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范文美文

范文美文

人物专题之李清照

分享:杨老师 11-01 范文美文 下载支付:1.00点

作文素材  人物专题之李清照

【人物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思维导图速记】

李清照

【人物事略】

六首诗词说尽李清照的一生!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女词作家,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纵观李清照的一生,从一个深闺里无忧无虑的少女到最后颠沛流离的妇人,不论是哪种角色,李清照都自有一股气质在,让人敬畏称许,这就是李清照。

人说,诗言志,李清照一生留下了数百首珍贵的诗词作品,是我国诗词中的华美乐章。今天, 我们梳理李清照的一生,用诗词是最好不过的了。

无忧时代——少年聪颖,才震京师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家里藏书颇丰。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少年时,家境优渥,成长在诗书之家,耳濡目染之下,也激发了她的才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写于此时,此诗一出,名震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醉酒。酒醒后,忙问侍女,花还好吗?“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此时无忧的生活可窥一二。]

步入婚姻——觅得良偶、志趣相投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双方父亲同朝为官,两人的婚姻可谓门当户对。更让人惊喜的是,夫妇二人志趣相投,都对藏书、书画和金石有着浓烈的兴趣。两人四处搜集、抄录,经济陷入窘境也乐此不疲,婚后的生活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这个时候,用一首小令来形容最好不过。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宋朝的都市常有卖花担子,李清照买了一枝含苞待放的花,娇艳动人。却又怕丈夫看见花,觉得我不如花好看,将花插在鬓间,让他辨一辨。此诗通过买花、赏花、戴花侧面反映了李清照和谐的婚后生活。]

青州生活——苦中作乐,号曰“易安”

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随着李家和赵家相继卷入朝廷党争,两人不能在汴京住下去了。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李清照随赵家回到青州,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屏居乡里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依然研文治学。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地方知州。夫妻分别时,李清照经常饱尝相思之苦,《一剪梅》约作于此时。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小词将闺中少妇等待离人消息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语调清新,情感沉挚,为历来相思的佳作。]

颠沛流离——靖康之难,家国破碎

屏居乡里的生活还算平实有趣,可好景不长。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难”,北宋朝廷崩溃,此时的李清照44岁。

北方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书画、金石等收藏,共装订了十五大车,意欲南下到建康。此时,宋高宗赵构早在建康建立了南宋朝廷,却一味奉行求和政策,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北方人民处在金兵水深火热的统治中。

建炎三年三月时,赵明诚和李清照坐船经过乌江项羽自刎处时作《夏日绝句》,颇能反映她此时的心情。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借项羽乌江自刎之事讽喻南宋朝廷贪生怕死,不顾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无耻行径,至今读来,仍感正义凛然。]

辗转流离——明诚撒手,收藏尽毁

建炎三年(1129年),经过数年的艰难生活,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悲痛欲绝,葬毕赵明诚,大病一场。更让人伤心的是,在不断的颠沛流离中,两人所收藏的文物书籍不断折损,至绍兴元年(1131年)时,所有文物大都散失。

李清照在孤苦无依之下,再嫁张汝舟。却不想,张汝舟却只是觊觎她手中仅存的文物收藏,而文物尽失的李清照让他失望了,张汝舟对李清照几尽辱骂,甚至拳脚相加,李清照决定离婚。为了离婚,李清照告发张汝舟营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获准离婚。

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在当时的时代,妻告夫,要判三年徒刑,李清照为了摆脱虎狼之夫,毅然决然的做了。后获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九日之后获释。

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苦难,李清照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在《声声慢》中尽可体现。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晚年生活——国破家亡,著书自娱

虽然李清照经历了常人所未经历的痛苦,但她依然从个人情感中走出来,关心国家命运。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怀故国的情怀。

此时的李清照继续编写《金石录后序》,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还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完毕。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李清照心中的苦闷忧愁可见一斑。]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约73岁。

纵观李清照的整个人生历程,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到春闺思归的少妇,再到颠沛流离的妇人,不论是何种身份,她都给人一种不疾不许、不悲不哀的气度。

面对困难,她勇于面对,作为女子,她关心国家命运,勇于与错误的人决裂,坚守自我。我想,坚强不屈的人格应该是李清照除了诗词成就,留给我们后人最大财富吧!

