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衔接作文:科学家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袁隆平不打算退却。1966年,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以上材料选编自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请选准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
1.勇于挑战、敢于质疑
2.追求真理、坚持自我
3.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4.勇于创新、深入探索
佳作示范
01信念共挑战一色,开创与青春齐飞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时信念坚定,敢于挑战权威,终能开创水稻研究的新纪元。依笔者刍芜之见,正是坚定信念、挑战精神和开创精神构筑了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基石。吾侪青年更应信念共挑战一色,开创与青春齐飞。
对科学的坚定信念,是科学家精神的源泉,唯有心中信念不灭,理想不死,方能在面对挫败时不轻言放弃,劈荆斩棘奋勇前行。若无信念,袁隆平何以坚信杂交水稻研究的前途,终在质疑和争议中收获“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成功?若无信念,爱迪生怎能在上千次失败后依然不断尝试,以电灯微光刺破无尽长夜?若无信念,屠呦呦怎能不因失败而言弃,拯救苍生于疟疾的阴翳?科学家如此,青年人亦然。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从不是花团锦簇的坦途,必是泥泞坎坦不断的长征。若无坚定信念为伴,终将因小小挫折而一蹶不振,于尘泥中葬送前程。故我言:青年应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信念的力量,方能谱写青春的华章。
敢于质疑传统观念的挑战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挑战需要理性,亦需要勇气。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挑战,本质上是智慧与理性的碰撞。正是在一次次挑战中,科学才得以进步,真理才得以迸发出璀璨的光芒。袁隆平勇敢地向“无优势论”的传统观念挑战,以一篇论文粉碎权威学者“不可能”的断念。哥白尼基于观测数据,勇于向地心说挑战,推动科学的发展。放眼当下,在这个浪潮奔涌的当代,青年人更应挑战。王亚平挑战女性不适合航天的成见,让太空留下一抹情影。我们应向传统观念强加的桎梏挑战,向权威与所谓“专家”挑战,向众口铄金的舆论挑战,让悖逆真理的谬误无形消弭,冲破桎梏积淀青春的底色。超然客公众号
勇于创新的开创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精髓。创新是发展之基,新时代呼唤勇于创新的开拓者。从袁隆平到施一公,从载人航天到蛟龙深潜,从改革开放到跨入新时代……国家每一项成就的取得无不积淀着伟大的开创精神。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循守旧者只会止步不前,开拓创新者方能谋求发展。青年发扬踔厉也,则国家日以兴起。吾辈青年更应发扬开拓创新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像袁隆平开创水稻研究新纪元一样,开创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崭新篇章,在开拓创新的时代中放飞青春的梦想,探求人生的价值。
坚定信念,挑战精神与开创精神皆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体现在袁隆平身上,体现在万千科研工作者身上,更体现在吾侪青年身上。此亦春潮澎湃,此亦波诡云谲。无论前方是艳阳高照还是山高路远,都应信念共挑战一色,开创与青春齐飞。江山怀胜迹,我辈复登临,新时代新青年,共勉!
(评分:54分)
02 习科学家精神,明成长之道理
什么是科学家精神?
从袁隆平先生身上,我们能得出答案——是不迷信权威、勇于尝试和迎难而上。……无论答案是什么,我不可否认的是,科学家精神与我们成长一道,多有裨益。
科学家精神是勇于向权威发起挑战。成长路上,所谓“大家”“权威”之言数不胜数,不迷信权威,是向前开拓的重要步伐,君可见,伽利略站上比斜萨斜塔,用两个铁球,向古老的真言发出震聋发聩的质疑;君可见,李四光徘徊于巨石之下,用一个个调查结果,向纷乱的传言落下真相的槌头;君亦可见,“杂交水稻入父”袁隆平向著名专家与学术大拿的论断发出挑战,用一片片稻田击碎了过去的谬论。不惧权威,敢于质疑,我们在成长路上才能挣脱束缚,独立走出每一步。
科学家精神是勇于尝试。成长呼唤尝试,只有去做,去感受,才能体会到生命的韧性,才能坚持不懈地前行。奥运场上闪闪发光的运动健儿谷爱凌,在她摘下金牌,打破世界记录的光鲜背后,是无休止地尝试。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远离家中的温暖,面对冰冷的雪地,一次次摔倒再爬起才是谷爱凌的常态。尝试无疑是令人恐惧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是否会头破血流。在尝试路上,最严重的一次,谷爱凌甚至摔到间歇性失忆,可这并不能阻止她成为体坛的耀眼新星。因此,勇于尝试,锤炼生命的韧性,才能在成长一途走得长远。
迎难而上,是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精神,更是成长必备的力量。米兰·昆德拉曾说:“人一旦迷醉于自己的软弱,就会一味地弱下去,在众人们的目光下低到尘埃里,低到比地面更低的地方。”因此,直面困难,才有打败困难的能力,向困难屈服,只会被困难推向深原处,甚至推向深渊。
习科学家精神,明成长之道理。体悟科学家丰硕成果背后的辛酸,探索支撑他们的精神力量,将它们内化于心,化作推动成长的桨,我与诸君共勉!
03 勇承科学家精神,助力中国梦圆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袁隆平爷爷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挑战传统,知难而进,坚定不移,这是袁隆平爷爷身上伟大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吾辈当传承此精神,砥砺奋进,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勇承科学家精神,当挑战传统,开辟新路,坚守真理。
“从来如此,便是对吗?”一百年前,鲁迅便对所谓传统观念发起质疑,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无优势,是传统观念;《遗传学原理》是经典著作;辛诺特和邓恩是著名遗传学家……种种障碍摆在面前,但袁隆平爷爷信科学而不信传统,信真理而不信科学家。勇敢地开辟出了杂交水稻之路,以自身为例真正践行了鲁迅那句“此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以行动回答了鲁迅的质疑:从来如此,不一定都对。同时,袁隆平爷爷并非盲目开路,而是向水稻杂交优势的两条路走。因此,我们当遵循真理,科学开辟新路,合理挑战传统。
勇承科学家精神,当攻坚克难,知难而进。超然客公众号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我相信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形象描述。任何科学在实验在发明的过程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是成千上亿次的失败,才堆积成那一次成功。君可知,“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爷爷在历经几十年的失败与重战后始得成功;张桂梅校长在一次次被拒后终筹地资金,建成女校;八路军在多次失败后终得一次平行(型)关大捷……无数的道路,无数的人们,无数次实验,只为那一次成功,这便是科学家精神。
勇承科学家精神,助力中国梦梦圆。这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无数中国科学家的真实写照。“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国科学家们先(前)赴后继,开辟出了中国科学之路;中国共产党勇辟先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新时代,新中国,我们当勇承科学家精神,助力中国梦圆梦。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