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八省适应性考试(陕西卷)“辩论赛” 作文分析及范文欣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辩论赛这样的活动形式是否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道作文题材料极简,写作范围和主旨非常明确,在教材的学习任务中多次出现,审题门槛几乎为零,属于思辨型材料作文题。
核心概念是辩论赛,思辨话题是辩论赛这样的活动是否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增进对事物的理解。这要求考生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思考辩论赛的价值和意义。
1.理解核心概念“辩论赛”:辩论赛是一种智力交锋的形式,通过逻辑和论据来支持或反驳某一观点;辩论赛强调思维的敏捷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论据的充分性。
2.析透思辨话题:
①把握“推动知识进步”:知识进步通常指新知识的产生、旧知识的更新或深化。思考辩论赛如何促进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
②理解“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增进理解”意味着对某一事物或现象有更深入、更全面或更准确的把握。思考辩论赛如何拓宽我们的视野、深化我们的认识或改变我们的观念。
③关联①和②:思考辩论赛如何通过推动知识进步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或者,思考辩论赛如何通过增进理解来推动知识的进步。
本次作文题,结论具有开放性,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论赛是围绕辩论问题而展开的比拼知识、思维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的一种竞赛。从整体上讲,参赛选手和团队提前做了充分的与辩论题目相关的准备工作,他们会查阅大量翔实可信的文献资料,他们会认真思考与辩题相关的知识,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还可能会请教相关的专家……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一切能让参赛者和观众对辩论问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对事物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从辩论的双方,辩论材料的准备,辩论的目的来讲,辩手所做的一切准备,所查阅的一切资料都是对自己的观点有益的。双方都在知识和认识的两极不断发展,形成一种对立之势。辩论的目的,主要是试图通过大量的数据、实例、道理、逻辑来说服对方,不一定能够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对事物的理解。从辩论的结果来看,这是一场比赛,比赛就会有结果,但可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或结论。
总体来看,辩论赛可能会让他们在已有的认识上加深或者反转,但不一定能获取客观的知识。从认知的进步和事物的理解增进方面来讲,其需要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就辩论赛这种途径来说,辩手发言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客观性很难确定,就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来说,认知人的水平、认知的阶段、认知的来源等都会影响其对事物理解的水平。本材料的结论或引发的思考极具开放性,可以认可,也可以否认。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作文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必须有一分为二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等思考能力。联想与归纳、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展等高阶思维能力都可以在本题中体现。这也提醒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认真领会并落实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通畅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参考立意
立意1:辩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推动知识的进步。
立意2:通过深入的探讨和辩论,人们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知识领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某一事物或现象。
论据集锦
论赛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
培养能力:辩论赛能够培养参与者的思辨能力、合作精神、自信心和勇气、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增加认知和思考深度。
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参与辩论赛,个人的语言能力、临场思维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促进社会进步:辩论赛可以活跃思维,提高应变能力,促进社会问题的深入讨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塑造校园文化:对于校园而言,辩论赛有助于激发理性的思考,提供展示人文素质的舞台,为创建校园文化形成一种导向。
探索真理:辩论赛是一种对真理的共同探讨,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权衡利弊,还能够在思想碰撞中探寻真理。
娱乐与社交:辩论赛也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它能够让参与者在竞技中享受乐趣,同时也是一个结交朋友、展示自我、提升社交能力的平台。
总的来说,辩论赛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辩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推动知识的进步
辩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与创新思维
辩论赛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辩论赛不仅是一场语言的较量,更是一场思维的对决。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需要深入挖掘论题的多面性,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严密的论证来支撑自己的立场。这种高强度的思考和挑战,极大地激发了参与者的创新思维。
辩论赛中的思维训练
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参与者需要通过充分的调研来获取有力的论据,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还培养了高效沟通的技巧1。
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在辩论赛中,他们需要主动思考、筛选并组织材料,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1。
自信心和临场反应能力:辩论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临场反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压力下冷静应对、快速组织语言并有力回击对方的论点1。
辩论赛题目选择的重要性
选择合适的辩题是确保辩论赛成功的关键之一。高中生正处在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选择的辩题既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又要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探讨自由表达与网络安全之间的平衡,或是推动每个人都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这些现实性强、争议性大的辩题,不仅能够在辩论过程中锻炼思辨能力,还能加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从而提升整体学术素养。
共享文档在思维碰撞与创新中的作用
共享文档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共享方式,在跨时空、思维碰撞、知识传承和无限创新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跨时空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共享文档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跨时空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通过共享文档,人们可以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之间分享、编辑和查看文档,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和传递。例如,一个团队可以使用共享文档来进行协作,即便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也能够实时编辑和更新文档内容。
促进思维碰撞与创新
