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特征和表达效果
任务一:必备知识梳理
1.考查内容:《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2.常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仿写题
3.修辞赏析类答题步骤
第一步,观察句子是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需要熟记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对应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看句子有什么样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和情感。
第三步,看句子在结构上是否有什么作用,如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u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除此之外,还要了解顶真(又名联珠)、互文、回环、双关、用典、引用、谐音、通感(又名移觉、移就)等。
1.比喻
(1)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2)分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3)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4)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2.比拟
(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
(2)拟物: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
(3)作用:
①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感染力,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述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②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3.借代
(1)含义: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2)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
(1)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2)分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3)作用:突出特征,启发联想;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5.对偶
按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按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按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1)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2)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6.排比
(1)分类:成分排比、分句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
(2)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3)作用: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使形式整齐,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7.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段落一再出现,就是反复。
(1)分类:接连反复、间隔反复。
(2)作用: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增强文章的气势;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
8.设问:自问自答,回答紧跟问句后。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9.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问而不答的疑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
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更富启发;加强语气,感情更强烈,增强表达效果。
10、引用: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号,而描述大意的不能加引号。
作用:加强真实性,增强表现力,说服力,从而达到言简意明的效果。
11、对比: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把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
作用:突出相反或相对的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更为鲜明、突出。
12、反语: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多数是表示讽刺嘲弄的。
作用: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增强战斗性。
任务二:对点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 ① ,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曾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 ② 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 ③ 、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横线句中“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运用了三个相对整齐的动宾句式构成排比,各分句间是并列的关系,具体形象地阐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同时每个分句都引用了俗语或者名言名句,使得语句既富有文采又内涵深厚。“要有……要有……要有……”的句式铿锵有力,让人感到积极昂扬、热血沸腾的力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的村庄,像一树梧桐叶子,悬浮于一片岑寂中,耐心地等待清丽嘹亮的鸟鸣。天气渐渐潮热起来,杜鹃鸟在夏收前, ① 地提醒人们:小麦黄了,小麦黄了,快快搭镰,快快收麦!庄稼汉听到这鸟啼声,就仿佛士兵听到首长一声令下,磨镰,取绳,甩开膀子 ② ,奔向金色的麦田,赴一场大自然的邀约。