 

笑看风雨,岁月沧桑等闲度

   在新旧党争的旋涡中,夫妻相互支持、琴瑟相谐;在国破、家亡、夫死、改嫁、入狱等多重打击下,李清照笑看人生,迸发出更加强烈的创作欲望,成就了文学史上的辉煌。

[运用示例]

急流跌宕险滩,潮汐遭遇暗礁,雄鹰卷进长风造化注定给生命以灾难,没有经历坎坷的人生不能谓之完美充实的人生,而饱经磨炼愈挫愈勇的人才有机会飞上天空,拥抱云蒸霞蔚或是电闪雷鸣。   

选择跨过人生的门坎,也就选择了一条勇敢无畏又布满挑战的人生之路。当我们面对人生的灾难时,应握紧拳头,对自己说:我必须要跨过这道坎,一定能。   

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人生这一道门坎,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凭着对另一扇翅膀的美好回忆,在人世间单翅翱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顽强漂亮的易安居士。

万方多难,不输男儿奏强音

[素材解读]

辗转逃难的遭遇没有泯灭李清照对生活的热情,改嫁系狱让她认识到人情的凉薄,随身携带的大量字画财物被毁,这些个人的痛苦遭际她统统不以为意,而是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南宋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避乱金华期间,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身为一介女流,她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用诗文奔走呼喊,胜过了多少苟且偷安须眉男子。心胸之阔大,识见之深远超越衮衮诸公。

[运用示例]

闺中女子最看重的是针织女红,她却擅长琴棋书画;结婚后,女子通常是男子附庸,他却用学识诗文超越丈夫。李清照注定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千古奇女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靖康之难”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主和派在皇帝支持下占据上风,万马齐喑,北归难期。李清照偏要用诗文代替普通百姓发声,热烈表达故国之思,强烈抒发抗金意愿,热情讴歌忠臣良将……在万方多难的危机时刻,她放下个人荣辱,将国家扛在肩上,把百姓放在心里,闺中女子真个是胜却无数须眉男子,让那些峨冠博带的懦夫汗颜。

当下中国政界、学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少,他们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懂得配合,擅长伪装,没有是非,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家国情怀、牺牲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苦干实干。李清照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表现为后世树立了标杆。

本素材其它适用话题:位卑未敢忘忧国   心忧天下    见识深远   家国情怀

矢志创造,独树一帜立

[素材解读]

李清照著有《漱玉词》,风格以婉约为主,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人称“易安体”,被誉为“婉约词宗”。她的《词论》是宋代的重要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李清照十分强调词的音律,反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认为词必须能配乐歌唱。她反对郑卫之声、靡靡之音,同时对她以前的词坛名家柳永、苏轼等人进行了评论,乃至尖锐的批评,表现出学术上的胆识和勇敢的创造精神。

《词论》是宋代词坛上第一篇理论文章,是一篇扼要地总结词的发展、富有独创性的专论,在词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运用示例]李清照的《词论》是我国第一篇女性词学理论专文。她极力维护词的艺术特性及传统风格,在形式等方面分清诗词界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创作上来说,李清照所提出的关于词的审美标准,对后人认识、掌握传统词风的艺术特征,进行填词的艺术创作实践,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李清照在词的理论批评上所作的这一贡献,实在功不可没。

李清照在年纪尚小,阅历有限的情况下勇于亮出异见,提出新说,体现出可贵的创造精神,更难得的是,她对词学前辈大家柳永、苏轼等人也提出了批评,深具现代意识和学术品格。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理论研究,论资排辈、重复前人、墨守成规等显然不是可取做法,独树一帜,创新创造才是关键。这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学术理性值得代代相传。

本素材其它适用话题: 创新   勇于批判   个性   千古第一才女

【名家点评】     

吕思勉:北宋女词人,则有李易安。……夫妇皆擅学问,长诗文,精金石,诚一代之才媛也。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宋代文学》)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略),《添字采桑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她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

刘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时,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她的笔下,虽没有直接反映现实,但我们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封建社会直接给她的迫害。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当日无数难民的生活情感。

林庚: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地的,这是仅有的一个人了。词原是女性美的描写,她正是能够完成那自我表现的,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南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的。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她的名作象《醉花阴》(略),《如梦令》(略)。至于佳句像“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是脍炙人口的。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已完全走向慢调,小令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诗词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的途径。

【佳句欣赏】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满庭芳·小阁藏春》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庆清朝·禁幄低张》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浣溪沙·闺情》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浣溪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临江仙·梅》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小阁藏春》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孤雁儿》

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新荷叶·薄露初零》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浣溪沙》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蝶恋花》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小重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怨王孙》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怨王孙·春暮》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多丽·咏白菊》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蹴罢秋千》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点绛唇·闺思》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春残》

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浣溪沙·闺情》

【美文欣赏】

[片段一]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起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黍离》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梁衡

[片段二]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抗金、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梁衡

[片段三]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能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片段四]虽然,丈夫故去,亲人离散;虽然,国破山河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任是自身这样潦倒,仍念念不忘国恨。别人元宵佳节赏灯时,她一面怀念追忆昔日的风光,一面又不由得因这末世里的繁华而大起悲意。因这浮华实在是人们沉溺不醒的明证。她写下《永遇乐•元宵》。一个女子,静夜沉吟,忧国忧民之思比男子还深切三分。——安意如