共享文档为不同思维碰撞提供了平台。在一个共享文档中,不同人可以就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讨论和编辑,通过彼此的碰撞和协作,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想法。例如,一个项目组可以通过共享文档进行头脑风暴,不同成员可以在文档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而在团队中形成集思广益的效果。
知识传承与创新潜力
共享文档在知识传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将知识和经验记录在共享文档中,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得到了支持和引导。不论是新员工的培训资料,还是老员工的经验总结,共享文档都提供了一个集中、易于查阅的平台,使得知识传递更加高效和全面。同时,共享文档也在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还促进了知识的传承和创新。
创新思维的培养
共享文档的使用也为创新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通过共享文档,人们可以方便地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创新的灵感来源,启发人们的创造力,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意。
实际案例分析
高中生辩论赛案例
高中生参与辩论赛,通过充分的调研获取论据,运用清晰的逻辑传达论点,不仅锻炼了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还培养了高效沟通的技巧。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筛选并组织材料,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辩论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临场反应能力。
通过深入的探讨和辩论,人们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知识领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某一事物
通过辩论深化理解
您的观点强调了辩论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它能够促进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深入理解。辩论不仅仅是观点的对立,更是一个相互学习、启发和深化认知的过程。以下是关于辩论如何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详细解释。
辩论促进深层次的认知
辩论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们可以就某一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不仅要捍卫自己的立场,还要理解和回应对手的观点。这种互动不仅能够帮助个体更全面地理解问题,还能促进新知识的生成和旧知识的更新3。
辩论中的共识与冲突
在高水平的辩论中,双方辩手首先会通过“立论稿”抛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确认共识,讨论名词的定义和判断的标准。接着,双方会确认冲突,并基于共识和冲突对逻辑、事实、数据等展开理性的讨论。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理解对方观点,并通过对方的观点来重新构建自己认知的过程4。
辩论与创新思维的激发
辩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推动知识的进步。参与者需要深入挖掘论题的多面性,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严密的论证来支撑自己的立场。这种高强度的思考和挑战,极大地激发了参与者的创新思维1。
辩论的社会价值
辩论不仅是个人层面的思维训练,它还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通过辩论,人们可以学会倾听、思考、表达和比较,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技能。辩论能够促进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1。
结论
综上所述,辩论确实能够帮助人们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知识领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某一事物或现象。它不仅促进了个体的认知深化,还激发了创新思维,并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范文展示
辩论赛:知识进步与理解的催化剂
在当今社会,知识爆炸式增长,信息的传递方式也日新月异。辩论赛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活动形式,是否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坚信,辩论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播与深化,更是我们理解世界、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辩论赛的本质在于通过正反双方的激烈交锋,展现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这种活动形式要求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观点有深入的理解,还要能够预测并反驳对方的论点。这种双向的思维训练,无疑能够极大地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增强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深入研究相关议题,查阅大量资料,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高效地获取和整合信息。
辩论赛还能激发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在辩论场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不断被挑战和完善的观点。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辩论,我们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学会了如何理性地分析和判断,这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辩论赛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在辩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倾听对方的观点,理解对方的立场,这有助于我们打破偏见,增进共识。同时,通过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赢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对于我们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辩论,我们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学会了如何以理服人,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知识共享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辩论赛也并非万能的。它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的知识领域,也可能无法提供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是,作为一种活动形式,辩论赛在推动知识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沟通,这些能力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辩论赛作为一种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活动形式,无疑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辩论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935字)
以辩论丰富人生,以智慧激扬文字
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不如选择沉默。
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沉默?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产生分歧和不同的见解,因此产生了“辩论”这一动词。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知,也有人认为即使再有说服力的辩论也不会改变对方的立场而选择沉默。
我认为面对生活的辩论是需要的,我相信理越辩越明这一说。
我们学生组织辩论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两方学生道出一个所以然来,也不是最终哪一方的胜利,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思维上的碰撞、学生的理性和逻辑能力有所发展。这样一来,我们的大脑会不断运转从而有更多新鲜的点子。
从个人层面来讲,辩论更多是提高自身思考生活、使生活更丰富的一种方式。在生活中,若总是保持沉默的人经常不善于与人交流。长期以往,他的社交圈、人生都是平淡与乏味的。
