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高考散文知识梳理:赏析作品的语言

分享:杨老师 03-31 现代文阅读Ⅱ 下载支付:0.00点

1.修辞表达效果

①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繁冗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②借代:突出强调……特征,增强形象性;委婉含蓄,具体生动写出了……;回避、掩饰……。

③拟人:突出强调……特征;语言形象化,生动活泼;便于抒情,激发想象,增强感染力。

④夸张:鲜明突出……特征,激发联想;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⑤对偶: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记忆;表意凝练,概括力强,具有警策之效。

⑥排比: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气势/表现力;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地阐述……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

⑦设问:强调……内容或情感;引起人们注意/深思,发人深省;辅助反映思维过程,厘清思路、提纲挈领。⑧反问:强调……内容,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词严;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句式变化,掀起波澜。

⑨反复:强调、突出……【反复的】内容;一唱三叹,加强语势和抒情效果;间隔反复:串接文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

⑩反语:幽默风趣;批判/揭露对象……本质;讽刺嘲笑,语中含刺,增强批判性。

⑪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⑫通感:突出……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⑬引用:引用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增强文章说服力/权威性/趣味性;丰富内容,增强文化/历史的厚重感。

引用古诗文或格言:论证观点、阐明事理;丰富文章内涵,增强文章文学性。

引用神话传说:给文章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丰富文章内容。

⑭用典:丰富含蓄地表达……思想,使立论有根据;充实文章内容;美化词句。 

⑮双关:含蓄表达……,语义丰富。 

⑯对比:突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情感态度】;增强表达效果。

2.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1)动词、形容词、副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地刻画了/突出了……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

(2)叠字、叠词:突出描写了……特征,且富有音韵美/绘画美; 

(3)化用成语或古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4)词语感情/褒贬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褒词贬用【否定讽刺,突出了……,表达了……】,贬词褒用【幽默赞美,突出了……,表达了……】

(5)词语语体色彩:口头语通俗活泼,符合人物身份/乡土生活特征……,书面语庄重典雅。

(6)大词小用:突出惊喜/讽刺……感情,增强读者情感体验;加大批判力度/讽刺效果,增强警醒度;更加风趣幽默,富有表现力。

小词大用:表达更生动形象;增强情感传递;创造幽默诙谐的氛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句式表达效果:

(1)常式句与变式句:

常式句:写出来……表达了……

变式句:突出强调了……,表达了……【主要分析被移动句子成分】

(2)长句与短句:

长句:精确周详/细致严密地写出了……【精确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说理论证】;情感舒缓。

短句:简洁有力/轻松明快地写出了/强调了……;渲染了紧张/激烈/恐怖……的氛围;节奏明快愉悦;表达了欢快/激动/愤怒……感情。

(3)整句与散句

整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说理富有气势、铿锵有力。

散句:句式灵活,富于变化。

整散结合:行文既整齐有气势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有一种自然潇洒的韵味。

(4)口语句与书面句

口语句:灵活多变,通俗流畅,便于理解。

书面句:结构严谨,用语精准,科学明了。

4.语言风格:

(1)“知人论世”,不同作家语言风格积累:

鲁迅:精炼深邃;朱自清:清丽婉约、富有韵味;巴金:朴素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孙犁:简洁质朴;北方农村的泥土气息。

(2)词汇积累:

柔婉清新、清新明丽、绚丽繁复、生动活泼;朴素无华、质朴简练、通俗平实、明白如话、自然流畅、明快简洁;含蓄委婉、委婉蕴藉、婉约凄切;庄重诙谐、幽默讽刺、辛辣讽刺;豪放洒脱、飘逸豪放、雄奇磅礴;苍凉悲壮、苍凉雄健、沉郁顿挫等。

(3)不同文体语言风格:

散文:自由灵敏、活泼多样、华美蕴藉。用词异彩纷呈,句式变化多端,篇章千姿百态。 

诗歌:语言精炼,意境美、音乐美。

小说、戏剧:通过完整故事情节/舞台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语言风格:切合人物身份、思想精神,展现人物个性。

杂文、科学小品、社科文:语言准确严密【限制词、语序、关联词的得当使用】,兼具文学性,生动形象【修辞的使用】。

阅读全文
高考散文知识梳理:赏析作品的语言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