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的纯真与闲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最婉约的词作之一,她前期多写悠闲的生活,后期悲叹的身世使她的词情调感伤,但她在后人眼里就像一棵盛开的海棠,香气四溢。

     从这首词里,便看出了李清照的风骨,以及她去掉繁杂世俗的简约之美;她内心的哀怨在当时无人叙说,更无人能懂。一个柔弱的女子,她不但有凛凛3的傲骨,更是活出了一副不惧不忧的样子,她虽然活在一个虚弱的背景下,但她又有着沉静,隐忍的潜质,比起她凄凉的爱情,她的国恨,更使她在柔弱中坚强起来。

     早年,她的文字散发着纯真和快乐,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塘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如梦令》短短数语,却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以独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她在日暮赴宴回家,撑一叶扁舟,误入荷塘深处,她被无边无际的荷花所陶醉,并沉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来了,把停栖在荷叶上的水鸟都惊飞了。这首词只用短短几十个字,选取了几个片段,把移动着的风景和自己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她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心情,让人不由得想随她一起/到荷丛荡舟,沉浸在回家的途中。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写出了一位天真纯洁,感情丰富而又矜持含羞的少女,荡着秋千,玩得尽兴、畅快,以至汗湿春衣。看到来客后,便忙不迭躲避,但她又好奇的回头看了一眼,怕被别人发现,于是她倚门回首假装在嗅青梅,实际上在偷看那位美少年。

     从以上几首词作可以看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充满欢乐的,这种既喜悦又丰沛的生活,无疑,让光阴之花赋予了她风骨与光芒,她似乎/把一朵空灵、拙1朴3之花别在了自己的衣襟上,并散发出一种清幽的迷迭香,有些香艳,又有些虚无,并扑满了心田,即使时光越来越薄,它仍2然在生命的杯盏里茶烟袅袅。醉世的酒往往在沧桑中澎湃,她早期的每一阕词,都写满了愉悦,又宛如春雨,一滴一滴润在心里,藏在她的诗词里。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有相聚便有分别,″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缠绵的词写出了她婚后不久,与丈夫小别,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并盼其早日归来的心情。她以素淡的语言,写出了相思之苦,别愁之苦。

     也许人生就是一场短暂而璀璨的烟花,都是在这场烟花中,一分一秒的度过,欢乐也罢,迷茫也罢,都是过眼烟云;一生只要绽放过,疼过,爱过,欢喜过,不负过,足以,李清照的一生何偿不是这样?

永远的李清照

在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有两种文学样式并称为双子星座,这就是唐诗和宋词。唐诗以大气磅礴、包容万象震撼着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而宋词则浅吟低唱、细腻婉转地丰富着我们每一个生活的空间。两种体裁,两种节奏、两种不同的韵律和风格,浸润着我们的性灵,放飞着我们的渴望,也熏陶出我们诗意浓浓的生活,更提升着我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知,让我们在平淡而繁忙的生活中也能不乏诗意,有憧憬,有信念,满足而自在地活着。

确切说,词兴起于晚唐,在宋代才慢慢被大众所普遍接受。这样一种能配乐歌唱的浅斟低吟的诗体似乎比诗歌更适合于用来摹写人的生活琐事,内心波澜。能添加衬字,且长短不一,有曲调相和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这种诗体会较少受到规则的制约,从而表现出更多的自由与更引人沉醉的细腻。

正因如此,两宋时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词人。他们以崭新的形式,广阔的视野,丰富的触角,深情的吟唱打造出一片独属于宋词的美丽天空。在宋词的天空有一颗异常闪亮的星,那就是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号称易安居士的李清照。

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李清照却能收获诸多远胜于男性词人的超高评价,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在李清照流传下来的90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众多不同的风格,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活泼明快,也有“倚门回首,只把青梅嗅”灵动婉约;更有“”莫道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含蓄蕴藉;当然还有令我们大为震惊和佩服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与雄浑……总之,李清照的一支生花妙笔,总是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美感,不一样的情致,让我们于轻吟慢品中感受到了女词人丰富的情绪以及新奇独到的艺术魅力。在整个宋代词坛上李清照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堪称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也被尊称为“一代词宗”。后世很多人,都称李清照为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性作家。国际天文学会用十五个名人的名字命名了水星上的十五座环形山,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李清照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际上都是很有影响的。