解决生活思维固化和执着的最好途径就是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对方的观点越强有力,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就越大,这不仅因为为了反驳对方的论点而进行大脑飞速地运转,更关键的是,我们可以从与对方的辩论中汲取对生活的另一种思考。
从国家层面来讲,辩论是为了促进民族交融,使各方面人士发散思维提出想法,使国家更多元发展和饱满
我们所熟知的乡土中国,其文化形态是阿波罗式的,向往大家统一意见和平的生活,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大部分时间是没有科学理性上的大进步的。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才逐渐往浮士德式,也就是以冲突为生活基础的文化方面迈进。
中国是熟人社会,陌生人想融入一个群体,就要随大众,随大众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持沉默,但就整体来看,整个民族国家就很难发展。所以要敢于向别人发出辩论,去发散自己的思想,敢于用浮士德的方式,获得社会群体中的立足之地。
我们所倡导积极向上的辩论,而不是歪曲事实的歪理辩证,这种是无意义的,是狡辩,明智的辩论是可以有价值参考性的。
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更需要通过辩论去发挥理性思维,提高自己对生活的丰实。(868字)
辩论赛:知识进步的催化剂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不断探索,力求深化对世界的理解。近年来,辩论赛作为一种新颖的活动形式,逐渐走入了高中校园,成为许多学生热衷参与的一项活动。那么,辩论赛是否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辩论赛的本质在于通过正反双方的观点交锋,揭示问题的多个层面,从而促使参与者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辩手们需要深入研究辩题,查阅大量资料,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还锻炼了他们快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因此,辩论赛成为了一个知识积累和运用的重要平台。
辩论赛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辩论中,辩手们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质疑和反驳。这种过程促使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不盲目接受既有观点,而是勇于提出质疑,寻求真相。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推动知识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辩论赛还能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辩手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辩题,制定策略。在辩论现场,他们需要通过清晰、有力的表达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赢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可。这种经历无疑会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更重要的是,辩论赛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辩论中,辩手们往往需要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论据,以出奇制胜。这种创新意识的激发,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辩论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激励我们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辩论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过度竞争导致的心理压力、对既有知识的片面理解等。但这些问题并非辩论赛本身所固有,而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和规范来避免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充分利用辩论赛这一有益的平台,推动知识的进步和我们对事物的理解。
辩论赛作为一种活动形式,确实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还能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辩论赛,享受它带来的知识盛宴和智慧碰撞。
辩论赛:推动知识进步与深化理解的利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与传播方式日新月异。辩论赛,作为一种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活动形式,是否仍然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对此,我持肯定立场,认为辩论赛不仅是知识的竞技场,更是深化理解、启迪智慧的舞台。
首先,辩论赛促进了知识的广泛涉猎与深入探究。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辩手们需要围绕辩题搜集大量资料,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了解问题。这一过程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还促使他们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形成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探讨“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的辩题中,辩手们不仅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还要掌握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从而全面分析利弊,形成有理有据的论点。这种对知识的广泛涉猎与深入探究,无疑是对知识进步的一大推动。
其次,辩论赛激发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辩论的本质是观点的碰撞与交锋,这要求辩手们不仅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具备敏锐的批判性思维,能够迅速识别对方论点中的漏洞,并提出有力的反驳。这一过程锻炼了辩手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激烈的辩论中,辩手们往往会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往往能够引发听众的深思,推动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发展。
再者,辩论赛促进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辩论赛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允许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在这里交汇、碰撞。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消除误解,增进共识,还能够激发新的思想火花,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辩论中,辩手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这种包容与尊重的精神正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基石。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辩论赛并非万能的。它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辩题的选取可能过于片面或具有争议性,辩手的个人素质与辩论技巧也可能影响辩论的效果。但瑕不掩瑜,辩论赛在推动知识进步、增进理解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辩论赛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传播与交流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广泛涉猎与深入探究,还激发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促进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因此,我认为辩论赛是推动知识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理解的利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辩论赛的精神,让它在知识的海洋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辩论赛:知识进步的催化剂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进步和深化不仅依赖于书本和课堂,更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得到拓展。辩论赛作为一种集思辨、表达、逻辑于一体的活动形式,其对知识进步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辩论赛如何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并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