那是我儿时记忆中的场景。村庄仿佛一艘大船,漂浮在绿树的海洋里,到处是高大葱茏的槐树、杨树、枣树、椿树、榆树。( )。祖父身着白汗褂,头戴破草帽,牵一头黑黑的瘦驴拉着石碌碡踩场子,偶尔 ③ 地吆喝一两声,一边信马由缰地哼唱着无韵的信天游。儿时的我,从没注意到祖父脸颊上大滴的汗珠,只是跟着院里的孩子们哧哧地笑祖父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祖父分明听见了,撩起眼皮远远望我们一眼,不恼也不羞,依然哼唱“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鱼”,沉浸在夏收的喜悦中。那个足足有百八十斤重的石碌碡也停下来了,与栖在场院畔老枣树上的蝉鸣一起构成一幅画。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通感,蝉鸣成了画,听觉转化为视觉。石碌碡与栖在场院畔老枣树上的蝉鸣构成一幅画,生动地写出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安静;表现了“我”对故乡和家人的热爱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②_________________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法的观点、艺术、宗教观念以至国家设施,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浙睿talk)价值的发现,这里就③_________________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20.第一段运用了讳饰的修辞,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讳饰,一种修辞手法,又叫避讳,指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1)委婉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2)体现作者无限的遗憾、不舍与悲痛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如果把你任意空投到一个城市的市中心,面对 ① 的高楼大厦,你可能会很难分清自己究竟在哪儿。然而,只要走进最近的一家菜市场,你却极有可能瞬间分辨出自己身在何方,因为只有这里,才弥漫着属于当地的烟火气。
青羊小区菜市场(现更名为青羊小区综合市场),它就是成都的“灵魂”。川菜之所以能够火遍全国,甚至风靡全球,倚仗的就是麻辣鲜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辣椒是川菜厨子的灯塔,没有辣椒,他们就会在厨房里迷失方向。青羊小区菜市场里面有各种深藏不露的苍蝇馆子。门口的王记老幺肥肠粉,旁边的军屯锅盔,再往里走,陈记椒麻鸡、付记甜皮鸭、胖哥蒸菜、老成都糖油果子、王妈手撕烤兔……各种各样的成都美食令人 ② 。
三源里菜市场则像是北京的缩影,因为挨着使馆区、大酒店附近,它成为很多使馆工作人员、国内名厨、艺人明星视作挑选食材的首选地。这里食材高大上,种类又齐全,从澳洲龙虾、西班牙红虾,到火鸡、水鸭、不同档次的牛排,再到日本白草莓、智利青蛇果…… ③ ,应有尽有。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一个20平方米的摊位,竟然可以摆放上千种食材。摊主们个个还是陈列艺术家,能把蔬菜水果摆得像彩虹一样缤纷。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菜市场的摊主们比作陈列艺术家,形象地赞美了摊主们高超的摆放蔬菜水果的水平。(手法1分,效果3分,大意相同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 )。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硬的石体,奇迹般地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么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
19.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 分)
拟人。①“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为了牢牢抓住绝壁”“抵抗”等描述,写出了松树人格化的特征,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幼小的松树在石缝间顽强生长的特点。(评分标准:答出“拟人”1分。分析2分,结合具体描述1分,点明“人格化”1分;表达效果2分,“幼小”、“顽强”各1分。)
任务三:真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常常,太阳还高悬在天上,大片大片的云朵也在肆意游走,大雨却__①__。在天空的一个角落,厚重的乌云下面,形成一根奇特的雨柱,仿佛天空被谁无意间戳了一个大洞,汪洋大海瞬间倾泻而下,重重地砸在草原上。牛羊马匹顺从地接纳着瞬息万变的草原,不去逃避,也无处逃避,在空旷的大地上,低头承受着这一场夏日的突袭。俯首是它们在大地上永恒的姿态。
好在,草原上的风雨总是__②__。不过半个时辰,一切倏然停止。雨后的草原,仿若刚刚从大地母亲的子宫里诞生的婴儿,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每一寸土地,每一株野草,每一条河流,每一处纹理,每一丝褶皱,都闪烁着恒久的生命之光。所有的喧哗忽然消失,只剩这片温柔起伏的草原,用__③__的美,将途经此地的人们,瞬间击中。
21.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①把草原的土地、野草、河流比喻成婴儿的纹理和褶皱,生动形象,写出了雨后草原的清新与生机。②连续五个“每一……”相同结构,构成排比,富有音韵美,感情饱满,表达了对雨后草原美丽景物的喜爱之情。(确认修辞手法2分,赏析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汽车行进在黄土高原上,向壶口瀑布方向飞驰。高速公路两边秋意浓浓,树木和庄稼色彩斑驳,鲜绿、淡绿、深黄、金黄、棕红、褐红,将黄土高原装点得①________________。 偶尔看见成片的苹果园,鲜红的圆圆的大芊果挂满树梢,在车上都能嗅到醉人的芳香,这就是名扬天下的洛川苹果。