那么李清照的一生为什么会如此光芒四射呢?她在婉约词派的创作和发展上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呢?我以为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深厚的家学渊源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才学之士,进士出身。曾经做过山东郓州教授,后来又做过太学录太学正太学博士,相当于在京师大学堂里边担任教授,在诗文创作与学术成就上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而且李格非的性格刚正不阿,做事原则性很强,这对李清照性格的形成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再加之李清照的母亲姓王,她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科举状元,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还做过三司使。所以就连宋史上都提到了李清照母亲王氏,说李格非“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由此可见父母双方良好的家庭背景与文化基因、个性特征都对李清照的心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清照的父母除了在文化教育和个性发展上对李清照言传身教之外,也为他创造了一个远比当时的一般女孩子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李清照是幸运的,没有被束缚在“三从四德”的狭窄空间,从而使她才学与见识能够达到一般古代女子难以达到的高度。她活泼开朗,率性真情,拥有不同凡俗的气质,这在她的词作中都有体现。例如有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是李清照十五六岁时与闺蜜一起外出游玩的写照。想来那应该是一个很美丽的画面。落日余晖下,平静的水面上,藕花摇曳,一群喝醉了的少女乘兴把船划进了藕花深处,在争渡争渡的极力比赛中,一滩水鸟被惊得四处乱飞。那种极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春活泼、富有才情与个性的少女形象。

【二】丰富的人生经历

人说“诗言志”或“文如其人”,自然透过她的一篇篇词作,我们也能了解到李清照一生的命运坎坷和心灵历程。可以说,把李清照的90首词连起来读,你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李清照如何成长,如何经历爱情,如何走过伉俪情深的阶段,又为何落寞索然,心有怨恨,历经国运动荡,丈夫去世,为保存丈夫遗留下来的文物,四处奔波,后选择再嫁,又果断离婚,独自生活……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的一生是丰富而坎坷的;作为一个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更是光辉夺目的。她的每一首词几乎都是她某一个生活场景下的瞬间实录,或者是她某一个人生阶段的情绪写照。从这点说,要了解李清照,就必须细读她的词;反之,读李清照的词,也就是在解读李清照的人生,解读李清照的灵魂。

【三】典型的细节捕捉

我们知道,李清照的词中,总会描写许多个精彩的细节。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在你读词的一瞬间触动你内心中的某一处柔软,让你恍然间被激起无尽的想象,于脑海中再现出如许多美丽的情境,于是,你的情绪便被一点点带动,或激动欣喜、或莫名惆怅、或昂扬乐观,或低沉落寞,或怨念深深,或忧虑重重……而且,那一个细节会深深烙在你的心上,让你时常忆念,不经意回味,慢慢摹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永远保存在心间,不忍丢弃。如,大读到“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便觉一个少女明眸似水,顾盼神飞“的明媚动人如在眼前,读“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自会有一个少女情急心动却又故作矜持的娇羞之态跃动心间。再读“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心里不由要笑,这样看似娇蛮,却又真切细腻的女人情思还得非有这样的词句才会生出熨帖之感。每一个女子都特别在意心爱男子眼中的自己,哪怕是他望着你时的一撇嘴,一皱眉都会在女子的心中掀起巨大波澜,更何况是卖花担上娇艳欲滴的花儿,它的到来自会惹起沉醉爱情中的女子妒意难掩的娇情娇态,我们能想象到,一个担心被花比下去却又不甘愿因花而失却宠爱的女子,如何在矛盾的心理作用下,鼓起勇气手拿花枝试探性地面对丈夫的时的面有红晕,眼波流转,心儿忐忑的娇媚情态。呵呵,只是如此一想,便有如回到了少女时期一般。由此可见,李清照在细节的选取上可谓是独出心裁,在细节描摹中那更是做到了传神备至!那些精彩的细节恍如一颗颗闪亮的星儿将永远被定格在宋词的美丽天空中。

【四】寻常的生动言辞

李清照的词句中大多用的是寻常之语,通俗易见,明白如话,可一旦经她的独立品格、不凡才情、卓越的艺术创造力聚合之后,你再仔细品味,便觉很不一般,而且越品越有味,越嚼越觉别有境界。再联系有宋以来其他词作者的词句比较斟酌一番,更是觉得自与别个不同。就像一杯清新的茶,入口即香,反复品咂,更觉香气沁人心脾,入人肺腑,使人有忘却周遭,只想沉醉的想法。那首醉花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被称为词中绝唱。可是细读词句,却发现其中几乎都是平常之语。“不要问我为什么如此失魂落魄,西风卷起竹帘,相思的人儿却比黄花还要憔悴。”你看,语虽平淡,却道尽情爱中男女们相思成疾的普遍情感,激发起我们每一个读者内心深处所共有的情愫。而且寥寥数语,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伊人思夫,憔悴不堪,思念成疾图,用语寻常,情不寻常,艺术美感更不寻常。类似的明白如话的词句非常之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这如许多明白如话的词句中,分别流露出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情绪,与丈夫分别两地相思落寞的情怀,还有那丈夫去世,再嫁离婚的打击,以及国都沦陷,颠沛流离,视为生命的文物丢失所带来的浓重悲哀与深沉的沧桑感,都通过这些浅显如话家常的词句,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让你在品读中不得不一吟三叹,感佩于她家学的渊博,丰富的经历,细腻的情感,高深的艺术创造力,当然,我们会更惊叹于在那样的一个国运衰微的时代这样一个弱女子所具有的独立品格、坚强个性和开阔胸襟,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了这位旷世词人的巾帼之风以及非凡气度。同时代以及后世许多文人对李清照的词都有极高评价,说她的词作自成一体。事实上李清照也曾撰写了《词论》一书,对她之前的许多文学前辈的词作进行了较为犀利的评价,并树立了她自己“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由此可知,她在词的创作已有了理论上的敏锐性,并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时至今日,我们一说到宋词,就不得不提李清照,作为一代词宗,李清照可谓是当之无愧。当然,在宋词的美丽天空中,这位“易安居士”将永远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她的作品也更值得我们永远用心地品读和铭记。