辩论赛能够激发个体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辩论的过程中,辩手们需要围绕辩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资料搜集。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寻找新的观点和论据。为了能够在辩论中占据优势,辩手们往往会主动探究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多方面影响,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无疑是知识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辩论赛,原本可能不被注意的知识点被挖掘出来,个体的知识体系因此得到丰富和完善。
辩论赛促进了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辩论的本质是双方或多方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得以充分展示和碰撞。这种碰撞不仅有助于辩手们认识到自身观点的局限性和不足,还能从对手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和灵感。通过辩论赛,人们能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这种思维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是知识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源泉。
辩论赛还锻炼了人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辩论中,辩手们需要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据,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出色的表达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辩手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辩论赛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应用。
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质疑辩论赛的作用,认为它可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或者过于注重技巧和辩论技巧而忽略了知识的本质。然而,这些担忧并不能否定辩论赛对知识进步的积极作用。事实上,一个成功的辩论赛往往能够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和融合,提升人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这些正是知识进步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辩论赛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对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能够激发个体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进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还能够锻炼人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参与辩论赛活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共同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发展。
思辨性思维培养的摇篮——辩论赛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思辨性思维已成为我们辨别真伪、理解复杂世界的重要工具。而对于正处在知识积累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高中生而言,思辨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培养方式中,辩论赛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高中生思辨性思维培养的摇篮。
辩论赛的本质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证据分析和观点交锋,促使参与者深入思考并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过程,无疑是对思辨性思维能力的最佳锻炼。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高中生需要广泛搜集资料,对正反两方的观点进行深入剖析,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还促使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思维方式。
辩论中的即兴反驳与质询环节,更是对高中生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大挑战。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整理思路,找到对方观点中的漏洞,并以精准有力的语言进行反驳。这种高强度的思维训练,无疑能够极大地提升他们的思维敏捷度和逻辑严密性。
更重要的是,辩论赛提供了一个公平、开放的交流平台,让高中生有机会在尊重与包容的氛围中,倾听并理解不同的声音。这种经历有助于他们打破固有思维框架,学会尊重多元观点,培养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思维方式。这对于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的交流与合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辩论赛还能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在追求真理与卓越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思辨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动力。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辩论赛并非思辨性思维培养的唯一途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高中生思辨性思维培养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是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广辩论赛在高中校园的开展,让更多的高中生在辩论的舞台上,锻炼思维,提升能力,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辩论赛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了高中生思辨性思维培养的摇篮。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辩论赛能够在更多高中生的成长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其它文章链接
参加辩论赛,能有效提高自身能力,那对学生具体有哪些好处呢?
记得秋雨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在辩论中首先学到的是善于表达自己。大学生既然是文化人,就要善于表达文化人格。过去中国文化人讲究洁身自好,羞于表达,述而不作。历史上就是这样一个传统。当所有的文化人都不愿讲话的时候,就是一个缺少文化声音的时代。文化的表述不是完全为一个人的一己私利,是要传播文化的声音,也是时代的需要。通过辩论赛我们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自身能力。具体有以下方面.
01.参赛选手能力的提高。辩论赛是对辩论者能力和水平的全方位考察。在辩论的过程中,辩论者要想在唇枪舌战,激烈对抗的辩论中征服战胜对手,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是多方面的,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在台上充分展示自己,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首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没有对事物的真知灼见,就不会有惊人妙语。如果没有如泉思绪,就不可能口若悬河。思维的深刻性、论证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提高。最开始的语无伦次、前后矛盾少了,哑口无言没了;妙语连珠,以巧制胜多了,滔滔不绝者比比皆是。在赛前准备时,看问题更深刻了,不再停留在很肤浅的表面,也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
其次,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经过几场锻炼,每个选手在语速与语调的协调上把握都很好,甚至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对汉语言的使用能力增强,辩论中经常出现典故成语、诗词警句、谚语、箴言,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还注意了修辞语句的使用,给观众留下许多可以学习和回味的东西.
