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现代文阅读I

现代文阅读I

报告文学阅读专题

分享: 06-14 现代文阅读I 下载支付:1.00点

【考情分析】

1.从近两年的文本特点来看,除了新闻(含访谈)类,调查报告类也是实用类文本的重点考查对象。文本一般由2到3则材料组成,这些材料缺乏连续性,只是阐述同一话题。观点或相证,或相左,要求考生在阅读之后进行比较、辨识、分析、筛选,形成自己的观点。

2.命题所选用的材料,具有正能量、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多等特点。从考查的趋势看,选材既体现了时代特色,又注重了文本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3.题型方面,两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命题科学准确,和前两年的题型相比,基本题型和分值保持不变。

4.试题材料一般采用文字与图表搭配的形式。要求考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搜寻、锁定、分辨和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重点考查。

【必备知识】

1.报告的概念

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项工作、某一客观事物、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材料。

2.报告的文体特征

(1)内容的汇报性。报告一般都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的材料,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大特点。

(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一般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陈述语句,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类型的语句。

(3)行文的单向性。报告一般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是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属于单向行文。

(4)成文的事后性。多数报告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向上级机关作出汇报,是事后或事中行文。

(5)双向的沟通性。报告虽不需批复,却是下级机关取得上级机关支持和指导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报告也是上级机关获得信息,了解下情,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3.报告的分类

报告文学的分类大体有以下几种:

(1)从内容性质上分:有工作报告、科研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2)从篇幅上分:有长篇报告文学、中篇报告文学、短篇报告文学、微型报告文学;

(3)从表现手法上分:有记录性报告文学、概括性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小说;

(4)从作品表现的着重点来分,有写人为主的人物报告文学和记事为主的事件报告文学。

人物报告文学:以人物作为重点,展开描述,以人带事,事因人生。以写先进人物和光明面为主,用意在树立榜样,激励斗志,但也有揭露阴暗面,写落后人物、反面人物的。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重点突出写一个人的,或是为人物"立传", 写一个人的全貌,表现他的光辉一生,或是写一个人物的片断,或一个侧面,反映他有意义或不寻常的经历;二是写人物"群像"的

事件报告文学:以事件作为重点,行文中,以事带人,人因事显。以写先进人物的事迹为主,但也不乏暴露反面人物的反面事件的,用意在于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危险性,发人深思,促人警醒。可以分为三类:写重大事件的,写生活中有代表性事件的,写社会上、自然界中突发性事件的。

4.调查报告

(1)概念。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准确地归纳整理、科学地分析研究,进而发现其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是一种在新闻领域和机关应用文领域中都可采用的文体。

(2)文体特征。

内容真实。实事求是是调查报告最基本的要求。调查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确凿无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不能夸大或缩小。

材料性强。调查报告需要列举大量的相关事例、统计数字和各方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就使调查报告具有一种“事实胜于雄辩”的强大说服力。运用材料说明观点,常用的方法有:用典型事例,用对比方法,用精确数字。

针对性强。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调查报告在写作手法上,主要不是靠描写、抒情,而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进行一些议论。这种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言简洁。调查报告较之通讯等文体,在表述上更严肃,语言更简洁、科学、准确。调查报告都是依据事实来说明观点,决不能把想象的东西生硬地塞进报告中。

【阅读方法】

1.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 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 (开头部分 ),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 ,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3) 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 ,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 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她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就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 ,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 ,得出观点。因此 ,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1) 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 ,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说明观点。

(2) 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今昔、新旧、正反与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 ,更好地划清就是非界线,突出观点。对比还可以就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就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 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就是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 ,但可以从阐述中瞧出观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3.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与基本倾向”,主要就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 ,全面把握其要素与倾向 ,能找出她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 ,尤其就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可以就是正面的也可以就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 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就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 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与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 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就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与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与判断”首先要能指实用类文本阅读报告出这种特色 ,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 ,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 ,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4.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角度” 可以就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 ,当时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就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 ,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她的人生价值,揭示她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就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与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就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与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就是,调查报告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体,它就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身就极具科学性,一般不能轻易否定。

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阅读全文
报告文学阅读专题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