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许许向上

提起李清照,闪入脑海的就是:酒、愁、情等多愁善感的身影,和诗词创作、诗词理论、收藏大家等热爱生活的追求,以及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令人羡慕的前半生甜蜜美满的婚姻,和令人同情的后半生的颠离漂泊的不幸,但是,李清照的爱国情怀是值得学习的!

李清照,生于1084年,卒于1155年,终年71岁,号易安居士,南宋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人,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亲身经历了南北两宋的崛起和覆灭,也亲眼见证了战火流离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渐渐地点燃了她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用诗词歌颂美好生活的爱国情怀。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用现在的话说,她是富二代,也是官二代。李清照大约16岁,作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酒后的少女们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醉在河中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争渡,争渡”,少女的活拨可爱,纯洁天真,跃入眼帘,栩栩如生,反映出李清照少女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这是李清照的处女作,很是不凡。李清照16岁时,作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自言自语,少女的淘气娇俏活灵活现,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文中的“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成为一句汉语成语。李清照的爱国情怀还有 《点绛唇》《菩萨蛮》《念奴娇》等词,那真是:爱国情怀似大海,吾辈开来接精彩!

李清照反腐倡廉的爱国情怀。众所周知,李清照和夫君赵明诚恩爱有加,至今使人羡慕,都知道他们夫妻喜爱收藏,收藏品量大且非常珍贵,“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李清照45岁时,恩爱的夫君赵明诚去世,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憔悴,在49岁时嫁给张汝舟,婚后,张汝舟的野心便暴露无遗,他是觊觎李清照所搜集的金石文物,他不时大打李清照。张汝舟早起作弊、大逆不道、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等罪行,李清照宁愿坐两年牢,也要举报张汝舟,张汝舟这个贪腐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由于,李清照的名声,再加上朝中友人的帮助,李清照仅坐了9天牢。清照侠骨恨贪腐,吾辈鼓舞度寒暑。

李清照壮志凌云的爱国情怀。李清照45岁那年,恩爱的夫君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李清照对赵明诚不战弃城而逃非常痛恨,他们逃亡的船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李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绝句》以吊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要为国建功立业,报效社会,“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50岁的李清照先后完成了《金石录后序》和《打马图经》的写作,《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还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江山留与后人愁”、“九万里风鹏正举”等之句,堪称壮志凌云的千古绝唱。壮志凌云清照愤,吾辈前进践初心。

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终年71岁。

李清照一生的诗词贡献、逆境不屈、刚正不阿、孜孜追求、永不言败、热爱生活等,无法一一表达,虽不赞岳飞还有不足和原因,单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吞山河,激励无数人的诗句,就值得我们学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学史明理,牢记李清照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活着,服务人民向前进,死后,激励人民增干劲!

【学生作品】

李清照,心中的美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

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蚱蜢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我眼中的李清照

经过风雨飘零,仍能与时光对饮,必是深爱这人间的。

                                  ——题记

印象中的诗人是这样的,悲伤过,落寞过,欢喜过,惆怅过,嘴里说着世事无常,笔下却是岁月无恙。

蓦然间,想起那个与风花雪月有关的年代,宋词,悲欢中相遇,斜阳边离别,一切都美得让人绝望。

那女子,就站在那里,素手执笔,用浓黑的墨汁渲染她人生的白纸,也在宋朝的画卷中留下了轻灵的字体。李清照,只需浅浅回首,就能触碰她的美丽与哀愁,在文字的世界里,她从未老去,老去的,只是起承转合的世事。她出生时的宋朝,朝廷中的政治斗争已几近疯狂,她虽是一名女子,却有着远大的抱负。

在国都破碎时她会叹“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她只能靠回忆,来遇见汴京曾经的美丽;可朝堂上的官员,只愿栖于江南,哪怕与萧瑟相伴,也绝不会为了百姓而战,所以她咏“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不是没有豪言壮志,只是形单影只,终究无力翻天,她只能寄情于文字“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所欣赏的英雄气概。

我欣赏她柔弱的坚强,也佩服她无言的壮志。

在人生道路上,又有几人能同她一样,与复杂繁冗的规矩对抗,在困难的枷锁中永不屈服,以坚强去面对一切困苦和灾难,虽然岁月没有眷顾到她,但李清照总能去坚强岁月。

她不服于“女子无才便是德”,她谈古代英雄论当今豪杰,甚至大胆的触碰到了连男子都不敢轻易到达的地方——权力之巅,这样的勇气,这样的豁达,这样的气概,怕是所有人都要赞叹不已,又怎会有“女子不如男”?