第三,知识结构更完备。俗语说“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精彩的几分钟,他们在课余下足了工夫:自己认真搜集资料,参阅同学提供的资料,根据辩题整理和组织材料,撰写辩词等。
第四,应变能力加强。
2.学生整体辨别能力的增强和校园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俗话讲“真理越辩越明”,辩论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展开。辩论赛的主题都相当贴近同学们的生活,现实性强,使同学们有话可说。辩论双方使出浑身解数,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给全体同学展现事物的两方面,而听众则在思想的冲突中展开激烈的思考,最终明白问题的实质,学会了分析问题,提高了辨别能力,为后面的有效行动奠定了基础。浓郁的辩论氛围也使学校的文化水平整体提升,同学们能够讨论更高雅的话题,学会以理服人,不会毛躁地与人对骂,更不会大打出手,文明了许多。
3.班级凝聚力的增强。辩论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一个优秀的团体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四人小团体的默契,更离不开大集体,班级同学的支持。赛前班长、学习委员积极有序地组织全班同学分工找资料,赛中为选手们打气,为他们鼓掌和喝彩,赛后分享胜利的欢乐和失利的酸痛。比赛让他们走得更近,更像一家人。
4.增加老师对同学们的认识。辩论赛有辅导员和任课老师,老师们在辩论赛的过程中从思想上对同学们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辩论赛的目的和意义
辩论赛是一种旨在激发思考、培养口才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竞技活动。
在我国,辩论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社交活动,备受学生和职场人士喜爱。本文将从辩论赛的目的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辩论赛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首先,辩论赛的本质和目的是激发思考、培养口才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辩论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对所持观点进行深入研究,搜集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有助于锻炼选手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辩论赛要求选手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辩论赛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参加辩论赛有助于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对于社会而言,辩论赛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有助于发掘和培养人才。此外,辩论赛还能够传播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再次,辩论赛对参与者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在辩论过程中,选手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如应对对手的质疑、反驳对方的观点等。这些挑战促使选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此外,辩论赛还培养了选手的倾听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
此外,辩论赛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重视辩论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辩论赛作为一种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必将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总之,辩论赛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参与者的综合素质,还能推动社会发展,传播正能量。
辩论赛意义与好处
辩就是辩解、辩明是非或辩驳,论就是议论、论述。辩论也称论辩,是指意见相悖的双方或多方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争辩,以确立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的一种口语形式。辩论从形式上可分为日常辩论、决策辩论、外交辩论、学术争鸣、答辩、法庭辩论和赛场辩论等等。本书介绍的是日常辩论。关于辩论意义何在,我认为言辩能力,是一种生产力。辩论可以“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也可以说,辩论的作用,一是有助于人们发现和认识真理,二是可以开发人的智力,三是可以增长知识,四是可以培养良好的口才,五是可以提高应变能力,六是可以培养竞争意识。当今的时代,需要靠自己推销自己,所以,要做人才,应该具备辩才。
