无数次辛苦的练习;达芬奇在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家之前,画鸡蛋画了无数个,正是在这看似枯燥乏味的练习中,本手得到了升华,成为了妙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成功好似轻而易举,其实都是蓄谋已久的势在必得。

但是我们经常只看到表面现象,只羡慕别人台前的光鲜亮丽,却忽视了人后数十年的苦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取得成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乃数十年之功。没有黄旭华们的苦心孤诣练“本手”的“沉潜”,哪有蛟龙入海探海底?没有孙家栋们的艰苦卓绝,哪有北斗导航的领先世界?没有航天工作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追求卓越,哪有“天问”“天宫”上九天揽月?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瓦累积起来的,只有稳定的根基,才能站得更稳,行得更远。

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稳扎稳打”,任何一点倏忽的灵感,都不能代替长久的努力。人生的路上,其实能够坚持的人很少,多半都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半途而废,可能是一直付出看不到回报,一直在储备,却看不到结果。苦练基本功,练就本手,才能成大器,成为“妙手”,堪大用。

本手纯熟,妙手自生。勤学苦练非常事,静待花开会有时。与君共勉!

以本为本,方得其妙

围棋是源于中国的一项高智商活动,在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上,涌现过诸多名手。在现实的高水平围棋赛事中,最后摘得桂冠的一般是那些基础扎实、功力深厚,下棋堂堂正正,不会出昏招、缓手,而能在关键时刻弈出妙手的棋手。然而为了这一招妙手,棋手往往需要付出十年以上的努力。因为,妙手是一种创造,一步妙手,可能需要千万步正手的训练作为铺垫,同时需要规避成千上万次的俗手。

事实上,不仅是围棋的初学者需要从本手开始入门,将“本手”视为学习的基本和根本,那些叱咤一时的名手乃至世界冠军,同样需要以本为本,不间断地勤加练习,夯实基础,这样才可能使自己的棋艺得到升华,最终得到“妙手”的青睐。反之,往往妙手不可得,正手会出错,俗手随时有,从而一败涂地。近两年国际棋战,中国的国手们面对韩国顶尖棋士申真谞战绩不佳,一冠难求,平心论之,世界冠军柯洁们上大学后热衷一些文娱活动而荒废棋艺,难辞其咎。

不止棋也。一切需要创造力的活动莫不如此。以文学创作言,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乃至一个好句,都来自经年累月的写作实践。贾岛自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实乃“两句三年得”,曹雪芹自言《红楼梦》的写作是“十年辛苦不寻常”,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要达到出语惊人的效果,没有十年之功恐非易事。鲁迅一生常写旧体诗自娱,他自评早年所写的“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奇绝妙绝”,晚年所写“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是“偷得半联,凑成一律”,如此妙句的得来,当然和他自幼熟读旧诗并持续创作密不可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名家陆游的“凡尔赛”,实际上,在“天成”“偶得”之前,有多少人想过他曾有巨大的付出?

不止此也。以翰墨丹青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洗黑一池碧水,方得几个好字。以学术研究言,“读书破万卷”是学者的基本功,清代国学大家俞樾遍读群书,才能写出《古书疑义举例》,解决了千百年来的书中许多难题。以中华武术言,历来门派林立,然而功夫精湛、屹立不倒、引人膜拜者,非武当、少林这样的名门正派莫属。有些习武者追求速成,剑走偏锋,投入邪派,甚至苦练“葵花宝典”这样的邪术,最终却落得个“虽已自宫,不能成功”的悲惨结局……

“妙手”的本质,是长年累月坚持“本手”练习后灵感的迸发,是量变后的质变,是必然中的偶然,是超出常规而仍不离规则的创新。坚持以本为本,表面看见效慢,进展缓,长远看则似缓实速,因为它埋下了创造的因子,暗含了“妙手”的萌芽。无论为学还是为人,都宜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戒除浮躁,远离速成,以“正手”呼唤“妙手”,由小成而至大成。

本手“登堂”,妙手“入室”

围棋中人必定深谙“本手”与“妙手”的作用,初学者应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才会有“妙手”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其实,在其他方面不也是这样的吗?孔子说“由也升堂也,未入室也”,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做学问或从事艺术,要先入门,次升堂,后入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了高深的境界。

“本手”可以登堂,“妙手”可以入室,不登堂何能入室?