汽车拐过一道山梁,前面就是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老远就看到磅礴的水雾弥漫着冲天升起,几十米之外都能感到水雾的浸渍与喷溅。我们还没有到达瀑布旁边,衣服就被打湿了。
到了瀑布边缘,看见浑黄的黄河水从上游奔泻而下,②________________。到了壶口瀑布,河口收束狭如壶口,瀑布上游水面宽500余米,在不到500米的距离内,猛然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在两岸石壁峭立的河道上,河水以每秒1 000立方米的磅礴气势,从5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翻腾倾涌,声如洪雷,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正如古籍中所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这让壶口瀑布几千年来成为一种力量的象征。平时静若处子、温顺贤良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到了这里却发出震天的怒吼并升起冲天的巨浪进而迸发出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站在壶口瀑布,我感到激情满怀,③________________,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将水流倾泻而下时的声音比作雷声,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水流之大、气势之盛;②引用俗语来形容壶口瀑布的特点与气势,增加文学色彩。(每点2分,意对即可)
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D.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3分)(“戎马”指代战事,“丝竹”指代音乐,“帆”“棹”指代船;“雪”是比喻浪花)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承德,一座深远而厚重的城市。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1000多年的辽金文化和300多年的清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亭台楼阔,山水相依,林海绵延,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在这里 ① 。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在这里,林海与草原相接、山庄与古刹辉映,城镇与乡村共荣,人们漫步在青石小路,轻抚红色宫墙,恍然间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
才感盛夏,忽而已秋,避暑山庄正门前却 ② ,热度不减,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们越来越关注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每一件文物都 ③ 。文物保护是“留根”,更是“护魂”。避暑山庄正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以文化传承赓续民族团结根脉,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如何保护好历史资源,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承德市按照首先开展文物调查、建立古建筑保户信息库,然后组建由文物管理和古建施工等单位组成的文保团队,最后保护利用文物、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的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承德全力抓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林海与草原相接,山庄与古刹辉映,城镇与乡村共荣”运用三个“……与……”的句式,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把承德自然与人文的美展现出来。“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把“历史”人格化,在此,游人似乎与历史不经意间碰面,形象地表现出此处能窥见历史,如同见到故人的亲切感受,更能突出承德历史文化底蕴的深远而厚重。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日,《中国奇谭》凭借精美的画风、有趣的故事和其中蕴合的中式哲学,实现热度与口碑的双丰收,成为2023年开年 ① 的爆款国漫。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奇谭》不仅铺陈了一个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魅力的“奇谭”故事集,还开拓了国产动画片创作和传播的新路径。
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组成的《中国奇谭》,既是传承与回望,也是中国动画新百年的起点,用现代观念和技术手段呈现了中国美学、讲述了中国故事,转变了新国漫“昙花”的命运。
《中国奇谭》的内核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将不同主旨的动画融通古今,呈现出中华文化跨越时空、 ② 的隽永魅力。这些动画的主题,无不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息相关,体现出中国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中国奇谭》是奇谭也是现实,其核心在于“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语境之间的结合”。例如,《小妖怪的夏天》从全新的角度切入国人 ③ 的《西游记》故事,不仅挖掘了“邪不能胜正”的根源,还用幽默、风趣的方式阐释了当代职场的运行规则与生存诀窍,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中,与作品产生深度的情感共振和思想共鸣。
20. 请就材料内容以“《中国奇谭》……是中式的”这一句式,写一组排比句,作为对这一爆款国漫的评价。(4分)