真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在言辩中越辩越明;种种利益的归属,也在言辩中得以确定。言辩,给了我们发现的乐趣,合作的快意,以及获取共识的满足感。大到老美参众两院铿锵有力的辩论,小到菜市场一分一厘的争议,生活哪一天离得开辩论这出戏呢?经济谈判、法庭申辩、*辞令都与辩论息患相关。拙于言辞,不善表达,决不等于脚踏实地和质朴勤勉。能言善辩,是人们共有的梦想。
人们喜欢关注雄辩家身世,雄辩家的诞生,必然有赖于本书或者其他同类书籍的帮助,进行系统的自我培训,把练习视为雄辩家的温床和摇篮,使雄辩术的各种知识转化为论辩效果的最重要的方法。成为一个雄辩家的道路有多条,最便捷的道路就是模拟论辩,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辩亦有道,而辩道首倡心态平和,理据持辩,平中见奇,从而抵达游刃有余的自由境界。千万不可夸夸其谈,最终沦落为一个“耍嘴皮子的”,或者沦落为一个“会吹牛的”。没有发掘不了的潜能,关键在于信心。掌握正确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很快成为一个善于言辩者,成为一个善于说服这个世界,并由这个世界走向成功的人。
就说辩论赛吧,既可以让你增长见识和知识,让你提升你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让你自己可以有突破,突破自己的害羞和胆小的*格弱点。我以前是个很害羞的人,因为参加了很多辩论赛后,胆量变大了不少,第一次参加时快吓死了,可是现在我面对很多人讲话一般是不会害怕的,这就是突破。
知识链接
辩论赛技巧要点分析归纳
辩论赛技巧要点第一点、开篇立论
一辩的开篇立论在各种赛制中都是必有的环节,它是重中之重。一个好的一辩立论直接可以给以后的各个环节奠定基调,限定界限,给出己方攻击点,筑起己方防守堡垒。因而开篇立论应下足功夫,切不可小觑。
首先,是辩词中关键词的解析。这里我们要切实强调权威性,我们可以从周围找到各种工具书或者借助英特网搜索,在各种不一的解释中,尽量以权威的词典辞书为准,这样在以后的阐述中才可以理直气壮,否则被别人抓到明显曲解意思的把柄,就直接陷入被动甚至满盘皆输。知道了这一点后,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点来创造优势。例如在20xx年国际大专辩论赛《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中,反方辩手说万字是一切的意思,正方说不是。双方胶着,反方说“正方辩手不看原典,你知不知道它原典出自《提摩太》第六章第十节?”正方将要陷入被动,四辩从容不迫拿出《汉语大词典》说“我可以告诉你中文的原典在哪里,《汉语大词典》中万字一共九种意思,没有一种是一切的意思,对方辩友可以自己去查。”瞬间立稳脚步并且强力扳回一局。
其次,破题释义,定出标准主线。在有了关键词的解释之后,紧接着就是对整个辩题的剖析,剖析的关键点在于定出客观评价标准,找出攻击点,并由此找出对方攻击点,确立己方防守线。这里强调一点是切勿将此工作单独推给一辩去做,且不说工作太重,单说一辩难以思考全面,如果一辩思维走偏,直接后果是己方战线全部走偏。一定要经过双方四位辩手综合讨论质疑修改才能确立。所谓标准,就是在比较性的辩题中确立一个客观的评价分析点,让自己的攻击做到有准可依,有的放矢。这个标准一定要基于客观实际或者哲学理论或者逻辑分析,严谨科学,能让大多数人信服,否则会弄巧成拙。例如1993年《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经过逻辑推理得出,必要条件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那么可以得出正方必须论证没有温饱一定没有道德,反方的总体思路便归在人类历史不温饱的情况比比皆是,可是人类历史上有没有一个时期一个地方一点道德都不谈?显然没有。另一个逻辑点,温饱分开看,温而不饱的情况,减肥小姐是温而不饱,她谈不谈道德,若不谈,那么减肥中心是不是就变成了拳击场?这样严谨的推论很容易令人信服。
最后,破题立论,化整为零。有了辩题的解释,有了标准依据,接着是把一个完整的辩题划分为几个小的着力点,来进行严谨的论证,也就是确立分论点。有了分论点能让一个宏大的辩题显得有层次有条理,也能为后面辩手的针锋相对给定线路。这里确立分论点有几个经典的方式,例如:“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社会、家庭、个人”三方面、“逻辑、理论、事实”三方面等等。不论层面如何,其结果都是为中心论题服务的。论点的确立同样也要由四位辩手综合讨论后得出,并且几位辩手要牢记论点内容,确立进攻思路。
有了以上内容,就等于提纲挈领,再由一辩对各个论点的论述内容进行填充。辩词的措辞上关键看各位辩手的语言功底,这个一般不容易速成,但是多参考一些经典精彩的辩词,适当借用其精华也可以对自己有一定地提高。
反方的一辩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在陈述之前花10几秒的时间对正方的一辩陈词进行简单反驳,体现的是一名辩手的应变能力。但切记不要强求而弄巧成拙。
辩论赛技巧要点第二点、再立论
二辩的再立论与一辩论点的确立过程大致相同,这里只简单阐述一些思路上的问题。与开篇立论相比,二辩一来省去了对辩词解释和标准确立,二来双方二辩因为都已经听了双方一辩的立论,也了解了对方的思路。在此环节,有经验和能力的二辩可以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者释义标准等提出简单质疑,但大部分的时间,仍要留在对己方的论述上。二辩的论述思路可以参考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旧赛制,就是双方一二三辩交替阐述,大多数比赛中二辩选手采用的是针对一辩论点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阐述。例如20xx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不可以并行》,反方一辩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阐述了观点,二辩三辩详细从事实角度阐述。二辩主要从近现代发展史发达国家的历程阐述,三辩又详细从发展中国家的历程来阐述,显得条理非常清晰。或者如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中,反方一辩从逻辑阐述,二辩从理论阐述,三辩从事实阐述,四辩从价值阐述,从开篇到结尾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辩论赛技巧要点第三点、对话