相信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先练楷书,再练行书和草书。楷书打基础,把握字的结构和比例,运笔缓慢,把握线条的粗细、匀称和连贯。当楷书练到一定的程度再去练行书,因为有楷书的基础,写字速度加快,字的结构和比例还是会美观、匀称,同时手的轻重把握好,线条也会优美。如果不练楷书,虽然行书、草书也能写到基本看得过去,但始终功底不深,不能“入帖”,没有底蕴,没有书卷气。楷书的基础就是围棋中的本手,行书、草书便是妙手,变化多端,妙不可言。越过练楷书而写成的行书、草书,就如同围棋中的俗手,貌似合理,实则无趣。

书法艺术如此,打战不也如此吗?最妙的是毛主席指挥军队粉碎傅作义的偷袭计划,以三篇新闻稿使敌10万大军撤退,成功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空城计”。1948年5月中共中央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在西柏坡,当时华北地区极为空虚,兵力不足万人。当傅作义的偷袭部队正在秘密赶往保定途中之时,新华社的大喇叭里循环播出毛主席写的题为《蒋傅匪军妄图突袭石家庄》的广播稿,听得偷袭的官兵一脸茫然。《人民日报》还刊载了这篇广播稿,傅作义看了之后心里凉了半截:“军事机密不保,偷袭岂能成功?”心理战术是整个应对突袭措施中最精彩的部分。毛主席在军事上用兵如神,在关键时刻出奇招,这与他深厚的军事修养有关,他书房里几乎全部是军事书籍和军事地图,行军打仗的时候还随时带着很多的书。从年轻走到中年,毛主席在本手的基础上,实现了妙手的创造,胸中有百万雄兵,笔下似风云激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志士凭借着扎实的学习,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最美翻译官张京,16分钟临场速译惊艳全场;文昌航天发射场地最年轻女指挥官周承钰,巾帼不让须眉,是中国青年的楷模;几十年如一日从事中药和西药研究,研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屠呦呦先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从围棋艺术中吸取智慧,从本手开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融入社会,建设祖国创造更多的妙手。

始于本手,终于妙手,避开俗手,愿我们能在学问、技艺上登堂入室,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立思“俗”而“妙”生

    人理如棋理。落子出手之中,蕴含无穷哲思,颇为叹服。叹服之余,思及我辈青年学生,吾以为应以“本手”固基培元,“妙手”更上一层,而“俗手”亦能化为己用。
     求学之途漫漫,我们大多数尚在“初学者”阶段——初学知识,初学方法。固本培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手的功夫扎实,棋力才会提高;基础的知识学好,妙趣横想才会有据。然而有这样一种人,“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急于在学习中寻求“大招”,“秒杀”,热衷于报名这样的课程,轻易抛却基础知识,不去究其原理,不去深度思考,遇到题目便想着“我要用妙手”,进而将那固有的模板套入。长此以往,思维却僵化了,却将题目化简为繁了,换个本质相似的题目便不会了,就这样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一切所谓的努力白白流失。若是这样而来的“妙”,又能妙在何处呢?
     因此,我主张:打牢基础,深刻理解通法、常理,才有妙手生辉的可能。
     而同时,我们却也不能拘泥于本手。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敢于去打破常规。不能因基础知识重要就一直陷在对其研究中,打牢、夯实后就得开始盖高楼。此时便是比刚刚入门的初学者更高一层了。适当地将自己的思维放开,跳脱,有新的灵感不必马上否定,尽管去天马行空,尽管去放浪形骸之外。灵感落地,或许真正的妙手就出来了,思维空间提升上也因此大有裨益。
      然有了本,甚至妙,失败仍然常在。该当何如?捶胸顿足,懊恼痛苦,批评指责?要想到,那可能便是“俗手”在作怪。何谓俗手?身在其中不自知,貌似合理,从全局看才会看到受损。此时需要的便是以全局意识去反思或是找高手探讨,去找出那步“俗手”,再针对自我情况加以改进。倘若是因为全然抛弃或是未深入理解根本、急于追求妙手所致,那的确得将自己好好骂醒,脱身而出,乖乖回去打好基础。
     而倘若是在踏实探索更进一步的过程中出了俗手,那未必是坏事。出了俗手或许还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及时反思,纵览全局,寻找故障所在,填补上这个缺口,也是在进一步完善,将错误化为己用,为以后的棋局多了一种可规避可提升的可能。于学习之中,遵照此理,我们应对错题有思考与积累,而非困顿于成绩下滑,排名下降的牢笼里痛哭流涕。
    “本”立思“俗”而“妙”生,其中利害关系值得我们审慎。固本培元,创新思维,全局意识,及时反思......求学之路漫漫,我辈青年学生当将其串起,一同前行。不仅于学习有益,更给成人自立激发新思。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棋中妙理,理中得解。


阅读全文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参考例文欣赏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