李清照半生烟雨,半世落花,不平稳地走过了下半生,可她依然笑对,因为她知道给予世界温暖,世界也会给予她温暖。

这就是我眼中的李清照,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李清照,无论经历过什么,她总会带着行李和丰盛的自己,路过天涯,也把自己留在天涯,闲时,躺在塌上,喝着醇香的美酒,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因为无畏,所以无谓。”她认出了生活的模样,就会与时光握手言和,月满西楼的时候,她还在那里,说着“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的行囊

早年见便吟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名动汴京,与夫君赵明诚琴瑟和谐,赌书泼茶,挥洒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才女,怎会落得独自守着窗儿,与南飞的大雁旧相识的下场?

靖康之变南宋灭亡,太平年间高谈项羽不肯过江东当时人杰鬼雄的气节,随金兵临城一同失守了,夫君弃官逃跑,李清照想来是失望的。不久后赵明诚又被朝廷任用,心怀愧疚,奔赴建康面圣时身染重疾去世。

国破夫丧,李清照就好比是在破屋子里避雨的人,但她怀着一腔不甘,为替夫君守节气表忠心,她决心雨中奔跑,带着仅剩的金石典藏,向南下的宋高宗追献。

流离漂泊,顾行囊中,何物随人老。

李清照的行囊中装有倾世才情,冰清才藻中得嗅出尘之志,同桂“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如梅独自在寒冬绽放“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的行囊中装了一腔热血,流离迁徙,身是冷的,心却是热的“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抷土",流离在南方,仍想着收复失地。

李清照的行囊中装了骨子的叛逆与傲气。女子在乱世中漂泊何其不易,想那 西游记中最惨的不过玉面公主,法力不精又无靠山,只想求个安稳,投靠牛魔王不成反被连累死于悟空棒下。年近半百的李清照再嫁张汝州,却发现所托非人,他并非实意,惦记着金石典藏。于是成亲不过三月便在官府之上公然休夫,因违反了当时礼制被判刑两年,幸得百姓求情不过九天就被放出。

 在那个时代,赵明诚可能也认为李清照只是个出嫁从夫的普通女子,得意的讲出自己科举作弊,暴露自己的企图,但李清照不拘世俗,是非分明,宁肯牢底坐穿也不愿再与这种小人为伍。

 时代像筛子,筛得李清照流离失所,筛得李清照出类拔萃,她的一生如张爱玲说所说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但李清照没有向生活低头,没有在大观园中坐等“金钗雪中埋”的命运,没有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命运浮沉中矢志寻梦追心。

 金石典藏,纵使价值千金,终有尽时。但行囊中积韵着的倾世才华,爱国情怀,独立人格成就了李清照既辉煌又寂寞,既精彩又冷清,既煊赫又悲凉的一生。

李清照

我曾不止一次梦到这样一个画面。

一处院子,四处百花齐放,假山,松树,蜂蝶。恰似一片春光正好。在树的下面,石桌面前坐立着一位,身穿素色玄衣,上面隐约有些银丝勾勒的竹木。她身上一尘不染。就连日光都不好意思在她身上留下斑驳的树影。

她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提笔。她喝一口写一首。脸颊间隐约有一丝红晕。春阳温柔的撒些光在她的脸上。可这是梦,我只记得她的背影,正面的记忆有些零碎。亦或许是我把她的容颜忘了吧。

我也记得,她除去写诗。也喜欢玩乐,观灯打马。也曾梦到,一起骑着骏马。奔跑在原野之中。享受着:“骑马三十里草场驰骏,八百声隆隆撼地”的快感。她也不至于贪图游乐,他玩的厉害了。也就撰写了《打马赋》着篇文章。

哎,可这终是梦。当月亮出来的时候,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她是真实的。当太阳出来的时候,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她像一个梦。

她便就是一代才女 ——李清照。她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低喃,她是暖,是暖,是希望 是人间的四月天。

青寇的少女终将长大,那年,她十八岁。她披上了红妆与赵明诚结缔良缘。她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派竞争愈演愈烈。苦了这对鸳鸯啊,被活生生的拆散了。他们隔河相望,饱受相思之苦。她恐怕现在“只羡鸳鸯不羡仙”。

她如同世间所有平凡女子般。享受着幸福的时光,正当她沉浸在这种生话中。殊不知。老天只给了他一半的美满甜蜜。后半生啊,就只剩下苦涩,别离。自从金军入侵。她随丈夫颠沛流离。他也有了莫大的改变。

赵明诚的离逝,给她带来了愁。她乘一扁轻舟在乱世中流浪不能回家。

世人说她的诗都带愁。“愁”何能不愁?开始离别的“清愁”,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后来,国土慢慢沦陷的“国愁”。这些难道都还不够吗?