对话环节是整场比赛中最考验选手临场应变能力的环节之一。因为双方二辩都要在对话中维护和巩固己方观点,并且攻击对方观点。但考验临场能力绝不仅仅是空手而上,恰恰相反,事先的充分准备反而更起决定作用。对话环节对二辩选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充足的问题来攻击对方,还有要对己方的立论构架和标准、论点等等足够清晰。一般而言,辩论场上每一方都希望占据主动权,引领比赛的节奏,所以在对话环节每回答对方一个问题,都要紧接着抛出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对方跟着自己的节奏往下走。选手在场下需要准备的是:一、问题;二、对方最可能的回答方式。选手要由充足的问题,也要在场下与己方队员交流,确立对方大致的回答方向,以免届时手忙脚乱。
另外,这个环节还有很多的技巧,一些万能的辩驳方式和一些典型的例子应当熟记,并学会举一反三。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第三大部分“辩论中的经典辩驳”作详细阐述。辩论赛技巧要点第四点、盘问盘问环节对被盘问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对盘问者来说,工作就轻松了很多。
然而轻松了也绝不是不用下功夫,其实一个好的三辩,盘问问题最能显现其功底。最基本的要求,三辩的盘问问题一定要有一定的尖锐性,最好是从论点或评判标准延伸出,切不可不痛不痒或者问一些“小儿科”问题。在往深一个层次的要求来说,三辩的四个盘问问题最好是有一定的联系性,最好能环环相扣,或者逼迫对方两位或者几位辩手产生矛盾。这个环节在历来的各种大型赛制上较少出现,因而没有鲜明的例子。但大家可以参考从20xx年以后的“国际大专辩论会”(20xx年后国辩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有一个环节,就是提问嘉宾提问环节,例如20xx年的国辩由蒋昌建、余磊等历届国辩的最佳辩手作为提问嘉宾,总决赛由他们对某一方提问,该方一位辩手回答问题。
另外盘问和台湾大选的电视辩论中一个环节很相似,也可以作为积累的一个参考。例如20xx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公开电视辩论上,有六位媒体代表在“质询”环节对台上三位候选人分别提出一个问题,三个人依次来回答。仔细分析媒体的提问方式,首先是一定要把问题问明确,其次在问题的选择上一定要够尖锐,例如台湾与大陆的两岸问题。体现在我们的辩论上,三辩的价值体现也在于问题一定要足够尖锐,最好能直接击中对方的致命点。
对于被盘问方来说,如何回应对方的问题就较多体现个人能力了。四位辩手有30秒的时间回答对方的盘问,好的一点是对方不允许发言反驳。因而在自己回答的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但我们发现的情况是往往很多人临场情绪控制太差或者准备不够充分,30秒的时间往往只用了5-10秒,浪费了大部分时间。这里,对于有经验有能力的选手来说,针对这一问题正面回答之后可以详加阐述,或者进行延伸与己方的论点进行对接;而经验不足的选手,则应该提前做好准备,解释之后可以回归到一段自己熟悉的辩词当中,例如一辩选手可以引申一下自己某一个强有力的论点等等。此处切忌胡言乱语,被对方抓到把柄。同样的,有一些经典的辩驳是可以借鉴的,如果熟悉某一些辩论的逻辑辩驳方式,应付盘问应该不成问题。
辩论赛技巧要点第五点、盘问小结
顾名思义,盘问小结就是三辩对自己刚才的盘问出现的问题或者发现的对方的漏洞进行总结阐述。这两分钟的时间说短则短,说长则长。正如上文对盘问的阐述中所说,好的盘问问题对盘问小结来说也尤为重要。如果你的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导致对方几位辩手口径不一,那么在盘问中就可以直接指出,并详加分析,通过适当渲染来对对方的整个立论构架进行釜底抽薪。但如果是经验不足的选手便往往觉得这两分钟的时间十分难熬,针对这个情况,我建议三辩可以依据对方可能的回答事先拟一份小结,到时候根据对方的回答稍加改动,务必使自己的应答做到连贯有序,井井有条。
另外,三辩的盘问也可以参考四辩的总结陈词方式,用简短的话进行对方的错误指正,紧接着从某一方面继续阐述己方观点。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后面总结陈词的分析部分。
辩论赛技巧要点第六点、自由辩论
自由辩论是每一场辩论赛中最容易出彩的地方。因为它的节奏要求很快,对于选手的反应速度和语言组织能力要求也很高。只要一方有一两个人反应速度快,语言能力强,便能很好的带动整场比赛。同样的,如果双方选手能力都不是很强,则很容易造成冷场现象,那么正常比赛的可观性也就没有了。
自由辩论对语言的要求和对场上表现的要求有一定的“先天性”,也就是如果一些人本身就是伶牙俐齿、口舌如簧,他肯定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这里不讨论个人的突出表现能力,关键看自由辩论阶段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是问题的准备要充分。自由辩论与二辩的对话环节一样,都需要双方做足准备工作,特别是自由辩论,需要一定的发言来控制节奏。如果一方发言完毕,另一方冷场了便尤显尴尬。所以需要在事先对自己手里的问题下足功夫,一方发言完毕,另一方应及时回答,然后抛出自己的问题,否则容易陷入对方的节奏,被对方牵着走。
其次,是团队的配合。自由辩论与其他环节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每一方的每一位辩手可以自由发言,不受发言次序和次数的限制,对方不得指定某一位选手发言。因而为了体现配合,在发言次序和数量上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发言开始由双方的四辩作开始阶段的发言,因为先前的环节四辩发言较少;紧接着,发言的重心尽量落在二三辩身上,一般整个自由辩论阶段,如果每方总共发言次数在25次,二三辩一般要占据16次左右,一四辩发言在9次左右。简单来说就是一四辩每个人起身发言3-5次,其余时间交给二三辩。