《中国奇谭》讲述的故事是中式的,呈现的美学是中式的,所蕴含的文化和哲学是中式的,展现出的想象力和审美魅力是中式的。(按要求写出三个句子即可得3分,语意顺畅1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之夜,雪花缤纷,满街火红。我在小巷 ① 的叫卖声中走走停停,注意到一方小摊人头攒动,一位老者静坐一隅,摆着糖画小摊。我赶到小摊前说买糖画,他略一点头,手中铜勺没入糖锅中,提起小半勺棕黄的糖稀,略加端详,便转向面前一面光亮铁板,以勺为笔,以板为案,在设计好的构图笔顺中 ② ,时而慢如抽丝,时而疾若闪电,有板有眼,勺中的糖稀如戏腔一样律动婉转着奔涌而出。寥寥几笔,活灵活现,令我 ③ 。老者缓缓抬头,双眼微眯,原本风平浪静的脸上流露出浅浅骄傲之意。他的目光如两口古井,幽幽地闪着深邃的光。接着他手中铜勺有力地一顿,将竹签轻压在糖人上,滴上几滴糖浆加以固定,铲起糖画,郑重其事地递给我,眼中竟有留恋不舍一闪而过。仰首昂视的高头大马披上了琥珀衣,闪烁着金子般的光泽。我小口舔食着温热的糖,因着这糖画涌起的情愫如春溪,汩汩蔓延过心的小径。
19. 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比喻或通感,用戏腔律动婉转比喻糖稀喷涌而出的情景,以听觉写视觉,生动形象、新颖奇特,写出子糖稀从勺中流向铁板的美妙姿态。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云”端,传统艺术正在形成新生态。短视频与直播中,京胡拉着“抖音”神曲,昆曲玩起了“快闪”,西北“花儿”唱出摇滚风……各类传统文化艺术换“新颜”成为一股潮流。______________的热闹场面,也反映出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亲近。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充分证明:传统艺术要“活”起来,才能“火”起来。
所谓“活”,是指在表演内容上要鲜活,不断吸收时代与生活的“______________”:在表现形式上要活泼,勇于尝试以跨界、混搭等方式______________实现审美时尚化:在传播领域上要活跃,善用最新的媒介手段,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更频繁的亮相,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
网络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一直在推动传统艺术的演变,但新生态的形成需要时间,达到定规模才能引起质变。“云”文艺热潮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契机,成为传统艺术转型的一副催化剂。中国传统艺术是在历史长河______________中沉淀下来的文明精华。活化传统艺术,让每一个晋通人都能领略艺术,是成为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19.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3分)D
A.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夏衍《包身工》)
B.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C.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D.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杜甫《天育骠骑歌》中有一句诗令人困惑,这句诗是“眼有紫焰双瞳方”。马的瞳孔怎么会是“方”的呢?虽然严羽论诗有“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说法,但用学诗的香菱的话说,这个字用得“无理”。
可是,老杜是创造的天才,有打破传统习惯的本领与胆魄,他写马的瞳孔是方的,也许跟虚谷画鱼把眼睛画成方的一样,都属于艺术上的变形①吧?查各种杜诗注本,不得要领。难得的是谢思炜《杜甫集校注》另有注文,说到了方的瞳孔:方瞳为异人之相。
无图可按,而有骥可索,从唐人画的马里也许可以找到旁证吧。曹霸的画,今已失传。韦偃留下一幅《双骑围》②,马眼看不清。于是只剩下韩幹。目前寄名韩幹所画的马,如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所说“幹惟画肉不画骨”,都有些痴肥,但令人大喜过望的是:那些马的瞳孔还真不是圆的!
从科学方面寻找依据呢?《走近科学》上的论文《为什么动物的眼睛有形状不一的瞳孔?》图文并茂③地介绍了动物眼瞳的不同形状,其中有竖的和横的,竖的瞳孔上下伸展,而④横的水平延伸,大致呈长方形。噢,一个完美的答案!
于是叹服:老杜写马,千古一人而已。中国艺术如果说重神似不重形似,会写意不会写真,那我们要看创造这艺术的是什么时期、什么人为准。老杜可是兼“画工”与“化工”的。
20.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三、①反问修辞紧扣马瞳孔方圆问题引出话题,提纲挈领;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强化语气,激发探究兴趣。②引用严羽诗论引出香菱学诗例,进一步突出其“无理”;也引导探究“无理”背后是否隐含趣味,引发下文。(反问分析2分,引用分析2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文学家及其作品来说,时间是最公正、最具权威的评判者。在流经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这条长河中,有许多作家曾经 ① ,灿若明星,但曾几何时,他们的光彩逐渐暗淡了。他们那些曾经使得“洛阳纸贵”的作品也成为尘封鼠啮的一堆故纸,有的甚至湮灭无遗。然而也有相反的现象,有少数作家生前不甚为文坛所重,身后的声誉却 ② 。前一类作家有如碎石细沙,最终被不舍昼夜的流水淘尽。后一类作家则如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杜甫就属于后一类作家。其实杜诗在当时不仅是“不为东人之所知”,而且几乎是“不为世人之所知”。从晚唐以来,杜甫及杜诗才开始得到各种桂冠,如“诗史”“集大成”“诗圣”。上述三种称号,尤其是后两种,可说是古代诗歌史上 ③ 的荣誉。杜甫戴上“集大成”和“诗圣”这两顶神圣的桂冠,历时千年而不被认为僭越,可见他在古代诗歌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19.文中画横线部分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将两类作家分别拟作将被流水淘尽的碎石细沙和愈发灿烂的沙中之金,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在时间的评判中前一类作家终将消失而后一类作家愈发珍贵。
②以“碎石细沙”和“沙中之金”体现作者对两类作家的鲜明态度,凸显对后一类作家的肯定,只有强烈感染力。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