嘿。你知道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她对自己行为的准则。李清照她,自认为无愧于那个朝代。无愧于一代才女之称号。

那个少女,变化了。从之前主写伤春怨别,大多为闺阁生活。表写的是女词人多愁善感的个性 。到后来,对故国,旧事的思念。物是人非的浓重伤情调。她变的很大。生活的所迫,压的这个曾经的潇洒的女词人。变的依然不同。

这温山软水,繁星万千。都不及她眉目半分传情。可曾想过那个写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般惜春怜花的少女。在乱世中她怎会太平无事。终颠沛流离中改变。

来生这清风徐来亦徐去,待那少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潇潇洒洒不闻名。愿他以后不受离别之愁,乱世之苦。繁花满坡,牧歌满河。留下毕生挚爱。捧一缕最柔笑意,同她道来一声:“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终是拾花万山,你为芳;流云万里,你为逸,山河湖海,唯你满含粲然笑意。

我在想,若她是生活在太平盛世。她会不会特别幸福。

那个绽放在文学史上一朵绝世花,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终有起伏,难免跌倒和等待要有勇敢的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不再轻易的向生活低头。叶落了,雁走了,花谢了。可我并不怕惧,因为我沐浴在你的阳光下。

纪念远逝的曼妙红颜

我已心的维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跫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沉淀的瑰宝,已此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

我追寻易安的足迹,追寻那个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的身影,追寻那个才情国人,婉约清丽的闺阁女子的倩影,追寻那个终日凝、柔肠愁结的思妇的背影,追寻那个颠沛流离,晚境凄凉的落泊红颜。

我走进那个书香飘溢的庭院,探头窥见正直豆蔻年华的易安.她来了。踩着小碎步,拈着香汗巾,顾盼生姿,眉宇间自有一种风采.她看见院中伫立着一位陌生人,不禁心慌,未语脸先红,急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宅门拐角外的背影,目送这位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我头望天高云淡处,雁过无痕。

我流连在露浓花瘦的塘边,看尽塘中的绿肥红瘦,看见一位婉约清丽的妙龄女子泛舟湖上,误入藕花深处,浆声冷冷,“惊起一滩鸥鹭”,是易安。此时的她双颊微红,高唱“兴尽晚回舟”,双浆轻摇,向莲花更深处漫溯.我站在她身后,目送这位沉醉不知归路,薄汗轻衣透的女子.我远眺,藕荷人连天,江月满星辉。

我伫立在烟波浩淼的江边,望江楼上,那个终日凝、柔肠愁结的思妇,还是易安。多少次,她送夫千里,多少次,欲语还休。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神伤,有谁会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有谁体会?载不动的许多愁,有谁分担?如今分担?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语泪先流?纵有横世才情,身为女子,易安却更家希望与丈夫朝夕相对,比翼双飞,无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红颜渐老的易安多少次独坐幽寂冷清的院落,看尽西风卷帘的无情,失落在人比黄花瘦的伤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满地黄花堆积的深院中,目送这位千古丽人.。

此时,我倘徉在蓑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怎耐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哎!我能拂去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欣中荡的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溯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

心中的易安渐行渐远,我想留住这位宋朝走来的曼妙红颜,却无法挽留,聊作此篇,以纪念我心中的李易安,纪念远逝的词魂。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2023年高考新高考卷一的作文,依然围绕“立德树人”展开。无论是2019年“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21年的“强弱之变”,2022年“本手、俗手、妙手”,还是2020的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感触,都立足于让学生思考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处于当前的时代之中,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该如何担当自己的责任。2023年的高考作文题更是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的故事,让学生思考,我们历史中、文化中,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好故事。在回顾、讲述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

从作文逻辑思维来看,从近几年多考查思辨性思维,如“强弱之变”是二元关系,讲究两者间的关联;“本手、俗手、妙手”是三元关系,三者间的联系是写作的重点。2023年全国卷一,在考查发散思维的同时,考查了学生思辨性思维。一是“好的故事”作用多多,那么什么是好故事?我们身边有没有不好的故事呢?二是,“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么到底是故事有力量,还是人主动求变呢?三是,“好的故事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那么他展现了怎样的民族形象?和我们个体又有什么关联呢?四是,这些故事是事实还是虚构的故事?民族的形象是本来存在的还是人设呢?……只有弄清楚了题目中隐含的思辨性,才能写出有思想的深刻好文。

从作文题目看,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故事”和“力量”,要特别注意“好”。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关照关键词,基本不会离题,而且都有话讲。那么,我们该如何突破重围,获得高分呢?