此时切忌一个人过分突出,连续发言4、5次或者总共发言十几次,更忌讳某一位选手一次都不发言;然后是在内容上,最优秀的配合是某一位选手提出问题,对方难以回答或者回答有误,己方另一位选手发言时可以指出并加以分析,或者起身强调“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二辩刚提出的问题”。比较极端的例子有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上《人性本善/恶》上,反方几位辩手轮流起身将“善花如何开出恶果”强调了5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强调一两次足矣。
十大辩论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在我方和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不为所动。于是,我方采取了“引蛇出洞”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就等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然分开的。因此,按照我方预先的设想,如果让我方来辩正方的话,我们就会引入“社会影响”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我们在抽签中得到了辩题的反方,即“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这样一来,我方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力气纠缠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又如,两口子争吵,一方气急败坏,一方不焦不躁,结果后者反而占了上风。再如,政治思想工作者常常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缓慢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这些情况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慢”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
例如,1940年,丘吉尔在张伯伦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由于他力主对德国宣战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当时,舆论欢迎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自己是最恰当的人选。但丘吉尔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以慢制胜”的策略。他多次公开表示在战争爆发的非常时期,他将准备在任何人领导下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当时,张伯伦和保守党其他领袖决定推举拥护绥靖政策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作为首相候选人。然而主战的英国民众公认在政坛上只有丘吉尔才具备领导这场战争的才能。在讨论首相人选的会议上,张伯伦问:“丘吉尔先生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导的政府?”能言善辩的丘吉尔却一言不发,足足沉默了两分钟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沉默意味着反对。一旦丘吉尔拒绝入阁,新政府就会被愤怒的民众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宜组织政府。丘吉尔的等待终于换来了英国国王授权他组织新政府。
再举一例,在某商店里,一位顾客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喋喋不休地说:“这双鞋鞋跟太高了,样式也不好……”商店营业员一声不吭,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一直没打断他。等这位顾客不再说了,营业员才冷静地说:“您的意见很直爽,我很欣赏您的个性。这样吧,我到里面去,再另行挑选一双,好让您称心。”“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我愿再为您服务。”这位顾客的不满情绪发泄完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分了,又见营业员是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问题,也很不好意思。结果他来了个180°的大转弯,称赞营业员给他新换的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别的鞋,说:“嘿,这双鞋好,就像是为我订做的一样。”营业员以慢对快,以冷对热,让顾客把怒气宣泄出来,达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这一场纠纷。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如第一例中,丘吉尔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机。在讨论首相人选的关键时刻,以沉默表示反对,最终赢得了胜利。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