材料告诉我们,好故事以促进人与人的交往,促进个人成长。如果把国家看做单个个体,好的故事也可以促进国与国的交流,促进国家的壮大。好的故事,改变个人的命运,展现民族形象,从“个人”到“民族”,思考就更深刻了。“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为什么要讲好故事”“如何讲好故事”,好故事对个人(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影响(积极的),这些方面都可以着笔。

可以立意为:好的故事触动心灵,让你成长;好的故事,展现一个民族形象,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处在当下,我们为什么要讲好故事;当代青年该怎样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在故事里看到怎样的民族形象,汲取了什么力量等。

构思上,从好的故事对个人成长有启示,对国家形象构筑有作用,那么我们青年一代该怎么做呢?在故事中汲取力量前行,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形象。基本上来说,这就是平时训练学生构思作文的思路。

作文素材的选择性范围很大,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感动中国人物、文学故事等都可以。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材料(故事)应该充满正能量,充满力量,促进成长等。

故事的力量

张晓春

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

这是很多人喜欢听的开场白。我就很喜欢听我的老师讲故事,不仅是因为故事本身,更是因为他阐述的故事背后的哲理。

他问我李清照的《一剪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我说:“对丈夫的思念。”他说:“是知己不在身边的强烈思念之情。”我一脸疑惑,他给我讲故事:“李清照嗜赌成性,还好喝酒,酒量又浅,次次喝醉。这样的女子不要说在当时的宋朝,就是在今天,都让人侧目。可是,赵明诚却接纳她,欣赏她,喜欢她,与她赌书消得泼茶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赵明诚不仅是她的丈夫,更是她的知己。而他却去外地做官了,而根据宋朝的制度,小官是不能带家属的。他不在身边了,她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他讲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郝红梅因为偷手帕事发和顾养民分手的故事后,他说:顾养民没有站在郝红梅的立场思考问题,没有帮助郝红梅解决问题,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我,只怪郝红梅虚荣心强走了歪路,破坏了他们的感情。

李清照的《一剪梅》,背得很熟,理解却流于表面;很熟悉郝红梅的故事,但只是浅层次地或只从一个角度理解故事意蕴。

我的老师读透《一剪梅》,则是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了解故事的深层意蕴;他能看到顾养民的缺陷,是因为他有相应的认知素养,他也具备顾养民不具备的素质——凡事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故事最早所具有的客观价值,就是让人类的经验有了流传的可能。每一个长期流传的经典的故事背后,是做人的道理和方法。要更好地读懂书本,读懂人生,就多读故事吧。故事的背后,是人性,是精神,是信仰,是民族的烙印,是文明的传承。读懂故事背后的深层意蕴,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人生。

知道有这个故事,不等于懂得故事的道理,不懂道理,难以让故事产生引导人、激励人前行的力量。读懂故事需要认知能力,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而不只是从表面看问题,不只是人云亦云。认知能力绝不只是从书中来的,知行合一,不断吸取前人智慧,不断躬身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方能真正读懂故事。

活着不可避免有很多烦恼,烦恼常常源于视野的狭窄和认知的不足。多读故事,读懂故事,思考故事的本质意蕴和深层价值,吸取故事的力量,为这世界增添一抹亮色,创造无悔的人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2020年天津卷作文解题要扣住对家国不弃的精神和中国文人的骨气阐明“中国面孔”。“中国面孔”代表的不仅是中国的形象,更是中国的气节和灵魂。李清照有才,更有节。她忠于朝廷,忠于自己的内心,即使面临诸多折磨、困苦与挑战,她也站起来了。虽然她是女子,但是她有着男儿般的铮铮铁骨。

[素材速写]

柔弱如李清照,带着沉甸甸的古董文物一路追随宋高宗,一路追随岌岌可危的宋王朝。她柔弱的身躯里是男儿般的铮铮铁骨,凭着一股子满腔的热血与韧性翻山越岭,不畏惧颠沛流离。从绍兴到宁波,到奉化,到台州,到温州,一路不改的是她坚韧的本色,一路不变的是她忠诚的初心。国破家亡没有打败李清照,她一路追随是为何?我想只有一个答案:因为她是诗人,是中国诗人。

[相关主题]

作文中涉及中国气节、独立、不屈、忠诚、坚韧等相关主题都可以运用李清照这一例子。李清照是考场中喜闻乐见的人物素材,她的生平故事、个人才情和品质都是极佳的作文书写对象,考生们可以对李清照多加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素材。


阅读全文
人物专题之李清照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